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探险队

第57章 探险队

1867年1月12日。

纳曼加,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的一个小地方。

一支探险队正在纳曼加境内向北进发,探险队的队长是来自德意志地区,自学成才的探险家亨利埃特。

亨利埃特从小就沉喜欢听家乡老人口中里的冒险故事,心中渴望像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样四处探险,所以长大后就想着在世界各地冒险,寻求那种刺激和新奇的感觉。

亨利埃特选择的第一站就是非洲,因为非洲在当前的欧洲是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可惜亨利埃特的兜里一个子也没有,没法购买去往非洲的船票。

好在那时恩斯特在德意志地区招人去东非殖民地探路,亨利埃特就报了名。

亨利埃特和亚尔曼团长一样是最早一批东非殖民地雇佣兵团队成员。

亨利埃特随着雇佣兵团队,从波罗的海出发,一路跨过大西洋和印度洋,来到到了东非。

初来乍到,东非殖民地雇佣兵团队对于东非内陆的环境并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对内陆环境进行勘察,就组建了数支用于探查东非内陆地区的探险队,这些探险队由东非殖民地最初的两千多德意志人中报名和挑选。

亨利埃特作为第一个报名参加探险队的人,被任命为一支小队的队长,他带着一支十几人的探险队,一路向西探查到索伦湖(坦噶尼喀湖)附近。

而这次探索肯尼亚还是亨利埃特带队,参与勘察东非的地理,不过这次是从东非殖民地向北探查肯尼亚境内。

和亨利埃特小队同时出发的还有大湖区(维多利亚湖)的姆万扎首府派出的沿大湖东部边缘向北探索的另外一支小队。

……

几天前,亨利埃特一行人从卡拉图出发,先是向东到达阿鲁沙据点,然后从阿鲁沙折向北方,就在今天到达了纳曼加。

纳曼加是前世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两国的交界处的小镇,往东就是乞力马扎罗山七十多公里。

由于桑给巴尔苏丹国控制着肯尼亚东部的大片地方,所以东非殖民地为了避免麻烦,没有选择从殖民地东部出发勘察肯尼亚境内的情况

而是从东非殖民地位置相对居中的北部高原区向肯尼亚境内中西部探索。

亨利埃特的小队只要接着从纳曼加向北直行大约150公里,就能遇到前世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地区。

肯尼亚的中西部是前世肯尼亚国家的精华所在,这一点从肯尼亚国家行政区图上就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的行政区面积比较小,而且数量多,而东部三个省就占了一半面积。

肯尼亚人口集中在西部的高原和大湖区附近,其他地区只有东南沿海的蒙巴萨等地人口相对较多。

桑给巴尔苏丹国对肯尼亚的统治要比对坦桑尼亚的统治强得多,基本上肯尼亚的东部都在桑给巴尔苏丹国的统治范围之内。

所以,殖民地从中西部出手,先准备拿下乌干达和桑给巴尔苏丹国中间的肯尼亚土地。

亨利埃特头上戴着用芭蕉叶编制的圆顶帽,拄着一根削成拐状的树枝,逆着东非高原的烈日,带着几十号人艰难地行走,同时,观察附近地貌的变化将沿途的景观和事物记录下来。

“队长,咱们歇一会儿吧?这烂路和大太阳实在是顶不住啊!”一个成员向亨利埃特提议道。

亨利埃特举起衣袖将额头上渗出的汗液一把擦干净,深吸一口气。

他先看一看四周的天色,拿出指南针,观察了下方向。

现在,刚刚过了中午,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烈日烘烤下的大地,散发着阵阵热浪。

从背包里掏出一路绘制的简易地图,将恩贡山从名单上划掉。

从探险队的位置向北往前看可以发现,一座山丘已经出现在眼中,这就是阿拉伯商人所说的恩贡山。

亨利埃特指着恩贡山对队员们说道“大家再坚持一会儿,今天我们必须赶路到山脚下,从这个距离看,恩贡山已经不远了,最多再走十里路,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在那里休整。”

