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御史台传话

你到底来洛阳是干啥来的?

面对二叔谢璞的问题,大姐夫卢宁倒是坦然。

“跑官。”

“哦?”谢璞点了点头,倒是也不算意外。

别看卢宁出身于范阳卢氏,说是什么五姓七家、千年华族,最早能追溯到汉朝,但是既然入了大唐,也得大唐的规矩,别的不说,家族子弟要是想当官,也得到吏部去守选去,所以,卢宁身为范阳卢氏的子弟,到洛阳城来跑官,一点都不稀奇。

谢璞听过了之后,仔细打量卢宁,小伙子长得精神,年不及而立,正是风流倜傥的时候,往那一戳一站,颇有些器宇轩昂的样子,谢璞见了,打心眼里就这么喜欢,他虽然不像谢直那样对这位大姐夫热情,却也愿意能够和他亲近一二……

再说了,就算不看谢直大姐的面子,还得看看御史中丞卢奕的面子呢。

“有什么需要谢家帮忙的吗?”

谢璞终于还是把这句话问了出来,作为谢家第二代的唯一在世者,作为谢家在洛阳城中辈分最高的谢二爷,这句话的份量,可比谢三郎的份量重多了,别看谢直现在又是声名鹊起,又是监察御史的,但是要是说到代表整个谢家做什么决定,他还不够格,在汜水老家,谢老校尉有这个资格,而在洛阳城中,只有谢家二爷谢璞有这个资格。

现如今,谢璞谢二爷亲口问卢宁,有啥可以用到谢家的地方,这就是准备要动用整个谢家在洛阳城中的力量,帮着卢宁“跑官”。

这里面的人情,可就大了……

果然,卢宁听了,浑身就是一震,随即反应过来,满脸激动和感激,对着谢二爷深施一礼。

“多谢二叔父惦念!

宁,铭感五内!

不过,事情已经办完了,就不劳谢家出手相助了……”

谢璞点头,办完了?好嘞,还给我们家省事了呢……

“但不知卢宁你跑的是什么官?”

说到这里,谢璞也是一愣,他突然响想起来了,记得当初和洛阳御史台的卢奕卢中丞一起操持两个人婚事的时候,曾经听卢奕介绍过卢宁。

按照卢奕的说法,他的这位族侄,也算是个苦命的孩子,他爹也是早亡,只跟着一位寡母过活。

虽然卢氏作为千年华族,家族之中自有一套对普通族人的保障办法,什么年节的时候供给一部分吃食,什么确保家中田亩不会抛荒、以此来保证家中贫寒的族人能够过活,什么族学向全体族人开放,只要是卢氏子弟都可以入学读书,等等。

但是,正所谓救急不救穷,即便范阳卢氏已经尽其所能照顾族人了,但是最好的情况,也就是保证族人不会冻饿而死而已,断然不会养出一帮子只会等着族中救济的懒汉来,反过来说,你自己不努力,还是得遭穷。

卢宁一家,不是不努力,而是孤儿寡母的,想努力,也没机会啊。

尤其是卢宁小的时候。

家中薄田几亩,只有卢宁母亲一人,也耕种不过来,只能按照族中订立的规矩,佃给族中其他人耕种,每年秋后收回来点粮食,也就勉强够孤儿寡母嚼用而已,至于想给家里添置点东西,那可就费劲了,只能靠着卢宁母亲帮着人缝补浆洗……

一开始还好,后来就不成了……

原因很简单,卢宁在一天天地张大,吃得越来越多不说,最起码,一年得置办两套衣服吧,要不小了的衣服,可就没法穿了。

就这样,母子两人的日子越来越困苦,要不是范阳卢氏的族人时常周济一二,这对孤儿寡母就得卖房子卖地了……

就在这个时候,年仅十二岁的卢宁,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

投笔从戎!

书不念了,当兵去!

这可不是班超“大丈夫、恨不平”的豪迈,纯属——穷的!

卢宁母亲一开始自然不同意,上战场,刀枪无眼的,别说死了,就是残了,咋办?她可就这么一个儿子了,还指望着他养老送终呢!穷,怕啥,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左右不过再有七八年时间,卢宁也就长大了,等到那个时候,日子肯定过得比现在强得多,就算不能一夜暴富,也落一个平安不是?

但是卢宁不干啊,谁能是天生的穷命?就算是穷命,我也不认命!

卢宁就劝他娘,说咱们是范阳卢氏,范阳乃是古称,现在这个地方,在大唐,叫幽州,正是幽州节度使使府的所在地,朝廷虽然派了张守珪张节帅镇守一方,但是主要兵源,还是取自幽州本地,咱卢氏在范阳开枝散叶都七八百年了,你就想想,到底有多少族人生活在这里,又有多少族人进入了幽州方镇?

