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我给你提个醒儿

谋反刀枪,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一被谢三郎提出来,满朝文武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怪不得人家说王銲谋反不是临时起意呢,原来是这么回事。

想想也有道理,你要是临时起意,不管身边有多少人吧,肯定是身边有什么武器就使用什么武器,就算是想临时去找刀枪剑戟,也没地方去找啊……

但是,如果早早就准备好了刀枪剑戟,就藏在自家府邸之中,你说临时起意才谋反,这也得有人信啊!

所以,说白了,看王銲谋反,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谋划,很简单,只要看他有没有提前准备就好。

如果以这个来作为标准的话……

满朝文武看着王銲,目光就变得不对了。

就连李老三,看待王銲的目光都变得凌厉了起来,刚才王鉷倒缚双臂、叩头不已带给他的犹疑,已然全部消散在金殿之中……

在所有人目光的注视下,王銲汗如雨下,讷讷不敢言。

王鉷一见,就知道要坏,抢先开口。

“刀枪从何而来?

这问题,没意思……

我大唐立国百年,向来推行的是府兵制,民间根本不禁刀枪,只要没有私藏强弩和军中重甲,便无人追究……

且不说我太原王氏族人,人人都在折冲府之中挂名府兵,自备刀枪弓箭,也是准备随时为国出征,只说王銲身为户部郎中,又有我这个御史大夫、户部侍郎的哥哥,在长安城中居住,自然要常备刀枪弓箭,供家中部曲、侍卫保家护院,以此来防备宵小之辈……

难道,王家兄弟的家中,就不能备下刀枪不成?

谢中丞,您如果这样说的话,不妨问问这满朝的文武,谁家里面没有自卑刀枪?”

满朝文武一听,也有些道理。

正如王鉷所说,大唐如今在明面上,依旧推行着国朝初立的时候传承下来的府兵制,民间不禁刀枪,别说高门大户家中的护卫、部曲都长期持有刀枪,就是民间普通人家,也少不得存下一柄横刀之类的。

事实上,别说王鉷、王銲兄弟这样长安城中的权贵了,就是满朝文武的家里面,也多少都有些刀枪供部曲、侍卫使用,要不然怎么办,万一真有什么贼人不长眼冲进家里,总不能让部曲、侍卫用两只肉拳头保家护院吧?

真要是这么说起来,王銲家中有些刀枪甲胄,也是寻常……

想到这里,满朝文武的目光,又不自觉地转向谢三郎,看看他到底怎么说……

谢直却不在意这些探究的目光,根本不搭理王銲,一双眼微微眯起,就盯在王銲的身上。

“王銲,都到了这个时候,不说话,你以为就能蒙混过关不成?”

冷哼一声,谢直向天子的方向一拱手,目光却一直停留在王銲的脸上。

“启禀陛下,臣,率淮南军,配合金吾卫平叛,功成之后打扫战场,发现了王銲麾下造反队伍之中的蹊跷……”

“什么蹊跷?”

“他麾下造反队伍所用的刀枪盔甲,全部是出自长安武库!”

一句话,石破天惊!

大唐纵然不禁民间藏有刀枪,却也是民间自制的那种,长安武库之中的刀枪,已经上升到国家武备的高度,就算大唐对刀枪一事管理再宽泛,也断然没有允许国家武备流入民家的道理!

只听得谢三郎继续说道:

“刀枪之上,都有将作监的工匠留名,同时也有长安武库的入库编号,即便后来被人为毁坏,不过每一处毁坏的位置,都和武库之中器械如出一辙……

况且,也不是所有刀枪甲胄上面的编号和性命都被毁坏……

至少,有超过三十件长枪之上,还留有长安武库的相关痕迹……”

“不可能!那些痕迹,我早就安排人处理……”

“闭嘴!”

谢直还没说完呢,王銲就不干了,直接出言,却被王鉷直接一声怒喝就打断了。

不过,终究是晚了。

金殿之上,都是人精,谁还听不出来王銲的言下之意?

他安排人处理痕迹,岂不是依旧承认了这些刀枪的来源,正是长安武库?

这是不大自招啊!

连谢直都乐了,他也断然没有想到,王銲竟然能草包到这种程度,看来王鉷真是一位“好兄长”,一直以来都把王銲保护得太好了,让他根本就没有自己经历过多少事情,如今在金殿之上直面审问,竟然在不经意之间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显然,你麾下做事之人,行事……算不得周全……”

谢直也尽量憋住了笑,给了一个相对“中肯”的评价之后,依旧忍不住地说道:

“这也正常,毕竟你麾下之人,除了你王家部曲,以及邢縡统领的十余名江湖好手之外,主要人员都是长安城中的混子。

这些人,偷奸耍滑乃是常态,二百柄刀枪给到他们的手上,让他们销毁上面长安武库的印记,谁还能实打实地去给你做事?他们要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也不至于在长安城中靠着坑蒙拐骗过日子了……”

一句话,怼得王銲差点吐血,“靠坑蒙拐骗过日子”,岂不是“坑蒙拐骗”到了他王銲的头上?

