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自立军

周宪章慌忙伏在假山后,向前望去。

只见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十分平整,周围绿树成荫,一株柳树下,摆放着一具兵器架,架上摆放着刀枪剑戟。

场地上有两个女子,一个女子身着青色短衣,立在兵器架的前,聚精会神地看着场地中央。

场地中央,一个身着红色短衣的女子正在舞剑,那女子身形敏捷,腾挪跳跃,如同一团火焰,手里一柄长剑,寒光闪闪,将女子裹在中间。寒光与火焰,相映成彰,且不论那女子的剑术如何,就凭这身形,也是美轮美奂。

只见那红衣女子一声娇喝,剑头抖出一个剑花,收剑站稳,缓缓吐纳。场边的几位女子连声喝彩。

周宪章心里咯噔一下,那红衣女子看着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那红衣女子刘海齐眉长发披肩,脸色红润,剑眉下一双乌黑的大眼睛,透着一股飒爽英气。

那身着青色短衣的女子说道:“秋姐姐去了一趟日本,剑术愈发高明了,秋姐姐是不是在日本遇到了高手?”

红衣女子把长剑放回到兵器架上,对青衣女子笑道:“日本的剑术自成一家,也有他们的长处,比起咱们中国的剑术,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其实,剑术不论高低,只论人的悟性,我的剑术,比起你哥哥的剑术,还差得远呢,要是能得到你哥哥的教导,那我的剑术就要突飞猛进了。”

周宪章暗暗点头,看来,那舞剑的红衣女子,应该姓秋,青衣女子应该姓唐。

那青衣女子笑道:“秋姐姐过谦了,我哥哥唐才常剑术倒也高明,不过,他早就不摸剑了。他说,剑术这个东西再好,也抵不过洋人的长枪大炮,咱们中国人就是守着自己的东西自鸣得意,不肯放手,裹足不前,这才让洋人超过了咱们。现在,我们应该主动向洋人学习,那些没用的东西,该扔掉的要扔掉。”

周宪章心头一惊,听这两位女子的口气,大同宾馆的总经理唐才常是那青衣女子的哥哥,而且,还是一位剑术高深的武术家!

姓秋的女子敛容说道:“你哥哥的说法有些道理,但还是有失偏颇。我中华文明,虽然有一些糟粕,但也有精华,如果是一无是处,早就亡国灭种了,哪里还等得到今天!只是,我们应该继承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比如说这剑术,虽然敌不过洋枪洋炮,可是,它可以强体魄,陶冶精神。我中国在满清鞑子的统治下,国人体质懦弱,精神萎靡,正需要以剑术提高国民的精气神,干将莫邪荆轲的精神,是不能丢弃的!”

姓唐的女子笑道:“秋姐姐伶牙俐齿,说的句句在理。这话你可别对我说,去对我哥哥说,能说服他,就是你大功一件。”

姓秋的女子的叹道:“你哥哥什么都好,就是一根筋,认定了的事,任旁人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这一次,孙先生和我一起从日本回国,冒着多大的风险,差点死在台风里。原以为可以回来大干一场,可你哥哥偏偏不同意,他也不知道是哪股神经发了,偏偏相信康有为、梁启超那一套什么维新变法,要保皇!孙先生原本是来组织策划起义的,这下可好,回来一个多月,整天忙着和那些维新派嚼舌头,再这样下去,咱们的事就黄了!”

那姓秋的女子一说起台风,周宪章终于想起来了,那姓秋的女子,就是他在曾国彰的船上看见的那个神秘女子!她是孙文一起乘坐曾国彰的船回国的。周宪章曾经和他们同船共渡!

那姓秋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

秋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字竞雄,笔名秋千。祖籍浙江绍兴。秋瑾性情豪侠,习文练武,尤其喜爱舞剑,剑术颇有造诣,人称“鉴湖女侠”。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那青衣女子名叫唐群英,是大同宾馆总经理唐才常的妹妹,也是秋瑾的闺蜜,此外,秋瑾还有一位闺蜜,名叫葛芸好,三人意气相投,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男女平等,自称“潇湘三女杰。”

秋瑾向往西方文明,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结识了孙文,加入了孙文领导的兴中会,称为革命党人中的一员。秋瑾完全赞同革命党人以暴力革命推翻满清、结束皇权实现的共和的主张。回国后,积极活动联络帮会,密谋发动武装起义。为此,她甚至加入了三合会,这是一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试图联络体制外的人物,共同反清。

而唐群英的哥哥唐才常,来头也是非同小可。

湖南近代,自曾国藩之后,人才辈出,这些人物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其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名叫欧阳中鹄。此人是一代儒学大师,是湖南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这位欧阳中中鹄不仅通晓儒家典籍,学问自成一派,而且,剑术高明,性情豪侠,被国人称为一代儒侠!

