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冬狩

第162章 冬狩

光和元年的腊月初三,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无风,却又冷的厉害。

这日清早,公孙珣又是天蒙蒙亮便起身,然后就从冯芷的房中出来洗漱, 最后不等用早饭便直接要束甲出门。

府中诸人对此倒是早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早有准备,因为一到会操、蹴鞠的日子,公孙珣总是要亲自去校场那里与昨晚就聚集的各队壮丁们一起用餐,从无例外。

至于今日,据说乃是会操中最辛苦的所谓‘武装奔袭拉练’,也就是全副武装、带足粮草, 模仿行军之事往来数十里路, 甚至可能到地方还要安营扎寨,再围剿完某个山头的野兽才能解散返回。而会操嘛,向来是禁止外人观看的,不像蹴鞠……举行蹴鞠联赛的日子总像是过节一般,全城大户小门除了一个高太守不喜欢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要去看,端是热闹而且有意思。

“夫君。”当两个妾室帮自家郎君束完甲之后,赵芸却又上前将那柄断刀亲自捧了过去。“愿夫君此次冬狩能有个好收获。”

之前几次拉练到达目的地以后,一般都要例行围剿某个山头猎物作为最后的演练,所以说是冬狩也未尝不可。

“希望如此吧!”公孙珣接过刀来微笑言道。“天色还早,母亲大概还在睡着,而且这两个月隔三差五便要去校场,也是寻常之事,我就不去专门找母亲请安了,你们也不用送我,待会等母亲起来以后代我好生照料她便是。”

赵芸与公孙珣对视一眼, 只是微微躬身以示作答,倒没有什么多余的话。

“郎君放心,我们一定让母亲大人开心。”倒是一旁的冯芷见状赶紧出声应道, 并旋即面色绯红。“你今日也要早点回来。”

“郎君保重。”卞玉也是倾身一礼。

“有何不可?”田韶当即不耐的夺过账簿,然后提笔就要写,但刚写了一个字,便也是张目结舌的抬起头来。“五、五万石?两位,帐篷、盐醋之物倒是无妨,草料也不是不行,可五万石粮食……审县丞和王户曹是否弄错了?”

而这么一想的话,也就难怪田韶会目瞪口呆了……他刚才还以为是五百石呢!

然而,走了两日而已,腊月初五这天早上,公孙珣却是突然改道,迈过了结冰的小辽河来到河水西岸,并饶过河东的高句丽城继续往北走去。而第三日,也就是初六这日早上,他居然没有再下令让民夫动身,反而是候在了小辽河西岸营地中不动,甚至还让民夫去旁边已经结冰的河水中凿冰捕鱼,改善伙食。

于是乎,这件事情终于还是议定,赵苞也是捏着鼻子按照公孙珣的意思,将莫户鲜卑、段部鲜卑,乌桓单于丘力居侄子塌顿的私部,三部精锐胡骑,连带着几部零散中等部落,共计三千余骑,由公孙越、公孙范一起领着,直接拿着辽西郡的文书,走辽西大路往此处而来了。

田韶不由苦笑。

“我家县君就喜欢用真粮食真草料……又如何呢?”

“王兄想差了,我是说高句丽人怕是要打扶余人,而你们玄菟郡人不是向来要出兵扶住扶余人吗?”

而两部军官虽然有些操练,却毕竟是民间心态,所以甫一散去便各自议论不休。

再说了,看样子人家也不是要造反,对不对?所以,且躲过这一遭便是!

“五万石便五万石。”田韶咬牙低头记录,却又忍不住问了一句。“但此时事关重大,能否让我事后去禀报府君?”

这两个带着数千胡骑的年轻贵人一入营便下马,而甫一来到公孙珣跟前,还居然直接拜倒在地。

但不管如何,军队建制是有了的,再加上公孙珣也积累了些威望,而且粮草足够,倒是没让这些民夫、壮丁多想,只是依言而行罢了……直到当日下午,营寨西侧忽然烟尘滚滚,居然是有数千骑兵从河西岸赶来,而细细看去,俨然是胡骑居多。

审配见到对方面色不定,心知对方有些动摇,便松开握刀之手,上前拱手坦诚言道:“我家县君有一句话,我来告诉田公,今日之事,事败他不会连累任何人;事成则不会忘记所有人的援助之恩!至于是何事,过几日你们便都知道了。”

但不管如何,无论是从容量单位来看,还是从重量单位来看,一石粮食都应该有一百二十汉制斤左右,而如果考虑汉制下的一斤大概是后来的二分之一市斤,四分之一公斤,那么大略的把一石粟米当做后世的三十公斤粮食,还是没得跑的。

“咱们收拾一下就去陪母亲大人用早饭,”等到对方出了院子,赵芸此时方才回头扫视了一眼两个妾室。“阿芷去我房中帮我把猫抱来。”

“王兄若是求功业,可以等解散后去投军啊?”

