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治理淮河

首先便是兵部尚书崔从所呈上的一份奏章,这份奏章是河西节度使张议潮送来的,其参奏之事是,河西至今缺职行军司马一人,望朝廷速派得力官员入河西任职。

对于此事却让李忱颇为头痛,这行军司马一职四年内已然换了三人,而这三人可谓是一死一伤一辞官。李忱对于河西之地的环境也深有了解,张议潮虽然被加封为河西节度使,但是至今河西诸州仍在吐蕃的手中。也正因为如此,双方交战与摩擦不在少数,因此也导致这帮官员到了河西难以安稳的原因。

李忱询问群臣可有合适人选,这一问让本来热闹的朝堂立马安静了下来。李忱看着群臣不由一阵气结,心道难怪吐蕃、南诏、渤海三国如此嚣张。心道又不是让诸位前去打仗,任职一个小小的行军司马竟然无一人替其分忧。

就在这时陈浩却出列恭敬请命:“圣上,既然诸位大臣不愿,任命这位卑职小的行军司马一职,微臣请命,前往河西任职!”

“爱卿,你可知河西之地动荡不安,可不比那东都!”李忱未曾想到陈浩会请命任职河西,于是有些惊异的反问道。

对于李忱的劝解陈浩未有丝毫动容,用坚定的口吻道:“微臣虽是执笔文臣,然对吐蕃嚣张之势臣心中难以自控。微臣愿以微薄之力,替圣上护土安疆!”

李忱本欲将陈浩留于京城委以重任,奈何陈浩却主动请旨欲往河西任职。李忱对于陈浩这番决定虽然颇为欣慰,但是也颇为陈浩的安全担忧。因为河西至今仍是动荡不安,否则也不会使得前去任职的官员悉数离职。

因此虽然陈浩如此言之切切,但李忱仍旧犹豫不决。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又岂能让陈浩远赴河西之地,一时之间整个宣政殿上鸦雀无声。许多崔党中人皆为陈浩能够离开朝堂而欣喜,否者有陈浩在朝中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然而敏锐的崔式似乎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至于那儿不对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

见李忱依旧犹豫不决,陈浩便将目光落在了崔从身上:“崔大人乃是兵部尚书,对此事有何看法?”

崔从未曾想陈浩会在此刻向他发文,稍作愣神之后见陈浩摸了摸左边的耳朵,眼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旋即脸色阴沉的向李忱启奏道:“陈大人既然主动请命,想必亦是经过深思熟虑。以陈大人能力,定会胜任行军司马一职!”

崔从的既然如此发话,其余众人也是附议。然而即便如此,李忱仍旧不打算将陈浩任命到河西。因为这与接下来的事情很是冲突,于是思虑半晌沉声道:“此事容后再议!”

随后便是对于淮河流域洪水施虐的问题进行了商讨,虽然如今是春冬之际河水趋于平缓,水位更是低至一年之最低。但是若不提前给予治理整顿,待夏季多雨季节一到定会洪水泛滥。

此事在两年前由魏谟提出,但是两年过去了淮河之水依旧未能得以妥善治理。李忱对此也是头痛不已,在治理淮河上可是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仍旧收效甚微。

如今又将此事提上议案,引得群臣各抒己见。然而群臣所说的都是老调陈词毫无新意,这让李忱倍感身心俱疲。

就在这时雍王李渼却移步近前,躬身称道:“父皇,儿臣对治理淮河有些许见解!请父皇给予指正!”由于李渼如今是都畿道的最高官员,因此自然有资格立于朝堂之上。

“哦?快快奏来!”李忱未曾想到李渼竟如此上心,惊异之余却是颇多欣喜与期待。

得到李忱的准许,李渼这才将陈浩授予他的治淮之法,详述的向李忱与群臣解说。而李渼这一项治淮之策,让众人觉得耳目一新。

这项治淮策略可分为三步,首先便是在洪泽湖周边筑堤,蓄纳淮河来水,用淮河水刷深黄河入海河段,以此暂且维持漕运。其次便是在这一基础上将淮河洪水分入运河,并由芒稻河入长江,如此一来可缓解洪水的施虐。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更是工程浩大的的一步。须得将淮河周边的支流河渠连贯起来,如此一来便可化整为零,使得淮水不在泛滥。

