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

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

这些郡吏们和大户豪强们……或者本来就是一群人,一开始找的其实是郎中令赵平。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慌了手脚的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这位了,而且他们这些人本来就跟赵平不清不楚。

然而,这位被寄予厚望的赵郎中令却干下了一件让邯郸城内外人人侧目的事情——就在王修宰了那申氏三兄弟的当晚,他居然就将第一个来寻他请托的人, 也就是国中户曹掾鲁斌了,连着礼金一起,‘检举’到了邯郸县寺里!

人证物证俱在,这鲁斌意图贿赂朝廷命官,甚至还想离间赵王与无虑候……这罪责肯定是没得跑了。

而王修也不客气,先扒了裤子打一顿,便直接扔到了狱中, 准备让公孙珣回来再处置。

这下子, 邯郸城中的那些人也是个个崩溃……他们不晓得是该为自己当时去的慢而庆幸呢, 还是该为如今邯郸城愈发暗无天日而哀叹?

当然了,人嘛,求生欲比较强的时候总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第二日,王、张、鲁三族便纠集了七八家所谓其余的大户,又带着因为老年痴呆而免于逮捕的国中功曹掾申蒙,然后依次去拜访了李氏、邯郸氏、魏氏。

王叔治只是按部就班的整理自己的县务,根本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动作。

不过饶是如此,李氏也直接闭门不纳,邯郸氏则招待了这些人,并派出了自家组族长和这些人一起,去拜访了在城南庄园中讲学的魏氏当家人,前鲁国相魏松。

光天化日之下,当着自己学生和围观乡人的面,魏松实在是耐不住这么多同郡之人的哀求请托, 于是便应许下来,先是让这些人都在自家庄园内安顿,然后也不去寻城中的王修说理, 只是让自己儿子魏畅亲自驾了一辆辎车, 载着他往邯郸西北去寻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公孙珣去了。

而仅仅是走了一日,前光禄卿之子,现尚书仆射之弟,故鲁国相魏松,就在距离并不远的邯郸城西北马服山中找到了无虑亭侯,邯郸令公孙珣。

“不知道。”公孙珣依旧是负手背身言道。“我只是让一名心腹替我专属县务,接受县政,然后便出巡乡中,邯郸城内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清楚呢?”

魏松干笑了一声,顺便拽住了有些面色不渝的其子魏畅,也是一时不再吭声,看他那样子,也是抓紧时间把气喘匀,然后再准备说话。

“君侯倒是好雅兴!”魏松在自己儿子魏畅的搀扶下气喘吁吁的爬上山来,甫一见到对方背影便无奈苦笑。“莫非是来追吊马服君吗?然后有感于先贤的功业,这才于山间长啸?”

场面僵硬了下来,而那魏松之子魏畅身为人子却眼看着自家父亲有些受迫,自然也是忍耐不住,便当即对着公孙珣拱手而言:“君侯,我家大人非是要借着伯父权位干涉地方行政……只是,那申氏虽然不堪,却也是本地大族,在此地绵延百年,须臾间其中一支嫡脉便遭灭门之祸,也是让国中上下诸宗族、大户惊恐不已。不瞒君候,这一次,我家大人乃是受国中诸多宗族联手推举,代表了整个赵国的名族来请君侯行事缓和一二。”

“我想也是。”公孙珣终于回过头来,也是一脸嘲讽。“若是魏公觉得我残暴不仁,不堪为官,可以去寻冀州方伯王公检举,王公人就在邺城,从邯郸去寻人的话怕是比到此处还快;也可以写家书给洛阳魏仆射,魏仆射为尚书台佐政,位高权重……这二人,处置起我来都是举手之为,何必来专门寻我呢?”

年轻人嘛,又觉得自己腰杆子蛮硬的,于是不免慷慨激昂。

“无妨。”公孙珣居高临下,正色应道。“天底下艰难的岂止是仕途,我观民生也很艰难,而且感同身受,所以便是半刻也等不得!至于酷吏之名……若能让河北士民知我有保境安民,整顿秩序之能,酷吏也就酷吏了!”

“魏公说呢?”公孙珣昂然反问。

“是这样的。”魏松正色言道。“君侯那个专属,行事未免激烈了些。接收县务自然是他的本分,无人可指,但是国中功曹掾乃是国相所署,只因为牵连案中便被他连杀三子,而功曹已经年迈,如此,岂不是形同灭门吗?”

一般而言,有侯爵又有正经职司在身的人都可以如此敬称。

“苍天可鉴!”魏松不顾一切,直接俯身行礼。

“这不就成了吗?”公孙珣当即大笑。“魏公德高,此去必然能为我说动这些赵国豪杰……不如,且乘我的车子回去?我稍作准备,便去魏公家中一会?”

