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归国

第711章 归国

达累斯萨拉姆市。

威尔斯最终还是选择前往布拉瓦约市工作,毕竟在内罗毕和基桑市之间的布拉瓦约市可以说同时兼具两者的优势,更容易让人接受,当然,这也有其家人的劝说,他们更希望威尔斯上进一点,而内罗毕显然是饱和了没有太多上升空间。

威尔斯也不是一个人从欧洲回国的,还有他的德国妻子和儿子,毕竟在德国生活了多年,像威尔斯这种优质结婚对象本身就比较受欢迎。

实际上东非留学务工人员在德国很容易解决婚姻问题,因为这些人的经济状况都很不错,从事的大多是“高端”产业,比普通工人更有前途。

在达累斯萨拉姆市,负责接待威尔斯等人员的是移民署人员艾德利斯。

像威尔斯这种回国人才,政府有专门的接待地点,也就是达累斯萨拉姆市人才公寓。

艾德利斯拿着钥匙打开一间房门后,介绍道:“这里总共有三层,你们的公寓就在二楼,一家三口每人一个房间,一厨两卫一浴室,当然,需求量更高的,还有家庭公寓,你们暂时居住的这间就是家庭公寓,就这空间住五口人都不会太拥挤,这也是最大号的公寓。”

威尔斯的妻子玛丽非常满意,从她随着丈夫抵达东非之后,就彻底对丈夫口中“贫穷落后”的东非改变了印象。

“威尔斯,你不是说东非很落后么?光是达累斯萨拉姆市估计就不比柏林差多少,中间我们还经过蒙巴萨市,看起来也不错。”

“玛丽,这不一样,就像柏林是德国的首都,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市也是东非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东非的国土可是德国的十几倍,内陆情况就差很多,尤其是我长大的伊林加市,实际上市区和欧洲的乡镇没有区别,更何况我是在伊林加市乡村长大的,还有达累斯萨拉姆市也远远比不上柏林,柏林人口可是有一百多万,达累斯萨拉姆市两个市区恐怕加在一起都没有柏林人口一半多。”

艾德利斯说道:“威尔斯先生说的不错,柏林人口应该在一百五十万左右,我们达累斯萨拉姆市只有不到五十万人口,而这已经是东非最大的城市。”

玛丽:“我就感觉达累斯萨拉姆市在城建,生活设施方面不比德国差,而且你们还有电车这种新奇的东西,恐怕欧洲也不常见,只有极个别的大城市才有。”

“那是因为达累斯萨拉姆市建成的晚,所以规划设计更科学,这种优势越是新城市体现越明显,就比如这次你们要去的布拉瓦约,可能经济数据不如达累斯萨拉姆市,但是我想环境上差不了多少。”艾德利斯说道。

“总而言之,光是这所公寓的居住环境就比我们在柏林租的房子要好上不少,我想知道去布拉瓦约后也是这种待遇么?”

“当然,这种人才公寓是东非各个工业城市的标配,布拉瓦约可能只是设计不同,但是基本设施应该是一样的。”

“布拉瓦约市是中央铁路上的重要节点,我们在达累斯萨拉姆市中央火车站的线路图上可以看到,而能被标注出来的城市,一般都是体量比较大的城市,而且这几年国家在大力发展马塔贝莱省,布拉瓦约作为马塔贝莱省第二大城市发展肯定不会差。”

“不仅仅是人才公寓,就连现在移民的临时居所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七年前东非的所有移民安置点都翻新重建,包括达累斯萨拉姆市的移民安置点。”

“艾德利斯先生,我可以去移民安置点看一看么?”艾德利斯的话引起了威尔斯的兴趣,东非的临时移民安置点是东非老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他的父母就是住过的,所以他很想见识一下。

“当然,不过你们要抓紧时间,下个星期六,你们就要离开了,不能在这里常住,未来想在逛逛达累斯萨拉姆市难度就大了,毕竟布拉瓦约距离达累斯萨拉姆市可是很远的。”

