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切照旧,连夜赶回游骑营的侯君集跟着李孝恭满山满谷逮兔子似的见人就抓,抓到了就手脚一捆扔道边等后续的大队收容。窦琮和李君羡继续带着那帮冒牌的河东军耀武扬威,杨霖领着剩下的三万人做贼似的猫在其后二十里外亦步亦趋。
杨霖骑在马上蔫头蔫脑的打不起精神,一看就是昨晚偷香不成反遭其殃。不过没一会儿工夫,一副主将派头、还不嫌累的从队首巡视到队尾的李秀宁就凑了过来。
“你还不赶紧趁热打铁,好好收拢一下昨晚才投靠到你门下那帮家伙的人心?”
“没用。像你舅舅、你表兄还有殷开山、李安俨那帮人早晚要回到你爹那里,我给他们搬来座金山也没用。房杜那帮家伙以前三心二意,现在还是三心二意,只不过我现在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而已。以后有了更好的,他们跑个精光也不奇怪,我做什么都是白费力气。”
“也许你有道理,但是有个人你肯定说错了!”
“谁?”
“我表兄!”
“李孝恭?开玩笑吧?他又不是你,我还能以身相许把你的魂勾过来……唉哟!轻点!人家跟你爹可比跟我混有前途,更何况还是一家人?他凭啥弃明投暗?”
“算你有自知之明!不过对我表兄来说,跟着你说不定是个好主意。”
“怎么讲?”
“我表兄在你麾下的武将中算是比较出众的,回到我阿爷(阿爷=爹)那里就不行了。我阿爷手下文有裴寂、唐俭、温氏兄弟、刘文静,武有长孙顺德、刘弘基和我舅舅,我表兄哪个也比不过。就算在亲族中,我大兄虽然文不成武不就的,但是比起表兄来那可是强出不止一星半点,更别提三郎毗琉璃勇武过人,一个能打他十个。我还有两个堂弟叫作道宗、道玄的,虽然还不过是总角小儿,却个个都是头角峥嵘之辈,深受我阿爷的喜爱,未来成就必在我表兄之上。
况且表兄自幼便与二郎多罗吒相得,与阿爷和大兄他们却有些生分,素来不为阿爷所喜。依表兄的性情定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所以以本姑娘看来,表兄是不会回到阿爷那边去的。”
“可他毕竟是姓李的,而且昨天晚上他也没来……”
“亏你还是弘农杨氏出身,难道不知道世族从来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道理吗?远的如诸葛三兄弟分侍魏蜀吴不说,就说如今那河东裴氏,裴蕴裴矩为隋帝效力,而裴寂追随我阿爷。无论他们的人品性情如何,却绝不会为了亲族之情做出背主之事,就算有一天我阿爷夺取了江山、要砍裴蕴裴矩的头,裴寂也绝不会眨一下眼睛,甚至可能主动请缨亲自下手。否则,就算他们效忠的主公不收拾他们,他们的家法族规也饶不了他们。
所以,比起昨晚向你宣誓效忠的那些鼠首两端之辈,像我表兄这样出身勋贵大族的子弟才是真正对你忠心耿耿之辈。而且越是家世清白、根基深厚的门阀大族,信誉就越卓著,这也是他们历经数百年门第不衰的诀窍之所在。所以昨天晚上我表兄根本不需要来向你宣誓效忠,因为有我们李家的门第家世作保足矣!”
“听起来好复杂,不过也好没人性啊!我不喜欢!以后咱家可不许玩这套,谁玩我跟谁急!虽然我打不过你们……”
……
就算路上走得再磨蹭,也早晚有走到地方的时候。远远的榆次县城的城墙已经在望,杨霖领着人躲在一个小山沟里,眼巴巴的看着窦琮他们依旧大摇大摆的朝榆次城走去。
早在几日前传来磨坪山上杨逆余孽插旗造反的消息,榆次城就开始戒备森严。不仅四门紧闭,城内的郡兵、差役、民壮都上了城墙,什么弓箭投枪、滚木礌石、灰瓶金汁也堆得满城头都是。榆次虽然紧邻晋阳,却也离太行山不远,没少被那帮山贼流寇祸祸,所以城墙修得高大坚固,驻军当乌龟守城墙的经验也是丰富无比,寻常万八千的匪军压根不放在眼里。
不过榆次县令于当远此时却急得在县衙里面团团乱转。他刚刚才又送走了一拨红旗军使,这都是第三拨了,全是向晋阳求救的,可是到现在还没收到回信。太原留守、唐公李渊和副留守王威带着大军跑去最近不太平的楼烦巡视去了,晋阳就留下个没脑子的高副留守,万一这个蠢货脑子再一抽抽不肯派出援兵,榆次城怎么守得住?这回来犯的可不是以前的那些蟊贼流寇,而是自称杨玄感的儿子!人家的亲爹横扫河南跟扫自家院子似的,连关中都差点一鼓而下,他的亲儿子会打不下一座小小的榆次城?笑话!
