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政治问题

炮台面向海湾,堡垒面向海湾,不管是15厘米克式大炮还是30厘米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发射方位是固定的,无法转向。

当蓝军出现在炮台背后时,红军炮台和堡垒里所有的火力全都失效了,他们不仅不能阻挡蓝军的进攻,红军反倒画地为牢,成了蓝军的瓮中之鳖!

而藏在军港中的红军军舰,原本可以依仗炮台与蓝军对峙,炮台一旦沦陷,军舰就成了自家大炮的活靶子!

为了印证周宪章的答案,艾德把威海卫地图找了出来,果然,在威海卫以北,有一个小渔港,名叫荣成湾!

周宪章匆忙之间,忘记了难得糊涂的古训,给出了一个正确答案。

这是全学堂所有学员当中唯一的一个正确答案,这个答案,让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威海卫耗资巨万,号称远东第一堡垒,到头来,却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就凭这一点,朝廷上那些清流派,就能用吐沫把李鸿章淹死。

所有学员的考卷都送到了演武堂,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和清流派领袖翁同龢并排坐在龙旗下,教习把考卷送到了两位大员的几案上。

当李鸿章看见周宪章的考卷时,他的脸色变得苍白,不过,李鸿章毕竟是有涵养的,他只是默默把卷子塞进了自己的袖口。

但是,他这个动作却被翁同龢看得一清二楚。翁同龢微微一笑:“李大人,不知是哪位高足的答卷,中堂大人如此看重,还要带回去慢慢品读?”

李鸿章无奈,只得把卷子递给了翁同龢。

翁同龢看了看周宪章的答卷,嘴角微微一笑:“竟有这等奇谈怪论!”翁同龢不懂战术攻防,但他看得懂卷子上的结论。

翁同龢把卷子传视给了所有在场的官员,让大家传看周宪章的奇谈怪论。

谁都知道,他不是让大家欣赏奇谈怪论,而是让大家看李鸿章的笑话。

跟着翁同龢而来的清流们幸灾乐祸,而天津武备学堂和北洋水师的军官们,则是满脸的愤怒。

谁都知道,清流派与洋务派不和,在朝廷上,双方互相拆台,在私底下,也是明争暗斗。

天津武备学堂是李鸿章的后院,应该坚定不移地站在李中堂的立场上!可是,学堂的学生却做出一件让李鸿章下不了台的事!

而这个学员竟然还是学堂会办那晋的门生!

那晋顿时吓得脚底发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还是李鸿章大度,摆摆手说道:“我听说这个周宪章军事上一窍不通,四书五经倒是倒背如流,这样的人,怎么进了武备学堂?”

“李李李中堂……”那晋语无伦次。很明显,李中堂的矛头直接指向了那晋。

李鸿章不慌不忙地说道:“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看,就请这位周宪章到演武堂来,给大家演示一番他的高论,是非曲直,大家评断!如果,他说的确有道理,鸿章自然虚怀若谷。如若是危言耸听,恐怕,那晋大人要好好考虑考虑你们的问题了!”

李鸿章不愧是大清第一能臣,此话说出来,绵里藏针,而且,思维极其缜密。在场的官员们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这种情况,如果直接治周宪章的罪,清流派必然不服。翁同龢和他的清流派都是文臣,根本不懂军事,周宪章的答卷让他抓到了李鸿章的把柄,可以在朝廷上参李鸿章一本,至于周宪章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军事常识,这些并不重要。

而要堵住清流派的嘴,就必须当着他们的面,驳倒周宪章,让大家都看到,周宪章有关威海卫的论断,不过是一个劣等生的信口雌黄。

对此,不管是李鸿章还是北洋水师、天津武备学堂的军官们,都有着足够的信心。因为,他们都知道,周宪章是个劣等生,肚子里只有之乎者也,没有军事常识,他是凭着那晋门生的身份混进学堂的,而且,周宪章的论断,完全就是天方夜谭,不值一驳。

直到现在,整个学堂里,同意周宪章观点的,只有艾德!就连其他的德国教习,也对周宪章的答卷摇头。

于是,演武堂上,摆出了一张威海卫的沙盘。

全体学员在演武堂外紧急集合,传周宪章进堂。

然而,周宪章却没了踪影。

一向持重的李鸿章终于按奈不住,勃然大怒。

在他看来,周宪章发出一番奇谈怪论之后就失踪了,这里面一定暗藏着一个阴谋!

一定是幕后有人指使周宪章,在翁同龢这帮清流派面前诋毁威海卫!这些人见李鸿章要和周宪章当面对质,生怕周宪章的说法不值一驳,就干脆让周宪章玩失踪,来一个死无对证。李鸿章无法当面驳倒周宪章,清流派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弹劾李鸿章!

更让李鸿章恼怒的是,周宪章事件证明了,天津武备学堂里,有人暗通清流派,有反骨!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天津武备学堂和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创建的,用的都是他的亲信,这是他的资本和后院,绝对不能出问题!

