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攻守易势

联通东非东西海岸的主要办法还是要通过铁路来解决,当然,水路联通也不是没有可能性,但绝对不是现在东非能够实现的。

那就是将赞比西河流域和刚果河流域实现联网,这样需要建立大量的水利工程,改善两个流域之间的通航条件。

这种工程就算放在二十一世纪也基本不可能实现,光是一个赞比西河流域就非常难以调教。

当然,如果以铁路和公路把这些断断续续的内陆河流航道联通对东非而言就不算太困难了。

不过这些设想对当前的东非而言都太过遥远,即便经过东非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全国性水利建设,东非依然有大量天然河道没有改造完成,而征服这些河流和水域恐怕要上百年的时间来逐步完成。

……

1888年8月4日。

东非海军在确保东部和北部英国皇家海军没有异动的前提下,抽调两艘主力舰,六艘炮艇和十艘辅助舰艇的舰队浩浩荡荡的向着莫桑比克海域进发。

面对这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联军的海军力量根本无法应对,联军舰艇紧急撤往德班和马普托保存实力。

东非东部通往新汉堡港市的航线恢复,虽然依旧有联军海军对航线进行打击和偷袭,但是基本上难成气候。

同时,此消彼长的情况下,之前联军是如何封锁新汉堡港市的,东非海军也以牙还牙,对马普托和德班进行军事封锁,双方攻守易势。

同时这次海上行动,也彻底宣告战争天平向着东非有利的方向发展,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东非都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科摩罗群岛作为东非海军基地的作用也被彻底激活,成为东非海军可靠的战略支点,对封锁联军起到巨大作用。

同时为了响应海军总部的决定,新汉堡港市海军分舰队也由守转攻,开始在德班海域和开普敦海军对峙。

狐假虎威的前提是真有一只虎,布鲁斯少将的策略虽然导致前期东非在莫桑比克海峡东非海军基本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保存了实力。

新汉堡港海军的实力对英军肯定是实力不足的,但是针对莫桑比克的葡萄牙海军有一战之力。

随着制海权的陷落,现在该头疼的是联军了,目前联军唯一的物资运输通道就是德兰肯斯山脉东部沿岸的狭窄区域。

但是,随着新汉堡港市物资恢复供应,东非在该区域的两个旅也准备进入反攻阶段。

同时南部军区也会派出部队策应新汉堡港市驻军,发动攻势,夺回中央铁路南边疆省段的控制权。

这样一来东非就完全切断了莫桑比克联军的的唯一对外通道,形成“关门打狗”的战争态势。

而根据莫桑比克殖民地的经济实力和工业能力,显然是无法供应联军主力物资上支撑的。

东非在新汉堡港市投资了大量工业,这保证了东非国防军困守此地的时候,虽然十分艰难,但是依旧可以在该区域保证军事存在。

并且有能力在围困期间,发动多次针锋相对式的大规模战术行动,而莫桑比克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

莫桑比克虽然对战争准备时间不短,但是全部精力主要集中在马普托周边。

马普托就像法国的巴黎一样,如果巴黎失守,那法国的抵挡意志基本就会急转直下。

马普托对莫桑比克的重要性也是如此,但是马普托比巴黎还要危险,巴黎毕竟在腹地,而马普托在沿海。

现在东非海军就能针对马普托进行炮击,这个联军针对新汉堡港市的炮击是一样的。短时间内东非很难攻破这座坚固的巨大军事堡垒,所以围困是解决马普托的前提条件。

但是马普托还有比较可观的腹地,整个南莫桑比克的资源还可以向马普托输送。

对此东非海军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针对海面上的葡萄牙和英国船只,截断两国对莫桑比克的物资输入。

决战还是要看陆军方面的操作,而目前陆军的想法是优先解决掉安哥拉的葡萄牙军队。

如果想集中优势兵力,需要等到安哥拉大局已定之后,当然,如果南部军区针对布尔共和国的行动可以早日结束的话,东非也有能力进行双线大规模作战。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布尔共和国境内的主要战争就是针对布隆方丹还有部分区域的治安战。

