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谢家进奏院

如今的高明,可不是当初在金銮殿上报信的少年了,年过弱冠,获字“光卿”,进士及第,入仕三年,要是真提起来,也是国朝首屈一指的“亲年才俊”了。

尤其原本狭长的双眼,还老爱学者谢直微微眯起来,再把脸这么一板,在威福自用的同时,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进的气息。

不过呢,高明每次回到平康坊,看着进奏院的这个牌匾,就是满脸的嫌弃。

倒不是“进奏院”三个字冲了他的肺管子。

进奏院这种机构吧,相当于后世的“驻京办”,只要是官封节度使、防御使、营田使……这类专门使职,并且有资格开府建衙的“节帅、德帅”,都有资格在西京长安或者东都洛阳设立一个,其主要的作用是三个:

一来,各地的节度使、防御使,包括谢直这样独特的盐铁使,每年都要上报治下的具体情况,到了长安,得有地方落脚。

按照朝廷的规定,每一年的十月十五,各地节帅、德帅,都要齐聚京都,然后在东月初一,参加大朝会之后,具体向朝廷上报情况。

这个程序,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冬集”。

不过呢,大唐幅员辽阔,设置节度使、防御使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边疆,真要是每一年都跑上这么一趟,天天也不用干啥正事了,全剩下赶路了,所以呢,朝廷根据实际的情况,要求各地节度使、防御使四年一来就行,其他的时间,派来使节觐见汇报即可。

无论是节度使亲至,还是委派使者,到了长安城,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完事情的,参加大朝会是一方面,汇报情况是另一方面,可别忘了,不是说你汇报完了就能直接回家了,还得等着朝廷那边的审核结果呢,这一来二去的,稍微一耽误,差不多就得过年见了……

这么一算,从十月十五之前抵达长安,到年前年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就让这帮节度使住客栈,也有点不像话啊……

怎么办?

朝廷下令,允许节度使在长安城内置办房产,以为落脚便宜。

二来,各路节帅、德帅,要向朝廷汇报什么紧急的消息,仅仅凭借公文,怕是讲述不清,也需要在长安这边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有专人负责,好在上报消息的时候,方便将公文上不方便说的事情,给说清楚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进奏院名称之中的“进奏”二字,就是从这个职能演化来的。

三来,向各路“节帅、德帅”传递朝廷的消息。

这些消息呢,包括朝廷的官方消息,以及进奏院一众人等私下里,通过或正规或不正规的途径,打听出来的消息。

说是情报机构吧,不合适,毕竟朝廷和各路节帅、德帅,跟朝廷之间,并不是敌人,没有那种剑拔弩张的态势,至少在开元、天宝年间,是这样的。

不过呢,进奏院,也确实承担着为自家节帅、德帅打探消息的重责。

总之呢,进奏院就是联系各路节帅、德帅和朝廷之间的纽带,很是重要。

事实上,不仅仅淮南节度使在长安设置了进奏院,基本上每一个拥有使职的官员,都在长安城设置了进奏院,区别,只在规模大小而已。

前文提到的天子给安禄山的赐宅,严格来讲,并不是李老三给安禄山的私宅,而是天子赐给幽州节度使的宅院,让他当做幽州节度使在长安的进奏院的,只不过被安禄山这货倒腾成自己的了。

要不然的话,天子下令满朝文武前去恭贺,也没有个理由啊,总不能说,我就喜欢安禄山这个胖子,今天他搬家,你们都是我的臣子,替我去热闹热闹……这也不像个天子的说法啊……

如果这是幽州节度使的进奏院,这话就好说多了,起码进奏院也是个半官方的机构啊,满朝文武去恭祝安禄山搬家,不像话,但是去祝贺幽州节度使进奏院落成,这个就没毛病了吧?

所以,进奏院这种机构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不过十几二十年而已,但是也已经被朝野上下所接受。

高明就算是脾气再大,也不能对“进奏院”本身有啥意见。

让他真正不痛快的,是淮南节度使、天下盐铁使、海疆防御使进奏院,所选择的位置。

平康坊!

