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棋局

一行人驾着车回头,到驻守在附近的卫国军营找岳青槐。

中军帐中,一个蓬头散发的人,正在帐中自己和自己下围棋,从他花白的头发看,应该年过六旬,可是从他的样貌来看又似一个正当壮年的人,他下棋下到高兴处,眉飞色舞,双腿乱晃,光着两只脚,不知多久没洗了,散发的气味让人很不舒服。

凤逸一见,皱起眉头,看着昭华。

龙蟠向岳青槐通报,岳青槐头都不抬,两眼仍盯着棋盘。

凤逸大怒,道:“他定是见太子落难,所以如此傲慢无礼,这等势利小人太子何必见他。”

昭华摇头笑道:“凡是有本事的人大多有些脾气,用人者若是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如何能招揽人才?”

凤逸闭了嘴,很不高兴地瞪着那无礼的人,心里嘀咕着,怎么昭华看中的人一个比一个狂傲。先是一个杨蠡,现在又是岳青槐。

那岳青槐下棋下得高兴,昭华也不打搅,恭敬的立在一旁,看着他落子。

岳青槐落子如飞,一局下完,白子赢了两目,他用左手举杯喝酒,再下一局,却是黑子赢了,他用右手举杯喝酒。

昭华一笑:“先生自己下棋,自己喝酒,太过无趣,不如让在下陪奕一局如何?”

岳青槐似乎这时才发现他,瞟他一眼,懒洋洋地道:“那好啊。”

昭华执起白子,岳青槐执黑,帐内一片寂静,只听棋子落盘之声。岳青槐落子很快,似是不带思考,其实通晓大势,胸有全局,昭华步步为营,只是对岳青槐这种棋风很不适应,眼看败局已成,仍力图挽救。

岳青槐晃着几天没洗的脚丫笑道:“太子败势已成,继续下去,只是输多输少的结果,怎么还要勉强挣扎,做那困兽之斗?”

侍立一旁的凤逸见他语出不逊,握拳怒视。

昭华毫无愠意,道:“君子行事,有始必有终,不到终局,焉知鹿死谁手。况且,能少输点就少输点。”

最后,昭华输了两目。

岳青槐把棋子收回棋盘,道:“再下一局,如果太子还是输,就请回去,什么也不必说了。”

昭华微笑不语,重新执子,一局下来,握手言和。

第三局开始,昭华摸着岳青槐的棋路,仍是稳扎稳打与其争夺,同时稍加变化棋路。这一局,却是岳青槐输了一目半。

“太子果真聪慧过人,善于观察应变。”

“先生过奖了。”昭华下了座,郑重行揖礼,道:“昭华愚钝,不能敬天法祖,保国安民,以致失去祖宗基业,恳请先生不弃,出山辅佐大燕复国,则全燕国百姓幸甚,先生也得以施展才华,显大名于天下,建功业于诸侯。”

岳青槐一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太子请先回答我三个问题。”

“先生请问。”

“生命只有一次,贪生怕死乃人之本性。然君子义士舍生而取义,士可杀不可辱,为大义为尊严而死,死且不朽。今太子失国,沦为奴隶,受尽屈辱,听说如今又受齐皇恩宠,成为禁脔,承欢于敌人身下,岂不羞之?向使当时太子在国灭之时一死以保尊严,留一忠烈之名,岂不强似现在受此奇耻大辱。”

此言一出,龙蟠脸色一变,凤逸愤怒得涨红了脸,握紧双拳,几乎想把这个出言不逊,侮辱太子的狂士一拳打扁。

昭华却没有愤怒,也无羞耻之色,用眼色制止了凤逸,从容不迫的说:“先生教训的是。只是,可杀不可辱的是士,而不是君。昭华这条命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整个慕容家族,更属于整个大燕国,属于燕地百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避免一已之身受辱,又或搏一个忠烈之名而死,岂不是辜负先人重托,辜负百姓期望,故而昭华不敢轻言死。”

他虽然为自己辩白,心里的痛楚仍是沉甸甸压着,沉得喘不过气来。当他被迫在敌人身下承欢时,也料到会有人轻视,只没想到自己的名声败坏的这么快,被人这样当面质问,满心的委屈悲愤充溢胸间无法言表,原也不奢望世人都理解,只求眼前这人能理解,肯出山辅佐。