当然,朝廷自然不能让幽州方镇,变成范阳卢氏的幽州方镇,自然派遣了了以张守珪为首的朝廷官员来领导幽州方镇,但是,最根本的兵源,却没有从别的地方征调过来的道理。

说白了,在幽州方镇,当官的,尤其是位居高位的,都是朝廷派遣来的官员,但是在底层的头目之中,范阳卢氏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份额。

人家卢宁也对自己的定位,有很明确的认知,我去投军,说白了就是混口饭吃,要是机会好的话,还能给家里面挣点钱,我又不想投军之后去当什么将军,犯不上拿命去换军功……有了咱们范阳卢氏的族人在军队之中的照顾,说不定我过得比家里还舒服呢……

卢宁他娘仔细一想,道理也对,再说了,儿子如今已经十二三了,就算今天拦住了,今年拦住了,等他十五,十八的时候,还想拦,还拦得住吗?

既然卢宁一门心思投军,还不如让他早点去,毕竟谁都知道他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说不定年龄小倒是能多占点便宜,起码范阳卢氏的族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欺负这么个半大孩子。

就这么着,卢宁就正式投军了。

按照卢奕对谢璞的说法,这孩子虽然学问不精,但是好歹也在卢氏族学里面读过几年的书,最厉害的,是他从军之后,不知道为啥,竟然被一位范阳卢氏出身的一位偏将看上了,直接收在了身边做了亲兵,十多年下来,不但全须全尾的,还积累了不少军功……

谢璞当时主要看着卢宁这个孩子不错,能够在艰难困苦之中,想到改变自家命运的办法,这就是一个大老爷们应该做的,自家的侄女跟了这样的男人,不提什么范阳卢氏,也不提什么御史中丞卢奕,单单就说卢宁这个人本身,就是难得的一个良配!

如今看来,谢家大姐儿过得确实不错,也算让他谢璞了却了一桩心愿。

现在,卢宁到洛阳来跑官……

谢璞一琢磨,他读书没读出来,也就是个勉强认字的水平,应该不是幽州节度使府的文职,那就是……武官?

果然。

卢宁直接揭开了谜底。

“这不是幽州方镇正好空出来两个偏将的职数吗?

我家族伯就让我来洛阳活动一下,争取拿下其中的一个……

前些日子去了兵部,又有我家族叔卢奕卢中丞帮忙打了个招呼,应该问题不大了……”

谢璞听了,不过点头而已。

旁边的谢三郎确实恍然大悟,这是奔着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职位来的……

对史思明的处理,还没有结果,幽州张守珪虽然不喜史思明在塞外一战中保存实力的做法,但是人家毕竟带着麾下三千人马全须全尾地回来了,而且是在安禄山三万人马尽墨的情况之下,更加显得尤为可贵,说句不好听的,这种将领,不奖励就算了,断然没有虢夺人家职位的道理。

也就是张节帅看着自家干儿子太惨了,气急败坏之下,迁怒到了史思明的头上,强令他押解(护送)安禄山前来洛阳受审,还逼着人家史思明答应要保安禄山一条性命……

这种命令,好没道理的……

你真不待见史思明,你可以给他穿小鞋,你可以让他干最累的活,得最少的好处,谁让你是他的顶头上司呢?你张守珪既然有了这样的权力,你就有资格动用。

但是,这都是规则之内的东西,断然不能超出规则!

什么叫超出规则?

有功不赏,有过不罚!

这就是超出了规则!

张守珪如此苛待史思明,就是超出了规则。

按照谢直的猜测,等到史思明回到幽州方镇,张守珪的气也应该消了,不管安禄山是死是活,他也赖不到人家史思明的头上,估计到了那时候,就该对史思明全师而回的事情论功了。

要是这么说的话,说是史思明身上的这个偏将的职位要让出来,也不算错,不是降职,是升官。

但是,这里面又涉及到了其他的问题,张守珪会不会给史思明玩一个明升暗降?张守珪会不会还因为不喜史思明而赏赐一点财货却不给他提升职位?又或者史思明升官之后,推动自家的亲信顶替他当这个偏将,也未尝不可……

所以,谢直并不看好大姐夫能够拿到史思明的这个偏将职位。

但是安禄山的这个就不一样了,边军出塞,三万尽墨,他死定了!

就在谢直还没有细想的时候,偏厅之外,突然来人了。

“三少爷,三少爷……”

谢直一看,小义。

“什么事?”

小义看了一眼卢宁,没说话。

谢直就不乐意了。

“有什么事直接说!这是大姑少爷!不是外人!

有什么话还得躲着我大姐夫!?”

小义无奈,只得直言相告。

“三少爷,御史台来人了,是一位吏员,帮着李大夫给你带了句话。

说是三堂会审安禄山丧军辱国事的结果,由大理寺少卿袁仁敬整理出来了结果,经由政事堂相公审核之后,上报给了天子。

但是,就在刚才,天子亲自传召,命幽州参将史思明进宫奏对!”

