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高大哥

要说人家张员外郎也是个明白人,怪不得能够成千上万的大唐官员之中,抢到吏部本司员外郎这样的美差,他当时就想明白了。

自己如果答应了谢直,就能够保下儿子来。

如果不答应,父子两人一块大狱里面作伴去吧!

没办法,只能答应。

不过既然答应了谢直,人家也不作他想,就这么直挺挺地站在大堂之上,等着与高主事当堂对质。

高主事一看这架势,彻底没有心气了,连狡辩一下都没兴趣了。

谢直都没想到他能这么配合,还走流程呢……

“高主事是吧?”

“……张公子证词中说了,你曾经居中联络,为漕帮侯七脱罪……”

“……当时你替杨玄璬出面,然后联络了时任河南县令的张员外郎,是吧?”

“……现在张员外郎已经承认,可以与你当堂对质,你还有何话说?”

高主事都没用别人再费事,直接点头。

“不错,是有这么回事!

既然谢御史提到了这件事情,又把在下拘捕到了御史台,想必是让在下指认杨玄璬吧?

早就听闻谢三郎乃是我唐大办案的第一高手,如此一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果然厉害!

也不用谢三郎再次动问,在下愿意指认杨玄璬请托张员外郎为漕帮遮掩事务!

除此之外,在下还可以指认杨玄璬在粮案之中的种种违法事!”

谢直一听都惊了,还能有这么配合的关键人物呢吗!?

仔细看了看高主事的面孔,谢直都有点拿不准了,沉默半天,开口问道:

“你想要什么?”

没想到,高主事竟然比他还气势呢,昂然站在御史台的大堂之上,高声说道:

“在下不求谢三郎别的,只求谢三郎答应我,要将他们全部绳之以法!”

谢直顿时都不会了,到底是你犯罪分子还是我是犯罪分子,这么理直气壮的,你是怎么喊出来的!?就跟你不是犯罪分子其中一员一样!

这货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了。

正事要紧!

不管高主事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么配合,咱先掌握案情为准。

“行,只要他们确实违法乱纪,我谢三郎身为朝廷御史,断然没有放过他们的道理,如果办案的高官徇私枉法,大不了金銮殿上再上三本!”

这个承诺,很狂,要是别人,纯属扯淡,但是由谢三炮来说,正是合适。

高主事一听,顿时点头,叉手为礼,高高举起,一躬到地。

谢直一看,我去,这是感谢我呢!?

行,真上道!

说正事吧!

他也坏,也不说自己知道啥,就老神在在地看着高主事。

“你自己说说吧……”

张员外郎在一边看懵了。

这是什么情况!?

谢直问啥,高主事说啥……难道汜水谢三郎的威名已经如此强横了吗,只要犯罪分子在大堂上与之相对,就会不自觉地承认自己的罪行!?怪不得都说汜水谢三郎办案、审案能力在大唐天下首屈一指,这问案的过程,怎么跟变戏法一样!?

还有刚刚这句“你自己说说吧”,这是个什么鬼!?这是让犯罪分子主动交代罪行?问案的时候还能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是谢三郎问案,还是让犯罪分子自首呢?

张员外郎也曾经干过一县之地的正印官,问案、审案也是日常工作之一,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别说在河南县令的任上了,就是他这二十多年几经迁转,也没有见过啊……

反正,张员外郎算是彻底看不明白了。

他突然想到了漕帮帮众给谢三郎起的一个外号,“谢阎王”,一来是说谢三郎扬名洛阳,是因为《夜审杨七》那场戏,二来是谢三郎刑罚严峻,从来没有“手下留情”那一说,上了他的大堂,就像上了阎罗王的大殿,谁都别想囫囵个地出去……

正所谓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难道,漕帮帮众一语成谶,这谢三郎审案,真的有神鬼之力相助!?

如果谢直知道了张员外郎现在的所思所想,一定会笑得直不起腰来,他破案哪里有啥鬼神之力,不过是把准备做在了前面而已。

把准备去前面,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就以今天来说,他连审三场,张公子、张员外郎、高主事。

审张公子,之所以顺利,就是因为王公子的命案,侯七落网!有了侯七的指认,再加上张公子本身草包,稍稍一吓唬,就把事情全撂了。

审张员外郎,之所以顺利,就是因为张公子在他的手里面握着,张员外郎投鼠忌器,不但担心自家的独子,还被谢直掌握了他违法犯罪的实证,不管到了哪里,亲儿子指认亲爹,不是真的也成真的了,更何况在这个家族大于国家的盛世大唐?张员外郎想不承认都不行,他要是真敢不承认,不但保不下他儿子的性命,还要把整个张氏一族的声誉毁个稀碎,所以张员外郎听了谢直的介绍案情,怂了,认了,服了。

至于高主事,也是一样,他亲自出面替杨玄璬传话,请当时还是河南县令的张员外郎出手,为漕帮侯七遮掩罪行,谢直就抓着这一个案子怼他,张员外郎认了,侯七抓了,连杨玄璬都被关在了御史台,一条线上四个人,三个全被突破了,别说高主事本身就没有什么抗拒的想法,就算他有,也没用,这个罪行,他想不认都不行!

