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德国人的震撼

第965章 德国人的震撼

所以东非沿海地区贵金属缺乏才让传统欧洲殖民者对本区域不感兴趣,让黑兴根王室捡了便宜。

而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和东非相近的西非地区,黄金海岸这个名词背后就意味着当地注定不可能安生。

……

提尔皮茨最终还是要从达累斯萨拉姆乘坐列车前往东非内陆,而这次内陆之行也更加坚定了提尔皮茨和东非合作的想法。

在东非迁都后,原本的外交工作自然也由第一镇市转移到莱茵市,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各国外交人员最远只能在第一镇市转悠,变成了可以深入东非内陆进行观察。

而外国外交人员从东非沿海的达累斯萨拉姆市到新首都莱茵市,基本只能通过铁路,但是从达累斯萨拉姆市到莱茵市的铁路全程可是一千五百多公里。

这一千五百多公里路程上的城市,村庄,农田等参照物能让这些外交人员对东非国力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

而提尔皮茨就是如此,自从在达累斯萨拉姆市登车后,提尔皮茨就“贪婪”的观察着中央铁路沿线的东非情报。

“从我们离开达累斯萨拉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座城镇,五十多处村庄,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第一镇市,莫罗戈罗市,多多马市……其中有近五,六座,从规模来看可能是东非的城市,其余应该是乡镇和村庄。”提尔皮茨对着随行人员说道。

提尔皮茨能知道东非城镇的名称并不是难事,每经过一处车站都会有本车站的牌子,一般情况下都是当地城镇的名称。

提尔皮茨的助手默德福基兰也是颇为震撼的说道:“伯爵阁下,我们显然低估了东非这个国家,到目前为止,我们列车所经过的区域,很多地方明显已经被东非开发出来,大量的农田,村镇,城市,公路……这些都说明东非对内陆的开发治理是极为成功的。”

“他们的农田修建规整,并且有些完美的配套水利设施,沟渠,风车十分常见,而且没有看错的话,可能还有拖拉机这种大型机械,我甚至怀疑美国和欧洲的的农场也就是这个水平。”

拖拉机作为东非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设备,目前普及率极低,就算这样默德福基兰还是发现并且判断出来,不得不说作为海军人员的视力非常好。

当然,默德福基兰没有多想,拖拉机即便从蒸汽机向内燃机过渡,其具体形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所以他并不知道东非的拖拉机全部都是以内燃机作为动力。

提尔皮茨严肃的补充到:“目前我们这列火车可能也就才走几百公里,但是铁路沿线的发展状况说明东非对内陆的开发远不是西非那些殖民地可以相比的,如果东非全国都是这个情况,那我们就必须更加对东非这个国家加以重视。”

默德福基兰摇摇头说道:“伯爵阁下,应该不大可能,像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区域东非都没有占领多长时间,应该达不到这个标准,而且东非东部应该就是东非最发达的地区,从东非这个国家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是东非的龙兴之地,发展时间最早,所以能够达到欧美水平完全说的过去。”

提尔皮茨助理说的有一定道理,东非东部在全国确实处在领先水平,不过东非中部和东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两地的经济和人口总量相当,其他区域却是和这两个地区有较大差距。

现在提尔皮茨一行人已经随着列车抵达东非高原省的伊林加市范围,列车走了大约五百多公里,也就是说刚刚从东非沿海平原过渡到东非高原区域。

而距离最终目的地莱茵市,还有一大半的路程,当前铁路沿线显示出来的情况虽然能给予德国人一定的震撼,但还在大家预期之内,毕竟在南非战争时期,各国就推断当时东非人口应该超过两千万,对于人口千万的大国,沿海和周边区域发展不错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并不能代表东非全国发展情况。

提尔皮茨说道:“只通过我们现在的观察,东非对内陆,尤其是铁路沿线的开发是比较完善的,毕竟铁路经过的区域一般经济状况都不错,而沿着铁路布置的城镇数量多也就属于正常情况,就是不知道铁路沿线之外的区域是否也是这样。”

