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世界“第一”

东非的新年和圣诞节颇为热闹,但是这两个节日在恩斯特印象中都必须有雪的衬托,才能显得更加有氛围,而这个时候东非大部分区域正是最热的时候,这种夏季过新年和圣诞节的感觉十分别扭。

新年到来同时意味着东非1880年的过去,整个东非像一台精准的机器分毫不差的维持着运转,仅仅一眨眼的功夫,东非人又开始忙碌起来,继续参与到东非国家的建设中去。

这一点东非人就比较悲苦,其他地区有漫长的冬季,同样也就能歇上很长一段时间,东非一年四季差别不大,这是资本家喜欢的气候,代表着全年可持续性压榨。

……

“这就是汽车?”康斯坦丁惊叹道。

在斯维特王宫的广场前,世界第一辆汽车之一被组装起来,得益于黑兴根财团的长时间研发,和恩斯特提出的一些奇思妙想,东非第一辆汽车出厂就已经十分先进,具体表现就是带有前挡风玻璃和车棚,而不是那种敞篷三轮汽车。

之所以是之一,因为黑兴根财团同时间在德国,奥地利和东非各自准备了一辆,也就是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一共有三台。

这样做的目的是,德国和奥地利还有东非可以同时宣传第一辆汽车诞生在自己的国家,有利于拓展销路。

因为汽车产业想要发展就离不开市场的支持,而德国和奥匈帝国就是成熟市场,有大量贵族和富人能消费的起汽车。

而且三国的第一辆汽车都是由黑兴根财团的子公司敬献给三国皇(王)室,汽车是奢侈品,所以要借助贵族来宣传,而皇(王)室无疑是最尊贵的招牌,尤其是德国和奥匈帝国这两大世界强国的皇室。

“父亲,这绝对是跨时代的产品,汽车产业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产业,取代如今的马车,成为未来走进千家万户的产品。”恩斯特自豪的说道。

“你之前说过,汽车不用靠畜力就能跑起来,这个汽车也是烧煤的么?”

“当然不是,汽车的燃料是汽油,而汽油是石油加工出来的,现在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是美国,不过我们在罗马尼亚也有所布局。”

美国靠着石油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西部地区有很多油田,而石油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也意味着未来东非本土石油产量可能不是很理想。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东非也有优点,那就是距离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波斯湾沿岸十分近,所以只要东非海军未来不过于拉胯,想通过石油来要挟东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且东非距离北非和西非两个重要石油产地产地也不远,所以恩斯特对未来东非的能源问题不是太紧张。

而且东非本土的石油是能满足东非基本需求的,至少可以满足未来东非军队的需求,不至于像德国二战时那样缺油,同时东非在南洋石油产地加里曼丹岛也有力量存在,虽然石油产区并不在兰芳海外省境内,东非王室手里还有阿拉斯加王室领地也是石油产区。

所以世界主要石油产区,东非基本上都能通过武力来保证东非的国家能源安全,不像远东帝国,如果没有马六甲海峡,那远东帝国的能源安全能提升一大截,东非作为两洋国家就没有这样的隐患。

其实按照恩斯特的想法,那最好能在波斯湾沿岸钉下一颗钉子,这样一来东非未来能源安全将万无一失,不过东非一直没有找到这个机会罢了。现在波斯湾沿岸属于奥斯曼帝国,波斯,阿曼和英国这四个国家,所以东非想插手进去难度还是挺大的。

不过波斯湾的石油还是无人知晓的存在,很多未来的石油富国现在还苦哈哈的过着游牧和打捞珍珠艰难过日子,说句穷困潦倒也不过分,没有人会想到21世纪这里因为石油而异常繁荣,所以恩斯特一直对这里贼心不死。

随着燃料补充完成,驾驶员点火启动,世界第一辆汽车开始在斯维特王宫广场上平稳运行。

“他动了,没有蒸汽机那样的烟雾!”众人惊叹道。

汽车尾气管上源源不断排出的黑色烟雾被众人自动忽略,因为和蒸汽机的烟雾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随着汽车加速,最终达到三十公里的运行时速,引得东非在场人员一片喝彩。