所以,仔细一看谢直今天的审案,真的像高主事所说,“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还没抓到你这个人呢,所有罪行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着你自己认罪了!

张员外郎的脑洞比较大,想到了鬼神之力,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在破案、办案的时候,从来没有“把准备工作做到前面”,所以他才看不明白谢三郎办案的套路!

www• тт kán• C 〇

闲话不再多说,只说高主事。

高主事老配合了,听了谢直让他自己交代,点点头,就开始交代。

高主事先说了自己的身份。

从杨玄璬那里算,他是河南县士曹主事,虽然没有品级,却也是杨玄璬的左膀右臂,尤其在杨玄璬还没有调任士曹参军的时候,他就和杨玄璬相熟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杨玄璬升任士曹参军的时候,他便成了杨士曹最贴心、最信重的手下。

从洛阳粮商总会林会长那里算,高主事娶了林会长的妹子,直白一点说,林会长是他的大舅子。

从洛阳含嘉仓来说,前任含嘉仓的仓令,是他的堂兄,按照宗族排行来说,高主事一直管前任含嘉仓的仓令叫大哥,而且必须说明一下,高家这一代的男丁不多,只有他们两个,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保持得很好。

从漕帮那里算,这回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姻亲关系了,是因为高主事跟漕帮的老帮主有关系,准确地说,是漕帮老帮主对他高家有大恩。

谢直听了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明白了,全明白了。

你就看看人家这关系,要不说人家高主事是洛阳粮案的关键人物呢,漕帮、杨玄璬、含嘉仓、粮商,所有洛阳粮案里面的利益相关方,跟高主事都关系匪浅,不是血亲就是姻亲,即便没有这样的关系,也全是救命之恩、提携之恩,这么一算,没有高主事这位关键人物在其中串联,估计洛阳粮案都不会成型。

谢直想明白这些之后,不由得感叹,李尚隐给他介绍案情的时候,对长安粮案和洛阳粮案做了一个比较,专门提出了两场粮案之中大同小异的地方——杨玄璬!

长安粮案之中,没有京兆府士曹在里面掺和,但是在河南粮案之中,就多出来一个杨玄璬,而且以他在通济渠的种种表现,看意思他还是洛阳粮案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当时御史台老大李尚隐就提出来了一个疑问,洛阳粮案之中为什么会比长安粮案中多出来一个杨玄璬?

现在听了高主事这么一说,谢直算是明白了,哪里是多了一个杨玄璬,分明是多了一个高主事!

高主事不知道自己仅仅介绍自己的人际关系,就给谢直解开了一个疑惑,继续介绍自己的过往。

刚才说了,这一辈高家的男丁,只有他和他大哥两个人。

而且必须强调一点的时候,高家在他们发迹之前,很穷。

要说高大哥也是个狠人,经过武朝武后对科举的改革之后,就看明白了以后肯定是科举在大唐大行其道,这是他们高家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一狠心,读书!

刚才说了,高家很穷啊,而且在大唐读书的费用也很高啊。

没钱怎么办?

借!

借钱也好读书!

跟谁借!?

漕帮老帮主!

巧了,当初高家的上一辈,也曾经是漕帮的帮众,只不过算不得漕帮的创始人,可惜的是,高家长辈寿命不长,把高家这两个兄弟拉扯到了十五六岁就撒手人寰了。

当时漕帮的老帮主为人真的不错,亲自来吊唁,伴着操持了高家长辈的后事之后,对高家兄弟说,你们兄弟也十五六了,咱们这些穷苦人家自然比不得那些高门大户,这个年龄就也能算是顶门立户的男丁了,这样吧,明天就到漕帮干活吧,大富大贵肯定没戏,不过终究有你们一口饭吃。

这话真是好话,等于给高家兄弟了一条活路。

高主事动心了。

但是高大哥不干,说我要读书。

漕帮老帮主一听,知道高大哥这是要一门心思出人头地,自然没有拦着人家奔前程的道理。

随后,高主事去了漕帮干活,高大哥闭门读书。

但是,即便漕帮老帮主有意相助,仅仅指着高主事一个半大孩子卖力气,别说读书的钱了,就是兄弟俩人吃饭都成问题。

在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人家高大哥的果决了,直接上门,向漕帮老帮主借钱,读书用。

在这个时候,也能看出人家漕帮老帮主的为人了,二话不说,借!不但借了钱给高大哥,还让高主事只用干半天活,剩下的时间,可以直接回去帮高大哥做饭之类的。

这份恩情可就大了!