这一坑,可是要出人命的!

谢直却不管他的想法,继续说道:

“在你叛乱之初,我就在想,你是怎么把这些人武装起来的?

如果说家中存有刀枪,以备看家护院,那么最多也就是能够满足你王家部曲和邢縡麾下而已,多了,能有多少富裕?

足足二百来人,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长安城混子,在叛乱的时候,竟然人人刀枪俱全……

这些刀枪,哪里来的?

直到平灭叛乱之后,仔细检验那些武器,才在上面发现了长安武库的编号和将作监的工匠留名,这才算是确定了这些刀枪的出处……”

说完之后,谢直紧盯王銲的双眼,问道:

“王銲,我再问你一遍,这些刀枪,是不是从长安武库之中得来的?”

王銲无奈,面对谢三郎如同刀锋一般的目光,只得点头称是。

不承认也不行啊,且不说人家直接从刀尖之上找到了证据,就是刚才自己一句话出口,已经变相承认了这些刀枪来自长安武库,现在即便梗着脖子不承认,人家谢三郎也有足够的理由认定这一点了。

所以,光棍一点吧。

认了!

谢直见王銲承认了,立刻追问了一句。

“这些刀枪,你们是如何从长安武库之中弄出来的?”

王銲闻言,又是沉吟半晌,他虽然承认了刀枪乃是来自长安武库,却也不敢再说更多了,想了半天,最终无奈地回答:

“都是邢縡从武库之中弄出来的,具体如何操作,我不知道……”

“邢縡?”

谢直闻言,不由得冷哼一声,看着王銲的眼神重新变得锋利,这小子,到了这时候,还不说实话……

“邢縡不过是长安城中的一个情报贩子而已,这样的身份,糊弄一下长安城中的混子,或许还有点用处,但是想要堂而皇之地将刀枪,从长安武库之中运出来,不是谢某瞧不起他,他还真没有这个能耐!”

王銲大脑袋一卜楞。

“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谢中丞你别问我。”

就连旁边的王鉷也开口了。

“谢中丞,此事……舍弟王銲可能确实一无所知……

邢縡此人,王某也有过几面之缘,他是情报贩子不错,这个身份,在谢中丞的眼中,自然算不得什么,但是在普通百姓,甚至朝堂低等官员的眼里,却也不是一无是处……

这么说吧,据王某所知,在长安武库大火一案之中,引爆长安武库的黑衣人,全都拥有十二卫之中的明面身份……

王某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有一个猜想,是不是这些黑衣人和邢縡之间早有牵连,这才让邢縡成功地将刀枪运送出了武库?”

一番话出口,也不知道是在替王銲辩解,还是在祸水东引。

反正他说完之后,金殿之上传来了几声冷哼。

一看,都是天子十二卫的各个将军、偏将,显然,王鉷有事没事就提黑衣人在十二卫的身份,让他们很是不满。

谢直,却笑了,摇摇头,看着王鉷、王銲两兄弟,笑容之中满是玩味。

王銲拒不承认,王鉷祸水东引,甚至不惜得罪天子十二卫之中的所有将领,图啥?

自然要有所遮掩,而且要遮掩的事情,很是重要,要不然的话,王鉷也不能在现在的情况下,主动去得罪十二卫的将领。

谢直知道,王氏兄弟,慌了!

“不知道?

好!

谢某来给你们兄弟二人提个醒……”

谢直嘴角带着嘲讽的笑容,微眯这双眼,死死盯着眼前的王氏兄弟,缓缓开口说道:

“引爆长安武库之前,监察御史高明,就在武库之中,跟他一起的,除了何二为首的一群黑衣人之外,还有尚书省兵部的司库孙员外郎。

孙员外郎身死在长安武库之中,不过在临死之前,监察御史高明,能够确认,他与何二等黑衣人早有联系,而且,高明还听到,孙员外郎亲口提及,盗卖长安武库的军备,乃是两家合伙而为……

因为孙员外郎已经死在了何二的手上,监察御史高明,暂时还不能确定,盗卖长安武库武备的两方人马,到底是谁。

不过我想,何二所代表的弥勒教,必然是其中一方……

至于另外一方,不知道王氏昆仲,有什么想法没有?”

在谢直说这番话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傻了。

说实话,谢直提及王銲造反所用刀枪,全部来自长安武库,大家伙都没怎么当回事。

国家武库之中的武备,流落到王銲府中,严格来讲,自然是触犯了大唐律法,但是如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话,以王鉷的强势、王銲的跋扈,不过二百件刀枪而已,又算得了什么大事?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王銲真的想要的话,都不用自己费尽,只要透露一点口风,自然有人屁颠屁颠地把刀枪送上门去……

但是,现在听了谢三郎的问话,满朝文武突兀地发现,事情,恐怕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尤其在谢三郎提及孙员外郎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发现,王鉷顿时脸色大变。

他这样的表现,就不由得让满朝文武猜测,难道……长安武库大火,还跟王氏兄弟有关?

