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面粉厂

第82章 面粉厂

六月份。

巴加莫约港,小莱茵河畔。

巴加莫约作为东非殖民地仅次于达累斯萨拉姆,蒙巴萨,坦噶的第四港,也是东非殖民地发展的重点。

一间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厂房建筑在巴加莫约港拔地而起,其全部由砖石混凝土结构搭建而成,红色的墙体和周围白色的阿拉伯建筑显得格格不入。

其风格完全照搬了欧洲当前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矮小的阿拉伯房屋形成鲜明对比,哪怕是巴加莫约本地的阿拉伯教堂,在其面前也显得有些小不点。

高大的烟囱,从厂房中间的顶棚上突出来,滚滚黑烟点燃了东非湛蓝色的天空,工业的气息在东非扑面而来。

桑给巴尔苏丹国在东非也是有一些小规模的手工业,全是传统的小作坊,比如铁匠铺,裁缝铺……这些传统手工业。

巴加莫约面粉厂是整个东非地区,第二次有记录的采用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工业。

第一次是早已经营业许久的坦噶剑麻加工厂,目前在市场上混的风生水起。

但剑麻是东非的优势产业,世界上只有巴西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可以和其竞争。

而面粉厂,就是当今比较普遍的工业产业,尤其是欧美地区,这种工厂不计其数,当然包括那些规模小,可能只有一两台机器的厂子在内。

巴加莫约面粉厂,采用的是蒸汽动力,也就是烧锅炉,其锅炉动力来源就是从东非内陆开发出来的煤炭,带动蒸汽机轮给厂房里的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稳定动力。

厂里的机器设备全部是从德意志地区进口的最新款,以零部件的形式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德意志港口装船,最后在巴加莫约港卸货。

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几十台机器安装完毕,这些机器都是大家伙,全部由金属零件构成。

整个车间里简约大方,方便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

照明系统全部采用柏林电力公司自己的技术,即使夜晚也可以连续不断的维持运行,发电机则是进口的西门子公司产品。

和生产车间紧密相连的是一座巨大的现代化仓库,东非沿海地带气候比较湿润,不利于食品的保存,所以对食品的储存要求就要高一些。

所以仓库的建设,充分采用了当前时代最好的技术和规划。

为了防潮和老鼠,地面完全由混凝土结构浇筑而成,排水系统由专业人士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同时库房里各类测量仪表齐全,工人随时可以查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对仓库里的环境进行调节。

巴加莫约面粉厂,就是农业产业的延伸部分,借助当地港口条件,加工完成的东非殖民地小麦,可以以面粉的形式直接出口。

其工作人员,除了黑兴根公司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外,维护机器的运转,以奥匈帝国稍微有点学历的移民为主,辅之以少数华人。

倒是运料,打包和成品运输阶段,需要的华人较多。

对于这些奥匈帝国和华人移民,还是要进行简单的培训,除了卫生和安全教育,还要让他们熟悉机器的运作原理。

巴加莫约面粉厂,生产出来的面粉,会打上黑兴根公司的商标,在欧洲地区销售。

由返航的黑兴根远洋贸易船队,带回的里雅斯特,直接借助奥匈帝国内公司铺设的商业网点销售。

同时也能借此机会招募移民,毕竟这批面粉可以证明东非有自己的物产,不是不毛之地。

巴加莫约曾是是东非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之一,随着桑给巴尔苏丹国战败,巴加莫约也被东非殖民地政府收入囊中。