谢直一听,顿时大惊,李老三疯了吧!?三堂会审都完了,你还招呼史思明进宫!?干啥,不信三堂会审的结果!?不信你别让大家伙去审啊!?现在案子都审完了,结果是判斩安禄山,你倒跳出来捣乱!?

想到这里,谢直也顾不得吐槽李老三,直接问小义。

“什么结果!?

李大夫说了没有!”

小义偷眼看了看卢宁,只见他满脸的震惊,还没来得及把目光转回来呢,就挨了一巴掌。

谢直怒了。

“看什么呢!?

说话!

他说了什么结果没有!?”

谢璞一见谢直真急了,还有点不适应,怎么了这是!?当初办洛阳粮案的时候,自家侄子都没这么着急过……尤其是当着卢宁的面,谢二爷还真不想让这个侄女婿,看到自家侄子这么失态,不由得开言说道:

“三郎,有事好好说!

就算有事,也莫要失了朝堂监察御史的威严!”

谢直是真急了,想都没想,就直接说道:

“二叔有所不知!”

李大夫特意派人过来,断然不会给我一个半截的消息!

要不然就有完整的消息……

要不然就是事情刚刚发生,李大夫这才赶紧告诉我消息,让我赶紧想办法!”

他这么一说,连谢璞都有点懵。

“那个……就算事情刚刚发生,你又能做什么?”

谢直想都没想。

“去政事堂,找张九龄!”

卢宁在旁边听了,感觉脑子根本不够用了,这还是刚才那个对自己笑脸相迎的小舅子吗!?参与了三堂会审不说,一旦有所反复,御史台的老大,竟然直接派人过来通传消息……这还不算,谢三郎急了之后,竟然开口就是政事堂,他还敢直呼大唐首相的名讳……我们家的小舅子这么牛逼吗?

卢宁脑瓜子嗡嗡的,甚至一时之间都不带转悠的了,只能傻呵呵地盯着眼前“沽名钓誉”的汜水谢三郎。

只见他双眼微眯,眼睛之中精芒四射,连位置都没有移动,就从刚才热情洋溢的样子,变成如今这样生人勿进、满怀杀心的样子。

只见谢直猛然一甩头,盯着小义。

“快说!

有消息,现在就给我说明白了!

要是没有消息,现在出去给我备马,告诉牛佐牛佑还要勇叔,我要去政事堂!”

“有有有……”

小义都快让三少爷给逼疯了,赶紧把御史台吏员带给他的消息,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第398章 牛仙童第220章 减、赎第128章 杨二姐……关我屁事!第191章 吏部选,就它了!第52章 谢直不服第329章 勾结匪类第641章 副帅有令!第228章 谢新竹也是有保镖的人了第180章 登闻鼓第235章 三把火第633章 求不来!第168章 顶不住,只能拖第424章 临都驿第628章 功高震主第269章 前因后果第605章 有恃无恐第380章 意欲何为第223章 还是出事了第55章 三不服(求收藏,求票!)第319章 水生之杨玄璬第11章 当官去第369章 跋扈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209章 这就拔刀了第97章 诗文集子是一块敲门砖第571章 果然蹊跷!魏六之死!第239章 靠水难生之二进宫第124章 杨七的理想是如何升华的第315章 水生之就等你了第68章 交差第602章 我给你提个醒儿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还是吃干饭第264章 监斩第250章 监察御史杜九郎第370章 新戏首演第92章 杨七到底有什么值钱的?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597章 大势已去第528章 奏请天子,彻查!第617章 赌输了,又如何?第693章 杀杨第677章 金!多谢安节帅赠箭第239章 靠水难生之二进宫第164章 一转头一回首第207章 不能赔第454章 擒贼先擒王第407章 换茶第443章 金条子?催命符!第246章 罚没的妙用第433章 拿下第288章 杨洄无题第486章 结案吧……第140章 物证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还是吃干饭第197章 身言书判第235章 三把火第440章 嫣红色细纱第73章 两个疑点第567章 复盘!小义,歪打正着……第170章 我有办法第567章 复盘!小义,歪打正着……第626章 谢三郎逼反安禄山?第623章 长安试新池第65章 大唐宗室第280章 谢阎罗第572章 案中案第265章 大赦天下第624章 悔不听,卿之言!第660章 土!富贵险中求第258章 赏钱十文第13章 读书还需要资源?第130章 杨家为什么要拉拢孙县尉第278章 不过三十贯而已第643章 送行第394章 主导权第551章 小义第286章 酬功第372章 魏家班第242章 靠水难生之告他第424章 临都驿第375章 打滚红尘中第537章 果然!疑兵之计!第657章 土!高尚二笑谢三郎!第11章 当官去第575章 交易,不仅仅是配方第279章 狠辣第267章 三管齐下第218章 此张府乃彼张府第54章 小学数学题在大唐的实际应用第453章 一百冲两千第665章 土!堆土为山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饭第333章 只能是谢直第47章 另有其人第621章 故作镇定第371章 儒家第365章 护法韦陀第80章 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