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清之亡也

4月4日,德国远东舰队主动向章军第二舰队发起进攻,然而,由于狭长的胶州湾水道限制,德国舰队无法展开,而章军第二舰队和朝鲜舰队,在水道外得以从容布阵,集中火力,轰击水道中的鱼贯而出的德舰,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威廉王妃”号中炮起火,“阿克纳”号搁浅,舰队不得不退回港湾,远东舰队大败而归!这意味着,青岛的海上大门,被周宪章关死了!

4月4日夜,周宪章亲率章军第三军一个旅,在青岛外围的田家岭登陆,与此同时,威海卫登陆的第三军主力,在没有受到任何清军抵抗的情况下,从侧后方逼近青岛,章军从陆地上三面包围了青岛,第二舰队堵住了德军的海上出路。

德国远东舰队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在亚洲,德国人再也没有援军。舰队司令迪特里希,不得已向英国、美国、法国甚至俄国求援。英、法、俄、美等国以不干涉中国内政为名,拒绝了德国人的求援。

如果,德军的对手是清军,这些列强们一定会出手相救,趁火打劫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不过,面对强大的章军,英、法、俄、美各国,谁也不愿意去抓这个烫手山芋,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月6日,德国的三色旗在青岛上空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刺眼的白旗。走投无路的德国驻青岛部队,向章军无条件投降。迪特里希代表德国政府,与周宪章签订了移交青岛协议,宣布德国与大清国签署的有关租借青岛的条约无效。青岛落入德国手中仅仅五个月,就重新回到了中国人手里,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法,是落到了章军手里。

原本,周宪章为德国远东舰队指了一条生路,如果他们接受了最后通牒,主动投降,章军将放德国远东去上海吴淞口,上海倒台黄遵宪已经为德国人准备了食品和淡水,让他们回德国或者去马来西亚。

而现在,作为战败一方,德国远东舰队永远回不到德国去了,这支舰队的五艘现代化巡洋舰,包括最为先进的皇帝号、威廉皇妃号,编入了章军第二舰队战斗序列。

值得一提的是,迪特里希与周宪章签订协议的时候,章军参谋长汉纳根将军,与迪特里希有过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

迪特里希:“汉纳根将军,你是一位德国人!”

汉纳根:“曾经是。”

迪特里希“那么,你现在的国籍呢?在我得印象中,大清国不给于任何外国人国籍。”

汉纳根:“我是一个流浪者,但我向往光明。”

迪特里希:“光明?”

汉纳根:“是的。亚洲是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最先看到光明!”

迪特里希:“传统观念认为,以周宪章为首的台朝集??朝集团,是一个地方军阀集团,这个以军人为首的政府,难道会给中国、甚至世界带来光明?”

汉纳根:“即便周宪章不能给世界带来光明,中国人也会!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民族,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在外人看来,她虚弱得不堪一击,可是,当你试图向这个不堪一击的国度挥动拳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击打在一个弹簧上,你所击打出的力量,会被这个弹簧反弹给你,将你击倒!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所信奉的太极精神!他们并不用力,他们只是借力打力!”

迪特里希:“我听不明白。”

汉纳根:“再过一百年,全世界都会明白的!”

迪特里希:“我输给了中国人,该如何向皇帝陛下交代?”

汉纳根:“放心吧,皇帝陛下会理解你的!”

迪特里希以败将身份回到了德国,他失去了一支舰队。但是,正如汉纳根的预言,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并没有给予他任何处分。

也许,威廉二世心中明白,“灵蛇吞象,厥大何如?”威廉二世并没有读过这句两千年前的中国诗句,也不知道那位投江而死的中国诗人,但是,作为智者,他应该有相同的感叹!

诗人与国王,在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间距中,发出了相同的感叹!只是,德国人的感叹充满了悲哀,而屈原的感叹,充满了希望!

……

1898年5月,恭亲王奕欣病死,这位大清国的三朝元老,在绝望中闭上了眼睛。他没有看到最后的希望——慈禧太后拒绝了君主立宪!这本来是大清国维护皇权存在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1910年,满清朝廷终于想起了君主立宪,但是,时机已过,君主立宪不仅没能保住皇权,反倒加速了满清朝廷的灭亡!

1898年6月,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新政。一场伟大但注定失败的变革开始了。

是年8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上海等地发动以推翻满清朝廷为目的的革命暴动,遭到清廷镇压,徐锡麟等革命党人等人力战身亡。

是年9月初,维新党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罢黜六部,裁撤官员、取消科举,自上而下的变革,遭到保守党激烈反抗,唐才常率自立军与清军在颐和园外交火,自立军全军覆没,维新党人唐才常自杀身亡。甘军董福祥所部、骁骑营赖传武所部奉慈禧太后之命,包围皇宫,康有为、梁启超潜逃,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捕,随即被杀。

慈禧太后还宫,回到紫禁城,宣布亲政。罢黜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珍妃被慈禧太后赐死,二总管崔玉贵将珍妃投入了八角琉璃井,光绪皇帝被软禁在瀛台。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以光绪病危为名,立载漪的大儿子溥儁为大阿哥,随时准备接替皇位,光绪皇帝危在旦夕。

1898年9月底,珍妃被赐死的消息传来,周宪章在青岛打出了忠君勤王旗号,率章军第三军誓师出征,大军直指北京。

与此同时,罗鸣芳、那哈五、吴佩孚率章军第一军和第一舰队,强渡台湾海峡,攻入福建、两广,沿途百姓夹道欢迎。两广总督李鸿章宣布致仕,不再过问政事,跑到白云山闭门休闲。闽浙总督端方则是下令,境内清军放下武器,迎接章军。湖南、江西等地的清军,则是纷纷易帜,打出了章军的狼旗旗号。第一军迅速北进,十月中旬,抵达九江,长江以南一战而定!