当然,公孙珣知道,这厮并没有说实话……当日这家伙本来确实是准备和举了孝廉的公孙瓒一起去洛阳的,但公孙瓒不待见这个嫡脉的族弟,所以当时公孙范是主动留在家中,准备错过一段时间再去洛阳,却不想突然接到了赵苞转交的公孙珣私信。

“哎呀,职责所在,这有何妨?”对面那人乃是田韶,这厮卸任了县丞之后公孙大娘似乎是有些为儿子过意不去,便主动为这厮在郡中求了一个主管常平仓的三百石仓吏职务。

“你是说说高句丽人要去打我们玄菟?怕也是没胆子吧?!”

但是,段日余明的恭敬下拜并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反而有些显得有些尴尬和不够恭敬。

话说,这二人虽然出身相差很多,但因为同姓刘,又都被选入那一千精锐的部众,游侠头子做了个民防曲长(不敢称军侯的),老实猎户则做了曲内一个屯长,倒是日渐熟稔起来。

五万石,就是一百五十万公斤、或者三百万市斤粮食,这个数字,假如不计较什么运输损耗的话,大概能够让一万人省着吃上大半年。

“有什么问题吗?”审配扶着刀眯起眼睛朝那名佐吏问道。

冯芷咽了一口口水,当即不敢再多言。

“这……”

王修此时也赶紧上前认真言道:“田公,今年塞外大丰,如今辽东市中这上好的梁米是四百钱一石;仓中这种有往年陈米掺杂的粟米,不过是二百二十钱一石……五万石,也不过是一千万钱左右,而若是以如今市面上的金价来论,不过是七八百金,再加上塞外今年大丰,您真觉得我们县君赔不起吗?”

有意思的是,在所有胡骑和胡人贵族前面的,居然是两个汉人打扮的年轻贵族公子哥。而立在大营正中的公孙珣看着这二人后,虽然是眼中笑意不止,却依旧鹖冠束甲、大氅握刀,然后领着吕、娄、审、韩、王等人从容而立、纹丝不动。

从县中到郡中,面子上倒也过得去了。而且自从常平仓被李悝发明出来以后,在秦汉时代早就成为了官方的主要仓室,不仅仅是贮存防灾和备战用兵的,还有平定粮价、调解市场的日常功能,甚至发放俸禄时也要从此经手,所以并不是一个闲职,反而是一个显职。

“审县丞不要开玩笑?”田韶双手发抖,只能咬牙核实。“五万石……一日拉练而已,便是明日解散,也不过四五千人吃上三顿,如何需要五万石?”

“没有弄错,”审配扶着佩刀,毫不犹豫的答道。“正是五万石粮食,民夫此时已经聚拢在东城门外,只等仓丞开仓,便要入城取用。”

“这自然……”

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计量单位,它首先是容量单位,汉制中的一石大概有两万毫升左右;但是,由于它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度量国计民生的粮食,所以很快又被引申为重量单位,一石粮食,也就是两万毫升的粟米大概是一百二十汉制斤,所以又有一石四钧,一钧三十汉制斤的说法;最后,由于粮食常常用来被作为官员俸禄,所以,石很快又被引申为官阶……

毕竟,从辽东郡郡治襄平城到玄菟郡郡治高句丽城(没看错,就是高句丽谋反前的驻地,是玄菟郡治,后世沈阳东北侧),不过一百余里,在车辆、牲口足够的情况下,沿着大路前行,不过是两三日的功夫而已。

五万石粮食,外加半仓草料,必然不少,但在数千早有准备的民夫,以及大量牲口、车辆面前却只是轻轻松松。更不要说王修指挥得当,封锁道路,入城从右,出城从右……最后,居然是天色大亮之时便已经尽数出城去了。

没错,公孙珣这一次征召这些胡骑,乃是走妻子赵芸那边的路子,用的乃是自己岳父赵苞的名义,然后让公孙越和公孙范在辽西去做的。当然,这中间也有些波折,比如自己那位岳父开始不肯,但好在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自己岳父一个妈宝男,哪里能顶得住自己那位既有魄力又看的通透的岳祖母呢?

