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下新38师,全称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隶属於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前身为财政部所辖之盐务总局缉私总队(後改为税警总团),在1938年3月成立,由孙立人担任总队长於都匀整训,兵源则是从淞沪会战後未被黄杰吸收的原税警总团伤愈兵组成,武装则是由财政部拨发。最初编制号称3团(实际编制人数不足),其后逐步发展到五个步兵团,一个学生团,一个特别任务队组成,人数之多,再加之孙立人当时与齐学启等团副们的演练,使戴笠对税警总团垂涎已久,欲意纳入军统运用。孙立人总团长去重庆,最后在军参谋总长何应钦的调试下,其麾下三团分属给戴笠,余下再重组成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共三个团,正式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新编三十八师。直属于六十六军,在第一次滇缅战役后撤退至印度整训,而后改隶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这支队伍最后成为反攻缅北的主力。
王为本已经进入部队数天,他编制在3营3连二排。他的排长叫陈志文,连长叫张富麟,这个连长就是当初在训练场和他动手的教官。当初提起要把王为理安排在他们连时,张富麟可是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得,死活不同意。先不说王为本让他在校场上失了颜面,就是这么个刺头放在自己连里,万一不服从命令怎么办?他下意识的认为王为本不好管理。
可是刘放吾硬要把王为本塞给他,最后在营长张琦的调解下,王为本主动向他道歉,而张富麟也是个敞亮人,况且当了这么多年的兵,也成了老兵油子,他知道对付王为本这种人光来硬的不行,还是要以攻心为主。他见王为本主动道歉,自己也借坡下驴接纳了王为本。
张富麟有意拉拢王为本,王为本也佩服张震的胸襟,两人一来二去的倒成了好哥们,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由于3连的新兵比较多,王为本的身手大家也都很清楚,张富麟就让他做个一个小班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官。除了有意拉拢他之外,还因为王为本识字。那时候的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文盲,你要是能识字,在村里就会受到尊重。在部队也一样,那时候的军队识字率也不过是百分之二十。淞沪会战的时候,国民党中央军进驻上海,一些士兵拿灯泡点烟抽。因为没见过,还以为是火呢!在那个时期,只要你识字,在部队就能受到重用。
其实班长比士兵好不到哪里去,和平时期还能在部队享几天清福,可是一到打仗的时候照样冲锋陷阵,一场大战下来,阵亡最多的军官就是班排长。
安顿下来的王为本先是往家里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的情况,信里写到当初父亲绞尽脑汁把自己的名字从征兵榜上勾画掉,可是现在却被强征入伍,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让父母不必担忧,信里还在三提起出征打仗生死难料,让翠翠不要等我了,找个好人家嫁了吧。写完信的王为本差点流出泪水,对父母的愧疚还能用自古忠孝难两全来搪塞,可一想起翠翠,他就一阵心酸,对于翠翠也只有愧对了。
私下里王为本找过刘放吾,想让他打听二哥王为理的下落,他也知道不可能部队不可能把二哥放回去,他就希望能借助刘放吾的关系把二哥调到他的部队里来,也好有个照应,毕竟二哥是大爷仅剩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能让二哥出事。于是他忽悠刘放吾什么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兄弟俩要是到了一块,有劲一起使,有命一起拼,谁也不会抛弃谁。而刘放吾只给他留下一句:“其它队伍已经开拔,我尽量吧。”
1942年一月末,部队终于开拔,国民党各征战单位纷纷向滇缅公路集结。远征军各部队从云南各地方像边疆进往,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崎岖的山岭中,远征军的队伍犹如长龙一样向缅甸进发。
此次远征,中国集合国内最精锐的力量,分别是第五军,第六军和第66军共计十万大军开赴前线。本来这次远征的指挥官是卫立煌将军,由于种种原因卫立煌未能到任,于是改为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代理指挥。
王为本所在的新38师归属第66军,所以也在全力开动,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夹道欢送,脚下更是踩着铺满的鲜花踏行,无数学生打着标语“祝远征军凯旋而归。”
