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有轨电车和东非电力发展机遇

第703章 有轨电车和东非电力发展机遇

作为非洲第一“强国”,具体的体现,自然是社会的发展状态,虽然东非的社会制度看似“一团乱麻”,但是整体社会风貌和整个时代基本上是同步的。

达累斯萨拉姆市。

达累斯萨拉姆市常年位居东非经济第一,同时是东非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许多数据位列前茅,所以很多新事物都会出现在达累斯萨拉姆市。

1887年,东非第一辆有轨电车也正式在达累斯萨拉姆市启航运行,引起了达累斯萨拉姆市市民的围观。

早在1881年德国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在柏林近郊铺设的第一条电车轨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轨电车雏形。

实际上1870年西门子就开始研究有轨电车,1879年柏林世界博览会上西门子就有了样车,作为同行,柏林电力公司自然不甘人后,在1875年就联合黑兴根能源动力公司开始设计了有轨电车。

1883年成功推出了自己的车型,1885年东非政府就拟定在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建设有轨电车线路。

直到1887年,东非第一辆有轨电车,终于在达累斯萨拉姆市运营,同时达累斯萨拉姆市把有轨马车线路改建成电气化有轨电车线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有轨电车系统(原历史是美国1888年)。

当然,在此之前奥匈帝国就在塞拉热窝试运营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但是因为技术上的缺憾,萨拉热窝的有轨电车还需要马来提供部分动力,所以并不算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有轨电车。

作为对比,西门子在德国也不是那么顺利了,时间回到1880年,当时准备大干一场的西门子,计划在柏林建造一条高架电力城轨铁路,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坚决反对,因为当地居民认为,修建高架铁路会让房地产贬值。

东非就没有这个问题,首先在于东非政府的话语权更大,这为有轨电车推行普及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东非道路早就预留了有轨电车的运营空间,所以改造也不会对东非道路交通造成太大困扰,再者说东非也没有建设高架的想法。

“在1807年,英国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用马车牵引的客运轨道公交车,并且在欧洲诸多城市得到推广,有轨电车就是在此基础上使用电机作为动力来源,发展而来的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伦敦的通行,每天有成千上万匹马运作,这也给伦敦市的卫生问题带来巨大压力,当然,这也是诸多城市的通病,我们达累斯萨拉姆市也是如此,大量的粪便和尿液,是清洁工的噩梦,所以更加环保的有轨电车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将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城市主流公共交通依然是公共马车,但是无可置疑的是有轨电车将会取代有轨公共马车,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宠,在这方面最疯狂的就是前世美国人,修建了七万多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比许多国家的铁路都要长。

东非作为在电力领域下重注的国家,像有轨电车这种电力和交通产业的重要新产物,自然十分重视。

目前达累斯萨拉姆市有轨电车厂已经投入生产,整个城市的有轨电车线路也彻底改造完成,可以覆盖两座主城区。

“这种电车的轨道,在此之前还以为是城市铁路的轨道,没想到就跑这个玩意,不过这种电车,真的能跑起来么?”有市民问道。

城市内部铁路在这个时代并不算罕见,就比如伦敦和纽约的很多火车站建在市内,这是从经济利益上考量,就比如东非的车站一般建在郊区一样。 对于见惯新鲜事物的达累斯萨拉姆市市民来说,有轨电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按照官方说法,有轨电车靠的是天上架着的电缆供电。

为此达累斯萨拉姆市中间道路的绿化带里还架起了电线杆,为其提供动力来源。

“汽车买不起,有轨电车的票价却极其便宜,完全可以来尝试一下,而且很多人没有坐过火车,也可以用它来平替一下体验!”