“拜见兄长!”

“今日也要辛苦田公了。”审配上来便是和气一礼。“今日乃是拉练,而且是全员拉练,所需粮草甚多,还请田公尽快打开仓门,待会便有人入城运粮。”

真的是超出想象……练兵、调用官粮出城,总不会是造反吧?田韶一开始也只能如此想了,可如果造反的话,为何不直接在襄平城内发动呢?为什么要把粮食运出去?

民夫由分队组成,各队队长本就是推举而出的,素有威望。而公孙珣这两个月又让这些分队在会操中继续淘汰整合,比较出色的那些队伍是按照汉军军制来的,所谓两队一屯,两屯一曲,五曲一部,总共留出了一部,正好是优选了一千人;剩下的五六十队,却是大略的按照是五、六屯一曲的编制,编了一个足足两三千人的大部。

“有是自然有的。”田韶慌忙解释道。“但囤积粮食是为了备边和防灾,除了出兵和赈济哪里能一口气发这么多……”

但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有些骇然,因为这公孙县君不用自家粮食,而非要用官仓,俨然是为了方便城外的民夫集中运输,再考虑到对方之前调用全郡民夫壮丁练兵、蹴鞠的做法,分明是早有预谋,然后意图做一些超出自己想象的大事。

“不知道今日需要调用多少粮食,多少草料?”田韶将对方引入仓房前的院子内以后便让人拿出账簿,认真询问记录。

同一时刻,襄平城的东侧,挨着一处水源,位于郡守府和东城门之间一处地方,襄平县丞审配带着户曹王修,也是正与一人寒暄。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田韶也是不由蹙眉。“不就是五万石,然后帐篷加倍吗?帐篷又不是不会归还,一点盐醋,这可是府君点过头的……”

此言一出,那些胡骑和汉胡两边的贵人倒也罢了,围观的汉军却是渐渐骚动,然后忽然间营中再也压制不住,居然是全营欢呼雀跃起来,以至于声震辽河。

“田仓丞,”那佐吏颤抖着将账簿与细笔递上。“此事事关重大,不如你来写如何?”

刘姓中年猎手也是叹气。

“既然如此,此事又关田仓丞何事呢?”审配继续问道。“真要是出了岔子,你觉得我们公孙县君是会推诿连累你们这些吏员吗?而且再说了,五万石而已,便是真出门就丢了,公孙氏莫非就赔不起吗?”

“莫户头人请起,”公孙珣忍着恶寒将对方扶起。“此番征讨高句丽,我为总帅,正要莫户头人相助一臂之力,怎么能将双臂都缠在我脚上呢?”

“阿越,阿范,辛苦你们二人了。”公孙珣微微抬手,并没有亲自上前扶起对方的意思,倒不是他托大,而是仨人心照不宣正要借此立威。“阿越数年不见,倒是英武渐长;还有阿范……呃,文典,为我的事情耽误了去洛中,也是惭愧。”

“本来确实要随伯圭大兄一起去洛阳,但接到兄长信函,喜不自禁,弹汗山一战不在眼前,这次正要见识兄长虎威!”公孙范昂首挺胸,拱手而言,倒是一套一套的。

“粮食要五万石,草料要拿走一半。”王修上前捧出文书认真言道。“此外,这次行军所需的杂物,诸如帐篷、油料、盐醋等物俱要加倍!”

吕范和韩当各自执掌一部,此时便挎着刀,带着数十义从对着早已经召唤过来的两部军官如此解释道。

“此次拉练乃是仿效运粮之事。”审正南大言不惭道。“将五万石粮食取出来,护送到玄菟郡,然后再送回来而已,门口运粮的人连牲口、大车都备好了。”

接着,第一次见到公孙珣的段部鲜卑首领段日余明,也是赶紧上前恭敬下拜……当然,段部如此恭敬是有理由的,这个鲜卑部落在柳城之战后失了根基,差点就要被乌桓人吞并,带回去当奴隶处置,但好在首领段日余明素来有些见识,逃出去以后便纠集了大量战败后本地残存鲜卑势力,主动向赵苞输诚。

田韶长叹一声……是了,便是以最恶劣的想法,也就是这公孙氏真要造反来说,怕也是能短时间内席卷辽东的,自己即便是不想从贼,也不能不讲时务吧?

