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中安堡

周宪章、姚喜、郭二杆三人摸黑出了奉天城,好在雪后的月光不错,照的路上蒙蒙亮,三人出城向西,走出十来里路,前面出现了一个大集镇,集镇里零零散散亮着灯光。

姚喜说道:“大哥,前面是八角台,就是小弟的家了,再往北走出八里地,就是赵家庙。”

周宪章点点头:“那你回家去看看吧,给你媳妇带三百两银子去。”

“大哥你呢?”

“我和郭二杆去赵家庙,两个小时后回来,咱们在村口见面,一起回城。”

姚喜慌忙说道:“大哥,这怎么好意思……”

郭二杆大刺刺说道:“姚大哥,你赶快去和嫂子把该办的事办了,动作麻利点,两个小时后,我和少爷回来,要是见不到你,我们就自己走了,你以后也别回章军了,回家抱老婆。”

“别别别,我一定麻利,一定麻利!”姚喜说着,撒腿就跑。

“站住!”周宪章喝道。

姚喜荒蛮站住:“大哥,什么事?”

“记住,我们这次是私自过江,你千万不能暴露你是章军的六品千总。跟你老婆也不能说,老娘们舌头长,说出去了,咱们这一路就不太平了。”

“放心吧大哥,小弟一定守口如瓶。”

“滚!”

姚喜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

周宪章和郭二杆一路向北,走出半个小时,前面果然出现了一个村落。村子座落在一条小河边,河水结了冰,村子里灯火阑珊,人声吵杂。

冬天,北方的村落到了晚上,大多十分安静,天一黑,百姓们都早早地关门闭户,熄灯上炕,围在热烘烘的土炕上。

然而,这赵家庙却很是热闹。

两人进了村子,却见道路上人来人往,扶老携幼的,不少人肩扛背挑着大包小包,向村子北边走去,人人脸上都是一脸的晦气。

郭二杆拦住一个过往的中年人问道:“这位大哥,请问……”

那中年人扛着半片猪肉,没好气地喝道:“问个屁,耽误老子的功夫,给老子滚开!”

“你他妈……”郭二杆还没骂完,那中年汉子已经走出二十多步去了,扬长而去。

一连问了几个人,都是一样的结果,这些人行色匆匆,扛着重重的包袱,根本不耐烦别人的问话。

郭二杆大为不满:“妈的,这赵家庙的人都他娘的不懂礼数!”

却听路旁响起一声叹息:“太史公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肚子都吃不饱,你让他们怎么讲礼数!”

周宪章循声望去,只见路边一户人家的屋檐下,站着一个老头,老头须发皆白,拖着一根雪白的辫子,拄着拐棍,穿着长袍,颇有些文气,看似是个私塾先生。

周宪章急忙走了过去,陪着小心问道:“老先生,晚辈是外乡人,不知村里的规矩,老先生见谅了。”

“看你们行色匆匆,就知道你们是外乡人。这兵荒马乱的,你们不在家里好好呆着,跑到这是非之地来干什么?老朽劝你们一句,还是赶紧走吧,别惹上什么事。”老头说道。

“兵荒马乱?”周宪章大为不解:“老先生此言差矣,大清国和日本人打仗,那是在朝鲜和辽东,自从章军收复了平壤,奉天就解除了警报,说起来,奉天是大清国的皇陵所在地,只要日本人打不过来,这里就是太平之地,何来兵荒马乱?”

老头摇头叹息:“客人说奉天是太平之地,这话搁在几年前说,倒也实在,现在,却是个是非之地了!客人,老朽劝你们还是快快打道回府。”

郭二杆喝道:“老头,你说话一点也不爽快,你个老东西倒是说清楚啊,这哪里不太平了?”

老头看了一眼郭二杆,摇头叹息,再不言语。

周宪章无奈,只得陪着小心说道:“老先生,在下的兄弟言语唐突,多有冲撞,在下给您老赔礼了!在下向您打听一户人家,请问,赵小满家住哪里?”

老头突然抬头看了一眼周宪章,问道:“你和赵小满是什么关系?”

“不瞒老先生,赵小满是我的结义兄弟,我这次来,是专程前来探望他的母亲。”

老头上上下下打量周宪章,说道:“赵小满家在村东头,两间草房,门口有一颗大榆树。不过,他家里现在应该没有人。”

“我听赵小满说,他还有一个老母和一个姐姐在家,怎么会没人呢?”周宪章问道。

老头看了看路上的行人,欲言又止,半晌,说道:“赵小满的老娘和姐姐应该在中安堡。”

“中安堡?”周宪章问道。

老头低声说道:“我看二位不是歹人,就索性都告诉你们。这地方叫赵家庙,西北五里地,有个山头,叫中安堡。这些年来,奉天越来越不太平,出了不少胡子,到处打家劫舍,官府也禁止不了。百姓为了自保,就自己搞了些自保组织,叫做大团,维护地方治安。中安堡就有一个大团,团主叫金寿山,手下有百十号人马,是这一带最大的团,咱们赵家庙,就是金寿山的保险区。”

“有大团保护,这里应该太平啊。”郭二杆说道。

老头一声叹息:“客人有所不知,百姓凑些银子,原本指着大团保护,免受胡子欺扰,可是金寿山这个大团,拿了百姓的银子,手里有人有枪,却净干些欺负百姓的勾当,胡子欺负老百姓,总还是暗地里来,金寿山他们却是大白天明目张胆欺男霸女横征暴敛,无恶不作啊!这不,前几天刚刚交了一个月的保护费,今天又要来人要钱要粮,说是要过年了,大家得给他交岁敬。每个月都给他们交三次钱,没钱就拿粮食布匹或者其他值钱的东西抵扣。这方圆几十里十几个村子,被他们祸害惨了。”

“妈的,还有这样的团主!这比胡子还利害!”郭二杆骂道:“他们胡来,你们不交钱就是了,实在不行,到奉天府去告他!”

