第29章 艰苦行军

第29章 艰苦行军

三月的东非,正是雨季来临的季节,轰隆隆的雷声中,暴雨倾然而下,雨点密集而具有冲击力,在草木稀疏,裸露着黄土的地面,强烈的暴雨冲刷着泥土,仅仅一小会,就变成一处污浊的泥潭。

污浊的雨水渐渐汇集,绕过草地和高坡,千道万道细小的水流顺着洼地和沟壑汇集到河流中。

小莱茵河不复往日的平静,变得波涛汹涌,滚滚河水夹杂着上游的浮木,杂草,泥沙顺着河道在突飞猛进。

第二镇(鲁伏)的水田里,溢出的雨水顺着排水渠源源不断的往河道中倾泄,水稻被雨水和大风吹打的东倒西歪,草木混着砖土搭建的房屋在狂风暴雨里显得摇摇欲坠,嘶吼着要把东非大地上看的见的一切事物掀扬到天空中去。

这种天地同力般的暴风雨在雨季很常见,旱季整个非洲犹如一潭死水,整个草原上千里无人烟,偶尔有探险家和狩猎者观察到成百上千的动物迁徙在茫茫枯黄的草原上,整个非洲大陆都死寂成成。

一到了雨季,整个非洲大陆就像活了一般,用储藏了大半年之久的雨水猛烈拍击着大陆,可生命越是在这种可怕的自然景象面前,越发旺盛,整个草原上干枯的河道变的曲折蜿蜒,错综交织。

枯黄的植物换上绿色的新衣,角马,羚羊成群结队的追逐最丰美的水草,河马在湖泊中撒欢,鳄鱼在四处游荡静候时机。

……

万物生机,盎然洋溢。

可对正在向内陆挺进的东非先遣团来说,这不是好消息。

第四队的队长安德烈正安坐在一块岩石上,手里拿着小刀刮着糊在鞋面上的污泥。

参谋周维指挥着手下清点物资:“记得把粮食和弹药放在车架最上面,不要接触地面受潮了。”

“这块防雨布怎么搭的,万一渗进雨水怎么办,一切都要严格按照训练时的流程来安排!我们的路还很长,要保障粮食和弹药的安全。”

刚才突如其来的暴雨逼停了先遣团的行军征途,队伍在一处高地上暂时休整。

“周!我们今天还是不要再走了,就在此地先休息一天,这两个星期一直赶路,队伍的精神状态已经下降了许多,还是要缓解一下队伍的情绪的。”安德烈对着周维讲道。

周维看着四周,雨势稍微小了些,但是还在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就点点头道:“安德烈先生,你说的对,主要还是时间太紧了,以至于我们选择了最不适合的时候出发,没想到这里的暴雨这么大!”

安德烈笑呵呵的说道:“看见这场雨,让我想起了曾经在欧洲战场上的日子,那时我还是个新兵,第一次随军在外露营,结果半夜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当时为了急行军,临时休息的驻地是处洼地,结果搭建的住所都泡在了水坑里,部队许多人连件干衣服都没有,第二天就穿着湿答答的衣服,和拿破仑的军队作战。”

周维听着安德烈讲的故事,拿破仑周维在课本上是见过的,确实是一代枭雄,安德烈竟然是参加过当年的反法战争,不过想想安德烈的年纪也差不多,安德烈没有说过自己多少岁,但周维从安德烈的外表推断,至少五十往上。

“安德烈先生,你的过去确实很精彩!”

“谢谢你的夸奖,周,伱的表现才让我感到意外,我上过小学,那时没有见过清国人,只在老师的图册里见过清国人的长相,我们的老师说华人都留着大大的辫子,长的男女不分,而且喜欢抽鸦片,总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安德烈回忆道。

“后来我退役被黑兴根公司雇佣就来到了东非,他们则把我的工资打给我的家人银行账户上,那时是我第一次漂洋过海,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也是第一次见到华人。”

安德烈接着说道:“他们刚刚从船上下来时,确实都留着辫子,而且营养不良,不过殖民地的规矩第一条就是剪掉辫子,留短发,去掉辫子后,他们确实显得不一样了,尤其是换上了德意志的军装,精气神都提升了,我看到清洁后华人更像地中海沿岸的黑发意大利人。”