铁路沿线的城镇和数量肯定比较多,至于铁路之外,除非是河流或者公路沿线,人口就不可能这样密集了,当然,东部地区的农田面积还是非常可观的,东部沿海平原和东非高原南部都是东非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成片的大规模农庄数量和东欧相比,密度上差不多。

东欧相较于中欧和西欧相比,人口密度差了不少,整个沙皇俄国人口虽然过亿,但光是中欧的奥匈帝国和德国人口总和就近亿,所以沙俄人口较为稠密的东欧部分也就和东非的中,东部区域差不多,而且这个时候的沙俄是包括乌克兰,波兰等领土的。

而接下来,提尔皮茨等人一路上更是大开眼界,经过伊林加市市区的时候,他们认定出这也是东非的一座中小型城市,相较于达累斯萨拉姆,第一镇市,多多马可能有些不如,但是也比一般镇子大的多。

接下来他们又遇到了两座和伊林加市规模上差不多的城市,直到列车随着中央铁路进入姆贝亚市。

一进入姆贝亚市城区范围,德国人们就看出了这座城市的不凡,单从肉眼观察,其级别居然还在多多马市和第一镇市之上,就是同达累斯萨拉姆相比恐怕也丝毫不逊色。

以至于提尔皮茨一行人误将此地认成东非新首都“莱茵市”,毕竟这个时候距离东非内陆已经将近一千公里,提尔皮茨等人已经很难有距离概念。

“姆贝亚市是东非五大城市之一,目前东非内陆第二大城市,并不是东非首都,莱茵市距离这里还有六百多公里路程。”东非方面的接待人员只能向提尔皮茨一行人解释道。

“姆贝亚市是和多多马市一样的省会,而且处在我国工业地带,工业比较发达,和欧洲一些大城市相比也不差,所以被认错也不意外。”

提尔皮茨问道:“那莱茵市规模岂不是更大?”

“并不是,莱茵市建成区虽然不小,但目前人口远不能和姆贝亚市等传统东非大城市比较,毕竟莱茵市完全是一座新城市。”

对于东非人的解释,提尔皮茨很无语,对他而言,东非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新”的,毕竟东非这个国家历史都没有超过四十年,所谓“传统大城市”更是莫名其妙,按照东非标准,德国的城市九成以上都历史悠久。

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第930章 汉萨省第611章 打入内部第208章 选择困难症第780章 追踪第365章 诈骗式移民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国第943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37章 战争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068章 世界震动第978章 后续影响第1102章 备战第1291章 印度诱惑第146章 农业研究所第933章 法国主导第876章 白面阎罗第528章 与时俱进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503章 多管闲事第646章 南方形势第1310章 祸水东引第5章 火热的制造业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66章 《东桑条约》第664章 隐藏的内部危机第1146章 趁虚而入第1120章 巴尔干战争爆发第45章 罗恩罗达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么?第288章 内罗毕新市民第340章 淮海经济区第676章 摩托第926章 机耕路第381章 国礼第777章 圣诞节攻势第896章 “草原”大迁徙第885章 经济殖民地的觉悟第677章 公务员制度尝试第1246章 领土细节争议第501章 四海两湖两内陆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804章 狮子大开口第1074章 市场和矛盾第84章 消息第646章 南方形势第1224章 收网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876章 白面阎罗第1342章 奔走呼吁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355章 安卡村第1307章 东美地缘冲突第1258章 君臣对话第627章 特别行政市第267章 各自战场第897章 远东战争结束第1278章 英国的悔恨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002章 人人如龙第1122章 法国试探第169章 费舍尔的工作第961章 危与机第1069章 德国讨论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982章 达累斯萨拉姆城市圈第780章 追踪第513章 抉择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第292章 先进的包税制第901章 东非大运河计划第650章 牛粪经济第1276章 酒精第1003章 铁路系统调整第878章 无线电第136章 道路第982章 达累斯萨拉姆城市圈第864章 莫罗戈罗市第1261章 试图拆分第779章 登陆成功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910章 坦克试验场第274章 第一次接触第764章 计划调整第262章 英俄态度第273章 鸡飞狗跳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351章 过往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第874章 推销移民地第122章 北境开发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71章 封锁宫古海峡第192章 拆分研发部第794章 英国议会第699章 兵役登记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88章 彀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