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心态调整

实际上当前形势下,东非的战争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就比如东非有数量足够的预备役随时可以支援战场。

而东非政府的心态可以理解为,既要维持国家正常生产活动和社会秩序,又要保证战争的最终胜利。

在前线没有出现不利于东非局面的时候,东非政府还不用扩大战争规模,当然,如果能尽早结束战争肯定是东非想要的结果,但是现在东非处于守势,目的在于消耗敌对势力的时间,精力,兵力,士气,弹药,装备等等。

而推动总参谋部这样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东非在战争中实际处于优势方,目前战争看似联军高歌猛进,甚至在部分战线取得巨大优势。

但是周边这些地区,都是殖民地而非本土,布尔共和国是一个例外,但是布尔共和国体量小不说,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牧业国家。

所以联军的武器装备等等都需要从本土运输到殖民地后再补充给当地军队,而反观东非,国防工业就在后方,能对前线随时进行有力补充。

目前对东非战争的态势,远远没有达到联军各国的心理预期,尤其是英国陆军。

沙俄算是一个工业大国,但是也极度依赖西方资本,很多经济命脉掌控在外资手中,当然,和巴西这种国家相比,沙俄的自主权大的多,一些国民经济虽然不是很发达,但是掌控在自己手中。

所以对付东非这种硬骨头,罗伯茨伯爵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这也是英军和葡萄牙军队所需要的,他说道:“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武器装备,战争不能草率结束,我不相信东非这个只有区区几十年历史的国家,凭借自身国力能同时抵挡住两个大国的军事压力。”

就像巴西,虽然名义上是独立的,但是经济掌控在外国资本手中,而这也是英国想在东非这里达成的效果,就算再不济,也应该是沙俄那种状态。

……

“东非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国家,这也是我国同东非发生冲突的真实原因,仅以东非的面积来看,那就是近千万面积的大国,这个面积巨大国的矿产,人口,工农业,市场都把英国排斥在外,说到底是利益之争,但是东非的封闭性,又导致了我们的情报工作在东非难以开展,战争可以说是对东非国力最后的测试,但是现在看来东非人对战争的应对能力是极其强大的。”

英国和葡萄牙还有布尔人,他们都吃过东非的亏,所以在战争态度上并没有应付了事,反而做足了准备,当然,他们也低估了东非的战争能力。

在来南非之前,罗伯茨伯爵是带着轻视之心的,毕竟世界对东非的了解不多,即便东非是一个独立国家,大家还是下意识的把东非列为“殖民地”行列。

而与两者相比较,东非绝对是一个异类,东非国有化程度高,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搭建了国家经济整体框架,虽然各种问题很多,但是总量上升很快,本质上是迎合现在世界上垄断企业发展趋势。

罗伯茨伯爵算是说出了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战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往往都是所有手段失效后的最后手段。

除了纳塔尔殖民地驻军在罗斯特的指挥下,攻破了图盖拉河防线以外,其他地区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动,这让罗伯茨伯爵很是不满。

“各个部队上报上来的结果,到处都是‘捷报’,可是除了纳塔尔殖民地方向,没有一个达成我的战略目标,即然是各种胜利,可敌人的防线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发生变动!”

不过战端一开,那也就不是能轻松结束了的,尤其是对英国陆军而言,这种大战可是难得一求,所以陆军方面是一定要把战争持续下去的,即便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而且现在战争走向虽然出乎罗伯茨伯爵的意料之外,但是整体上没有超出掌控,无非是把东非当成沙俄一样的对手,调整心态罢了。

一但联军攻击势头削弱,那东非就会进入反击状态,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是联军在人员和补给上遇到了严重问题。

恩斯特说道:“只要顶住了第一波压力,那就说明我们在这场战争的已经取得了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不是我们军队骄傲的理由,不要小看英国人的战争能力,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南非战争打成什么样,实际要看英国政府的投入情况。”

