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临洮

宋军可没有多余的粮食养这些战俘,陈庆随即下令,将战俘全部送去开采硝石矿,并派两千士兵看守这些战俘,胆敢寻衅滋事者格杀勿论!

派出两千军队去看守战俘,陈庆再一次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他必须保持两万军队的常备战力,但他手中的三万军队除去两万常备军外,就只剩下一万防御军,镇守三个州就显得捉肘见襟了。

尤其是秦州,成纪县至少需要五千人守卫,加上甘泉堡的两千人,实际上就需要七千军队,这是最低要求,如果加上各县一千人,那光秦州就至少需要一万人。

募兵就成为当务之急,但募兵需要钱,需要粮食,而西北的苦寒之地,这偏偏就是最缺乏的两种资源。

这不像当年的几千人,一个秦州就能养活,现在他有三万军队了,靠三个州来养活确实很吃力,他需要寻找更大的产粮之地。

而且他们粮食消耗太大,如果再没有粮食额外收入,他们恐怕坚持不到明年的夏粮收割。

想到粮食额外收入,陈庆的目光便盯住了临洮府,那边有洮河河谷这个产量重地,必然有大量存粮。

但就算夺取了临洮府,也只是暂时解决燃眉之急,他如果兵力增到四万,长远的粮食和军俸不足怎么解决?

大帐内,张晓指着地图对陈庆道:“距离我们最近的产粮重地,要么是东部的关中平原,要么是西部的河湟谷地,而且河湟谷地被吐蕃人控制,就算我们占领,也要大量招募汉人来耕种,事实上,河湟谷地只是远景,现阶段并不现实。“

陈庆苦笑一声道:“但关中平原现阶段也不现实!”

“都统说得一点没错,虽然河湟谷地和关中平原不现实,但不等于解决不了眼前的困境。”

“参军请说!”

张晓笑道:“我们其实还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是开发秦州和巩州的渭河谷地,还有临洮的洮河谷地,但需要人手,要么实施军屯,要么去关中招募百姓;

第二是贸易,用牲畜向巴蜀换取粮食,卑职特地调查过,巴蜀骡驴牛等牲畜价格是河湟地区的五倍,羊皮价格更是十倍。

但因为战争的缘故,商队有点堵塞了,但我们可以成立军方商行,大量进行贸易,差价就有粮食输送回来,要扩大骆驼数量,我们自己建立运输队伍。

第三条路,就是开矿,尤其是铜矿和银矿,不过这条路被朝廷严禁,非常敏感。”

“为什么敏感?”陈庆有些不解。

张晓望着这个年轻的主帅,看了有些事情他还是不懂。

“当年中唐后的藩镇割据慢慢演变为五代十国,宋朝统一天下后,曾经深刻分析过,藩镇割据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开矿铸钱,形成了独立财政,财权独立,军权独立,吏权独立,这三大独立导致了他们完全成为独立王国,其中最重要就是财权独立。

所以朝廷对边疆各军在开矿这一点上管得尤其严格,宁可同意地方官府自己铸钱,但也绝不允许军队自己开矿铸钱,甚至开矿炼铁也不行,炼铁就意味着扩军,都统在这方面要谨慎。”

陈庆沉吟一下道:“我为什么想到开铜铁矿,因为硝石矿旁边就有一座赤铁矿,盛产铜和铁,我考虑硝石矿本来就有矿工在开采,不如让战俘改为去开采铜铁矿。”

“铜铁矿品位高吗?”

“相当不错,是一座富矿,产量很大。”

张晓想了想道:“都统可以开采,但铜暂时不要变成钱流通就行了,别人也抓不到都统的辫子,卑职觉得粮食问题还是用前两个办法来解决,增加人口,扩大贸易。”

陈庆点点头,“这样说起来,我还是要先夺取临洮府,据我得到的情报,临洮府囤积有大量的粮食物资,我担心他们会转移去兰州。”

“都统要出兵临洮,就抓紧吧!在冬天来临前把临洮府占领,再用一个冬天来巩固占领,至于巩州这边开铜铁矿,就交给卑职来做,都统就不用操心了。”

陈庆欣然道:“那就拜托参军了!”

........

俘虏两万西夏军后的第十天,陈庆再度出征,率领一万五千人浩浩荡荡杀向临洮府。

这时,已经九月深秋时节,这时候一般都是战争中晚期了,再过两个月就开始下雪,战争就将不得不停止。

陈庆对临洮府的情报当然很了解,临洮府主要由汉人、吐蕃人和羌人杂居,洮水将临洮府一分为二,洮水东面以汉人为主,进行农业生产,洮水西面以羌人和吐蕃人为主,以畜牧养殖为生。

几十年来临洮府各民族都相安无事,狄道县位于洮水河谷的中部,熙河路经略府或者节度府就位于临狄道县,县城内的居民也以汉人为主,但西夏也开始向临洮移民,很多大宅和挣钱的生意都被西夏人强占,汉人主要生活在底层,出卖劳动力,或者做跑腿商人。

