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嘘寒问暖

“欢迎陛下莅临我厂视察!”

哈拉雷市铬矿厂厂长带着领导层亲自迎接康斯坦丁的到来,因为康斯坦丁的要求,铬矿厂依然维持运营,没有因为国王到来就歇业。

黑色的浓烟和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显示着这座位于市郊区工厂的繁忙,工人之前接到通知,比平时更加卖力的干活。

在康斯坦丁来看这座工厂的规模竟然比烟草厂规模小的多,这不符合康斯坦丁对工矿企业的认知。

所以康斯坦丁对随行的马塔贝莱省高官格莱宁问道:“为什么烟草厂规模比铬矿厂要大那么多,还有设备上也是如此?”

“陛下,这是需求上的原因,我们马塔贝莱省目前最值钱的产业恐怕就是烟草产业,这不是指规模上,而是净利润,整个马塔贝莱省烟草产值占据了东非国内的三成左右,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还有增长潜力,受益于我们省独有的优越条件,这个比例未来可能增长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格莱宁接着说道:“而哈拉雷市作为马塔贝莱省烟草加工中心,所以承担着重要任务,我们市几乎供应了东非烟草百分之四十六的出口份额。”

康斯坦丁似乎是明白了,问道:“你的意思是市场决定了哈拉雷市烟草厂的规模?”

“就是这样的,陛下,有需求才能决定投资的规模,不然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而且现在烟草厂归工业部门管辖,我们其实更多的是起到监督和辅助作用。”

康斯坦丁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但是他感觉铬矿厂的规模还是太小,所以提到:“现在铬矿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行程单上?这种资源很重要么?”

无外乎康斯坦丁会接连发问,铬元素发现于1797年,比康斯坦丁的岁数长不了多少,应用场景一般人也接触不到。

格莱宁:“这个问题还是要专业人士来回答,我们也不清楚,所以赫恩厂长,还是你来回答吧?”

铬矿厂厂长赫恩上前解释道:“陛下,铬的应用确实不太常见,一般来用于生产化合物,这就有些高大上了,一般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接触,所以普通人没有听说过很正常,我可以简单说一说。

最早是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红铅矿中发现的,后来他又用木炭还原铬酐首次分离得到了金属形态的铬,同年铬铁矿被发现,而我们东非的铬矿大部分就是以铬铁矿的形式存在,并且是哈拉雷市的优势资源之一。

就比如我们厂用来提炼铬的矿石主要来自市西南的一处小矿场,对于整个哈拉雷市铬铁矿储量来说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不过却已经足够我们生产需要和使用。

当然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用于毛皮生产的鞣剂,或者增加合金的硬度,这方面我也只是听说,具体研究好像是姆贝亚市金属研究所做相关工作。”

康斯坦丁对这个解释很满意,因为听到毛皮产业他大概就知道这玩意很重要。

现在毛皮是很重要的材料,在各个领域皆是如此,因为替代品不多,尤其是对于俄国或者北欧那种寒冷地带而言。

东非情况好的多,因为东非位于热带,但是毛皮产业在东非的体量也不小,尤其是殖民地时代,毛皮出口是东非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和象牙等东非物产一样,为东非前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在东非的野生动物在经过东非几次清洗后,减少了许多,但是相对应的东非畜牧业也发展起来,所以毛皮生意反而越做越大,当然,主要突出的还是皮字,东非皮革产业发展很好。

康斯坦丁:“刚才算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那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行程表上?”格莱宁倒是可以解答这个问题,而这是铬矿厂厂长赫恩不了解的:“陛下,你所视察的产业是按照我们省内的重点工程和企业来安排的,不要看铬矿厂规模不大,但是他的等级却在第一梯队,最主要的是这个厂是王储殿下曾经特别提到的。”

恩斯特当然关注过,毕竟东非的铬矿资源是优势资源,所以提前布局也很合理,不过恩斯特也有顾虑,那就是目前“镀铬”工艺还没有出现,或者说东非的电价并不便宜,所以没有必要提前开发出来。