说着,昭华眼中闪过痛苦:“死,一了百了,并不可怕。我怕的是,功业不成,壮志不酬。假使当日昭华与国同亡,虽在当时搏个好名,然数年之后,终湮没无闻,与草木同朽,与蝼蚁无异,祖宗基业荡然无存,全国百姓饱受欺压掠夺。我之所以忍辱偷生,为的是光复大燕,统一天下,实现平生志向。要颁行废奴令,扭转乾坤,要那以强凌弱之辈见识到什么是天理公平,要那暴虐强力之君知道唯有仁德方能王天下。”

岳青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又问:“太子侍奉敌人在先,又思背叛齐皇于后,品质已亏,是否以此为耻?”

“大丈夫不以小节为耻,只耻于壮志不酬,功业不显于天下。文王被拘禁而演周易,孔子遭困厄而著春秋,昭华虽愚钝,也愿效法先贤,受大辱蒙大难不改平生志向。”

岳青槐再问:“如今燕国已灭,成为齐国附庸,太子凭什么以为可以复国?”

昭华脸上平静又带着自信:“昔日商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候。少康以十里之邑,五百之师,中兴夏国。如今昭华有忠心之民,干练之臣,和千里燕地,如何不能复国?所缺的只是时机。”

岳青槐又盯着他看了许久,起身郑重一揖:“太子请上坐。”

看他样子,似是意思松动了,楚家兄弟都有些欢喜。昭华却没有喜形于色,仍然气定神闲,面带微笑,望着岳青槐。

岳青槐端起茶碗,轻啜一口,容色可亲,似以聊天口气,随意又问:“天下人分四品,士农工商,商人排最末。闻得太子离国时任一贩猪羊的商贾为相,敢问为何?”

“杨蠡此人有驭人之德,有治世之才,如何不能为相?”

“何以见得?”岳青槐看着他,眼神灼灼,并没有鄙夷之意。

“杨蠡是西楚国羊角村人,父酗酒,母愚悍,弟骄纵,邻里厌避之,他能以孝悌相和,使其向善,并和睦乡里,可见其有驭人之德。杨蠡最初养殖猪羊,后来慢慢积累财富,几年功夫生意遍及牧养,肉食,皮毛,酿酒,运输等各行业,并游刃有余,可见其有高人一筹的治人之才,能把如此大的生意团体治理得井井有条,兴旺发达,又能齐家,用来治国也不会差太多。况且燕国境内几年内不收谷税,所有财赋全靠商税,正需要他这样熟悉商道的人来守国。”

(个人以为,古人所说的治人,应该指现在的管理)

岳青槐这么详细地问杨蠡的情况,一是想了解昭华如何用人,二是也想了解自己即将与之共事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人之常情,昭华明白他的意思,很细心地为他解释,没有一点不耐烦。

岳青槐听了点点头,先前看杨蠡不顺眼的凤逸也心服口服。

昭华又道:“昭华用人,只看才干,不看出身不论血统。无论商贾还是村夫,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量才用之。”

当前各国用人采取世袭和荫功,只有贵族世家才可以入朝为官,功臣的后代也可以靠祖上荫庇为官。但是庶族平民为官很难,即便是才德出众,只要出身不好,也不容易被用,比如昭华以监国太子之尊,提拔杨蠡也费了不少功夫,甚至不得不借助鬼神之说才得以授为相国之职。

岳青槐见他如此用人,大有知已之感,又下座正式下拜行礼:“太子胸怀大志,居穷厄不失气节,处艰险不忘责任,能忍辱负重,其胸襟、眼光令人钦佩,又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实在燕国之幸,有君如此,燕不复兴,没有天理。岳青槐能辅佐太子成就功业,实是大幸也。方才冒犯,还请太子恕罪。”

(作者跳入:古人所说的穷不是没钱,是不得志的意思,与之相对的反义词是达。表达没钱的词是贫,与之相对的是富。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不得志没机会时我把自己管理好,有机会时为社会作贡献。)

昭华赶紧下座还礼:“先生请勿挂怀,良鸟选择可栖之木前先要对这木的材质详加考察,也是人之常情,昭华怎敢怪罪。这次卫国以弱胜强,足见先生统帅之才,万里无一。昭华愿以一国之军托付先生。”

“燕国已亡,军队也被解散,太子哪里来的军队让我统帅?”