话说,领头的塌顿虽然有些身份,但终究是尊重赵苞,也知道眼前之人不是当年只带着数人于阵前救人的匹夫了……弹汗山一战,北疆无人不知……所以,也是暂且收起锋芒,恭敬一礼。

“听人说高句丽有权臣想要篡位,所以要外战立威,而我辽东时时操练,高句丽人肯定不敢来……”

田韶听到此言,更加放松了起来……允许自己告知太守,那边十之八九不是造反,而只要不是造反,管他呢?!

“账簿已经录入,”田韶收起账簿,拱手言道。“我这就让人抽调院门的门槛,点验粮草,还请审县丞即刻让人入城运送……趁着天还不亮,人还不多,此时运输业快捷一些。”

而见过了两个族弟,公孙珣这才往对方身后数名胡人首领看去。

“待会粮食一出城,怕是就要惊动城内了。”审配不由笑道。“不过若是高府君没理会,田公还有诸位仓署佐吏不妨等上两三日再说,届时我家县君必然感激不尽。”

“田仓丞不要说这些话了,”审配明显有些不耐烦了,他直接扶着刀向前一步正色问道。“我只问你,辽东幽州大郡,地广人阜,又有支援周边四郡的边防重任,这仓中不会连五万石粮食都没有吧?”

而此时城中虽然早已经人流熙攘,可即便是早间出来采买的公孙大娘心腹崔七姨,也只是听路人说郡府发粮草去玄菟,临时征调了会操武装民夫,然后一时封路而已……并未做他想。实际上,便是公孙大娘第二日未见到儿子,随口一问,得知此事后,也没有多想。

“哼,在我们玄菟郡那些贵人手下,以游侠身份出战,便是立了功怕也未必能得出身吧?如何去得?还不如这里有盼头!”

审配与塌顿等大多数人目瞪口呆,段日余明与王修等老实人齐齐面色涨红,倒是见识过此人水准的娄子伯、公孙范不由冷眼相待……好嘛,表功就表功,排挤人家段部就排挤,只是为何少东忽然变大人了?

“又是运粮,又是征召胡骑,怕是高显那边要打仗!”

“尔等不必惊慌,立即回去告诉本队之人,这些胡骑是受到了玄菟太守的征召,将与我们同往北面玄菟郡高显城而去。”

“弹汗山一役,小奴与大人失散,本以为要被人搜检扑杀,就此与大人阴阳两隔,却不想蒙天神庇佑,居然还能活着再见到大人一面!”莫户袧泪如雨下,哭喊不休,险些哭的背过气去。“更没想到,还能再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田韶面色苍白、欲言又止,却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因为,正如他刚才所言,其他的都好说,唯独这五万石粮食太敏感了!

“谁说不是呢?”中年游侠头子不由有些焦躁起来。“就怕送了粮食便回来,跟我们无关。须知道,我年少闯荡,见识不少,知道这天下间最难得的就是无论出身,对谁都能赏罚分明的贵人,好不容易在公孙县君麾下,遇到战事却不能插手,岂不是让人心焦?”

公孙珣不以为意,直接将断刀佩在甲衣的内侧,然后出门哈了一口白气,便径直往外去了。

“数年不见,兄长无恙?!”

“老哥以为如何?”眼见着周围人议论纷纷,而且随着解释传达到底层后愈加纷乱,那平郭来的刘姓游侠头子,却也不禁朝着身旁一人发问。

田韶一时默然……这个道理他自然懂,实际上按照他的估算,便是安利号不专门收购粮食,此时在塞外各货栈中的存粮恐怕也有五万石。

“何须用真粮食啊?”田韶无语至极。“弄五万石土坯做个样子便是……”

而就当二人准备继续议论之时,另一边小辽水西岸的胡骑却是列队分明,在几个人的带领下直接入了营门,于是二人便赶紧扔了这些话语,各自带着部署,跟其他人一样握着器械来到营中间的大道旁围观来人。

“老弟这话倒是说对路了!只是可惜,我们居然只是要运送粮秣吗?”