忽然路边有一队学生唱起了歌,歌词铿锵有力,曲调浑厚雄伟,无不充斥着每个士兵的心脏,让他们的步调更加稳健。每过多久,大家都被感染,跟着这些学生合唱: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同样一幕在云南各处上演,远征军出征缅甸的消息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大家都对这次远征给予厚望,更有些军事爱好者认为,这次远征一定能胜利。学者认定不是空想,首先如果这次远征在失败,就意味着缅甸会被日本占领,滇缅公路就会被切断,那么国外的援华物资运不来,中国也就只能坐吃山空,早晚会被日本困死,所以这次远征就必须胜利,成功则活,失败则死。
第二,这次中国投入最精锐的部队,坦克装甲车数百辆,还有全国第一个机械师200师,可以说蒋介石这次是下了血本了。第三,是最主要的,因为这次中国有强大的后盾,这次远征是和英国联合作战,更有美国在后面援助,与世界上两个大国并肩作战,大家心里都不免有了底气。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保山,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年诸葛亮率领王师驻扎在这里,然而千年之后又有一只精锐部队在此驻扎。
在一处山丘上,200师师长戴安澜站在那里面南而望,眺望远处的群山。云南虽处南方,气候常年温暖,但是初春的山风还是会给人带来寒意。可戴安澜师长却丝毫感觉不到似得,他就那样一动不动的站在山头,身上的风衣随风凛冽。
他眉头紧锁,眺望着南方,似乎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哎~”他叹了一口气,但难消满腹的惆怅。“三军将士军心振奋,只望冲出国门,一举溃敌,扬我中华国威!却在此时停止不进,是何道理?”将军依然不动,却难掩满脸的忧愁。此次出征将军雄心壮志,全军将士气宇轩昂,先头部队已达龙陵,眼看再往前一步就能迈出国门,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上头一纸命令——全军原地待命。
身边的副师长郑延庭宽慰道:“师座不必忧愁,此次出征势在必行,只不过早晚而已,师座只需安心等待上峰的命令就是。”
“哎~”戴安澜又叹了一口气:“唯恐延误战机啊。”
郑延庭见戴安澜仍是一脸的愁容,于是说道:“师座,多想无益,山上风大,还是早回师部,以免着凉。”
戴安澜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去。山下200师的将士们正在安营扎寨,不远处是一座小镇,200师临时的师部就设在那里。戴安澜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军车,准备赶回师部,突然听到头顶咔嚓一声,接着一面旗子落在车前面,军营门口的军旗竟然折断了。
戴安澜望着那面飘落的军旗面无表情,半饷说出一句:“大军未动,军旗先倒,不良之兆。”
参谋长郑延庭赶紧从车上跳下来:“愣着干嘛,还不快把军旗重新接上!”
“是!”门口两个士兵赶紧跑去捡起军旗。
郑延庭又对戴安澜说:“师座不要多想,这旗杆定是年久腐朽,在加上山涧风大,于是就折断了,让他们再换一个新的旗杆就是。”
戴安澜只是淡淡的说道:“走吧。”司机马上发动了汽车。
远征军从1941年12月底开始集结,每次刚开始开拔,没走出几里就被喝令停下,到现在连国门都还没迈出去。这一切都源于英国人的小九九。
众所周知,缅甸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年日军进攻缅甸的兵力有6万人之多,大大超出了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虽然中英双方在1941年12月就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为英国人的同盟,可是英国人对中国不放心。十几万的部队入缅,万一中国人把日本人打败赖着不走怎么办?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加之英国人轻视中国军队,对自身力量错误的高估,所以一在阻挠远征军入缅。
由于英国人的阻挠,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大大的延误了战机。
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让美国总统罗斯福很恼火,他认为中国人参战不光对亚洲战局至关重要,对在欧洲焦头烂额的盟国也很重要,只要拉着中国人一直抗战,英美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德国。战争最宝贵的资源是人,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于是罗斯福决心说服英国人放下殖民者的架子,同中国人共同抗战。
不久,通过阿卡迪会议,决定把缅甸,泰国和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划出,与中国战区合并成“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战区最高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