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
什么伪装!?
谢直一句话,搞得在场三人都云里雾里的,有心想问,但是看到谢三郎眉头紧皱,三人谁都不敢说话,只得相互之间甩了个眼神,然后自己思索。
该怎么说就是得怎么说,谢三郎教导了高明足足十多年,还真不是白教育的,小义和侯三面面相觑的时候,高明倒是渐渐地想明白了。
伪装!
为什么要伪装!
就是要造成魏六之死,乃是受了粱十六的牵连,被黑衣人杀害的假象!
高明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几乎在一瞬间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有人,隐藏在黑衣人的身后!
看到黑衣人抓了粱十六,他们也抓了魏六。
看到黑衣人严刑拷打了粱十六,最终将粱十六杀害,抛尸在水沟之中。
他们也一刀结果了魏六的性命,然后又在魏六身上补上了十刀,造成魏六死前也被严刑拷打的假象,然后将魏六也抛尸在水沟之中!
这就是伪装!
伪装魏六受了粱十六的牵连,死前接受了严刑拷打,同时也被黑衣人最终杀害、抛尸水沟!
这种伪装,非常隐晦!
要不是淮南谍报司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探查手段,恐怕还真难以发现其中的蹊跷!
也就是说,在黑衣人之外,在灞水码头大火一案之中,还有另外一股势力!
至于他们为什么一刀割喉之后,才对魏六的尸首连砍十刀做伪装?
就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更为纯粹,就是冲着杀人灭口去的!
黑衣人抓了粱十六,还要严刑拷打一下,问问他在灞水码头之上,到底对着高明高御史说了什么。
他们不用,他们直接杀人灭口,因为他们对魏六了解颇深!
想到这里,高明都有点懵了。
可以确定,魏六和粱十六两个人,跟长安武库大火一案,没啥关系,甚至跟灞水码头大火一案的关系,也算不得大,充其量就是个证人而已。
再说了,灞水码头大火一案的起因,早就查清楚了,就是灞水帮和蜀地商船伙计争执的时候,一个不慎,引爆了藏身漕船之中的火药,这玩意儿,就是个意外。
如果说黑衣人要杀粱十六,还说得过去。
但是,魏六不过是灞水码头上一个小小的吏员,没级没品的,他为什么会被人杀人灭口,他的身上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还有,那隐藏在黑衣人身后的势力,到底是谁!?
高明想着,冷汗都下来了,他甚至怀疑,灞水码头大火,有可能都不是个意外,会不会是一个预谋!?
想到这里的时候,高明把目光转向了自家师父,这种时候,他都快不相信自己了,只有自家师父“大唐办案第一人”的汜水侯谢三郎,才可能会给自己一个答案。
可惜。
谢直也一直紧邹眉头,一言不发,良久之后,轻轻一叹,不再沉思不语,却也依旧眉头不展。
高明一看,得,别问了,师父也没想明白。
“还有其他方面的消息吗?”
谢直开口发问。
全淮南的人都知道自家节帅的习惯,听到什么事情突然触发了自己的灵感,就容易沉默不语仔细思索,在这种时候,最好安静下来,等自家节帅想出来一个结果再说话,要不然的话,给自家节帅的思考过程捣乱,容易挨揍。
侯三身为小义在谍报司的左膀右臂,自然知道自家节帅的习惯,汇报之后就闭嘴了。
而谢直,也知道自己这个习惯广为人知,以前地位低的时候,没啥,现在地位高了,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迁就自己的这个臭毛病,他倒是也不想改变,那就有相应的补救措施,比如,在自己思考技术之后,然后习惯性的开口询问一句,还有什么事儿没有,有的时候,周围人都会说没事,有的时候,周围人就会说有事。
今天,显然,侯三的汇报还没有结束。
“启禀三爷,各个侦查的方向都在推进,除了这些之外,少爷给咱们联系的灞水帮,也有了结果。
愣子,回忆了灞水码头大火之前的情景,我们谍报司通过他的叙述,发现,那天被烧的漕船恐怕有点问题……吃水深度没问题,但是看待船舱之中的装货,却好像并不满。
胡七,带着咱们谍报司的相关人员,对所有残骸进行了统计,发现漕船的数量倒是对……
但是……
漕粮的数量,却有点少……
另外,灞水帮对灞水码头左近的水文情况非常熟悉,帮主胡七更是水性出众,曾经潜入到灞水码头的水面之下,对相关河段的河床进行过勘察。
这一次,他负责打捞灞水码头大火之后的相关残骸,也多次入水,尤其是这次咱们谍报司是借了少爷的名头跟他接触,胡七听是少爷的吩咐,主动提出来再入水一次……
结果,发现灞水码头河床之上,到了多了很多石头……”
“谍报司有结论了吗?”谢直对这些细节兴趣不算大,笨功夫,笨功夫,十个人只要踏实住,一心一意地出做,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差不多的结果,真正需要水平的地方,反而不是笨功夫本身,而是对笨功夫结果的分析。
“谍报司初步分析,怀疑,漕粮被人动了手脚……”
高明眼睛一亮。
“你是说,有人将漕粮,换成了石头?”
侯三点头,“初步判断,是这样的。”
高明大惊,漕粮,事关国朝稳定,如果出了问题,那就麻烦大了,尤其灞水码头大火,将一切都掩饰了起来,要不是淮南谍报司的技术力量远远超出其他衙门,又在谢直的支持下不计投入地探查,恐怕还真让他们将这件事情给瞒了过去!
想到这里,高明大惊之下,将目光再次转向了自家师父,只见谢直的眉头终于松开,长长出了一口气,却又自嘲地笑了一声,意味深长地突出三个字。
“案中案……”
高明一愣,随即恍然。
案中案?
有可能!