因为紧接着,刻意等着此刻的莫户袧忽然上前,居然就当着包括自己部族在内的数千汉军、数千胡骑的面五体投地,并死死抱着公孙珣的一只脚放声大哭!

“正该如此!”审配后退数步,俯身拱手行礼。“此番多谢田公了……想来田公日后必会因此事而知名天下。”

“都说了,不要说这些,”审配再次扶着刀向前一步问道,将面前之人逼得不得不后退一步。“我再问田仓丞一句,我们的文书是假的吗?文书上的郡府大印是假的吗?”

故此,他非但重新立足,反而成为大汉官方豢养的鲜卑势力代表,段部也是日渐强盛,在辽西鲜卑人中也不比莫户部差。

这虽然有些征发劳役的感觉,但有人组织倒也无妨了,反正有饭吃,能为家中省粮食,而且玄菟实在是太近,纯当是数日辛苦演练了……毕竟,连续两个月的会操和蹴鞠倒是让这些人对公孙珣的信任达到了一定程度。

田韶接过那两份郡中人尽皆知的由太守盖印的文书,也没打开,便直接又交还了回去,然后便示意身后佐吏记录在案……却不料,那佐吏手持细笔,墨滴于纸,却张目结舌,一字不落,宛如被这天气给冻僵了一般。

“曲长说笑了,俺哪懂得这些?”被问那人,也是之前的刘姓辽东第一猎手,此时不由面色涨红。“但若是高句丽那群矮子,咱又不是没在山林里见过,便是真打起来俺也不怕,说不定还能立下一些功劳,怕就只怕没咱们这些民夫的事。”

城门早就在县尉的命令下打开,昨日下午就奉命带着兵器和乡中车子、牲口赶到城东校场的民夫和壮丁们其实早就在校场吃了早饭,此时更是在韩当的带领下入城搬运粮草……他们得到的消息,乃是郡中正好要发五万石粮食和不少草料去玄菟,便被公孙县君顺便邀来作为此次演练的内容。

众人一时惊愕,不解其意,而莫户袧见状也是惊得不敢再哭。

——————我是哭不出来的分割线——————

“太祖在襄平,暗结高句丽流人,意图颠覆。议定,乃阴召汉胡万众,然恐军制初成,不敢战,遂假言汉军运输军粮,复言胡骑冬狩,过辽河汇集方言伐高句丽。众不得退,遂许之。”——《新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PS:还有新书群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269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中)第137章 直下第94章 放火第20章 杀人者,贾超也!(4k)第293章 死生虽天命第262章 带长剑兮挟秦弓(不欠账了)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风(大章还债)第257章 尽道亡人在无极第176章 定夺(还债)第180章 树下索流年第233章 帐中言三策第192章 人间多真情第360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431章 漳河连清河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212章 万众皆北走第162章 冬狩第208章 喜怒形于色(下)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41章 邀请第327章 战殁尤思过往事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496章 三杯拔剑刺虎穴第108章 中台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466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8k为白银盟加更)第484章 猎马敢齐出第111章 灾异第7章 激战第62章 临阵(上)第154章 张俭第326章 挥刀断虚繁第61章 中军第383章 迁藏就岐何能依?第260章 太守孝衣横野渡第381章 长驱白马向西殿第515章 谁道天涯知己少完本总结第16章 存问风俗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112章 汹汹第458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邺城(万字还债)第46章 帻巾第378章第187章 羔羊临釜鸣第69章 大飨(上)第270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下)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33章 却陷纷争(5.6k)附录4:《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411章 未许公孙笑本初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531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上)第166章 渔夫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189章 深居俯夹城第158章 定策(上)第414章 强移栖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202章 一意起高楼(下)(四合一还债)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261章第109章 道旁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48章 务实第472章 岂余心之可惩附录1:《喏,相公》——本初林登万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534章 人世几回伤往事?第476章 保国可保身第19章 大案第128章 爷们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拟对不起,写了一章又删除了第497章 千里连舸断龙背第394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第70章 大飨(中)第98章 处置(下)第253章 思故明来意第538章 故垒萧萧夏如秋(续)第337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续)第25章 勤奋苦读第357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上)第62章 临阵(上)第127章 巡游第233章 帐中言三策第129章 牌戏第21章 戏杀(5.5k)对不起,写了一章又删除了第524章 剑阁峥嵘而崔嵬第132章 伺机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505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