“原来如此,我晓得了。”公孙珣看着眼前这对父子也是‘恍然大悟’。“你们魏氏并不是要借着权位来压制我……”

“原来如此。”魏松喘了两口粗气后,也是实在忍耐不住,便不顾仪态直接在自己儿子的搀扶下坐到了山坡上的一块石头上。“君侯军功卓著,以武事闻名天下,那每到一处便效仿古之名将,视察本地地理,参赞军划……想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魏松怔了半响,方才盯着对方腰间隐隐露出的紫绶尴尬应道:“我一免官之人,整日只是在家教学而已,如何能指点君侯行政呢?”

你说,当时他怎么被那群人给撺掇的抹不开面子,然后飘飘然的点头应下了呢?

说到底,对方再张狂,也不过是一任县令而已,而且挂着紫绶金印县令也是这天底下独一份……人家干的再出格,最多最多,按照自己兄长所言,忍个两年便可。等此人过了二十五岁,成为两千石走人,万事也就都过去了。

说实话,这魏松是真怕了,也是真后悔了……你说,他一个宗族老小都在本地的人,怎么就想着趟这种浑水,跟一个有着屠城灭国、杀人灭族履历的边郡武夫来交涉呢?按照之前他兄长信中所言,眼前这人是真的胆大包天,不是假的。

魏畅目瞪口呆。

魏松当即不敢再言……话到此处,他哪里还不晓得,那邯郸城内外的事情,早就被这个年轻的县君洞悉,自己此行能够这么快撞上来,说不定是人家早有准备,专门候在这里呢。

“这就要再往西看了,”公孙珣不以为意道。“过了山丘地形,再往西进入太行山岭,绵延数百里,这个号为黑山,那个号为紫山的,里面到处都是流民聚居之处,他们或是在家中受不了欺压盘剥,或是为了躲避官府徭役征收,便弃了家业,据山野而居,半匪半民,宛如野人……正所谓,‘苛政猛于虎也’,魏公德高如此,怎么可能会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呢?”

然而,魏松已经年近四旬,又是做过一任两千石的大员,他兄长魏青更是半个宰相……这种级别的大人物到了此处后,非但没有等在山下的乡寺内,反而主动徒步上杉来寻人,而且一开口便是君候,别的不说,其人的态度倒是足够诚恳了。

“虽不知道其中内情,但既然牵扯案中,杀了又何妨呢?”公孙珣依旧从容。“魏公不知道,昨日随我行县的一名县尉,公然越矩轻慢于我,也是被我杀了的,却未曾见他手下县卒围着我要什么道理……还是说,魏公觉得小子我行事不堪,有意指点我如何行政?”

“君侯!”那边魏松听的头皮发麻,再想到眼前这人的战绩和自己兄长的嘱咐,也是赶紧从石头上起身迎着对方行礼。“请您明鉴,我们魏氏在乡中多年,从未有丝毫不法之举,这一次也没有与君候行政对抗之意……实在是受了那些乡中宗族的蛊惑,这才有所误会,还请你万万不要有所误解。”

魏松面色半青半红,勉力尴尬言道:“我幼年游学,然后宦游十余载,自打卸任后便长居在邯郸城南富庶之地,确实不知道此处百姓之艰难,不过我在鲁国为相,彼处挨着泰山,也是颇有相似之处,‘苛政猛于虎’之言反而恰好出于彼……”

“而是要领着我治下的宗贼公然抗汉家之政!”公孙珣忽然面色一冷。“整个赵国的名族受了我的委屈,不去寻别人,却要去寻你们魏氏,想来,你们魏氏在赵国已经作威作福日久,早已经视汉土为私域了吧?故此,这才容不得我这个大汉忠良。你们与我直言,那向栩向公是不是被你们魏氏逼迫,这才整日高窝于房中,不敢出官寺半步?”

“五座县城,俱在最东侧,乃是平原之地,而且水系丰富,不说都是邯郸南面亩产三石的美田那般,但有水利之处,也都差不离的。”公孙珣继续拽着对方转向西面言道。“然后中间,也就是从马服山往西,乃是山丘纵横之地,此地百姓大多躲在山谷临河出散居,便是用心耕种,一亩田不过两石粟而已,日子只能是勉强度日,却还要遭受到官吏、豪强的盘剥,以及盗匪的袭扰……”

公孙珣嘴角轻翘:“如此说来,魏氏连算赋都未曾少过县中半分了?!”