更要他命的是,他往磨坪山方向派出了十几拨探马斥候,几天下来竟是连根人毛都没见回来过,他于大县令现在对叛军的情况完全是个睁眼瞎,如何让他不惊惧交加、坐卧不宁?
于大县令还在打着磨磨,却见县里的李捕头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嘴里还大呼小叫着:“县尊!不好啦!城外有数千人马杀过来啦!”
于当远一哆嗦,差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紧接着便杀猪般的嚎叫起来:
“上城!所有的青壮统统上城备战!不对,老幼妇孺也去!家养的猪狗牛羊都别放过,扔下城去说不定还能砸死一个两个的……”
一顿饭工夫之后,于当远战战兢兢的从城头探出脑袋只瞅了一眼,回头就狠狠的一脚把倒霉的李捕头踹得老远。原因无他,城下站着的明明是一队凶神恶煞的河东军,领头的还是他的老熟人——窦琮窦济严。
“自得兄别来无恙乎?”窦琮骑在马上笑眯眯的冲着于当远一抱拳说道。
“哎呀呀,济严兄怎么来了?”于当远松了一口气,却没有下令开城放人。
“呵呵,小弟正追随唐公巡视楼烦,突接高副留守榆次遇袭的急报。唐公担心贼军势大、存放在榆次的军资有失,急遣小弟率本部人马前来协助自得兄守城,唐公大军不日即可回返晋阳,剿灭贼军指日可待。”
“济严兄可曾见过高副留守?”
“军情紧急,小弟自汾阳抄小路急行至此,不曾绕路晋阳,自然未见过高副留守。自得兄,弟兄们急行军数日,师老兵疲,还请自得兄速速打开城门,放我等入城歇息再做打算。”
“这个……”
于当远心里有些疑惑。他是六日前才得知磨坪山有变、向晋阳求救的,怎么几天工夫窦琮就从数百里之外赶过来了?是他安了翅膀还是唐公有未卜先知之能?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数次警告过他要对唐公多加警惕,万一窦琮这家伙进城翻了脸可如何是好?可要是不放他们进城,窦琮是必然会翻脸的,万一耽误了军机他于当远的一颗脑袋可是不够砍的。这可如何是好?榆次驻军领头的是一个郎将,不过人家是河东崔氏子弟,当这个军头纯粹是为了熬资历,一听说杨玄感儿子叛乱二话不说带着亲眷就逃回晋阳了,他竟是连个商量的人都找不到,一时间急得满头是汗。
“自得兄这是何意?莫非怀疑小弟意图不轨,还是自得兄心里有鬼?”窦琮一看于当远磨磨蹭蹭的不肯开城,立刻就不干了,脸拉得老长,话说得也不中听了。
“唉呀,济严兄误会啦!小弟这就开门、这就开门!”
于当远被逼到了墙角,实在没办法,硬着头皮吩咐开城,只能在心里祈求各路神佛保佑了。
窦琮顺利的率军进了城,一把揽住一脸干笑、神色尴尬的于当远的脖子,扯着他就往县衙走,一边走一边还揶揄道:“自得兄还真是谨慎啊!怎么这是把全城老少都轰上城头备战了?怎么还赶着猪羊?”
于当远落入人手,哪里还敢造次?只得讪笑道:“自然是为了犒劳远道而来的济严兄了。”
窦琮也不客气,大手一挥,手下的军卒便一哄而散,牵羊的牵羊、抓猪的抓猪,然后就东一坨西一堆的钻进了榆次城的大街小巷不见了。窦琮眼看着李君羡带着一队人直奔城东的官仓而去,这才拉着于当远东拉西扯的往县衙走。
“济严兄,弟兄们是不是还得管束一下?叛军随时可能杀到,这样下去对备战不利呀!”
“自得兄不必担心,小弟麾下的斥候已经探得贼军的行踪,尚在那磨坪山上,暂无动作。即便贼军下山,离得最近的也是平城和乐平,这榆次要不是存放着大批军资,小弟也不会急慌慌而来,不过这等军机贼军又从何得知?自得兄过虑了。”
“济严兄还是小心些的好……”
一直走进了县衙,于当远还在拐弯抹角的想从窦琮手里要过军令一观。可是等到窦琮的亲兵把他的手下全赶出了大堂、还关上了大门,于当远终于觉出不对劲了,颤声问道:“济严兄,你这是何意?军令何在?”
窦琮桀桀一笑:“军令在此,自得兄却看不得啊!”
于当远的牙齿开始打颤:“这是为何?”
窦琮懒得再跟他废话,直接一声令下,亲兵们便将于当远捆了个结结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