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与海军官兵们共进晚餐时,专列在基尔火车站升火待发。因为要夜间赶路,要在明天凌晨前到达狼穴。
元首披星戴月的原因是德国奔驰、保时捷、亨舍尔和曼公司的老总和技术人员们在狼穴望眼欲穿地等他。两天前,这些军工巨头们把各自的孩子们——虎式和豹式坦克样车运抵拉斯登堡附近的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狼穴。
专列轰鸣着向东疾驶。为了防备英国空袭,沿途的城市灯火管制,就连吕贝克和维斯马这样的港口城市都被黑暗笼罩,只有天上的星星在不停地眨着眼睛。
车窗遮挡得严严实实,厚厚的窗帘上挂满各地的地图,元首与约德尔坐在椅子上,海军副官根据汇报的内容更新地图。
空军副官贝洛汇报:“一小时前,英国又出动一千架飞机轰炸了科隆,人员伤亡情况不详。不过可以肯定,今后英国的夜间轰炸已成常态。”
李德发出简短的指示:“马上电告戈林,让他亲自负责救灾。”他又自言自语:“怎么搞的?又是一千架飞机。这个戈林在干什么?”
贝洛微微张着嘴。元首与戈林分开还不到三个小时,而且元首清楚地知道戈林喝醉了——那些海军军官们轮流给他敬酒,敬醉的。
贝洛退后,施蒙特拿着厚厚的一沓纸站到前面,李德心里暗暗叫苦,先打预防针:“拣要紧的汇报,别拿鸡毛蒜皮的琐事烦我。”
施蒙特哗啦啦把前面的几页纸翻过去了,一页纸掉到地上,李德忍不住好奇,从地上捡拾起来,只一瞥就跳起来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想隐瞒啊?从头开始一件件说,我有的是时间。”
施蒙特只得从头开始:“埃及消息:驻埃及德军发生悲剧:一名团长和几名营连长浏览尼罗河时,乘坐的游船沉没,怀疑被英国间谍或当地抵抗组织破坏。”
“人民观察家报记者发自埃及的内部消息:驻守在埃及的德军军纪松弛,充满享乐主义,不论是在尼罗河还是在金字塔,甚至在埃及南部的阿斯旺,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国防军士兵,他们手中拿着武器——莱茵相机。”
“停!”李德抬手制止汇报,低头思索着。约德尔说出自已的忧虑:“这也奇怪了,英国兵突然消失了,像蒸发了一样。这里面会不会有文章?”
李德猝然抬头:“有什么奇怪的?他们正在积蓄力量,等我们在俄国大举进攻后向我们的腰部猛击。”
约德尔恍然大悟,摘下帽子,掏出手帕擦拭头上渗出的细小汗珠。
李德抬头瞅了施蒙特一眼:“赶紧汇报呀,怎么停了?”
施蒙特从若有所思中醒过来,继续干巴巴地念白:
“南方集团军群消息:12日凌晨,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由铁木辛哥元帅率领,以23个步兵军、2个坦克军和2个骑兵军向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国第6集团军发起进攻,西南方面军副司令科斯坚科中将亲自率领的坦克部队突破了德军防线十公里。”
元首忽地站起来,两眼炯炯发光,施蒙特以为元首受到了刺激,后退了一步,以躲避他逼人的目光。
李德背着手在车厢里转圈,随从们以他为圆心围拢成一圈,任元首像规律不定的钟表一样摆动着。
钟表指针停了,他眼似铜铃,盯着约德尔挥舞着右手:“好,太好了,又一次的坎尼会战。施蒙特,施蒙特呢,你躲到后面干什么?我又不吃人。马上告诉哈尔德诱敌深入,那个老狐狸马上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是!”陆军副官异常干脆地奔向发报室,李德思忖片刻,冲他的背影喊叫:“但是不能放弃哈尔科夫,那里有我的坦克军工厂,这个月可以生产500辆T34呢。”
已到后半夜,车厢里安静下来,只有车轮碾压铁轨的噪音。在几近爆发的咣当声中。专列驶过什切青车站,继续向东驰骋。
进入深夜后,元首眼前浮现起各种各样的坦克——法国的查B、英国的马蒂尔达、苏联的坦克T34,当然还有为德国闪电战立下汗马功劳的Ⅲ型和Ⅳ型。
想到等待他检阅的新式虎豹坦克,他感到一阵眩晕:妈妈地,老子终于有了新坦克了。
他仿佛看见成群的德国虎豹碾过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大平原,敌人的T34坦克变成一堆堆燃烧的火炬。看到英国人被德国豹子压在身下尽情蹂躏。想到美国的M4被德国虎式坦克爆了菊花,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淋漓。
“坦克,坦克。”他一遍遍念叨着。没有人理会他的梦呓,大家都睡着了,连冉妮亚和丽达都回到自己的五号车厢睡觉去了,只有他还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亢奋。
李德闭上了眼睛,脑海里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景象……
1914年8月2日,德国入侵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盟军,英国组织远征军到法国作战。
英国随军记者、上校斯文顿拿起望远镜。四十分钟的炮击后,英国士兵像蚂蚁一样散布在广阔的田野里,向德军阵地发起冲锋。德国人几百挺机枪开火了,进攻变成了屠杀,战场成了屠宰场,英军士兵尸横遍野,尸体填满堑壕,挂在铁丝网上。
