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

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

1879年末。

本应该到来的小雨季迟迟没有到来,不出意外,在东非东部引发了一场旱灾,这场旱灾对东非的两个重要农业产区造成了影响,一个是沿海平原,一个是东非高原旱作农业产区。

大湖区没有多少影响,受益于大湖区的地理位置,多少可以享受到来自刚果盆地的残余水汽,加上大湖区本来就水源丰富,所以造成不了多少影响。

“这次雨季因为特殊原因迟迟没有到来,所以要做好水源划分工作,同时水库放水工作也要及时开展,保证农业工作稳步开展。”

“根据地方报告,东部五个省份会受到影响,包括中央省,东方省,新符腾堡省,高原省和南萨尔茨堡省,所以这次旱情波及范围相当广泛,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也会受到影响,不过现在西部和南部因为开发晚,地广人稀的原因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

面对旱灾,东非能够从容应对,整个国家机器平稳运转,只不过这次旱灾范围有些大,所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经过十几年发展,东非东部实际上刨除掉黑人,人口已经达到正常国家范畴,和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等地广人稀国家有了明显区别。

实际上巴西也算地广人稀,但是巴西好歹有一千多万人口,所以还说的过去,东非就夸张了,东非只算坦噶尼喀地区移民人口就超过一千万,这还没算东非本土新增人口。

所以东非在体量上已经和上述国家不在一个档次,当然,因为东非领土扩张势头太快的原因,所以人口依然和土地不平衡。

但是国家人口一般都是横向比较,东非人口相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已经是稳稳的人口大国。

因为1880年将近,东非各级政府的工作也加重起来,因为在恩斯特心里,1880年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所以为了对东非国情进行摸底,从今年九月份开始,停滞了数年的人口普查工作重新开启。

像东非这种人口和国土双重大国,恩斯特的心理预期是东非怎么也应该比日本和西班牙发展的好。

日本虽然还不是列强,但是通过明治维新,发展势头很迅猛,而且日本先发优势可比东非强的多,主要还是人口问题,日本本来就是人口大国,而东非的人口从其他国家迁徙过来耗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毕竟没有人口就创造不了价值,东非殖民地几乎和明治维新处于同一时期,那时一片白地的东非连坦噶尼喀都没有全部掌控。

所以那个时期的日本可以说已经跑在了赛道的前段,而东非刚刚起跑,除了国土面积,当时日本各个方面都强于东非。

十几年过去了再看两国发展,东非已经补齐了大部分短板,而且在一些领域赶超了日本。

就拿铁路来说,东非铁路里程在1879年已经逼近一万公里,而日本大约只有一千五百公里左右。

钢铁,煤炭等矿产方面,这一点东非就不欺负日本了,日本也不可能凭白把矿产从地里变出来。

资源匮乏也是日本铁路里程远比不上东非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修建一千多公里铁路,恩斯特都能想到日本全国紧衣缩食的状态。1879年的日本依然是一个农业国,财政收入百分之八十以上依靠农业支出,东非情况稍好一点,有黑兴根财团在外攻城掠地,当然,黑兴根财团肯定不能算作纯正的东非资产。

除了农业,日本下注最大的就是纺织业,尤其是丝绸产业,这是日本最主要的对外出口产品,最后是主要是出国务工,日本人在世界各地工作源源不断的支持日本发展,至于日本的矿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说到底,日本干的都是些苦力活,不过这种精神恩斯特是相当佩服的,说实话日本人的生活状态恐怕连东非的黑人都比不上。

东非产业注重点是农业,工矿业以及电力等新兴产业,发展农业这一点东非和日本是不同的。

日本是极限压榨土地和农民价值,用农业微薄的收入来支撑工商业发展,所以对农业的投入远不如其汲取的价值。

而东非发展农业,投入相当高,是真正当做支柱产业发展,毕竟这么好的土地和环境资源,让东非有理由这么做,当然恩斯特心里也是对农业霸权有所想法的,现在肯定体现不出来,未来至少可以分一杯羹。

