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典

仅仅只花了七日,朝廷在城西一处风水宝地筑了一高坛,坛有三层来高,名约“受禅坛”,一切是了禅让大典做准备。

为了不留于人话柄,减少骂名,邓九公只好介鉴历史上禅让的例子。

这日一早,洛阳四门同时响起了鼓声,打破了都城的寂静,接着纣王圣驾出了皇宫,王侯公卿、文武百官紧步相随,往受禅坛赶去。

这一幕,引起满城百姓争先恐后的前来观看,除了主路上因为士卒开路,变得畅通无阻,两旁围着水泄不通,而城中的官兵这会在维持秩序,防止发生暴乱。

洛阳的百姓都知道,上次一战,鲁仁杰战死,麾下十几万人马损失殆尽,这成汤的天要变了。只是他们所关心的是,这天下也不知落在谁手中,更多传言是崇应鸾,因为他率兵灭了吊民伐纣的西岐军。

纣王面容戚戚,心中很不是滋味,殷商的江山社稷今天要葬送他手中了。面对危局,他脑海中幻想过很多种死法,可没想过自己能安享晚年,老天还是待自己不薄的。

这么一想,他悲伤的心情平复了很多,而且从邓九公口中得到一个好消息,他的原配姜氏,两个儿子都封了神职,如今在天庭任职,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能得个善终,这就足够了。

对于这个帝位,想在回想起来,跟做了一场大梦似的,一切是那么真实,但又不可触摸。

“陛下,吉时已到,我们开始吧。”

面对昔日的君王,张谦脸色有些不自然,不过正像邓九公所言,破而后立,辞旧更新,这才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努力了近半个月,就是为这一天做准备,保证禅让大会顺利举行。

纣王看了张谦一眼,小声道:“张卿,在你眼中,朕是不是一个失败的君王。”

张谦道:“陛下是非功过,臣不好妄自评价。只是平南王受封王位以来,保天下太平十载,这段时间,洛阳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落下降,此是上天示瑞之象。”

他这么说,是想要纣王死心。

纣王点头,顺着长长的阶梯,一步步走上受禅坛,下面是满朝文武,四方诸侯,包括乱成贼子姬发也在。除此外,无数百姓仰望着他。

纣王叹息一声,转过身来,面对子民,念念不舍的往皇宫方向看了一眼。接着从袖子里拿出早已拟好的诏书,文武百官下跪,他大声道:“朕在位三十九年,遭天下动荡,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仰观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邓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幕焉。今效仿先贤,追踵尧典,禅位于平南王,王其毋辞!”

一番严辞恳切,听得微子等人潸然泪下,纣王纵有百般过错,也是成汤血脉,是他们的君父,此情此景,浓浓悲伤悄悄涌上心头。

张谦眉头一皱,纣王对自己所犯的累累罪行一言以遮之,这如何能行,这让人误以为今天禅让大典受人胁迫。纣王在位这么多年,诛妻杀子,炮烙忠贤,杀得人头滚滚,四方举旗造反,况又建鹿台,酒池肉林,不知害死了多少无辜百姓,这些罪行岂能不认。就这份不痛不痒的诏书,大王若是接了,只怕会被人安上篡逆的罪名。

邓九公心中冷笑,这份诏书也不知是谁给纣王出的主意,又或者是他自己想出来的,糊弄自己,只怕没有那么容易。邓九公定了定神,没有上去受招,反道:“陛下,这天下是成汤之天下,是陛下之天下,要传承万世,如何私自相授,请陛下收回成命,否则臣只有一死,才能洗清身上罪名。”

他来这一出,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包括纣王在内。邓九公种种举动,对人皇之位势在必得,如今这么好机会摆在面前,他为什么会拒绝了。

只有张谦品出了邓九公的用意,好一招以退为进,不禁眼前一亮。

纣王也是个十分聪明之人,盯着邓九公看了一会,忽然间就明白了,想了想,便道:“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岂有万世之基业。成汤相传六百年,延至朕这一脉气数已尽。况朕即位以来,虽有功社稷,但色令智昏,犯下累累罪行,祸及百姓,每晚都被噩梦惊醒,朕良心难安,今平南王乃人中之杰,在朝有功社稷,在野贤名远播,朕退位于贤,望王受之。”

