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如此谨慎斟酌

张九龄一句话,就给这个其乐融融的常参朝会。按下了暂停键。

你让我谨慎、斟酌……

有什么可斟酌的!?

这种说话的方式,就算是在平常人接触、聊天的时候用出来,都显得非常不客气,跟不用说使用在常参朝会了……

张九龄这一句话出口,李老三的脸当时就黑了,这也就是张九龄这个大唐首相,再加上刚刚才同意了李老三“回家”,但凡要是换一个别人,李老三现在就想下令,命金吾卫把他推出去杖毙喽。

张九龄仿佛没有看到李老三越来越难看的脸色,直接问道:

“请问陛下,您传口谕给政事堂,让张某斟酌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是要张某对三堂会审的情况再复核一遍吗?

这个工作,自从接到了您的口谕,政事堂专门又重新复核了一遍……”

李老三听了,脸色这才稍稍好转了一些,原来是把活儿已经给干了……嗯,人家也不是拿咱说的话不当回事,就是没弄明白到底“斟酌”什么而已……

然后,李老三就和满朝文武一起,听着张九龄开始描述人家这几天到底是怎么“重新复核”的。

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的结果,经过五名参与这场三堂会审的官员共同签押,经大理寺卿复核之后,上报给了政事堂。

政事堂正常审核以后,确定没问题之后,才上报天子。

整个程序,都是正常流程,而且每一步都是可以追溯。

但是呢,天子传了口谕,谨慎斟酌,政事堂这边一看,好歹地给天子个面子吧,得嘞,咱也别嫌麻烦了,重新审核一遍吧,而且除了正常的流程审核之后,再联系一下所有参与三堂会审的官员。

具体而言。

御史台。

张九龄特意找到了御史台的老大李商隐李大夫,那场三堂会审,是你们御史台对程序和流程进行监督的,在三堂会审之中,有没有什么违规的地方啊?

李尚隐说了,据我所知,没有,我也特意找到了参与这场三堂会审的监察御史杜九郎,我问了,他说程序上都没有问题,你要是不信,咱再问问他?

张九龄是说了,天子传了口谕,要求你咱“谨慎斟酌”,我也不是不相信你们御史台,咱谨慎起见,咱还是问问吧。

就这么着,两人特意把杜九郎叫到了面前,相同的问题有问了一遍。

杜九郎都快疯了,这点事怎么还没完了啊!?我都说多少遍了,没有问题!这场三堂会审,从程序和流程上,没有问题。

御史台既然没有问题,张九龄就开始找刑部。

刑部刘侍郎特别主动地配合工作,一听是有关这场三场会审的,顿时连连苦笑,特么的我连句话都没说,这也能找到我头上!?

张九龄赶紧解释,不是那么回事,天子传口谕,巴拉巴拉,不是针对于你个人的。

刘侍郎这才稳定了情绪,直接说,按照道理说,三堂会审,各有分工,我们刑部呢,主要负责侦查这一块,不过这一场审理幽州偏将安禄山,跟以往的案件都不同,基本不用我们刑部出手去侦查,事实上,在这一场三堂会审之中,我们刑部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人证、物证进行了复核,具体到这个案子,就是授权安禄山带兵出塞的文书啊,什么幽州用印的战后损失统计结果,还有亲眼看到安禄山率领亲卫砍杀边军的小兵……别的咱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刑部可以确定,这些人证、物证、都是真实有效的……

至于审理的过程,我一句话都没捞上说,就不多废话了,不过我可以确定,以我这些年参与三堂会审的经验来说,这场三趟会审,没问题……

张九龄一听,行嘞,人证、物证这边没问题,亲自参与三堂会审的官员也没有问题,那么刑部就没有问题了……

下一个,大理寺。

张九龄找上了直接责任人,大理寺少卿,袁仁敬。

他们哥俩儿是好朋友啊,自然说话更加随意了,不过能,人家袁少卿也是个明白事情的人,关系熟归熟,公事是公事,一码归一码,就算能够说话随意一点,该表达的东西一点也没落下。

袁少卿说了,三堂会审都是依照律法进行的。

审判的程序,符合律法。

审判的内容,符合律法。

审判的结果,符合律法。

说白了,判了他一个斩刑,理所应当,他安禄山死有余辜!

张九龄自然是相信自己的朋友,既然袁少卿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也就信了,不过张九龄身为大唐首相,自然也懂得规避责任,你说了,我信了,但是,你给前面两位一个待遇,签字,保证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事实情况,没有隐瞒、没有刻意误导。

按照道理说,一般的三堂会审,复核到了这种程度也就行了,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所有参与三堂会审的官员,都签下了保证书,这要是还不行,那就不是复核,那是找事儿了!

但是,有关安禄山的这场三堂会审,到了这种程度,还不成。

为啥?

还有两位军事专家呢!