电力等新兴产业,东非还在萌芽阶段,恩斯特一直在为东非铺路,主要是教育和人才引进,这方面还显现不出来。

工矿业就不必多说,东非走的是德国的路子,对重工业大力扶持,这使得东非的钢铁产量超过百万吨。

当然,两国最大的差距还是军事水平,东非的国防力量,实际上已经达到列强水准,尤其是击败葡萄牙以后,没有国家敢小觑东非的军事实力。

日本虽然比较穷兵赎武,但是他们砸锅卖铁也赶不上东非的军事水平,光是东非海军就是日本仰望的存在。

东非对日本可以说除了人口方面,是遥遥领先,实际上双方人口也是东非占据优势,毕竟黑人的命也是命,东非两千万黑人为东非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恩斯特之所以拿日本作比较,也是无奈之举,这个时代能和东非发展相提并论的新兴国家几乎没有,德美的层次东非还达不到,意大利这个吊车尾又因为恩斯特的原因四分五裂,其他国家像比利时,罗马尼亚之流又体量小的可怜。

论和东非国力最接近的国家,实际上应该是奥斯曼和西班牙,恩斯特个人认为奥斯曼的军事实力强于西班牙,毕竟第十次俄土战争,奥斯曼的表现还是很亮眼的,西班牙在世纪之末倒是没有多少亮眼表现,只不过奥斯曼帝国面对的地缘形势比西班牙恶劣的多,但是不影响奥斯曼的大国地位。

西班牙的实力更多体现在海洋和殖民地,本土也不算差,在欧洲属于中规中矩。

除了这些国家,东非前面的无非就是英法俄德奥美外加一个远东帝国,恩斯特不是因为自己前世远东人身份的原因夸赞远东帝国,而是远东帝国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极其有影响力的大国,除了上面几个列强,远东帝国还真就有这个实力。

只不过远东帝国发挥不出自身的实力而已,清政府为了自身统治畏首畏尾,一方面大力扶持军事工业发展,但是又不敢在军事上过多投入,毕竟清政府的八旗制度已经变成了废物,对汉人又严防死守,对外军事总是举棋不定,自然屡战屡败,但是很多战争其实仔细一看前期都是打的不错的,但是有能力的人一冒头,那又会被限制。

所以通过和世界各国对比,恩斯特认为东非的国力应该恰好处于列强和非列强国家之间,没有了意大利,那列强守门员的位置就是西班牙,而东非应该排在西班牙之下的位置。

 

第888章 莱茵市选址第962章 提尔皮茨第943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69章 黑兴根王室领地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电缆网络第109章 圣诞节第440章 太美丽了,维也纳!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438章 倒计时第863章 三纵三横第1011章 借钱请假第430章 客人第791章 图穷匕见第359章 来了就别走了!第82章 面粉厂第1384章 德奥出兵第559章 诬陷第1333章 1919年第379章 黄金叶第1219章 先兵后礼第936章 军售第1048章 以“欧美”为镜第678章 “民主”东非第1297章 熬过光明第1185章 速成第91章 说明:请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244章 转败为“胜”第414章 新汉堡港第537章 过去的七十年代第1140章 塞尔维亚战场第512章 给俄国人提供舞台第504章 借人第415章 在的里雅斯特第191章 青柠第529章 申请回国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92章 拆分研发部第279章 索马里香蕉第37章 战争第801章 恭贺第157章 风车磨坊第528章 与时俱进第188章 维斯特宫第940章 迁都工作开启第792章 条件第219章 关系户的重要性第6章 战争临近第850章 移民第1157章 “0”号文件第532章 图谋琉球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780章 追踪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装甲部队设想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第729章 正式宣战第792章 条件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152章 恢复联络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333章 1919年第1018章 磋商第670章 人口流动第1183章 撒哈拉铁路第1154章 断案第876章 白面阎罗第1002章 人人如龙第857章 一分为二第312章 剑指阿比西尼亚帝国第991章 抵达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541章 下次还敢第459章 工作会议第1002章 人人如龙第1282章 学习营第594章 矛盾第769章 筹码第1021章 海外领地建设第830章 蓄水池第895章 第二次全国水利工程第764章 计划调整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368章 插曲第839章 强大的东非电力第79章 闲谈第880章 安哥拉农业第882章 出口第517章 过剩第798章 东非气象局第376章 作战会议第920章 图谋棉兰老岛第916章 鲸湾港铁路第189章 占领第1318章 欧洲形势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701章 城市化第655章 茶产业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