这番话一出,所有人目光都瞥向邓九公,姬发面如死灰,自己的手腕跟邓九公一比起,简直不值一提。纣王也在打量着邓九公,担心会再次拒绝。

张谦暗道:“这份口头上的诏书比刚才有诚意多了,纣王正视了他的罪行,大王顺势接之,日后骂名肯定是有的,但用不了几年,就会销声匿迹。”

邓九公跪道:“臣惶恐,请陛下三思,臣对成汤忠心耿耿,不敢有丝毫异心。陛下也不知听了谁的谗言,如此陷臣于不义,臣心下难安,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一下,纣王犯难了,他万万想不到禅让大位这么麻烦,自己就像逼着邓九公去当人皇似的。群臣陷入了沉默,所有人在想,这场禅让大会什么时间能结束。

趁大家不注意,邓九公施法,塞给了张谦一份诏书,指望纣王想出一份具有说服力的诏书比登天还难,好在自己早有准备。张谦心领神会,连忙让人给纣王逞上去,当然这个人在朝中要有份量,还是皇亲国戚,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微子。

面对邓九公的强势,微子很聪明的选择了妥协,兄弟三人已经归顺了新朝。

微子没办法,只好缓缓上坛,悄悄将诏书递给了纣王,这个邓九公着实厉害,折腾了两次,才让张谦拿出来。纣王在坛上一筹莫展,若是今天禅让大会出了岔子,只怕还会来一次,此时微子递过来的诏书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纣王再次宣读了一份长长诏书,这次十分痛快的将他所犯的过错一一列举了出来,群臣一阵沉默,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事实,没有半点虚假。

读诏已毕,这次邓九公没有再辞诏,而是受了八般大礼,登了帝位。国号大汉,改帝辛三十九年为宣武一年,大赦天下。

这下尘埃落定,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一场禅让大典下来,每个人是满头大汗。包括纣王也是一样,卸下肩上的重任,他感觉整个人轻了一截。

第二百二十六章 以弱示之第二十二章 损失惨重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花聚顶第二百四十八章 结束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典第六十八章 被坑的申公豹第九章 偏法第二百一十章 野心第九十七章 精进第一百九十一章 偷袭第六十一章 下战书第二百二十九章 论功行赏第三十二章 韩荣的担心第十六章 韦护下山第六十九章 陈奇第二百九十章 一网打尽第三章 斩南宫适第三十七章 万刃车阵第三十一章 运筹帷幄第一百四十四章 洪锦身死第七章 混元一气仙第二百四十三章 后院起火第一百九十一章 偷袭第二百三十五章 试探第二百九十一章 强势第六十八章 被坑的申公豹第三十七章 万刃车阵第四章 连番折将第八十六章 撤退第一百一十八章 龟灵圣母第一百四十二章 连擒二将第一百六十章 在劫难逃第九十章 王的意志第二百三十八章 连败三阵第二百八十七章 共同的敌人第四十九章 气急败坏第九章 偏法第一百一十章 面见第二百五十三章 神仙来投第二百五十四章 翘首以盼第八十六章 撤退第二百一十四章 自投罗网第四章 连番折将第二百三十四章 不忠第四十六章 据理力争第三百零六章 结束第二百零六章 神通第五十一章 申公豹第六十五章 初战告捷第一百四十五章 邓九公的疑惑第一百七十八章 雄心壮志第二百四十章 血战第八十三章 北疆风云第一百一十四章 掌心雷第二百四十二章 悲摧的金仙第一百八十八章 连斩二将第一百九十一章 偷袭第十七章 避而不战第一百一十章 面见第二百七十六章 传位第二十八章 内丹第三十四章 二女争辉第二百零七章 一会陆压第十三章 邓秀拜师第八十七章 对弈第二百八十七章 共同的敌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征第六十章 战术第二十八章 内丹第八十八章 十年气运第一百七十五章 邓婵玉的变化第二百一十章 野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婚(二)第二章 墨玉瓶第一百八十八章 连斩二将第一百章 大胆的杨婵第一百六十章 在劫难逃第二百一十六章 诸事不顺第八十八章 十年气运第二十二章 损失惨重第六十一章 下战书第一百五十八章 恶战第九十五章 受降第一百五十六章 挖沟第四十章 分宝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雷童子第九十九章 围堵(求首订)第一百五十一章 两军阵前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财之道第四十章 分宝第一百零四章 法身第六十四章 先下手为强第二百八十六章 与虎谋皮第一百六十八章 女娲娘娘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花聚顶第七十四章 偷鸡不成第一百三十四章 云中子下山第四十二章 境界提升第八十六章 撤退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