“可是,很快你们华人又改变了我的印象,在东非殖民地初期,第一镇的时候,你们的勤劳刻苦让我意识到意大利人是比不上你们的,因为意大利人太会享受。不过那时,我还是认为华人比不上德意志人。”

“直到见到了你,周,我就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想法,你的文化学识,严谨的精神让我意识到华人是不需要比较的,他和我们德意志人一样优秀,要知道,我的曾经一些战友,包括见过的法国人,英国人都很粗鲁。”

安德烈接着发表自己的感想:“你们华人就和我们普鲁士人一样,是天生的军人和世界上最优秀的农民。”

周维静静听完安德烈的话,说道:“安德烈先生,我要先纠正一点,我已经拿到了黑兴根政府颁发的公民证,所以我也是德意志人。而且我相信眼前这些人未来也将是德意志帝国的一份子,因为我们的校长恩斯特阁下说过,不管是你从哪里来,只要你心向德意志,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那你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意志人’。”

安德烈听到周维的话,哈哈大笑道:“你说的很对,周,是我狭隘了。”

……

天色渐晚。

临时搭建的营地里,这几天一直赶路的先遣团成员们安详的沉入梦乡,即使外面的雨还在下,可丝毫打扰不了熟睡的队员们。

哨兵在雨夜里警惕着周围,防止野生动物和其他危险闯入,周维时不时的会出来查岗,所有人都可以沉睡,但周维不行,作为一个在黑兴根军事学院接受过教育的人,学校里的教育时刻告诫着自己,身体力行,事必躬亲是一名合格军人要牢记的。

……

第三天,休整完毕的先遣团重新开拔上路,雨水造成的泥泞让行军异常艰难,但是他们坚定不移的向着索伦湖(坦噶尼喀湖)的方向前进。

(本章完)

第41章 衣锦还乡第1337章 麦哲伦海峡第244章 转败为“胜”第121章 姆万扎船厂第867章 推销第598章 新年第848章 教育资源集中化第1202章 家电厨具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第941章 “莱茵帝国”第1117章 舆论第968章 分歧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743章 第一阶段第939章 马尼拉防御体系第636章 分担压力第803章 威胁第888章 莱茵市选址第971章 经济状况第1176章 莱茵帝国东征第11章 黑兴根财团第206章 “收破烂”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867章 推销第1173章 结下梁子第46章 船队第1287章 不动如山第867章 推销第98章 游历第1004章 铁路并网第915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争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498章 和谈第23章 阻碍时代进步第1268章 人口分布第1223章 “疗养”第873章 农业结构调整第515章 狗咬狗第1288章 东法会晤第106章 《东非与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条约》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论第942章 宣战第160章 革新第875章 海军售后第910章 坦克试验场第624章 要人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155章 震怖第50章 教育第904章 卡宾达第925章 造船业第526章 文明灯塔第1227章 缺德的尼罗河战略第821章 裁军第853章 秘密进入第548章 东非历史课第638章 利益交换第1203章 车展第228章 留学生第1014章 轻工业第1138章 对德殖民地处理第783章 马普托陷落第1379章 战争爆发第798章 东非气象局第410章 海军问题第20章 第一镇(姆兰迪济)第860章 克利夫兰总统的纠结第537章 过去的七十年代第408章 刽子手上线第23章 阻碍时代进步第1238章 教唆第933章 法国主导第1293章 肢解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00章 近海防御系统第1131章 刺杀失败第1320章 东非军改第997章 工业之基第1279章 温斯顿的计划第957章 农林牧渔第1025章 未雨绸缪第345章 援助团第22章 殖民地开发第27章 地图第1005章 人造纤维第116章 鲁道夫噩梦之源第832章 押解第417章 炊事车第464章 劝说第572章 停火线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90章 铁路建设第452章 东非铁路网第1165章 抵押物第772章 心态第610章 军事顾问团第936章 军售第634章 方案选择第268章 “爱国者”牛肉土豆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