“亡国前夕我颁下废奴令,必会吸引许多奴隶从军。先生要做的是把这些人练成强兵,平时可以藏兵于民。”

“哦?”岳青槐有了兴趣,“如何藏兵于民?”

接着,昭华谈了自己的想法,又与岳青槐谈论了天下大势,极是投机,很有相见恨晚之憾。直到很晚,才分了手,回小村去找文康。

文康躺在农户家的床上晕沉沉,怀里紧紧抱着用布条包着的龙渊宝剑,鼻中闻着被褥上发出的阵阵混着脚气汗臭的味。腹疼一阵缓一阵急,如刀绞一般,昏沉中一直在想着昭华,也不知他到哪里找大夫,还是偷偷跑了,又或是找人来害自己。

不对,他若是想害人,或者想跑,又何必这么麻烦,早就行动了。

或者他遇上了什么危险,也不对,他的武功在江湖上属防身有余的,再加上头脑机敏,应变灵活,一般危险也难不住他。

也许是被什么事情绊住了,可是什么事情比自己的病更重呢?

文康想来想去,头疼欲裂,又发起烧来,腹中的疼痛如一把刀在翻绞,愈发念着昭华,恨着昭华。

这家伙根本没把他放在心上,瞧他受伤发热得病,没有一点心疼的意思,好象是个不相干的人在受苦。

混蛋,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心上。文康心里骂着,口干得要命。

文康晕沉沉的躺着,却未放松警惕,只听得门外有脚步声,听声音象是许多人。直觉中有危险来临,文康强行起身,看看简陋的房间,没有任何可以摭蔽的地方,只好纵身一跃,勉强攀在房梁上。

木板门被撞开,一队卫国士兵冲了进来,却见简陋狭小的屋子空无一人。领头的问农夫:“你不是说你家里有可疑的外地生人来吗?人呢?”

那农夫四下看看,道:“那人病了,怎么可能跑了?他病得昏沉之际还抱着一个东西,我趁机偷偷瞧过,是一把名贵宝剑,看样子那人不是普通齐国兵士,可能是个大人物。”

“你说对了。”随着这突然一声,文康从房梁上跃下,与此同时,拔出龙渊宝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方刺去。

那些卫国士兵武艺低微,哪里料到房梁上藏着有人,卒不及防之下,再加上文康危险之中迸发全身潜力,一阵砍杀,竟将大多数人砍倒在地,只是文康身上又多出几处伤,顾不上身上鲜血直流,文康把所有人都补了一剑,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突然,门口一人暴起,朝院中奔去,原来那兵士方才受伤装死,见文康谨慎狠毒,竟一个活口都不留,赶紧趁他杀人时跳起逃命。

文康知道有一人逃脱,必然会立即引来大队敌兵,偏偏已经杀的力竭脚软,迈不动步,只得挥起手中龙渊宝剑,用尽最后力气掷了过去,把那人戳个对穿,那名士兵瞪眼瞅着胸前露出的剑刃,不甘心地倒在院门外。

文康杀完所有人,才拄着剑柄缓了口气。寻思着下一步该怎么办,此处已经危险重重,不能待下去了。离开,怕昭华回来找不到自己。留下,杀了那么多人必定会招来其他人,真是左右为难。

文康正要把那倒在门外的死兵拉到院里来,这时听见又是一阵脚步响和马蹄声,这些声音显示来得人比方才更多,而且还有马队。文康心里直叫苦,却不害怕惊惶,他已经没有力气爬到院门外,从那死兵身上拔出宝剑,只得在满屋死兵身上抄了一把破刀。