布隆方丹是布尔共和国的首府,这里集中了布尔人最后的底蕴,同时也是南部军区军事行动中的难点。

布隆方丹不仅仅其着军事要塞的作用,同时串联了布尔共和国的后方,配合其他布尔人武装以及英军,目前已经形成了布尔共和国第二防线的雏形。

整体上从地图上看,也就是呈三角状突入南部战场,布尔人兵力被压缩在三角状区域内。

而开普敦方向的英军已经竭尽可能的向该区域增援,至于原本英军重视的金伯利已经被放弃。

金伯利的位置并不算好,最主要的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完全以金刚石产业开发而存在,在综合条件上远远不如布隆方丹这种自然形成的城市。

当然,以开普敦视角来看,金伯利优先级肯定在布隆方丹之上,但是开普敦不单单是一座城市,而是英国南非殖民地的总称。

支援前线的后方,实际上并不是开普敦市,而是南非东南港口城市的伊丽莎白港和东伦敦港。

英国人早在1820年就已经开发建设伊丽莎白港,而东伦敦港也也在1847年建设。

两地是开普敦殖民地东南重要的经济中心,光是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英国人对这两地的看中。

而开普敦市偏居于开普敦殖民地的西南角,实际上和开普敦殖民地内陆腹地的交通条件并不是非常便利。

从伊丽莎白港和东伦敦到布尔共和国路程只有四百多公里,而开普敦到布尔共和国直线距离都超过七百多公里。

而且开普敦市往北和东的气候条件恶劣,远不及东南部地区,从道路和定居点密度也可以看出来。

所以英国人只能选择支持布隆方丹为中心,对东非进行军事防御,当然,支持仅仅是支持。

英军已经开始在奥兰治河北岸构筑防线,对于布隆方丹实际上并不是太看好,现在主要是为了争取时间。

布隆方丹一旦失守,那东非向南的道路基本上一马平川,只有奥兰治河稍微有点利用价值。

但是英国在开普敦的人口是一个致命短板,这个时候布尔共和国的重要性也就更加重要,即便在开普敦境内布尔人人口也占据优势,如果加上布尔共和国的布尔人,那整个南非的布尔人人口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团结布尔人对抗东非几乎是英国人的唯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以布隆方丹政府为首的布尔共和国政府,就是目前英国唯一选择。

第74章 “整肃”运动第1124章 军队家底第1135章 一战爆发第704章 底气第376章 作战会议第1368章 鲁道夫的人口计划第248章 海因里希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284章 法国人的家底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960章 开辟新市场第70章 蒙巴萨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第365章 诈骗式移民第445章 蝗灾和乘火打劫第353章 下一站第422章 铁路和铜矿第917章 东,法边境冲突第121章 姆万扎船厂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台第593章 巴尔特库姆造船厂第955章 莱茵宫地铁站第648章 1883年国防军事变动报告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1356章 欧洲大流感第946章 那勒斯日记第1170章 奥匈战场第512章 给俄国人提供舞台第834章 1890年各国铁路情况第978章 后续影响第937章 战争倒计时第77章 “货物”到港第843章 《黑(东),德经济合作开发协议》第896章 “草原”大迁徙第417章 炊事车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830章 蓄水池第695章 纳塔尔第863章 三纵三横第638章 利益交换第1302章 巴库第815章 马达加斯加岛军事管控区第1173章 结下梁子第122章 北境开发第316章 莱茵盾第13章 国际调停第5章 火热的制造业第325章 恩德贝莱人的支持者第1008章 分析第787章 进攻纳塔尔第803章 威胁第681章 金沙萨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304章 调停第226章 远东大使第619章 缴获第591章 归途第1291章 印度诱惑第1119章 对奥斯曼贸易第1158章 历史渊源第784章 自己人第1177章 东非的“老朋友”第1067章 城市化和国力第942章 宣战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350章 达成一致第1306章 美国参战第1257章 东荷再协商第825章 不同抉择第1013章 站队第384章 临危受命第207章 换牌第1313章 交易达成第1247章 五万平方公里第537章 过去的七十年代第1081章 消耗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34章 动员第397章 普鲁士在下一盘大棋第975章 外交风云第106章 《东非与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条约》第1093章 英国的诚意迪拜第836章 交通状况第301章 奥地利商业考察团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讹诈第900章 “三部”建设第222章 体面第813章 马达加斯加岛第424章 奔逃第532章 图谋琉球第753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盘第863章 三纵三横第397章 普鲁士在下一盘大棋第974章 方队组成第431章 居所第648章 1883年国防军事变动报告第154章 发“货”第834章 1890年各国铁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