高家兄弟一直记着这份恩情。

不过高大哥也知道,漕帮老帮主这样的恩情,纯属人家为人善良宽容,可一可二不可三,就算高价长辈留下的余荫,也不可能让高家兄弟从漕帮老帮主那里,没完没了地借出钱来。

所以,即便有了漕帮老帮主的支持,解决了后顾之忧,高大哥也把科举当做了自己的背水一战。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高大哥科举考试,一句明经登科!

这回就好了,高家翻身了!

高大哥一路运作、选官,不但当上了洛阳含嘉仓的仓令,还帮着自家兄弟运作出来一个河南府士曹的主事职位,虽然连个品级都没有,但是这对刚刚开始识字的高主事来说,已经是不错不错的职位了,除此之外,给兄弟俩自己张罗婚事……

总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如果高家兄弟的故事仅仅到了这里,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励志故事,颜真卿的那首《劝学》送给高大哥正合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可惜,高大哥读书当官之后,却开始想办法挣钱了。

为啥?

很多人都觉得,人家从一个衣食无着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个堂堂朝廷七品官了,还不得好好过日子?

贪!?

那玩意儿不犯法啊?

其实他们就是不理解这些贪官心中的恐惧,别人不说,只说高大哥。

他是什么情况?

穷疯了!

穷怕了!

穷得他不抱着钱就睡不着觉!

高大哥算是看出来了,没钱是真不行,要不是人家漕帮老帮主,看在高家长辈的情面上出手帮忙,恐怕高家这一代根本没有崛起的希望,别说啥崛起了,就是两兄弟这辈子能不能娶上媳妇还是个问题呢,这哪行!?

所以,高大哥对着钱下手了……

第97章 诗文集子是一块敲门砖第217章 河南县尉行不?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257章 抬手,向下,切!第661章 土!三笑谢三郎第370章 新戏首演第445章 金条子第557章 不要脸第349章 高主事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迁”第689章 你跑啥!?第357章 弥勒教第444章 嫌少第243章 靠水难生之连坐吧您呐第255章 谁是保护伞?第332章 谢三炮第354章 你是怎么想的?第204章 陈五的连环套第164章 一转头一回首第208章 又是漕帮?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314章 水生之打不得第198章 美娘案第305章 蛇?这都是什么啊!?第252章 化干戈为玉帛第435章 行路难第347章 你儿子第198章 美娘案第634章 抽丝剥茧第134章 哭第168章 顶不住,只能拖第37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550章 援兵终于到了第349章 高主事第654章 土!高尚一笑谢三郎第507章 别误会三爷第151章 拿诗文集子来第426章 小猴子第252章 化干戈为玉帛第181章 李老三第631章 胡人!塞外胡人!第436章 抵达长安第168章 顶不住,只能拖第515章 耳房第223章 还是出事了第306章 杨家女儿第387章 敌暗我明第94章 孙逖宅中宴第249章 孝子复仇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汉第492章 你配吗?第109章 上赶着不是买卖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347章 你儿子第177章 交卷第677章 金!多谢安节帅赠箭第199章 一起一落第137章 还有这么上药的?第366章 传说中的刘普会第457章 返洛第181章 李老三第296章 战阵之威第194章 梁管家,会办事第489章 就是这么不讲理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125章 虎!杨二姐!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473章 平康坊第56章 真相大白第216章 我不愿意!第384章 恩人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695章 相州之战第443章 金条子?催命符!第271章 没有漕帮!(三连更,求订阅)第332章 谢三炮第113章 收礼只收瘦金体第427章 见过谢御史第57章 洛阳初见第464章 破门!第550章 援兵终于到了第585章 强横第250章 监察御史杜九郎第529章 让他查!第558章 你坑我?第156章 论盐第127章 事了拂衣去第597章 大势已去第215章 我是好人吗!?第454章 擒贼先擒王第692章 吾之家国,由君再造第308章 朝廷威严的另外一种解读第412章 老成谋国第64章 大唐特色的审讯第311章 水生之常走夜路终见鬼第432章 就一个字,快!第139章 杀夫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迁”第667章 土!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