而东非殖民地政府只在达累斯萨拉姆港开放给阿拉伯人一处奴隶交易市场,蒙巴萨,巴加莫约等地的奴隶贸易市场都被关闭。

早在十八世纪,巴加莫约就是东非最重要的港口,最高峰时期每年有五万多土著奴隶从这里上船出海。

随着桑给巴尔苏丹国开发达累斯萨拉姆,巴加莫约才逐渐衰落,现在东非殖民地政府重新将巴加莫约拿起来开发。

毕竟整个东非沿岸的优良港口还是太少,现在看起来或许足够用,但是随着东非的开发,人口的增加,未来港口资源势必变得珍贵。

当前东非能够开创的工厂,选址也只能在沿海地带,借用港口海运的优势,从欧洲到来的机器才能落地。

至于内陆,目前是别想了,想把这些傻大笨粗的机器搬迁到内陆,成本实在太高。

而且这个时代的机器比较精贵,万一被雨淋,或者陷入泥巴里,或是磕着碰着了,按照东非的条件,修理都不好修理。

小麦作为当前东非殖民地第一大粮食作物,每年的产量还是相当可观的,而且随着移民的到来和土地的开发,未来的潜力还会越来越大。

至于水稻,其实水稻相较于小麦,其种植分布在东非的沿海平原,具有距离优势。

但是因为欧洲主要以麦类作物为主,所以工业化后,农业机械发展领域自然而然的偏向小麦等欧洲本土作物。

恩斯特就算想从欧洲进口水稻种植和加工的机械也不大可能,就像前世,日本工业发展起来后,才大力推动了东亚水稻种植和加工技术的进步,第一个实现了远东水稻机械化生产。

所以开发小麦是恩斯特进入粮食加工市场的重要一步,简单易操作,而且东非土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广,降水量也适合小麦种植。

当前,东非殖民地小麦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水稻种植面积,这是建立在东部水稻种植区人口高于西部小麦种植区人口的基础上的。

小麦体现了其易打理,更耐旱的显著优点,非常适合热带草原气候,尤其是东非具有显著的高原特征,气温比同纬度较低,产量可以达到平均水平之上,加上地广人稀造成的种植面积优势,产量相当可观。

巴加莫约面粉厂就是建立在这种潜力优势下的食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东非殖民地农业产业水平,获取更高利润。

(本章完)

第294章 安达手表第227章 缺大德的东非人第90章 新行政区划(彩蛋章地图供参考)第556章 气吐血第73章 消化第8章 普奥联动第1097章 三五计划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98章 贝拉市第198章 乌龙对话第194章 迎接第538章 霍亨索伦版“非洲刮分计划”第55章 到东非去第653章 省会选择第967章 奥拓第1062章 新兴产业蜕变第787章 进攻纳塔尔第996章 西部人口预期第833章 拖拉机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60章 向达累斯萨拉港进军第381章 国礼第470章 奥兰治投英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463章 站队第890章 铁路建设第766章 集结第780章 追踪第349章 穷兵黩武第1210章 三大舰队第388章 换师第546章 许可第504章 借人第31章 部落冲突第324章 珠海通商区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7章 西北之乱第831章 人口长城第827章 种植园改农场第918章 《东,法领土确认协议》第539章 邻居论第447章 趣谈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1190章 南方国家盛会第941章 “莱茵帝国”第171章 1868年发展情况第396章 推测第1190章 南方国家盛会第538章 霍亨索伦版“非洲刮分计划”第895章 第二次全国水利工程第472章 备战第268章 “爱国者”牛肉土豆罐头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660章 贸易和产业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70章 法德相争第477章 李济的责任感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497章 准备调停第609章 提升第293章 入关!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155章 震怖第1046章 毅力号战列舰第1116章 泰坦尼克号第147章 橡胶种植第162章 打鱼第1005章 人造纤维第110章 数据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641章 一进一出第705章 德兰士瓦人的算盘第840章第951章 想法破产第956章 专家建议第1024章 监视第208章 选择困难症第900章 “三部”建设第645章 马塔贝莱省工业发展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1092章 菜市场第968章 分歧第924章 海洋第678章 “民主”东非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804章 狮子大开口第1115章 农村大发展第1164章 争议第695章 纳塔尔第945章 空军第843章 《黑(东),德经济合作开发协议》第888章 莱茵市选址第1199章 讨论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30章 多多马第64章 一日政治第303章 马拉维湖重工业区第392章 战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