这是个正经机构应该待的地方吗!?

你见过谁家正经半官方机构,开在红灯区的!?

事实上,当初自家师父谢三郎还仅仅是天下盐铁使的时候,准备在长安城设置进奏院,专门负责此事的谢二胖子,跑来长安城之后,都没跟谢三郎商量,直接就把平康坊的南曲给盘下来了,等谢直知道消息的时候,“天下盐铁使进奏院”的牌匾都挂上了!

长安城,一片大哗,所有人都拿“天下盐铁使”当做笑话看。

就这,谢二胖子还有理呢,进奏院那几个只能,什么给节度使落脚,还是向朝廷进奏本章,只要是在长安城中,在哪不行?在哪都耽误不了事情,但是第三个职能,打探消息呢,自然距离消息集散地越近越好!

长安城中的消息集散地,在哪?

自然是平康坊!

所以,把天下盐铁使的进奏院,安排在平康坊,一点毛病都没有!

据说消息传回扬州,谢三郎也是半晌无语,最终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认了,不代表就高兴。

谢直高兴不高兴,高明不知道,反正他是不高兴!

可是,谢二胖子毕竟是谢直的二哥,他高明见面了,必须也得以“二伯父”相称,想让他说点什么,还真是不方便。

怎么办?

高明也无奈,最多“洁身自好”而已!

事实上,高明于天宝六载来到长安应试,中进士、考制科,选官校书郎,调任监察御史,在长安城,足足生活了四五年的时间,进了平康坊之后,除了到进奏院居住之外,愣是一次花酒都没喝过!

到了最后,谢二胖子甚至直言不讳地问他,你小子……不会是有啥病吧?

你说,高明能对这处进奏院有啥好看法?

且不说高明暗自生气,进奏院的门口,也有看门的,小智,谢家部曲的谢智的独子,如今也长大成人,得了谢三郎的安排,到长安进奏院看门护院来了。

小智一见是高明,赶紧迎了上来。

“少爷回来了?一路辛苦,二爷和舅爷正等着您呢……”

少爷!

这就是高明如今在谢家的身份地位。

作为谢直的开山大弟子,作为曾经在金銮殿上直面天子和政事堂相公的高明,高明就是谢家的第四代,除了生前不入排行、死后不入祠堂之外,他在谢家的待遇,跟谢方家老大谢文,谢直家老二谢斌,老三谢斐、谢正家老四谢斑,完全一样,都是以“少爷”为称呼,甚至谢家进学了的第四代子弟,直接称呼高明为“大师兄”,

总之,一句话,高明不是谢家人,却胜似谢家人。

高明下马之后,冲着小智一笑,将战马的缰绳递了过去,随后就回了自己的院落,简单洗漱,然后换了一身居家的便装,来到了进奏院的中院二厅。

“见过二伯父,见过舅舅。”

二伯父,自然是谢正。

谢二胖子自从谢三郎当上天下盐铁使,有了开府建衙的权力之后,彻底放弃了入朝出仕的想法,直言不讳地告诉谢直,都是一家人,我不帮你谁帮你,你现在不是能开府建衙了吗,我就直接进你的幕府,反正给你干活,你总亏待不了我,总比给朝廷干活好,还得天天防着这个小心那个的,太累。

谢直也没辙,不同意还真不行。

血亲的二哥不说,关键是谢二胖子中了进士之后,一心悠游,根本没有靠制科的打算,就算是二叔谢璞动了家法,人家也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他这种情况,按照朝廷的规定,必须要在中进士四年之后才有资格选官入仕,谢二胖子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有足足三年的时间呢,总不能就看着他这么把三年时间荒废了了吧?与其让他满世界喝酒,还真不如在盐铁使幕府之中给他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谢直无奈之后,最后给了谢二胖子一个“天下盐铁使幕府推官”的职务,专门负责坐镇长安进奏院,成为朝廷和天下盐铁使幕府之间的联系纽带。