张九龄就又招来了兵部的张侍郎和监察御史谢直。

人家张侍郎一听这事儿,就特别意外,满脸古怪地看了谢直一眼,随后跟张九龄说,我作为军事专家参与这场三堂会审,就是“以备咨询”,关于问案、审案这一块,我一个兵部的大老粗,根本不懂,我也没想着弄明白喽,单独就这场三堂会审而言,不管堂上是谁,只要需要我提供专业的军事方面的意见,我就直接给出建议,具体怎么宣判,我不管,但是我可以保证,在这场三堂会审里面,我说的,我认可的军事方面的建议、意见,都是我基于军事理论、兵部现存章程做出来的,我负责!

张九龄点头,看谢直。

谢直更直接了,我不单单作为军事专家参与这场三堂会审,我还要将张侍郎说出来的军事术语,调整成司法官员听得懂的语言,通过还要在军法的范围之内,按照大唐的律法,追究安禄山的责任。

说到底,我一个人托两家,一边是律法,一边是军法,我居中调和,所以我跟张侍郎不一样,我也参与了问案……

但是,我保证,不管是军法还是律法,不管是翻译还是问案,都秉承了公心,没有任何违纪违规违法的情况出现。

张九龄一听,反正他也不懂军法,对军事专家没有那么多问题,你俩只要保证自己在这场三趟会审里面没有问题,那就行了。

但是,光说没用,还是那句话,签字画押!

今天,在金銮殿上,张九龄絮絮叨叨地把整个工作流程介绍了一遍,然后掏出五位官员的“保证书”,招呼过来内侍,递给他,然他转交给天子。

内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接过来“保证书”之后,就在天子面前的龙书案上一字“排”开。

李老三一看,嘿,真整齐,大理寺袁仁敬,刑部刘侍郎,御史台监察御史杜九郎,外加两名军事专家,兵部张侍郎、御史台监察御史谢直,一拉溜的签字画押,就跟要重开三堂会审一样……这是要干啥?这是要重审安禄山啊,还是要审审我这个大唐天子啊?

李老三一脸郁闷,这张九龄刚才还挺懂事的,怎么这个时候变这样了?我让你“谨慎斟酌”,是让你给我开“三堂会审”?

“张相是不是误会了,朕让你斟酌的,并不是程序,而是结果……”

李老三的话还没有说完,人家张九龄就直接一扑棱脑袋。

结果?

对不起!

斟酌不了!

我政事堂负责的事情,是出台政策,监督制度,事实方略,三堂会审虽然是我大唐司法系统里面最高规格的审讯,但是也算是实际性的工作,这类实际性的工作,到底如何实施,自有相关人员负责,我政事堂只能对相关人员的操守,具体工作过程之中是否按照朝廷典章做事,进行复核,对于具体工作的具体如何实施,我政事堂不管!

您要是对三堂会审的结果不满意,对不住,您找别人!

李老三一下子就被张九龄给顶回来了,还犹自有些不甘心。

“安禄山好歹也是一名偏将,能够统帅三万人吗出塞作战,说明他在幽州方镇也是难得一见的帅才,要不然张守珪也不可能让他出兵击胡,难道这样的帅才,咱们就不应该仔细斟酌一番吗?

别的先别说,如今三堂会审的结果也出来了,判斩……

难道张相就没有见见这位幽州偏将?起码你得听他喊冤还是不喊冤了,才算做到了谨慎斟酌吧?”

张九龄听了,不由得哑然失笑。

“复核死囚,非政事堂的责任!”

大唐朝开元年间,一年要砍多少颗脑袋?

少则十多颗,多了好几百!

如果每一位死囚,都需要张九龄亲自过去,面对面地问上一句,你可有冤屈?那他还是堂堂的大唐首相吗?不如叫牢头更贴切吧?真到了那时候,张九龄也犯不上坐镇政事堂了,直接搬一个小马扎,在大理寺牢房门口一坐,多省事,还省得来回地跑,老胳膊老腿的……

再说了,大唐典章之中,也没有不给这些死囚犯喊冤的机会啊。

死囚监斩,地方上不说了,就说在长安、洛阳这样的都城之中,必须有三位人员监斩到位,才能砍头。

第一个,行政官员。

或者是河南府的官员,或者是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人家负责发号施令。

第二个,金吾卫。

人家负责保障安全,万一碰上个不开眼的想劫法场呢,金吾卫这种天子亲卫,就要勇猛作战了。

第三个,监察御史。

这里面也有监察御史的事儿啊?他是干啥去了?

两点。

一来,监督流程、程序,举例如下,开刀之前得验明正身,得确定是该挨刀那哥们挨刀子才行,这个程序不能少了,以防被人李代桃僵,把真正的死囚犯给偷走了。

二来,查冤。

啥意思?

就是在开刀之前,问问死囚犯,今天可就砍你脑袋了哈,你有啥冤屈不?

死囚犯,有骨气,说没有,那就别客气了,成全人家这份骨气,砍他!