高明顿时明白了自家师父的想法,他是说魏六的死,应该跟在漕粮上动手脚的那群人,是一伙的。
魏六,乃是灞水码头上的小吏,权力不大,职责不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灞水码头停靠的船只,做基本的记录,包括时间、规模,以及船只上运载的货物,当然,也要包括漕船。
如果真的有人在漕粮上动了手脚,就一定要打通魏六这一环,要不然的话,魏六上船一看,船上全是石头,没粮食,直接一上报,岂不是就出事了?
现在,灞水码头大火,按照户部上报的数据,是五万担漕粮被烧毁,势必引发天下震动,御史台就授命去调查大火背后的原因,这里面,不管什么原因吧,当值的魏六,肯定会纳入御史台查案人员的视线之中,所谓做贼心虚嘛,在漕粮上动了手脚的人,怎么敢让魏六去直面“白面小三郎”,万一被高明发现了蛛丝马迹,岂不是一切都会真相大白?所以,那方势力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来了个杀人灭口!
至于为啥要伪装成粱十六被人杀害才牵连到了魏六?
那就好解释了。
幕后之人,不希望让高明发现他们的存在。
甚至,高明现在怀疑,如果黑衣人没有在第一时间,找到粱十六严刑拷打并且将他杀害,这些幕后之人,甚至要主动杀害粱十六,以此来压盖他们对魏六杀人灭口的真正目的!
想到这里,高明都不由得一声长叹。
原本以为这个灞水码头的小吏,就是倒霉,只不过听到了自己审问粱十六的过程,就被牵连,在黑衣人对粱十六杀人灭口的时候,搂草打兔子,顺手给干掉了。
现在看来,他还真有其取死之道啊。
身为灞水码头的一个小小吏员,竟然参与到倒卖漕粮这样的大案之中,简直是作死!
Wшw ⊕ttκǎ n ⊕¢○
别说被幕后之人杀人灭口了,就是没有被灭口,一旦事发,也是诛九族的罪名!
这种事,做成了,得死,被人知道了,得死,为了不被人知道,还得死……
就这,还铁着脑袋往上冲,也不知道图个啥!?
感慨过后,高明就开始琢磨,倒卖漕粮,对魏六杀人灭口的那一方势力,是谁?
还没等他想出来一个所以然呢,就听着自家师父开口,仿佛是知道了他心中的疑惑,直接给出来答案。
“王鉷!”
高明顿时一愣,随即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家师父。
“师父,您是说,王鉷在倒卖漕粮!?等到灞水码头大火之后,感觉有了暴露的危险,直接对魏六杀人灭口!?”
谢直点头,神色惆怅之中,又带着一点点释然。
“其实,我早就开始怀疑他了……”
说了这一句之后,谢直却没有继续,反而转向了其他的问题。
“三天前,因为王鉷主动找你结案,咱们说王鉷这个人有问题,你当时的分析,很好,说他在掩饰着什么……
我记得你当时先分析了人……基本都排除了,灞水码头大火一案之中,王鉷并不是要掩饰人……
那么,就剩下物了。
你当时一门心思地把灞水码头大火和长安武库大火这两个案子搅和在一起,一张嘴,就是那一船火药,我告诉你,有可能,但是,必须再查查……
这不,查出来结果了……”
高明听了一愣,脱口而出:
“漕粮!”
谢直这才点了点头。
“不错,正是漕粮!
按照我的推断,王鉷出面要求你尽快结案,相对要遮掩那一船火药的存在,我更倾向于他要遮掩漕粮之中的问题。”
高明刚要说话,谢直摆了摆手,直接说道:
“支撑这个推断的依据,在于王鉷的身份。
他不仅仅是你们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他的本职,是尚书省户部侍郎,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天子面前的红人,就是因为这个职务,甚至可以说,王鉷如果不能在户部侍郎的职位上为天子敛财,他都没有机会跟杨国忠来竞争御史大夫的职位。
户部,执掌天下钱粮!
漕粮入京,固然是司农寺调配天下余粮充实常平仓,确保长安城的粮价稳定。
但是,这个工作,需要户部的大力配合。
各地州县征收了今年的粮食,入库之后,将最终数据汇总到户部,户部统计过后,指派州县起运漕粮,运输、数量、具体地点的选择,都需要户部来配合。
如今,漕粮被毁,如果还想充实常平仓的话,司农寺固然难辞其咎,户部也好相应地再一次做好配合,也就是说,相同的工作,还得再来一遍!
而这些工作,恰恰是他王鉷这个户部侍郎执掌的内容。
以前说过,王鉷作为一名新晋的御史大夫,没有理由不破案。
同样,他作为一名户部侍郎,相同的工作又得重新来一遍,你说,要是你,能高兴吗!?不高兴怎么办?破案,抓贼,好好出一口恶气!
但是,王鉷偏偏找到了你,要求尽快结案!
这从他御史大夫的身份上,从他户部侍郎的身份上,都说不过去!
但是,他就是这么做了!
说实话,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一批漕粮有问题,一场大火烧毁了,正中王鉷下怀,他这才会主动去找你,要求你尽快结案,就是怕你在查案的过程之中,于不经意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高明听了,连连点头,说实话,还真就忽略了王鉷户部侍郎这个身份,没办法,谁让他本身也是御史大夫呢,身为监察御史的高明,自然更关系他身上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这样的职务变化,还真的没有从户部侍郎的这个角度往深想。
现在听了自家师父这么说,不由得醍醐灌顶。
“王鉷找我尽快结案,就是要掩盖漕粮之中的问题!
他为什么要掩饰!?
就是因为他在漕粮之中动了手脚!”
高明说得斩钉截铁。
随后,沉吟半晌,又提出来新的问题。
“但是,王鉷为什么要在漕粮上动手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