对于这最后一步,期间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其中最为质疑的当属工部侍郎孙海棠。因为多年治理淮河工部官员曾经有这种构想,但是由于地形、距离等诸多原因未能得到实现。

对于此李渼已经早已有了应对之策,可以设置蓄洪与行洪两个区域。蓄洪的区域可以领用平原的低洼,设置多个地面沟渠,以此暂时储蓄洪水;所谓行洪区便是将在一些远离百姓,未有良田的地方,打开淮河堤坝释放洪水,以此便可以有利的做到“存放皆宜”的合理性。

听了李渼的讲述让李忱与众位群臣频频点头,最后李忱对于雍王的策略表示认可。如今工部尚书一职官位有缺,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淮水,李忱决定任命为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内务。

结果李忱的这一决定却受到崔党众人的弹劾,崔式以雍王乃是驻外藩王不易参与朝政为由,希望李忱收回成命。

“圣上,既然雍王殿下已然将治理淮河细则俱以说明,就由工部侍郎孙大人主持治淮内务。孙大人在工部任职已久,对河道内务颇为熟悉,治理起来也得心应手!”

崔式极力劝阻李渼担任工部尚书,是因为他不想将这份治淮大功落在雍王的身上。如今的雍王正在雏鹰欲飞,若是给予一个好的时机任其腾飞,届时恐怕再要束缚已然为时已晚。

“陈爱卿,不知你有何看法?”李忱未有理会崔式等人劝谏,而是将目光看向沉默不语的陈浩身上。李忱虽然对李渼今日的表现很是满意,但是他也知道,这份治淮之策定有陈浩参与其中。一更。-- by:89|10054236 --

第94章 风云乍起第59章 等燈登阁各怀天第95章 将帅之别第64章 场外风云第39章 烟云难散第91章 知晓的太迟了第77章 倾城清泪第53章 棋释心生第63章 可有大鱼第30章 火速回京第91章 坐而论兵第15章 你个死太监第560章 谁算计了谁第82章 祖传之物第541章 惊退敌军第541章 惊退敌军第17章 整顿蓟州第46章 意外的字据第557章 玩科技真的是兴国之道吗?第14章 案情缘由第562章 恩怨已了第13章 美女救男第15章 低调奢华第15章 小人何时告退第48章 何为君子第65章 斯文扫地第30章 暗流已起第86章 金银动道心第36章 鱼跃龙门第13章 美女救男第86章 治理淮河第92章 胸有天下第67章 尸横遍野第56章 长风十八骑第30章 火速回京第52章 河朔三镇第17章 凶手不是你第558章 猛龙过江第33章 一个故事第104 无人可破第86章 一剑之痛第73章 今日毁车来日毁国第4 计划外的计划第84章 风云各起第88章 月媱还愿第62章 你还走的了吗第84章 缘来如此第532章 蓄势待发第11章 真伪凶器第10章 失手焚画第86章 金银动道心第52章 听风观月第106章 我有异议第39章 可为绝品第61章 状元抬轿第23章 引水救灾第7章 义结金兰第14章 扑朔迷离第542章 塘边垂钓第540章 城头一曲第88章 前后夹击第29章 一起到白头第7章 九酝春第57章 谁是畜生第106章 我有异议第100章 听雨轩第45章 请君入瓮第31章 深夜对话第72章 借车驾一用第90章 闺房惊变第86章 一剑之痛第530章 局中因与果(六)第72章 静怡无声第32章 离奇死亡第41章 你承受得起吗第18章 思量再三第63章 江陵岳家第100章 夺权第84章 缘来如此第83章 静水流深第36章 东宫密谋第48章 确有罪责第63章 江陵岳家第531章 余温未退第27章 坐而论禅第61章 冰冻三尺第26章 空谷幽兰第27章 先来一把火第73章 今日毁车来日毁国第36章 东宫密谋第72章 燃眉之急第9章 掌嘴八百第56章 乌纱成夜壶第2章 真伪名册第536章 铁血争锋第56章 孤芳自赏第91章 答应娶我第11章 推理而已第88章 前后夹击第52章 风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