欧阳中鹄毕生只教了两位学生,一位就是唐才常,另一位名叫谭嗣同。

唐才常和谭嗣同号称“浏阳二杰”,两人都是文武双全,而且,性格豪爽,愤世嫉俗。两人年龄不过二十多岁,曾经结伴仗剑游历于西北,考察中国的山川地理,指点江山,结交同志,立志报效国家。

甲午战争之后,两人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立即被康有为的学说所折服,成为维新派的中坚份子,投身于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中。

此时,谭嗣同在湖南,已经取得了候补知府的功名,是朝廷官员,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兴办时务学堂,试图从教育改革入手,推动维新变法大业。谭嗣同不仅在湖南积极行动,而且,通过他父亲的关系,积极游说朝廷大臣,宣传维新主张,同时,上书朝廷,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一时间,谭嗣同名声鹊起,成为维新派中著名的活跃份子,受到朝廷乃至皇上的器重。

与谭嗣同的声名相比,唐才常则要低调的多,在湖南之外,很少有人听说过唐才常,人们甚至不知道,维新新秀谭嗣同还有这么个师兄弟。

其实,唐才常的才华和能力,丝毫不弱于谭嗣同。他之所欲如此低调,完全是有意为之。

唐才常和谭嗣同一样,都是维新变法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不过,唐才常对时局的认识,比谭嗣同更为深刻。

谭嗣同相信光绪皇帝的皇权,在他看来,只要有皇帝的乾坤独断,维新变法运动就可以自上而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旧势力,从而完成全国改革。谭嗣同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路完全一致,

然后,唐才常知道,如果要在皇帝乾坤独断的前提下,开展全面变法,就必须清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势力,确立以光绪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这势比会引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势力的极度仇视,引发后党的强力反弹。康有为试图采取温和手段,徐徐去掉后党的权力,这其实根本行不通,因为,不管你采取什么手段,后党都不会乖乖交权。

一旦改革深入,触及到保守势力的切身利益,保守势力就会采取铁血手腕,对维新派实施血腥镇压。而维新派大多是无权无势的后进青年官员,他们手里无兵无枪。而保守势力则是手握实权的王公大臣,一旦双方翻脸,维新派就只能伸着脖子让人家砍!

所以,唐才常意识到,即使是实行现有制度下的有限改革,也必须要有枪杆子做后盾。

维新派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太后老佛爷牢牢掌握着军权,大清国的各类武装力量,全部掌握在后党手里,那些手握军队的将军们,都与太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都是书生出身,在军界毫无根基,他们对于大清国的军队,完全无从下手。

唐才常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没有像谭嗣同那样,在官场中大肆活动,而是一个人悄悄来到上海,搞了一个名叫“自立会”的民间学术组织,名义上是联络各方绅士,探讨维新变法。

这个自立会得到了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赞同维新派的主张,支持维新变法,但是,张之洞对康有为那一套“孔子改制”说很是不以为然。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改革思路,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康有为则是要全盘西化。张之洞支持“自立会”,给予自立会不少活动经费,但随时又提防着康有为,害怕自立会滑到康有为的立场上。

然而,唐才常的自立会,其实只是一个幌子。

他瞒着张之洞,利用张之洞给的经费购买枪炮,暗地里拉起了一支人马,号称“自立军”!

第205章 倒逼第172章 太后的眼睛第113章 自杀攻击第137章 圣裁第124章 替死鬼第129章 钦差大臣第156章 骑兵第204章 交易第136章 圣人云第236章 名利双收第182章 屠城第114章 今成隔世关!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223章 纵虎容易缚虎难第147章 怀袖藏余香第27章 格格在洗澡第199章 刺客第129章 钦差大臣第220章 老兄弟第106章 先发制人第259章 败将第214 逼宫第93章 健忘的皇上第98章 革命军中马前卒第73章 元津山第91章 清军变土匪第221章 杀官第57章 金家妻女第161章 神枪第120章 集结第70章 生命代价第206章 谁来保卫家第121章 天狼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222章 儒家的巅峰第53章 合力第65章 京城第201章 干预朝政第208章 倒赚一把第235章 联合声明第212章 拯救弱女梅里溪第183章 蒙面恩人第160章 赌博第172章 太后的眼睛第130章 同路不同道第46章 和平初现第127章 夺权(一)第134章 天上掉下个皇叔第159章 定情第199章 刺客第49章 满洲大军第48章 金姝第202章 名号之争第221章 夜色中的仙子阿第44章 苦肉计穿帮第157章 大战前夜第150章 绝地求生第135章 斩首行动第259章 竞选总统第127章 完胜第187章 震方炮台第232章 非法占领?第256章 如烟如尘第133章 为亲家母报仇第242章 夫人们很忙第12章 靠山垮了第143章 吴先生第40章 信仰的垮塌第51章 奸细第192章 恶性竞争第93章 仁川港第59章 铁甲巨舰第188章 武进盛家第241章 朝俄危机第86章 自立军第193章 退婚第163章 联姻第27章 反水(二)第131章 病猫第112章 血书第95章 幸存者与捕猎者第32章 正确答案第98章 革命军中马前卒第15章 会师第41章 煤烟第79章 孙文来了第77章 革命党人第221章 杀官第70章 生命代价第249章 师长失踪第145章 一枝梅第245章 全民教育第150章 绝地求生第225章 政治婚姻第10章 强行结拜第35章 策应第79章 孙文来了第227章 生孩子的秘密(二)第173章 一命还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