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提升

对于犹德利的苦衷,赫尔巴特很是理解,所以劝慰道:“这一点你不用担心,上面已经将物资准备好,估计等两三天就能到,所以你们三天后再来即可。”

这个时候从奥匈帝国购买武器肯定是来不及了,不过东非还是能筹措一批奥匈帝国的武器出来提供给奥兰治人。

毕竟东非这么大一个国家,肯定会采购少量的别国军械,这一点在很多国家都是如此,而对于东非来说的“少量”,放在奥兰治那就不一定了。

奥兰治人现在也不需要太多步枪和弹药,至少在东非看来是这样,因为奥兰治人的军队数量并不多,在东非以前,非洲的战争常年控制在万人规模以下,尤其是殖民者到来以后,千人规模的战争都算是大型战争。

而破坏地区平衡的就是东非和意大利人,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战争内卷到万人规模以上,尤其是东非殖民地时代,更是全民皆兵,时常动辄十万以上的武装力量,来清剿非洲腹地的土著势力。

反而是军队职业化以后,这样的盛景不复存在,但是东非的动员能力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只不过更多的动员机制是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算是军改民,反过来也可以民改军,当然,根本原因还是现在东非人口比较充足了,不再需要经常极限动员。

虽然赫尔巴特这么说,但是犹德利并不放心,他说道:“这次事情重大,所以我可以在这里待上几日,消息我差人送回去即可,这样也不至于各方手忙脚乱。”

赫尔巴特也是认同了犹德利的话,如果是自己的话肯定也不想白跑一趟,所以他说道:“可以,不过特尼森堡毕竟是军事重地,所以你们是不能待在这里的,好在城外建有商栈,伱就在那待几天吧!”

特尼森堡平民很少,而且大多数都是军属,亦或者为军队服务人员,所以是南边疆省典型的军事要塞,或者说“兵城”,所以犹德利这种外人自然不好常待在城内。

而商栈建在城外,是东非同奥兰治自由邦开展贸易的场所,东非肯定不能在奥兰治自由邦卖货,毕竟英国和德兰士瓦人禁止东非人入境。

但是架不住他们自己的商人越界到东非这边来做生意,所以商栈就相当于东非在费特河边建设的官方交易场所。

犹德利说道:“这是自然,我的任务是接收军械,已经得到将军你的肯定答复,心里就很满意了。”

说罢,犹德利就带着手下慢慢悠悠出了特尼森堡,和来时的匆忙形成了鲜明差异。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两点,其一是现在得到了东非方面的准信,自己的任务应该是可以顺利完成了,就怕东非拖沓,吊着奥兰治人。

其二则是现在军械还要几天时间才能送达,自己现在也不急于回去,也就闲了下来。

而一闲下来,犹德利就开始观察起特尼森堡来,之前进来倒是没有太在意,毕竟当时火急火燎的没用这个闲心,现在仔细留意了一下,让犹德利对当初东非能击败原德兰士瓦共和国有了心理认知。

这个所谓特尼森堡和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很相似,不过也有很大区别,不过一看就知道增加了许多应对现代战争的防御措施。

城内人数应该不多,毕竟特尼森堡虽然很重要,却也只是东非南边疆省费特河防线上一个据点,所以分配的军队数量并不是很多。

而这个不是很多是对东非而言,相对于奥兰治自由邦,那就是一个大数目了,特尼森堡应该有小几千人,其中大多数是军人。

要知道在奥兰治自由邦爆发内乱前,德兰士瓦复国军也才六千多人,现在应该增加了不少,恐怕也就接近万人,但是这对于德兰士瓦人来说就很多了。德兰士瓦人经过灭国以后,这些年人口差不多在十几万左右,而一万人就是十几分之一的人口。

奥兰治人好一点,人口也才二十万上下,这还是吸收了部分德兰士瓦人后的结果,不过奥兰治自由邦之前没有设置常备军,所以让德兰士瓦人后来居上。

犹德利很是羡慕的对下属说道:“东非军事实力强劲,继承德意志地区尚武风气,纪律严明,难怪能在极短时间里让德兰士瓦那群白眼狼灭国!”