于是,李鸿章下令,挖地三尺,也要把周宪章找出来。

在没有找到周宪章之前,所有的人,官员、教习、学员,全部在演武堂罚站!

李鸿章认定,在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在场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是阴谋的制造者。

如此一来,原本的问题是驳斥周宪章的奇谈怪论,现在,问题复杂了,李鸿章要深挖藏在天津武备学堂里的叛徒!

当然,这纯粹是一个误会。天津武备学堂的大小官员对中堂大人忠心耿耿,并无二心。

但是,身处李鸿章的位置,他不能不这么想!

李鸿章貌似显赫,其实,他的地位极为尴尬。

表面上,李鸿章深得太后老佛爷的信任,声名赫赫,权倾一时,在朝廷里一言九鼎。然而,身处权力顶峰的李鸿章,却受到各方面的猜忌。

一方面,李鸿章手握淮军,是大清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而北洋水师更是大清的精华,这让满清贵族们对他心存忌惮。在大清国,满汉问题始终是最大的政治问题,满清贵族最怕的就是汉人拥兵自重。

另一方面,在汉族官员里面,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对李鸿章极不感冒,他们看不惯洋务派和洋人打交道,在他们眼里,和洋人打交道,先天就带有卑躬屈膝丧权辱国的味道,更保不准这些洋务派拿着大把银子到处买军火,就没有吃回扣!

就连在洋务派内部,李鸿章也显得孤立,张之洞、左宗棠这些洋务大臣,表面上一口一个李中堂,暗地里,却也是对他牢骚满腹,李鸿章一人做大,挤得其他人没了发挥的空间。

所以,表面上风光无限的李鸿章,暗地里,却是遭人嫉恨得多。这些人不敢明着与李鸿章作对,暗地里,随时准备看他笑话的大有人在,甚至,一些人按奈不住,暗地里下绊子打闷锤。

李鸿章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他给自己定了两条原则,第一,在对待朝臣上,处世圆滑,八面玲珑,顾及各方的面子,谁也不得罪。第二,在他的治下,也就是淮军、北洋水师、天津武备学堂这些嫡系系统内,采取高压政策,要求这些人对他个人保持绝对的忠诚,绝不允许后院起火!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一点,李鸿章体会极深。

现在,一个天津武备学堂的学员,竟然当着翁同龢的面给他难堪,李鸿章自然而然地想到,周宪章绝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一定还有人!

军事问题可以探讨,政治问题势不两立!

第250章 天地之大唯一人第12章 海陆炮战第167章 妒火中烧第92章 定武军第38章 半路杀出个格格第44章 苦肉计穿帮第61章 补妆第199章 刺客第178章 将功折罪第255章 清之亡也第243章 擒贼擒王第102章 进园子第28章 和硕格格第103章 剑拔弩张第180章 从元老到罪人第208章 倒赚一把第266章 除夕六第195章 俄罗斯商人第121章 天狼第174章 郑成功第二第83章 军前效命第22章 太后还宫第128章 野战医院第237章 东床快婿第171章 消失的军魂(一)第246章 江河日下第97章 杀人立威第174章 郑成功第二第185章 实力说话第132章 叛乱者第160章 玄月湖第99章 扩军第72章 维新与革命第107章 弑主第191章 开窑子第217章 哭拳第82章 翠奶奶第26章 木桶浴第260章 出走第232章 非法占领?第147章 怀袖藏余香第113章 自杀攻击第126章 观战第174章 花园口第68章 铲除异己第97章 洋鬼子第170章 反击!第69章 小弟变大哥第235章 日岛炮台第168章 变态的偷窃第36章 海军陆战队第189章 来历不明的军火商第48章 金姝第75章 谁有这枪法!第10章 强行结拜第208章 琉球或是冲绳第121章 天狼第131章 病猫第141章 三不打!第22章 太后还宫第112章 殖民观第28章 谣言第93章 仁川港第65章 海盗?第201章 老婆该听老公的!第199章 刺客第209章 中安堡第198章 致命的错觉第62章 日本人第260章 留美者第64章 尴尬的奔逃第78章 内贼第84章 炸雷第165章 归服第113章 自杀攻击第12章 海陆炮战第173章 火海第218章 规格不够!第146章 偷吃马料的哨长第171章 消失的军魂(一)第153章 蹂躏的狂想者第73章 风尘女子第145章 两袖清风的毛贼第209章 中安堡第17章 官官相护第120章 集结第179章 被埋没的英雄!第234章 不平等条约第105章 怀表疑案第264章 除夕四第234章 不平等条约第169章 战场上的古董第70章 决绝第221章 夜色中的仙子阿第92章 绝处逢生第19章 洋务与清流第61章 补妆第138章 钢铁洪流第25章 铤而走险第174章 花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