朴永烈、冯国璋、韩令准率章军第二军,突破鸭绿江防线,依克唐阿二十万清军,瞬间土崩瓦解,全军溃散。第二军攻入辽东,驻守旅顺的俄**队,经过短暂抵抗后,竖起了白旗,第二军兵峰直指山海关,退守山海关的依克唐阿,眼见无力回天,穿戴朝服,向努尔哈赤的坟墓遥拜,自杀身亡。

依克唐阿临死,拒绝向北京朝拜,而是向北方盛京跪拜拜,他这是不承认北京城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政权的合法性,甚至不承认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子孙!这些不肖子孙,丢尽了努尔哈赤的脸!

10月初,袁世凯所部八万新军放弃济南,回军天津,兵临北京城下,要求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袁世凯临阵倒戈,慈禧太后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紫禁城里的她,在绝望中呼喊荣禄、载漪救驾,可她的身边,竟然连一个宫女都没有!慈禧太后口吐鲜血,一命归西。

袁世凯挥军进入北京城,董福祥所部甘军,哄抢了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然后四散逃离了北京。这支部队在败退甘肃的路上,到处打家劫舍,彻底蜕变成了土匪,沿途各地军民自发组织起来截杀甘军,在陕西境内,董福祥被当地民团包围,死于乱刀之下,大清国的这支最后的军事力量,烟飞云散。

骁骑营则是攻入了颐和园,抢出了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把光绪送回了紫禁城。新军入城后,骁骑营据守在紫禁城,要求袁世凯拥戴光绪皇帝归政。袁世凯同意后,骁骑营全体放下武器,向新军投降。

但骁骑营统领赖传武却不知所终。就在骁骑营向新军投降的时候,有人在颐和轩见过他,后来,再也没人见到他。据说,他投井自杀了!

十月中旬,冯国璋率章军第二军一个师,进入昌平,章军第一舰队在蔡挺干得率领下,进入天津大沽口,直隶提督聂士成下令所属部队放下武器,迎接章军。郭二杆所部第三军在大沽口登陆,进入天津。章军四面包围了北京。章军前锋到达德胜门,与新军发生交火。

随后,袁世凯与周宪章在天津会晤,双方约定,两军同时撤出北京城。

一天后,周宪章进入北京城。光绪皇帝宣布退位。紫禁城上空,大清国的龙旗缓缓降落。随后,临时政府成立,周宪章为临时政府总统,袁世凯为副总统。统治了中国三百年的大清国,寿终正寝。

如果依克唐阿地下有灵,他会更加郁闷,因为,除了他,再没有任何一位努尔哈赤的子孙为大清国的覆没自杀。八旗子弟连这点血型都没有!

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44章 苦肉计穿帮第73章 风尘女子第23章 靠山走了第4章 愤青冯国璋第239章 专访第23章 平壤光复第34章 陷阱第81章 战争时期的爱情第145章 两袖清风的毛贼第160章 玄月湖第109章 鲜血作画第156章 骑兵第205章 倒逼第112章 殖民观第86章 自立军第128章 夺权(二)第4章 奇袭第79章 剪辫子第154章 嫁祸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131章 病猫第49章 举棋不定第239章 专访第80章 朝廷旨意第183章 总理大臣第31章 士兵的尊严第72章 爱恨情仇第42章 赌输了!第247章 胶州湾第234章 割据者第157章 大战前夜第12章 靠山垮了第4章 奇袭第131章 决战序曲第196章 耻辱第221章 杀官第47章 闷战第181章 老长官第181章 老长官第157章 大战前夜第137章 缺枪第148章 达邦酋长第60章 生与死第145章 一枝梅第131章 决战序曲第123章 孤独的黄虎第71章 上海滩第103章 剑拔弩张第170章 反击!第179章 谍中谍第209章 嫂子坐镇第191章 开窑子第20章 殉国第211章 二爷张作霖第131章 决战序曲第68章 盘道第133章 为亲家母报仇第150章 武装商馆第173章 一命还一命第96章 金姝的影子第40章 信仰的垮塌第56章 杀还是不杀第23章 平壤光复第35章 策应第181章 老长官第205章 油尽灯枯第3章 生不逢时第19章 国宴第78章 内贼第199章 混战第152章 阿里山女神第35章 策应第102章 进园子第55章 砍头祭灵第131章 病猫第210章 女权主义者第166章 陷阱?第251章 轶闻第133章 玉质刀柄第173章 一命还一命第141章 三不打!第166章 狂怒的军魂第95章 幸存者与捕猎者第262章 除夕(二)第92章 绝处逢生第207章 鸭绿江水第176章 陌生的炮口第140章 亲王公子第53章 合力第128章 夺权(二)第41章 最美丫鬟第26章 木桶浴第31章 恩威并重第60章 生与死第133章 玉质刀柄第141章 三不打!第112章 血书第194章 旧事重提第42章 赌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