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可就严重了,长安武库乃是朝廷仅剩了几个大型武库之一,向来是用来储备国家级武备的,其重要程度根本不必多言,真要是说起来,可比王銲这种如同闹剧一般的造反重要多了,如果王氏兄弟真的参与到炸毁长安武库一案之中……满朝文武简直不敢想象。

却说王鉷,听了谢直的“提醒”,脸色已然变得苍白,却还勉力在脸上扯出来一个笑容。

“谢中丞说笑了,何人盗卖长安武库之中的武备,我兄弟两人又能如何知道?”

这话是没错,但是王鉷本身的表情,别说谢直这个“大唐办案第一能手”了,就是满朝文武之宗从来都没有办过案子的官员,都能看出来王鉷言不符实,一看就是所有隐瞒。

谢直一笑。

“还是不知道?

好,我再给贤昆仲提醒一下。

孙员外郎,乃是太原人,家中虽有薄财,却也不过中上水平而已,比起贤昆仲出身的太原王氏,自然差得远了。

孙员外郎自幼苦读,结果不错,进士及第,在八品九品之中几经迁转,与七年前,选任兵部库部员外郎……

就孙员外郎的经历来说,比较有意思的,有两点。

第一个,按照我朝规矩,官员一任之后就要离任重新选官,这个时间,一般是四年,但是孙员外郎的在兵部库部员外郎的任上,竟然做到了连任,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

第二个,孙员外郎的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挺有意思的。

从他开始为官,家中经济条件就有所好转,不过呢,变化程度并不大,不过是比往日里宽裕了一些而已。

但是,在他选任库部员外郎的第三年,也就是四年前,孙家的经济条件变有了显著的变化,别的不说,仅仅一年,就购置了上好的水田三百亩。

而且,这种情况还在一直延续,连续三年,都是如此。

直到去年,孙家却再也没有继续购置田地。”

谢直仿佛没有意识到孙员外郎的具体情况,根本就不是满朝文武关心的问题,就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之中,不紧不慢地说了个明明白白。

满朝文武虽然不知道他为啥要说这些,但是知道人家谢三郎行事说话,向来是有的放矢,自然不会在大朝会上说这些没用的,一个个都耐着性子听完了,就等着谢三郎揭开谜底呢。

果然。

谢直介绍了孙员外郎的具体情况之后,双眼紧盯着王鉷,继续说道:

“这里面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时间……”

第409章 贵人第103章 枯枝败叶第186章 十年之内不得作诗第367章 借福第620章 协助调查第130章 杨家为什么要拉拢孙县尉第404章 早做准备第198章 美娘案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55章 三不服(求收藏,求票!)第217章 河南县尉行不?第496章 条件好几个第401章 传召第377章 回城第654章 土!高尚一笑谢三郎第94章 孙逖宅中宴第496章 条件好几个第690章 马嵬坡之变第48章 刘四杀妻第59章 床位也能抢!?第259章 杀人偿命第566章 复盘!小义,请辞!第371章 儒家第176章 纸堆第111章 洛阳城“黄牛”的诞生第83章 行卷去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条人命第457章 返洛第77章 你给我考试去第393章 且慢第137章 还有这么上药的?第478章 杨加一门之太真第159章 杨家和李昂的关系如何?第173章 盐法虽好,却不是灵丹妙药第414章 敢问陛下第313章 水生之刘县尉问案第125章 虎!杨二姐!第173章 盐法虽好,却不是灵丹妙药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线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635章 世态炎凉第29章 不学无术第407章 换茶第592章 地形,影响战局第571章 果然蹊跷!魏六之死!第217章 河南县尉行不?第626章 谢三郎逼反安禄山?第150章 三十七,真好第30章 走吧,谢府第161章 这就是你的公平?第461章 混账第86章 他怎么知道我跋扈的第25章 无视他第150章 三十七,真好第140章 物证第216章 我不愿意!第172章 盐价第172章 盐价第349章 高主事第305章 蛇?这都是什么啊!?第18章 资源原来是怎么回事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还是吃干饭第124章 杨七的理想是如何升华的第362章 造孽第171章《论盐》第685章 卑劣高尚第407章 换茶第384章 恩人第310章 水生之宿怨第238章 靠水难生(三)(三更补作业)第464章 破门!第40章 听说过行卷吗第540章 天下武备第226章 诺第311章 水生之常走夜路终见鬼第187章 放榜第91章 疑罪从赎第592章 地形,影响战局第248章 御史被杀第48章 刘四杀妻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174章 首倡之人第22章 坑挖好了,等你来第355章 只有谢直才合适第349章 高主事第643章 送行第465章 冲第406章 他凭啥!?第345章 还是不信第359章 少女第277章 我给第122章 一出好戏第356章 我们不一样第475章 谢家进奏院第232章 谢公案第627章 白衣军前效力第174章 首倡之人第125章 虎!杨二姐!第486章 结案吧……第98章 字帖=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