“犹德利先生,东非军队和欧洲应该在一个水平上,不像我们奥兰治,之前并不太重视这方面,所以才比较落后。”下属回应道。

犹德利摇摇头道:“我看未必,想建设强大军队,少不了国力支撑,你看德兰士瓦人组织的军队,军纪涣散,只会打顺风仗,哪有东非军人这种精气神。”

当然,和德兰士瓦人相比,奥兰治人的武装就更没有军纪了,甚至连组织性都没有,不过犹德利不可能说自家的不是,所以只能逮着德兰士瓦人一个劲的贬低嘲讽。

而东非军队现在良好的军纪,实际是建立在多次整编,修整过后表现出来的。

至少在东非入侵德兰士瓦共和国时期,那时的东非陆军恐怕没好到哪去,也就和欧洲维持在一个水平。

现在单说军纪方面,恐怕只有德国军队能和东非相比较一下,这是东非国力提升后的结果。

东非政府现在不靠打劫和剥削土著过日子就能有比较丰厚的财政收入,所以也有底气来纠正部队的不良之风。

而东非国防军这几年移民人数规模更大,国民数量极速攀升,但是陆军军队数量和殖民地时期相比其实没有增加多少。

这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对东非陆军进行全方面的改造升级,替换掉军队里滥竽充数的那批人。

东非海军则没有这方面要求,因为海军建立时间比较晚,所以相关制度更加完善,而且海军门槛高,进入海军有学历要求,所以兵员素质从一开始就比陆军要高一些。

当然,现在东非军队的待遇比从前相比,更是提升了一大截,因为现在进入军队有了纪律和学习要求,又是约束性格,又是刻苦训练,自然要在福利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另一方面则是东非现在的国民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而军队对于民众而言本来就是更危险的职业,所以东非政府也必须给东非军队提升待遇。

其他不说,衣食住行方面,东非军队就已经比平民强的多,像教育,医疗这些更是普及率高,甚至是未来的道路,转业后的前途也更宽阔。

第622章 索马里渔业前景第341章 民主选举第174章 食品产业独立第850章 移民第283章 特雷西亚军事指挥学院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闭国家第402章 妥协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伤的世界第1196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炼铝厂第1160章 凯波尔首相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82章 达累斯萨拉姆城市圈第510章 给英国找点事做第889章 远东战火第181章 武装使团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1076章 南洋劝业会第955章 莱茵宫地铁站第725章 战前算盘第178章 叶克王国第72章 烟草种植第537章 过去的七十年代第227章 缺大德的东非人第577章 收尾第1013章 站队第952章 “雄狮”版图第1073章 交通大变局第910章 坦克试验场第6章 战争临近第1089章 最终图谋波斯湾第674章 鱼米之乡第109章 圣诞节第885章 经济殖民地的觉悟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242章 为什么是马约特岛?第550章 战友叙旧第228章 留学生第642章 制裁和认怂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宾第1146章 趁虚而入第586章 忽悠合资第818章 马普托铁路第722章 人员再培训第879章 军方的重视第751章 西线反攻第288章 内罗毕新市民第528章 与时俱进第272章 亚得里亚海海战第383章 引入第1202章 家电厨具第861章 分赃第1062章 新兴产业蜕变第1081章 消耗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976章 开始第298章 香蕉园第992章 入籍第941章 “莱茵帝国”第917章 东,法边境冲突第749章 南下第1096章 北部湾领地第564章 贵人第460章 冲突第1177章 东非的“老朋友”第973章 筹备第792章 条件第314章 贸易和冲突第1036章 铁路二五规划第959章 南美国家关系第986章 农民进城第847章 畜牧业第1224章 收网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98章 狗都要挨两巴掌第771章 安哥拉遗产继承(续)第5章 火热的制造业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801章 恭贺第950章 巴黎会议第269章 大津巴布韦遗址第988章 彀中计划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316章 莱茵盾第839章 强大的东非电力第181章 武装使团第82章 面粉厂第509章 起步第1031章 军火贸易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1236章 敖德萨第971章 经济状况第1057章 军火生意先行第215章 交涉第1033章 一五计划尾声第822章 卡宾达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374章 热闹的南非第926章 机耕路第248章 海因里希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