随着一阵哨声,后面的英军爬起来继续前进,结果一队队的英国士兵如推倒的城墙,瞬间全都倒在血泊之中,无数士兵血洒疆场,而德军的防线没能突破。
目睹这一切,斯文顿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震惊之余他陷入深思:他想到了如果把履带式拖拉机披上铁甲,不就刀枪不入了吗?于是,斯文顿急匆匆回国,向英国国家防务委员会递交了建议生产这种新式武器的报告。
说来也奇怪,最终坦克这个用于陆地作战的武器却诞生在海军部。原来,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斯文顿的报告遭到了墨守成规的英国陆军大臣吉齐纳的反对,他认为斯文顿的建议是又一个成人玩具,敌人有的是大炮,大炮照样能把斯文顿设想的战车摧毁。
于是,这个报告被锁进保险柜里。不久后,一个小参谋嫌它占地方,便废物利用,把报告拿出来垫在花盆底下。
斯文顿应该感激这个小参谋才是,如果不是他,他的报告会一直躺在保险柜里不见天日,遭到潜艇一样的下场。
事隔不久,当时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来串门,到花前沾花惹草时,看到了花盆底下露出来的一行字,那是某个收文参谋的批示:一项把履带式拖拉机改装成战车的异想天开的报告。
丘吉尔心里一震。当时,他的海军航空队有几辆守机场的装甲车,他自然明白装甲车辆在战争中的作用,于是,他把报告从花盆底下抽出来,向英国首相阿斯齐兹推荐斯文顿的报告。
卓有远见的首相十分赞赏斯文顿的建议,立刻做出批示。丘吉尔随即下令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并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秘密研制工作。
шшш. тt kán. Сo
究竟把这个“陆地战舰”制造成什么样子?“委员会”的委员们颇费一番心思。他们是海军,想当然地认为这种新的陆地武器,也应该像海上巡洋舰那样具有强大的火力、坚固的装甲防护和良好的机动性能。
于是,这些委员们依着葫芦画瓢,按照海上巡洋舰的模样,设计出一种新式武器的蓝图。它长30米,宽24米,高达四层楼房,装着三个直径达12米的大轮子,连同携带的武器弹药,预计全重超过1200吨。
这不是坦克车,而是坦克舰。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到战场上,吓都能把德国人吓死。可是它实在太大了,难以建造。后来,英国人根据澳大利亚的一种试验模型车,经过重新研究设计,终于在英国海军部里,秘密制造出一种新式武器。
但是,它的样子仍然是十分难看,也十分笨拙,同时也十分吓人:身躯像一个斜方型铁盒,长8.1米,宽4.2米,高3.2米,全重28吨。铁盒的装甲厚度5~10毫米,能防御机枪。在车体两侧装有两门57毫米口径的海军火炮,还有四挺轻机枪,作为进攻的武器,真是攻防兼备。
这种奇形怪状的铁盒子后方拖着两个导向轮,沿着车体外廓绕着两条金属履带,使其能自由运行。驱动它的是一台77千瓦的汽油发动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最大排量的汽车发动机了。
由于小马拉大车,这种新式武器走得慢极了,简直是像乌龟一样爬行:公路上每小时只有5公里,与人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越野速度每小时仅1~3千米,连乌龟都不如,也许蜗牛可以与之媲美。
如果把这个东西投放到战场上,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慢条斯理的坦克掩护下,英国士兵们像度假一样一边闲逛一边前进,一些性急的人不住地踢打面前的这个鹅行鸭步者,慢性子的人会摘下平底锅一样的钢盔,在上面打扑克牌。
就这么个东西乘员竟有8人之多,其中半数是驾驶员。
由于这辆战车的样子非常可笑,像是战舰上的水柜,于是,有人就开玩笑叫它“水柜”。“水柜”英语音译为TANK。就这样“TANK”一词一直使用下来,并扬名于世,直至今天。
1916年8月,在索姆河会战中。英军司令海格不顾许多人的反对,将48辆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坦克投入实战。由于驾驶员大都没经过专业训练,也没有考取驾照,结果只有18辆开到战场,其他的都坏在半路上。
这些坦克中只有10辆隆隆地向德军阵地驶去。德国人第一次看到这种“披着铁甲的怪物”向他们爬过来,赶紧用机枪扫射,这些钢铁巨人对德国机枪正眼看都不看一眼,仍旧缓慢而骄傲地爬过来了。
机枪射不透它,大炮打不中它,而且它浑身喷火,辗转着、咆哮着,炮与机枪轰鸣着,像冲进蚂蚁群中的庞大甲虫。
一群胆大妄为的德国兵冲到跟前与之搏斗,坦克与其说是困兽犹斗,还不如说是玩耍,因为像蚂蚁一样附在它身上的德国兵实在是太不得要领了,拿铲子铲的、拿尖镐刨的、拿铁棍撬的、拿手榴弹敲打着,脱下衣服堵塞炮口的、拿步枪射击的崩到自己的,还有跳脚破口大骂、慰问这个刚出世东西的十八辈祖宗的。
一个士兵成功地用枪托在装甲板上制造了一声巨大的响声,代价是他的毛瑟步枪的枪托不翼而飞了。他被激怒了,发现车上有个缝隙,咒骂着用身体堵塞它,似乎他是吃符念咒的义和团转世。