联军总司令罗伯茨伯爵眉头紧皱的看着战报,联军的表现让他很不满意。

但是现在东非顶住了战争压力,这说明东非的综合国力远超其他国家估计,就以现在战争的规模来说,如果是应对在巴西身上,恐怕巴西早就顶不住了。

当然,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都已经突破到东非境内,但是安哥拉殖民地驻军完全由葡萄牙指挥,并不属于罗伯茨伯爵这个联军总司令指挥。

“当然,我们也应该重视东非这个对手,东非的表现,让我们知道了这个国家和我们以往交战的对手完全不一样,我们对这个对手的了解远远不够。”

对于罗伯茨的困惑,下属回答道:“东非人在边境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东非的武器装备也超出了我们的估算,按照当前东非人的火力,即便放在欧洲恐怕也不落后,所以这场战争达不到预期的原因还是我们对东非情报获取不足导致的。”罗伯茨伯爵说道:“要搞清楚一点,我们到南非来,不是为了打消耗战的,一但陷入消耗战,那说明我国的目标从一开始失败了。”

“目前看来,敌人还有很大的战争潜力,前线敌军在进攻上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同时长达数年之久的备战,敌人的物资储备也比较丰富,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当前敌人远没有达到疲软状态,所以我们的整体战略依旧是以消耗为主,持续给联军放血。”

“东非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他们的军事工业应该和德意志地区有重要相关性,就像战场上出现的各种新式装备,还有不落后欧洲的火力,说明东非人同样是善于学习的,他们并不仅仅是一个位于非洲的闭塞国家,反而拥有广阔的视野,这一点在军事上显得格外明显。”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东非的战争策略,必须做出调整,不应当把东非当做殖民地国家看待,而是一个类似和欧洲军事强国不相上下的对手看待。”

第396章 推测第997章 工业之基第455章 剑指南洋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业探索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893章 天然气产业起步第743章 第一阶段第20章 第一镇(姆兰迪济)第440章 太美丽了,维也纳!第942章 宣战第1188章 废物利用第1333章 1919年第152章 恢复联络第1100章 莫斯塔尔水电站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10章 数据第546章 许可第1217章 出兵苏丹第832章 押解第1322章 新绞肉机南线战场第360章 安排第708章 东非标准化协会第1163章 重提巴士达铁路第171章 1868年发展情况第1382章 红旗升起夜空下第1077章 汽车订单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56章 专家建议第937章 战争倒计时第1293章 肢解第669章 工农联动第342章 玻璃产业第1199章 讨论第277章 腾笼换鸟之计第993章 东方省的强省会战略第814章 卷土重来?第590章 嘘寒问暖第423章 军工推销第1304章 坎帕拉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78章 后续影响第1148章 军火贸易第362章 第一铁路总体设想请假第1100章 莫斯塔尔水电站第1253章 印太路桥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装甲部队设想第1146章 趁虚而入第1214章 四五规划第871章 “莱茵”市第1228章 内陆水运贝尔港第400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1248章 普吉岛第1057章 军火生意先行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13章 盗版“斯图加特”第1051章 从“需”发展第395章 耍无赖第655章 茶产业发展状况第9章 接触战第283章 特雷西亚军事指挥学院第588章 哈拉雷市烟草厂第266章 罗马二次光复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讹诈第995章 服务型政府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48章 东非历史课第1176章 莱茵帝国东征第1159章 交易和威胁第438章 倒计时第711章 归国第104章 饮食第858章 蔫坏的英国佬第353章 下一站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290章 战略要地第1321章 罗马尼亚加入同盟国第89章 汉堡远洋商业贸易船队第810章 海岸线第968章 分歧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711章 归国第32章 霍亨索伦城堡第242章 为什么是马约特岛?第609章 提升第836章 交通状况第510章 给英国找点事做第1111章 布局远东第834章 1890年各国铁路情况第1358章 海军比例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00章 近海防御系统第129章 西北将战第702章 东非的“政治资产”第556章 气吐血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305章 封赏第1013章 站队第831章 人口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