但是,死囚犯说有的话……

行嘞,事儿来了。

不管死囚是贪生怕死还是确实有冤屈,作为监察御史,在这个时候,必须叫停开刀问斩的这个程序。

然后把死囚犯带回大牢,对整个案件重新复核。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负责的监察御史发现,这货就是拖时间呢,那就简单了,形成个公文上报,上头批复之后,重复开刀问斩的这套流程。

但是如果发现确实有冤情,负责的监察御史,有资格提出重新审理案子的权力。

当然了,具体是不是重新开审,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很多具体的因素,什么政治博弈啊,什么流程审批啊,特麻烦,不多说。

但是,很明显,这是大唐,在制度上,对所有死囚给出来最后的一次活命的机会!

也就是说,安禄山如果确实有冤屈,不是不给他喊冤的机会,而是时间窗口还没到——等到了断头台,你不想喊冤,监斩的监察御史还得上赶着问你呢,有没有冤屈啊?

至于现在,即便安禄山真的有冤屈,也不是派遣大唐首相亲自面见他的理由!

所以,人家张九龄才差点笑出声来!

张九龄在这一笑,李老三就有点不好意思了,他也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听了史思明的话,就往政事堂传口谕“谨慎斟酌”,这件事情,办的,有点欠妥。

到了现在,他在算是弄明白了,为啥张九龄平常挺懂事、挺干练的一个人,听到这个话题,顿时就硬邦邦地甩出出来一句,然后还不厌其烦地把这几天的工作细节全部汇报了一遍。

敢情这是告诉他这个天子,程序我又复核了一遍,没毛病,你不能说我政事堂不干正事吧?

至于你对结果不满,对不起,我不管!

他甚至联想到了刚才,为啥张九龄明明不同意自己返回长安,却突然吐了口,这是交换呢——这事我给你面子,下件事,我可就不给你面子了,你也别不痛快,一来一往,咱们扯平!

嘿,你说这事办的,真尴尬!

不过,李老三好歹是堂堂的开元天子,登基二十余年,把大唐治理得歌舞升平,总不能让首相对几句就说不出话了,他还没那么废物。

想了想,李老三开口说道:

“朕倒是听说了,安禄山塞外兵败,另有因果……

这样吧,既然已经说到这件事情了,咱们就听听幽州方镇那边怎么说的……

正好。

有位幽州偏将,史思明,正在殿外,咱们不如把他叫进来,听他说说……”

说完之后,李老三就要下令。

却突然有人一声高喝。

“陛下且慢!”

第215章 我是好人吗!?第193章 真接地气第443章 金条子?催命符!第660章 土!富贵险中求第636章 胡将守边第244章 靠水难生之善恶终有报第693章 杀杨第421章 洛阳东门第11章 当官去第630章 河东第544章 该第593章 上墙!第425章 莫要坠了皇爷的威风士气第195章 精明的胖子,胖子的精明第670章 木!节帅您看!第86章 他怎么知道我跋扈的第633章 求不来!第122章 一出好戏第536章 还有可能……第128章 杨二姐……关我屁事!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516章 轰!第65章 大唐宗室第522章 火药!三千斤!第292章 彼之毒药、吾之蜜糖第318章 水生之闹粮第75章 或有可能第580章 不和第187章 放榜第77章 你给我考试去第559章 骂杨第536章 还有可能……第516章 轰!第619章 所谓智囊第638章 平原送行酒第248章 御史被杀第515章 耳房第39章 科举也是需要资源的第386章 不行第139章 杀夫第383章 使功不如使过第221章 狠人善用保辜期第496章 条件好几个第271章 没有漕帮!(三连更,求订阅)第528章 奏请天子,彻查!第365章 护法韦陀第95章 杨铦说跋扈第610章 老了第8章 《谢公状告杨龟寿贴》第562章 复盘!任老道,救命恩人?第61章 名留青史的另外一种方式第131章 杨家这一辈第91章 疑罪从赎第35章 王师第40章 听说过行卷吗第662章 土!土耗子第474章 六年一进士,高明高光卿第518章 示恩第618章 抓捕何二第454章 擒贼先擒王第149章 萧夫子第392章 还不归位,更待何时第364章 知客僧第397章 避嫌第473章 平康坊第29章 不学无术第524章 面带猪像、心中嘹亮第380章 意欲何为第458章 再走临都驿第659章 土!心狠第196章 体检的级别有调整第192章 该还账了(加更)第215章 我是好人吗!?第77章 你给我考试去第661章 土!三笑谢三郎第484章 要钱,讲究个招数第511章 待贵客,三郎茶第96章 来路不正,犯了众怒第48章 刘四杀妻第100章 我谢谢你第447章 谁要杀我第109章 上赶着不是买卖第660章 土!富贵险中求第583章 问案第286章 酬功第247章 张公子,怎么办?第284章 障车第87章 李旭上门第352章 人情得还第466章 阵斩刘普会第670章 木!节帅您看!第513章 遇袭第402章 大姐夫卢宁第472章 待到他年九月八第130章 杨家为什么要拉拢孙县尉第667章 土!郁郁葱葱第214章 瑾姑娘是个好姑娘第274章 时机已到第619章 所谓智囊第56章 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