目前西夏在临洮府部署五千军队,分别部署在狄道县和几座主要的堡寨内,其中狄道县有三千人。

西夏军在临洮与巩州交界的官道上也设置了观察哨,一旦宋军杀进临洮府,岗哨就会立刻通知临洮县主将,然后主将再通知兰州。

夜幕降临,陈庆率领大军在洮水河谷东岸的一片松林内临时驻营,他们没有携带帐篷和辎重,只能用军毯裹住身体休息。

这时,一队汉民赶着数十辆大车过来,大车上满载着粮食和杀好的猪羊,陈庆闻信赶了过来。

两名老者跪下给陈庆行礼,“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将军盼来了!”

陈庆连忙扶起两位老人,对一行人抱拳道:“感谢大家对宋军的支持,请各位转告洮水河谷的百姓,这次出兵,我们就要把临洮府从西夏军手中夺回来,推翻压迫大家的西夏人统治。”

“我们一定告诉大家。”

这时,牛皋带上来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对陈庆道:“这位是前狄道县武知县,这次就是他组织百姓给咱们送粮食。”

武知县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卑职武宏伟,参见节度使!”

陈庆见他长得身材高大,威风凛凛,便笑道:“刘经略使给我说过,熙河路有位知县将军,就是你吧!”

刘子羽给陈庆说过熙河路的情况,特地给他提到过一名由军职转为知县的指挥使,刘子羽临时任命的,虽是武将,但做得比文官还好,刘子羽索性就让他一直出任知县,但吏部没有通过,和王淮一样,都属于没有名份的地方官。

武宏伟点点头,“正是卑职,不知道刘大帅现在何处?”

“他现在在广南西路平定蛮族叛乱,很遥远的地方。”

陈庆请武宏伟到松林内坐下,笑问道:“武知县一直就在临洮府吗?”

武宏伟点点头,“卑职就是临洮府本地人,有本地百姓保护,西夏人抓不到我!”

“如果我想攻打狄道县,有没有什么捷径?”

这是陈庆最关心的问题,他没有携带攻城武器,打算在当地伐木现制作,如果有捷径,那就省去他很大麻烦。

武宏伟是武将出身,他很理解陈庆的意思,便笑道:“还真是天意啊!”

“怎么说?”

“县城东南角的一段城墙是空的,有一群乞丐把城墙内的泥土掏空了,那里面就成了他们栖息之地,我还没有来得及把泥土填进去,金兵就杀来了,我手下无兵无卒,只能弃城而逃。

后来金兵任命县尉朱遂为知县,我就告诉朱遂,那段城墙不要填,直接用砖封住。

再后来伪齐军来了,西夏人也来了,都没有发现那段城墙是空墙,我就说,迟早有一天,宋军一定会利用这段城墙攻下城池,现在节度使就来了,这岂不是天意?”

第1017章 收编第1242章 新生第818章 借船第四十七章 攻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东征第851章 接触第六百一十一章 危渐第1499章 瑞兆第四十七章 攻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建军(下)第1191章 破裂第1164章 耳顺第818章 借船第1202章 相投第六百九十四章 寒来第二百九十五章 陷营第四百七十八章 陷城第一百零四章 反击第1272章 会子第1203章 离去第1055章 不速第三百三十七章 追击第1071章 建议第1185章 备战第五百八十五章 博弈(七)第三百九十一章 提议第939章 交易第1076章 除夕第756章 困兽(中)第五百九十八章 求援第1094章 条件第一百三十二章 险棋(中)第五百五十一章 铸钱第896章 搜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婚礼(上)第1195章 黄雀第五百二十二章 演练第一百四十五章 平凉(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俘获第七十七章 争营第1075章 北商第四百五十七章 收网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夜报第968章 全歼第1169章 奸情第1004章 撤离第1408章 线索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遭遇第1511章 围城第五百章 钳制第989章 襄城第1486章 偷营第1333章 情商第1345章 离间(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传闻第916章 换地第六百九十五章 雪击第1222章 溃败第一百一十九章 暗示第八十六章 舞弊第1354章 青山第五百四十八章 收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站队第1220章 单挑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1329章 太学第1109章 求情第1020章 救岳(上)第769章 求援第四十九章 攻防第1071章 建议第1222章 溃败第1058章 夜袭第1099章 谈判第807章 铁雷第二十六章 安民第七百三十四章 渑池第980章 城破第三百零八章 新将第四百四十一章 线索第六百九十九章 决战(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博弈(六)第1030章 消息第六百六十二章 暗溪第1292章 押司第954章 解决第1004章 撤离第1029章 激战(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短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竞技(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凉(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拦截第1394章 启发第1457章 借刀第772章 西河第四百七十一章 焚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入城第1197章 军报第1393章 策划第四百八十四章 盐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