队员们听到还有十里路就可以休息也就不再急躁,对于长期在外赶路的队员来说,在体力充足的时候十里地就是小意思,热热身而已。

于是小队继续出发,在经历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太阳正在向地平线接近。

探险队终于走到了恩贡山山脚附近,这里环境不错,山上绿植浓密,有许多树木。

小队开始搭建营地休息,不一会几座露营帐篷就搭建起来。

亨利埃特坐在帐篷里,从背包里拿出一路上所做的笔记开始查缺补漏绘制地图。

从阿鲁沙到纳曼加一路上差不多都是平地,地势起伏平缓,但越向北走气候越干燥,但是沿途依然存在绿植,偶尔可以碰到一些丛林。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纳曼加的恩贡山附近,恩贡山绿地明显增加,而且山体上有大片森林,河流也多了起来,毫不逊色阿鲁沙地区。

亨利埃特仔细阅读着笔记,将一路上看到的景象用铅笔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一直整理到天彻底黑下来,亨利埃特才将地图标注工作完成,一张图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注释和图标。

……

“亨利埃特队长,吃饭了!”队友的声音从帐篷外传来。

东非夜晚气温降的很快,队员们找来些木柴搭起篝火,取暖的同时开始加热食物。

在亨利埃特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打到了猎物,一直狞猫。

剥皮抽筋后带上骨头也就几斤重,用削好的木杈从中间穿过,撒上香料和盐烤了起来。

探险队带着干粮,都是殖民地产的大米,他们从华人手里学会了蒸米饭的本事,其实相对于米饭,探险队成员中的德意志人更想吃上面包。

可惜殖民地条件目前不允许,而且揉面烘烤等程序很复杂,不适合野外操作,这些都还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探险队都是大老爷们,之前根本不会做饭。

也就是烤肉和煮饭这种简单的烹饪方式随便一学就会。

用铝制餐盒,装好大米和水,直接扔在炭火上闷饭,狞猫肉在炭火的熏烤下滋滋冒油,加上从野外采摘来的野菜,还能凑活一餐。

殖民地的大米是南亚那种长粒的,野菜是从当地土著那里学到和认识的,而狞猫肉味道还不错,但可能因为饮食习惯的问题并不是多好吃。

吃罢,队员们开始休息,两个人负责守夜,轮流换班,防止野兽侵袭营帐。

黑暗中,火焰在空地上翩翩起舞,虫鸣四起,附近的山林里仿佛有几双闪光的眼睛盯着探险队的位置。

守夜的队员,一边添柴维持着篝火的火焰,一边握紧手中的枪,警惕四周。

……

第二天,一夜平安无事队员们收拾起物资,再次踏上前往肯尼亚的征途,而越过恩贡山就可以进入肯尼亚境内。

(本章完)

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24章 水井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190章 南方国家盛会第182章 抉择第531章 兵城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78章 水利建设问题第973章 筹备第1003章 铁路系统调整第390章 劝离第39章 利萨海战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战争的第一枪第473章 新总督的烦恼第157章 风车磨坊第1383章 局势糜烂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695章 纳塔尔第842章 优势互补第142章 三区一改第204章 “流放”?“润”!第736章 第九旅第1194章 铁矿商机第142章 三区一改第714章 伊林加第1279章 温斯顿的计划第139章 战争结束第814章 卷土重来?第14章 王国的野心第1254章 锡矿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54章 军用车辆研究所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396章 推测第624章 要人第860章 克利夫兰总统的纠结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223章 “疗养”第442章 东非威胁论第388章 换师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206章 “收破烂”第1364章 城市间合作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281章 劳务输出第818章 马普托铁路第1023章 俄国海军靠岸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898章 太特市第171章 1868年发展情况第890章 铁路建设第948章 夺取马尼拉第920章 图谋棉兰老岛第371章 生意第633章 “故”人第1230章 水权第100章 近海防御系统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协议第950章 巴黎会议第1121章 康斯坦丁离世第971章 经济状况第1047章 奥匈海军求助第830章 蓄水池第486章 外交打压第704章 底气第1140章 塞尔维亚战场第997章 工业之基第161章 检阅第412章 买造结合第1356章 欧洲大流感第805章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第178章 叶克王国第276章 “老朋友”第12章 战场间隙第364章 燃烧第1247章 五万平方公里第230章第948章 夺取马尼拉第1193章 “理想国”第846章 东非牛仔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战争第1343章 法国动摇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97章 建议第646章 南方形势第837章 台风第724章 临时调整第899章 东非铝产业第590章 嘘寒问暖第922章 大开杀戒第189章 占领第580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电缆国营一厂第26章 远道而来的人们第1197章 老天爷赏饭吃第249章 热度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791章 图穷匕见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达累斯萨拉姆第562章 世界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