知道举起刀来也是无济于事,再象方才那般拼死一搏只怕不能够,拿起刀来只是不愿颓废等死,而是盼着能象一个英勇的战士一样死于战斗。

文康冷冽的眼光看着手中钢刀,感叹自己一代帝王竟死在这农家小院中,若是死在昭华那样的对手手中也算死得有尊严,可是死在一群普通士兵手里也太没面子了,真冤。

若是昭华知道这会儿自己在想什么,只怕又会扔来一枕头,骂道:“死小子,都要死了,居然还想着怎样死才有面子。”

文康不知道自己的眼光变得温柔,也没有察觉到自己嘴角上扬,一丝微笑溢于脸上。

脚步声进了院子,越来越近……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古代的生死观,有兴趣的读者亲请翻阅司马迁报任安书。

写古代文,典章制度称呼等细节考据不可少,人物的行为规范更要符合时代特征。(恶搞文除外)。

写正剧多少要遵循这一点原则。

唠几句古代的生死观:

人都是怕死的(废话),可是人都免不了一死(还是废话),炼丹求长生当然是不现实滴。所以古人用另一种追求永生,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做到了这三条之一,就可以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于是,人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不息。

难以预料的命运让人类不得不面对生死抉择。由于人有避死求生的本能,可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可以违背本能选择死亡。在可以生的时候选择了死,就会显得轰轰烈烈、荡气回肠。

生死关头最能显示英雄本色,选择死,会被认为是有勇气的表现。

但是算不算英雄则不一定。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有时候选择生,比选择死需要更大的勇气。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为比死更可怕的是湮没无闻不名于世。

所以,为了追求不朽,为了光大生命的价值,人类要选择更艰难的生。

司马公受到所有凌辱中最不堪忍受的一种,应该舍生赴死。可是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他本人以及家族不朽的机会,无法完成父亲的临终嘱托。

一方面追求永生追求不朽,另一方面又受到难以忍受的侮辱和痛苦。是生还是死是残酷的选择。

透过《报任安书》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受到的煎熬。但是在这种极大的屈辱中,司马公仍然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记》,这是需要怎样的人格力量和毅力勇气。这就是古人所追求的永生不朽。

故,管子说:“(君子)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感士不遇赋》说:“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对于追求个性解放活得潇洒的现代人来说,也许不大能理解古人的追求永生,追求光大生命价值的做法。

故废话一圈记之。

插入书签

第8章 舌战第126章 生死无恨第50章 决定第68章 执手第122章 以退为进第85章 咫尺相思第89章 长春香第108章 求助御医第9章 忠义第100章 变故陡生第113章 风雨前奏第137章 艰苦僵持第57章 爱恨纠缠第36章 怨恨小修第84章 恨海无涯第121章 烽烟再起第109章 灯火阑珊抓虫第59章 濒死第13章 欺母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26章 审问第100章 变故陡生第145章 真正大结局第47章 侍寝下第82章 动摇第8章 舌战第24章 毒计第74章 溃逃第63章 佳节第9章 忠义第114章 血洗宫廷第142章 荣枯咫尺第120章 恩怨两消第93章 小别重逢第42章 初变第5章 离国第62章 分离第66章 对手第100章 变故陡生第95章 平淡是福第25章 阴谋第32章 生辰第120章 恩怨两消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138章 生死之战第66章 对手第108章 求助御医第95章 平淡是福第92章 雨过天晴第112章 记仇忘恩第50章 决定第41章 指环第9章 忠义第107章 宫廷暗波第62章 分离第7章 受刑第78章 仁爱第142章 荣枯咫尺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46章 侍寝上第67章 作画第118章 稚子何辜第5章 离国第95章 平淡是福第19章 惩罚第40章 举丧第36章 怨恨小修第30章 射箭第47章 侍寝下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87章 莲叶故乡第45章 肉骨头第105章 攻心第75章 患难第111章 勾心斗角第70章 欢愉第74章 溃逃第137章 艰苦僵持第50章 决定第43章 审问有美图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24章 艰难决择第13章 欺母第114章 血洗宫廷第137章 艰苦僵持第79章 宿仇第44章 陷害第109章 灯火阑珊抓虫第63章 佳节第10章 酷刑第63章 佳节第7章 受刑第61章 劝谏第119章 如烟无事第15章 君心难测第114章 血洗宫廷第63章 佳节第95章 平淡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