东非官媒记者记录着这一历史瞬间,在纸上写道:“没有马的马车,真的实现了不可思议的移动……”

在同一时间的柏林,维也纳也在举行相关的表演,只不过比东非显得更加热闹。

黑兴根财团故意将三国的汽车发布会设计在同一时间举行,刚好德国,奥匈帝国,东非大致都在东二区附近,所以时间上差不多。

三个国家都可以对外宣称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本国诞生,这就很有趣,不过想要发现这一点还需要点时间。

“我们东非除了建设一部分国营汽车厂之外,黑兴根银行也会投资几家私营汽车厂,前者用来满足国内需求,后者则专注于国际市场。”恩斯特对康斯坦丁说道。

“这么做有什么区别?”康斯坦丁问道。

“区别很大,因为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很狭窄,民众绝大部分消费不起这样的奢侈品,所以可以预见汽车需求只能通过政府公务配车来完成,亦或者是那些拿高薪的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总归是少数。

而出口这一部分才是我们在盈利方面的大头,世界上很多国家虽然穷,但是贫富悬殊,富人阶层众多,就比如远东帝国,所以这一部分要交给精打细算的黑兴根财团来完成,如果是国有企业,他们可不会考虑成本和盈利问题,所以让他们吃掉国内市场就足够了,国际市场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恩斯特说道。

汽车产业发展需要靠市场调节,如果靠国有企业通过行政手段执行,也不是不行,但是灵活性肯定不如没有道德底线的私营企业,这句话可能也不全对,但是国有企业想在这个领域和私营企业竞争,那管理层必须是最顶尖的专业人才才行。

“既然你看好汽车产业,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在东非建厂,还要分德奥两国一杯羹?”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吃独食的能力,我们的产业体系并不完善,很多零部件需要进口,而且就算是国产零部件,整体质量也比德奥两国有很很大差距,这也是我要求部分车企是国有企业的原因,国有企业的订单至少能保证东非其他产业的发展,要不然根本无法和国际竞争,性价比太低。”恩斯特解释道。

第372章 再临非洲第1332章 军事半岛第918章 《东,法领土确认协议》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06章 英日两国动作第896章 “草原”大迁徙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895章 第二次全国水利工程第494章 假情报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农业发展计划第294章 安达手表第1204章 茶叶市场第1237章 角落里的奥斯曼第924章 海洋第816章 1890年农业发展报告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122章 法国试探第822章 卡宾达第1335章 初级工业强国第1380章 前线战场第615章 交流电第575章 达成共识第869章 新法兰克福市第1289章 东法关系靠英国第837章 台风第1119章 对奥斯曼贸易第1219章 先兵后礼第294章 安达手表第439章 非酋结婚第829章 逮着一只羊薅第129章 西北将战第357章 索加第561章 海军抵达第323章 恩德贝莱大起义第1372章 平原省第1056章 以德国为首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1269章 距离感第1092章 菜市场第950章 巴黎会议第1113章 大借款第826章 德意志人费尔南德斯第560章 记者会第497章 准备调停第939章 马尼拉防御体系第893章 天然气产业起步第756章 纺织业危机第941章 “莱茵帝国”第299章 预判第523章 旱情第325章 恩德贝莱人的支持者第1131章 刺杀失败第1155章 震怖第1220章 莱茵人第101章 招人第1088章 红海航线的战略意义第200章 分裂第383章 引入第385章 煽动第777章 圣诞节攻势第751章 西线反攻第161章 检阅第255章 五五开第316章 莱茵盾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13章 外国资本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笔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第1002章 人人如龙第1176章 莱茵帝国东征第747章 费特河战役第1141章 学习第1243章 东非自导自演第696章 油井第124章 水井第35章 牛马第846章 东非牛仔第187章 劝说第1127章 创业团队第917章 东,法边境冲突第529章 申请回国第1373章 干涉俄国会议第1066章 压力和治理第622章 索马里渔业前景第80章 农业第88章 冲突升级第1089章 最终图谋波斯湾第1199章 讨论第147章 橡胶种植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争第655章 茶产业发展状况第675章 水铁联运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81章 武装使团第475章 出手第409章 比属刚果第629章 教育第1216章 企业出海第1251章 二手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