那是机枪的射击孔,在突发的轰鸣中他安静而飘逸地飞出去了。英国人觉得玩腻了,在一阵发动机的轰鸣中,坦克冒出一股呛人的黑烟,两个引向轮偏到一边,坦克往前一窜,向右一偏,车上面的德国兵像从口袋里倒出来的土豆一样滚落下来。
与此同时,坦克上枪炮齐射,鲜血四溅,肢体横飞,最倒霉的是被卷起履带里的人,他们成了绞肉机下的肉馅,连一具囫囵尸体都没有留下来,
德国兵们吓得惊慌失措,纷纷逃退,一直跑到几里外还喘息未定。坦克首战取胜得到了意外的效果。一辆坦克攻占了一个村庄;另一辆夺取了一条堑壕,居然俘虏了300多名发了呆的德军官兵。
人类有史以来的坦克战取得了胜利,让英国人受到鼓舞。但它的数量毕竟太少,速度也太慢,时速只有6公里,况且无法越过泥沼地,因此在战略上价值不大。
这次不大的战斗是坦克在战争舞台上的首次亮相。此后,德国、法国、俄国也都制造出了自己的坦克。
一战结束以后,德军被禁止拥有坦克,然而魏玛时代的德国国防军却暗地里同苏联合作,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二十年代末,德国专家到苏联喀山的试验基地秘密测试了英国劳埃德4型坦克,并购买两辆回国,这就是后来德国Pz1型坦克的原型。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开始大力发展坦克。他设想的德军装甲部队,将拥有两种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实现突破,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这其实就是后来的Pz3型和4型坦克。
德**火工业没有设计制造先进坦克的经验,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不能指望外援,只能白手起家。德军急切需要坦克训练装备部队,因此只好因陋就简、降格以求了。
如果看到当时德军训练部队的情况,谁能相信这就是六年后打遍欧洲、横扫北非、染指中东的德军呀——当时的德国连一辆坦克都没有,几辆大众汽车上绑着三合板,上面胡乱涂着大炮和机枪,最多再添加个戴着钢盔的人形。一大群德军步兵跟在这个非牛非马、大衣柜似的东东后面狂呼乱叫,嘴里模仿着乒乓的枪炮声冲向假想的敌人。不时有木板从车帮子上掉到地下,咂到旁边士兵的脚面上。
1932年,德军军械署提出一种轻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奔驰的车体和克虏伯的底盘分别中标,组合起来就成了“装甲战车Ⅰ型”坦克,简称Pz1型。
Pz1型坦克高仅1.72米,还不及一人高。跟同时期的欧洲其它国家的现役坦克相比,这款坦克简直像个玩具,然而穷疯了的德国国防军却毫不嫌弃——好歹也是坦克,至少比三合板弹好得多。最初的德军装甲部队就是在这些微型坦克里磨炼技术的。Pz1型坦克从1934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39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500辆。
德军也清楚Pz1型坦克的诸多缺点,1934年提出了Pz2型坦克的性能要求,克虏伯的设计中标,次年开始批量生产。Pz2型坦克的乘员增加到3人,重量增加到9吨,正面装甲厚度15毫米,后来增加到35毫米,武器是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机枪,并排装在炮塔上。20毫米机关炮射速每分钟280发,使用穿甲弹时5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10毫米的装甲,勉强具备了攻击轻型坦克的能力。德军统帅部下令大批生产,到1942年停产时,共生产了1800辆Ⅱ型坦克。
但是这些坦克太悲催,由于个头太低、火力太弱,在西班牙内战中屡屡被苏联坦克嗯在地上拳打脚踢。饱尝苦头后,德国终于在1937年定型生产Pz3,这就是Ⅲ型坦克。它才是开战初期闪电战的主角。
Ⅲ型坦克高2.5米,重量22吨,正面装甲先是15毫米,此后不断加厚,到西线战役前加厚到50毫米。它使用扭杆悬挂系统,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300马力,公路时速最高可达40公里,到1942年5月底时共生产了3100辆,还有同样数量的改装成了Ⅲ型突击炮。
德国吞并捷克后,斯柯达军工厂生产的38t理所当然的加入了德军。38t型坦克全重10吨,装甲厚度25毫米,后来增加到50毫米,装备一门37毫米L/48加农炮,两挺机枪,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5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42公里。
38t坦克是轻型坦克,战斗效能近似Pz3型,但只有一半重,因此机动性很好。不过38t的装甲是铆钉接合的,而不是焊接而成,中弹时铆钉会被震落,在坦克内部横飞,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