老头急忙压低声音:“客人低声,这话要是被金寿山听见了,老朽一家老小就完了。那金寿山不仅有枪,而且,他和新民府知府大人颇有些交情,官府从来就是睁只眼闭只眼,任凭他胡作非为。如果我们不给钱,轻则,被他抓到中安堡里做苦力,重则,被他锁在堡门口的铁笼子里示众,谁家里有女孩子,就被他抢了去做压寨夫人。”

“这他娘的不就是土匪嘛!”周宪章骂道。

“谁说不是呢。”老头说道:“客人,你说你是赵小满的结义兄弟。赵小满出去当差,一去就是大半年,没有音信,家里剩下个老娘秦氏和姐姐赵巧儿,两个娘们本来就没啥力气,挣不了钱,这日子本来就过得结巴,哪里还有钱孝敬金寿山,可怜啊。”

周宪章心头一惊:“老先生,你是说,金寿山他们把赵小满的老娘和姐姐抓去了?”

“抓不抓的,这个不好说。”老头说道:“今天晚上他们来催岁敬,催得急,要天亮之前必须送到中安堡,否则,就要拿人。你看,这路上的行人,都是连夜去中安堡交粮交钱的。秦氏和赵巧儿应该也去了,只怕她们拿不出钱来,金寿山恐怕不会饶过她们。”

周宪章冲着老头一拱手:“多谢老先生。”说完,转身就走。

郭二杆慌忙跟上,问道:“少爷,咱们去哪里。”

“中安堡!”

老头一听“中安堡”,吓得一个哆嗦,急忙说道:“客人千万去不得,哎,哎,实在要去,千万别说是老朽跟你们说的……”

“放心吧。”周宪章已经跑出了老远。

周宪章和郭二杆跟着那些肩扛背挑去交岁敬的老百姓,出了赵家庙,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中安堡。

中安堡是个土围堡子,北方的老百姓为了躲避土匪,常在聚居的村子外修一圈围墙,开一个土门,就成了堡子,堡子不大,足够一村人藏身就行。发生了匪患,百姓就躲进堡子里,堵上土门,青壮年攀上土墙,与土匪对峙。土匪装备低劣,一般拿这些堡子没办法,围上几天,官军一来,就一哄而散。

现在可好,中安堡成了大团的堡垒,原本是百姓躲避匪患的堡子,成了土匪的堡垒。

一个干瘦的中年人坐在土门前的一座土台上,那人带着一副眼镜,留着山羊胡子身穿长袍马褂的人,身前摆着一张桌子,头顶上挂着一盏马灯,周围簇拥着十几个身穿黑衣手持步枪的团丁。

背着钱粮的百姓气喘吁吁地来到土门前,排好队等着,土台上有人喊话,叫一个,上去一个,把带来的钱粮送到山羊胡子面前,两个团丁核对钱粮,数目足额的,发给一张白条,交粮人陪着小心千恩万谢而去,数目不足的,马上就被团丁们掀翻在地,一顿暴打,数目差得少,马上回去补齐,要是差得多,立马被团丁们捆绑起来,丢进土门旁的铁笼子里示众。

第262章 除夕(二)第262章 历尽劫波第95章 幸存者与捕猎者第235章 联合声明第208章 倒赚一把第122章 自相残杀第86章 自立军第22章 要打仗了!第56章 羽翼零落第144章 太后的眼睛第207章 停战谈判第243章 走投无路第85章 神枪第203章 爆料第38章 半路杀出个格格第170章 叛变者第225章 哭泣的新娘第80章 朝廷旨意第204章 交易第207章 鸭绿江水第66章 怀抱小美女第62章 革命党第187章 震方炮台第73章 风尘女子第152章 阿里山女神第29章 泼辣丫头第24章 心坎上的仙子阿第54章 山洞第50章 皇上病危第132章 剪辫子试点第257章 贵妃与贵人第225章 哭泣的新娘第248章 监军第42章 沉默的战场第12章 海陆炮战第217章 分道扬镳第133章 玉质刀柄第55章 砍头祭灵第228章 又见哭泣的新娘第6章 二龙山第12章 海陆炮战第171章 偷吃马料的贼第118章 后党变帝党第240章 腾飞(二)第188章 武进盛家第238章 东方公主第189章 性情之游第114章 今成隔世关!第12章 海陆炮战第220章 老兄弟第3章 从天而降的炮弹第195章 打脸第247章 胶州湾第255章 谁的指令?第155章 七杀令第67章 孤城第60章 骊铁第35章 完败!第201章 老婆该听老公的!第183章 总理大臣第260章 出走第175章 三琦君第110章 聂小芸第99章 以身相替第61章 出殡第262章 历尽劫波第121章 与虎谋皮第51章 奸细第200章 褫衣廷杖第191章 开窑子第25章 铤而走险第180章 从元老到罪人第232章 国家利益第121章 与虎谋皮第49章 举棋不定第173章 火海第40章 信仰的垮塌第36章 海军陆战队第214 逼宫第88章 他是奸细第1章 好枪!第228章 又见哭泣的新娘第30章 杀人第4章 愤青冯国璋第238章 黑材料第53章 合力第102章 进园子第191章 开窑子第39章 最后的晚餐第20章 不要俘虏第219章 革命圣地第2章 大本营第1章 好枪!第212章 烈女子第253章 仇人相见第92章 定武军第150章 武装商馆第224章 仇人伏法第33章 政治问题第110章 脱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