布拉瓦约距离达累斯萨拉姆市的距离,放在欧洲都足够出国了,所以艾德利斯这么说。……

随后,在处理好行李后,艾德利斯就带着威尔斯去“忆苦思甜”。

东非移民安置点依旧采用的是集体宿舍,不过都已经换成四人间,空间得到极大改善。

在集体宿舍的楼顶修建了水塔,通上了自来水,这也使得每间宿舍都有独立的卫浴,食堂依旧是公用的,但是食堂就独占了一栋楼,分为两层。

“在东非不需要太多衣物,和床上用品,以前配发的老式军服也换成了世面上常见的工装款式,如果不加上标签,基本上看不出来和东非人的区别。”

“同时我们专门为移民还建立了语言学校,这在以前东非是不存在的,教育的发展让我们能提供更多的教师资源,不再需要移民自适应。”

“这就是一个超大型社区,也被达累斯萨拉姆市市民称为‘超大型学校’,每年可以安置一万人居住,不过现在达累斯萨拉姆市的移民数量已经没有之前多,每年可能也就三四千人。”

“现在东非的移民政策改变了么?”

“有这一原因,不过还有其他新建港口城市分流的原因,东非目前港口城市已经达到了十八座,而不是像以前只有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市才有承接能力。”

在威尔斯看来,现在东非的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就连这种临时的移民安置点都建设的相当不错,那布拉瓦约肯定也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以前东非接收人口的标准已经被重塑,现在能到东非安家落户的都是有学识或者技术的人才,这也是东非很大的一个变化。”艾德利斯在一旁介绍道。

“当然,东非的发展,还是通过铁路沿线来观察最为直观,刚好你们是要通过中央铁路去布拉瓦约的,沿途就可以看看这些年来东非的建设情况。”

作为移民署远东,艾德利斯去过国内很多地方,所以对东非近十几年多年来的发展,他是最有感触的。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东非一个大发展时期,东非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对国家的再塑造,工农业都得到大力发展,农林牧渔,道路交通,水利工程,城市村镇都可以直观反映东非的变化。

这些建设成就,通过报纸再展示给东非国民,塑造了新一代和老一代国民的集体荣誉感,整个东非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

当然,在这种盛世场景的上空,战争的阴云已经密布,随时可能让整个非洲大陆燃烧起来,同时也是东非承平日久后的一次大考,检验东非除了善于建设以外,能否保住自己的丰收果实。

 

第402章 妥协第146章 农业研究所第1092章 菜市场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236章 敖德萨第775章 绍奎第512章 给俄国人提供舞台第514章 喀布尔大起义第1196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炼铝厂第76章 应许之地第984章 一五计划之钢铁产业请假第946章 那勒斯日记第897章 远东战争结束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国第564章 贵人第408章 刽子手上线第164章 肉类第1134章 奥匈帝国内部争议第631章 准备第287章 西逃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773章 消极的英军第81章 煤矿第1115章 农村大发展第640章 工地第353章 下一站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938章 换血第915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第509章 起步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561章 海军抵达第196章 铁路第146章 农业研究所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616章 行踪第512章 给俄国人提供舞台第798章 东非气象局第412章 买造结合第1232章 仇恨的种子第1009章 新型战列舰第843章 《黑(东),德经济合作开发协议》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第785章 难上加难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64章第743章 第一阶段第1155章 震怖第849章 东非医学第944章 赛尔号起飞第835章 大铁路蓝图第735章 廓尔喀第9章 接触战第727章 舰队第1133章 最后的准备第1028章 1904年经济状况第10章 各国反应第205章 别说没给你机会啊!第1113章 大借款第515章 狗咬狗第81章 煤矿第898章 太特市第185章 交易达成第446章 灾情第563章 热心肠第739章 防线失守第1006章 英日两国动作第601章 橡胶种植业前景和危机第411章 斐迪南海军学院第922章 大开杀戒第748章 第二阶段第930章 汉萨省第140章 新品第656章 扩产和升级第532章 图谋琉球第997章 工业之基第561章 海军抵达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937章 战争倒计时第364章 燃烧第1258章 君臣对话第1115章 农村大发展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第206章 “收破烂”第930章 汉萨省第1152章 黑帮第1033章 一五计划尾声第995章 服务型政府第445章 蝗灾和乘火打劫第682章 发展策略第911章 工业基础的重要性第673章 象牙第1249章 赫赫凶名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72章 烟草种植第957章 农林牧渔第149章 王位第1067章 城市化和国力第887章 北方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