你还真别说,谢二胖子干别的,还真显现不出好了,但是在长安城打探消息、维护关系,还真干得有声有色的,从开元二十四年建立进奏院以后,到今天,天宝十一载,仔细算算一十六年了,到真是一点纰漏都没出。

到了最后,谢二胖子也彻底绝了入仕的想法,就这么优哉游哉地坐镇长安城了。

谢直也是无奈,既然二哥就这点追求,那也甭说别的了,成全他就是了,再说了,人家谢胖子虽然有点好逸恶劳,但是在坐镇进奏院这方面,也干得不错不是。

至于高明口中的“舅舅”,却不是别人,正是杜甫。

这个称呼,高明是跟着谢直的两位小公子一起叫的。

没错,谢直的正妻,正是杜甫的表妹,河东裴家的那位裴美娘。

谢直开元二十三年离开了洛阳城后,与开元二十四年,由谢家老爷子谢顺下令,二叔谢璞亲自出面,请尚书省右丞严挺之出面做媒,想河东裴家提亲,为谢三郎,求娶裴家嫡女裴美娘,裴家当场答应,走过六礼之后,与开元二十四年,正式完婚,仔细算来,两人成婚也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两人完婚之后,琴瑟和谐,一共养育了两名小公子,大的名叫谢斌,小的小谢斐,分别在谢家第四代之中,排名第二和第三。

顺便说一句,在谢直迎娶了裴美娘之后,时隔半年,也将洛阳北市田记金银铺的田瑾姑娘纳入房中,到了今天,也给谢三郎养育了一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名叫谢伊娘——这么说起来,如今的谢三郎,也算是儿女双全的人了。

说回杜甫,他既然是谢直正妻裴美娘的表哥,又和谢直是多年的好友,自然和谢家人非常亲近,事实上,谢家下一辈里面,谢斌和谢斐直接就称呼他为“舅舅”,叫起来,比叫河东裴家人还要亲近,至于高明,自然也是如此称呼他。

事实上,杜甫不单单在私人关系上,和谢家人近亲,在公务关系上,也和谢家人亲近,他也谢二胖子一样,没有入仕朝廷,反而加入了谢直领衔的“天下盐铁使幕府”,被“谢直谢使君”,任命为“天下盐铁使使府孔目官”,跟谢正一起,坐镇长安进奏院。

说白了,人家杜甫,对于谢家人来说,乃是从里到外的“自己人”,亲近关系,估计也就比高明这样从小在谢家长大的“三郎首徒”差点,还有限。

“小明回来了?

差事还顺利吧?

听说你回程的时候,特意绕道去了趟扬州?

怎么样?家里一切尚好?

老太爷、老太太还好?

你二爷爷还好?

你师父还好?”

高明闻言,赶紧正色回答。

“差事很顺利,不过是南海的太守贪渎而已,光卿此去,有我师父的名头在,他们不敢出什么幺蛾子……

家中一切尚好!

老太爷,老太太,年岁虽然大了,身体很是不错,尤其扬州地属淮南,比关中温润,也比老家汜水要好的多,又有二爷爷和我师父的尽心照料,一切安好……

二爷爷,我师父……都好!”

谢二胖子和高明所说的“老太爷和老太太”,正是谢顺老爷子和薛氏老太太。

那是开元二十四年谢直大婚,以“身负皇命,不得擅离扬州”为由,一力撺掇老爷子和老太太南下扬州,谢老爷子也没注意这是个“计谋”,就考虑这谢三郎大婚,他爹娘又都不在了,他和薛老太太这对祖父祖母要是也不在,实在有点不好看,就带着薛老太太去了扬州。

结果,参加完婚礼,谢直可就不让他们走了!

回老家!?门也没有啊!