加上铬矿冶炼本来就是高污染产业,所以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恩斯特还不打算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反正铬铁矿主要分布在东非,未来也跑不了,所以只要继续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提高使用效率,提高生产工艺,解决污染处理问题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赫恩也说道:“铬在工业领域的用途目前还不宽泛,但是随着时代和物理,化学等知识的进步,说不定未来就能激发起大作用,而哈拉雷市只不过是给这个产业提高一个暂时的落脚点,提供参考数据,而且我们也确实有相关需求。”

“好吧!我们先进厂里参观,这些专业问题伱们心里有数即可。”康斯坦丁说道。

随后康斯坦丁开始着重和厂内的基层工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之前康斯坦丁虽然去过烟草厂,但是烟草厂工作强度并不算高,所以康斯坦丁也没有过多关注这方面。

“你们一个月工资多少?”

“四十五莱茵盾,不过上个月我拿到加班奖励,总共是四十七莱茵盾。”

“这些钱够维持生活么?”

“当然,陛下,我家目前一共五口人,我和我妻子,除此外还有三个孩子,一个刚刚六岁,一个四岁,还有一个刚出生不久,吃的也不多,每个月富余不少。”

“六岁,那应该快上学了!”

“是的,陛下,按照法律规定,七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那你觉得义务教育如何?”

“还算满意,政府不是一直宣传么!知识就是力量,我没读过几年书,不过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至少算个账,写写信,或者读读报纸还是有大用的,而且学校还管一顿饭,这样又进一步减少我们的负担。”

“嗯,读书肯定是好的,就像我们东非,很多东西,都需要有知识的人来教,像你们这个工厂的厂房设计,材料,机械设备,都是知识的结晶,未来工业发展起来,也需要更多的知识分子参与国家建设。”

康斯坦丁天南地北,闲话家常的和厂里的工人交流,对他们嘘寒问暖,一副仁君典范,而官方报纸的记者也在奋笔疾书,等素材记录完成后,再通过报纸传播出去,塑造王室慈善的形象。

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516章 爱国教育第1214章 四五规划第1246章 领土细节争议第748章 第二阶段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02章 考察团续第982章 达累斯萨拉姆城市圈第1379章 战争爆发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章 扩大生产第1004章 铁路并网第1193章 “理想国”第469章 鲸湾港第44章 新欧陆局势第444章 到家第490章 奇葩指挥官第49章 疾病防控第355章 安卡村第316章 莱茵盾第249章 热度第886章 落后产业转移第43章 行政区划第926章 机耕路第967章 奥拓第341章 民主选举第403章 撤资第1200章 电气化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69章 费舍尔的工作第901章 东非大运河计划第1000章 两条腿走路第825章 不同抉择第529章 申请回国第76章 应许之地第689章 心态失衡第1294章 俄国变天第72章 烟草种植第1140章 塞尔维亚战场第17章 达累斯萨拉姆第321章 基图伊煤矿第850章 移民第544章 奎河拱水坝第831章 人口长城第1230章 水权第162章 打鱼第812章 驱赶葡萄牙人第1348章 二次和平会议第841章 大国使团第80章 农业第2章 恩斯特的改变第231章第355章 安卡村第911章 工业基础的重要性第1325章 卡塔尔第983章 试点地区第986章 农民进城第833章 拖拉机第66章 《东桑条约》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898章 太特市第1319章 扩军话题第714章 伊林加第277章 腾笼换鸟之计第864章 莫罗戈罗市第1078章 海军南美行第168章 餐具第833章 拖拉机第959章 南美国家关系第795章 难兄难弟第1304章 坎帕拉第469章 鲸湾港第1148章 军火贸易第660章 贸易和产业第402章 妥协第1156章 软刀子第290章 长绒棉第815章 马达加斯加岛军事管控区第1027章 合金钢第1328章 “阿奸”赛义德第609章 提升第1301章 将军跑路第1025章 未雨绸缪第1228章 内陆水运贝尔港第307章 德国诞生第132章 跃跃欲试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87章 太特城第1340章 准备干预欧洲战争第6章 战争临近第590章 嘘寒问暖第1062章 新兴产业蜕变第767章 占领安哥拉第403章 撤资第1173章 结下梁子第1025章 未雨绸缪第1029章 国防工业第559章 诬陷第633章 “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