东非新修了不少铁路,但是坐过铁路铁路的人却非常少,有轨电车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缺憾,而且他的价格十分亲民,按照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工资水平,完全担负的起。

在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没有出现的时代,有轨电车就是最优的选择,即便是21世纪,有轨电车也是介于公共汽车和轻轨之间的一种常规城市交通方式。

在恩斯特看来,有轨电车的发展潜力是比较巨大的,就算是未来,也不会显得过时。

而之所以会在前世20世纪中叶,各个国家大量淘汰有轨电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汽车出现,且汽车发展早期没有所谓的能源危机,所以按照当时人的思维有轨电车完全比不过汽车好用,一个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年代,世界大战将整个欧洲变成了一片焦土,而轨道交通维护比较麻烦。

后来在能源危机,环保理念和城市交通发展的大趋势下,有轨电车又在欧洲和远东帝国重新“死灰复燃”。

有轨电车其实应该属于“轻轨”的一种,甚至能和高铁扯上关系,所以发展有轨电车对于技术积累绝对是利大于弊。

东非是一个能源比较“稀缺”的国家,主要就是石油资源上,所以对于东非而言,电力代替部分化石能源很有必要。

目前东非在电力供应问题上是多极化发展,除了核能门槛过高以外,火电,风电,水电,甚至太阳能,潮汐能都是东非重点攻克的项目。

这也是恩斯特对东非电力领域发展的指导方向,同时特斯拉的交流电也在东非试运营,尤其是长距离输电项目,这些都为东非电气化发展铺平道路。

火电有南部煤矿作为支撑,也是当前主流发电模式,而水电则是重点攻关项目,东非的水力资源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是电力供应方向最重要的突破点。

尤其是西部刚果盆地区域,水量大,落差大,且全年流量稳定(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如果能得到开发,基本上可以解决未来东非大部分电力供应问题。

而其他能源方面,东非是风力比较充裕的地区,太阳能潜力也非常高,是太阳辐射第二多的地区,除了热带沙漠以外,面积庞大的高原为东非提供了巨大潜力。

最后也就是核能,东非铀矿非常丰富,可惜这种尖端技术,还不是东非目前可以窥视的。

(本章完)

第390章 劝离第361章 k001第809章 事后第70章 蒙巴萨第1305章 封赏第889章 远东战火第191章 青柠第757章 溃不成军第1231章 水电占比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322章 新绞肉机南线战场第449章 野心第414章 新汉堡港第617章 行动第236章 “罗马”之谋。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605章 奥兰治人起义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01章 橡胶种植业前景和危机第1333章 1919年第450章 人口危机第119章 农忙第630章 劳务合作第823章 西海岸开发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031章 军火贸易第920章 图谋棉兰老岛第629章 教育第849章 东非医学第514章 喀布尔大起义第283章 特雷西亚军事指挥学院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达累斯萨拉姆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战争的第一枪第104章 饮食第286章 工人调动第848章 教育资源集中化第1014章 轻工业第1145章 机遇第498章 和谈第949章 战败第1076章 南洋劝业会第1048章 以“欧美”为镜第1045章 教育第491章 进攻失败第1355章 铁血总统第893章 天然气产业起步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战争的第一枪第1362章 医疗产业第1329章 凶名在外的刽子手第1284章 法国人的家底第694章 讹诈第936章 军售第503章 多管闲事第910章 坦克试验场第192章 拆分研发部第194章 迎接第1174章 1914年钢铁贸易第823章 西海岸开发第805章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第762章 分锅会议第914章 他乡故知第1333章 1919年第291章 “偷国”第961章 危与机第732章 双输第811章 送行第711章 归国第369章 送别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473章 新总督的烦恼第1010章 海军发展第911章 工业基础的重要性第320章 双标第31章 部落冲突第1222章 会面第1252章 军事安排第140章 新品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74章 食品产业独立第1127章 创业团队第370章 (不用订阅章)第1006章 英日两国动作第1228章 内陆水运贝尔港第359章 来了就别走了!第844章 鲁道夫第459章 工作会议第926章 机耕路第511章 输血第1230章 水权第659章 对阿贸易第279章 索马里香蕉第319章 总部搬迁第306章 交接马约特岛第966章 参观姆贝亚第862章 后续第1014章 轻工业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049章 农业危机第849章 东非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