咱也不说当时谢直如何说服地谢老爷子老两口,反正谢老爷子和薛老太太,等于是被谢三郎半强迫地留在了扬州。

不但如此,在谢直有意的运作、谢老爷子的默认之下,汜水谢家,慢慢地向扬州进行整体搬迁。

到了开元二十六年之后,谢家在汜水县,就留下了一处老宅,请谢直的舅舅,牛驿长代为照看,其他谢家人,除了谢直大哥在陇右,二哥在长安,剩下的,包括所有谢家部曲,全部齐聚扬州,就连谢直二叔谢璞,都没跑了,直接也被谢直摁在了扬州城。

现在说谢家是汜水谢家,还不如说是扬州谢家,更贴合实际。

故此,谢正听了高明回了一趟扬州城,自然要问问家中常备的情况。

如今听了,一切安好,自然不用多言。

“既然如此,就入席吧……”

高明领命,入席吃喝,他知道,这是谢正和杜甫特意给他张罗的接风宴,只不过长辈给晚辈接风,不必把话说得那么明白而已。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杜甫一乐。

“你这孩子,跟你师父学什么不好,非学他天天板着脸、眯着眼?挺好一孩子,看着跟老头子一样,你就不会笑一笑?”

高明跟谢正、杜甫,自然也没啥不能说的,闻言之后,说了心里话。

“心里不痛快……”

“哦?怎么了这是?”

“还不是因为安禄山!”

高明一语出口,停杯不语,狭长双眼之中,满是不满!

第255章 谁是保护伞?第5章 惩恶,即是扬善第62章 李兄且慢第430章 相托与相托第340章 热心群众五娘第246章 罚没的妙用第485章 火药!淮南!第78章 杨老三第284章 障车第507章 别误会三爷第630章 河东第409章 贵人第333章 只能是谢直第298章 大局底定第468章 李老三也是个要脸儿的人第304章 打草惊蛇第193章 真接地气第218章 此张府乃彼张府第565章 复盘!探查方向第465章 冲第502章 真心话大冒险(大唐版)第228章 谢新竹也是有保镖的人了第667章 土!郁郁葱葱第505章 恐怖的技术进步第208章 又是漕帮?第663章 土!他看见……第607章 李老三的眼神变了第360章 姑侄说三郎第174章 首倡之人第177章 交卷第132章 杨九姐真正的身份第214章 瑾姑娘是个好姑娘第255章 谁是保护伞?第558章 你坑我?第501章 我有个提议……第82章 无赖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迁”第231章 漕帮致歉第369章 跋扈第361章 莫名其妙的敌意第583章 问案第513章 遇袭第110章 白条第375章 打滚红尘中第646章 谢家儿郎初长成!第606章 蠢蠢欲动第475章 谢家进奏院第14章 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第463章 这仗,没法打……第570章 武备,哪去了?第684章 众叛亲离第157章 你是这样的李昂第499章 狠人第668章 木!弥勒教好护法第306章 杨家女儿第656章 土!不求歼敌,只求拖延第479章 杨家一门之贵妃第644章 猜是谁?张瑝!第26章 来自县尊的吹捧第522章 火药!三千斤!第5章 惩恶,即是扬善第124章 杨七的理想是如何升华的第657章 土!高尚二笑谢三郎!第671章 木!火克木第362章 造孽第129章 好味道第549章 拦不住第167章 公主涨工资第6章 共谋窃盗第684章 众叛亲离第36章 进士科,盘它!第599章 破贼矣第473章 平康坊第542章 意外!不方便!第38章 科举考试的程序问题第294章 河阴事了,直奔洛阳第13章 读书还需要资源?第81章 二哥第343章 姓陈!第642章 传首第232章 谢公案第265章 大赦天下第491章 糟心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448章 刑讯第211章 持械抢劫第252章 化干戈为玉帛第559章 骂杨第41章 大唐科举产业链第545章 你到底是谁?第655章 土!机会第586章 王繇、王准、王銲第637章 我要面圣!第244章 靠水难生之善恶终有报第138章 口供!口供!第655章 土!机会第251章 重点,西边第608章 正冠抖袍,准备弹劾第545章 你到底是谁?第231章 漕帮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