“老朽的意思是,既然君侯没有功业之累,何妨缓缓行政?”魏松满脸疑惑的问道。“便是要处置这些人,便是要取国中职权,也不必如此惶急吧?花个半年时间,慢慢行事,总是不至于落得一个酷吏之名的,有了这种名声,届时想要入朝为公卿,便显得艰难了。”

“魏公又错了。”公孙珣这次连头都没回。“我只是单纯看地理而已,并无军事谋划的意思。”

“不瞒魏公,我停在此处,乃是在看这赵国的三层分线。”公孙珣宛如没事人一般,就在这坡上揽着对方的胳膊,对着周边景色指点了起来。“魏公请看……你们赵国虽然是南北走向的长条状,可从地理上来看,却是自西向东在高低上呈阶梯状。”

魏松总算缓过劲来,微微点了下头……对方所言确实是大实话。

当时,公孙珣正立在一处山坡上,负手观景,长啸如叹。

魏松面色难堪,默然不语。

“何来盗匪?”身后的魏畅一时没能忍住。“我等在家中并未听过邯郸还有盗匪之说啊?”

魏松张口欲言,却又觉得胸口依旧心跳不止,然后血气上翻,也是不敢再多嘴。

“这是自然。”魏畅赶紧昂然应道。

公孙珣不由一声嗤笑,却是忽然上前扶起了对方父子:“开个玩笑而已,魏公如何就当真了?魏氏在赵国的德行我早就清楚,两位魏公的大名我更是在洛阳时便有所耳闻……什么君侯县君,喊我文琪便可。”

“魏公在前,哪里敢称君侯?”面对对方的低姿态,公孙珣只是回头随意客套了半句,却连回身去迎接都懒得做,反而继续负手看着眼前山脉地形出神。“而且,在下也非是在赏景和追吊先贤,而是在观这赵国的山川形胜……”

到时候,天还是那么蓝,这赵国的风景还是那么美,自己也可以来这马服山中长啸的,对不对?

“魏公啊。”公孙珣扔下魏畅,专心扶着魏松言正色道。“不是我这人天生愿意做酷吏之举,然后留下残虐的名声,而是这邯郸的情形逼得我不得不严肃纲纪……魏公知道我刚才在看什么地理吗?”

“魏公到底要说什么?”公孙珣不以为然的打断对方。

“你们魏氏在乡中,从未有丝毫不法之举?!”公孙珣一声冷笑。

魏松叹了口气,继续扶着自己儿子往下走,又走了几步,又是忽然回头:“其实,据家兄所言,君侯任此县令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两千石也是迟早之事,甚至中枢诸公也多有为君侯不平的……既如此……”

一念至此,魏松也是忽然开口了:“君侯,你在这里观山川地理,可曾知道邯郸城内最近起了一些波澜?”

魏松不敢不应。

“我在鲁国任中时的情形着实不知,”魏松一把拽住了自己还在发愣的儿子,让其行礼赔罪,然后便迫不及待的言道。“但自从我回乡打理族中政务以后,我魏氏绝没有半分算赋上的拖欠、欺瞒。而且不止如此,我在家中这些年,凡是遇到家中族中与别家别户有所争执,从来不问区直,都是将好处让给别家,尽量乡中避免诉讼;遇到乡邻生活困苦,也从来都是馈赠不断,断然不让乡邻出现饥馁之事;办理私学,教授子弟,也是不论出身,来去自由;甚至我家中大门都是四季常开,只要是愿意来的,都是随意出入……君侯、县君,这些事情,赵国国中人尽皆知,还请你明察秋毫!”

“魏公啊!”公孙珣听得不耐,便直接打断对方言道。“依我来看,你们赵国的某些豪强大户的主事之人,还有郡县吏员,其实个个该杀。而说到灭族,每家都灭大概是有些残暴,但什么据街设垒的申氏,灭了也就灭了,轮不到人家往你家门口一跪,然后你们魏氏便跟着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不过,魏公既然来了,我自然是要与你一个面子的。”公孙珣到此时方才松开手言道。“那些人不是在魏公家中吗?还请以我的名义在你家中设个宴,将那些请托与你的诸位,还有在城中观望的诸位朝廷命官,还有闭门不纳的李氏,以及此次没有跟着那群人走的秦氏……总之便是邯郸城内外所有头面人物,全都请过去。届时,还请魏公出面说和一下,只要他们愿意当面给我认错,然后各族能保证谨守法度,郡吏们再让出郡中所有显职,我就既往不咎,饶他们一条命也是无妨的。”

君侯,其实一开始专指既是宰相又有侯爵在身的人,比如吕不韦,比如周勃。但是到了后汉,丞相这一职务都消失了,那这个词汇自然就丧失政治敏感性,慢慢演变成了一种普遍性的尊称。

然而,扶着自己儿子往山下走了几步,魏松忽然又回头正色询问:“县君,若是我尽力游说,他们依然不应,届时铤而走险又如何?”

魏畅茫然起身,依旧是目瞪口呆,而魏松则是气喘连连,汗流浃背,好像又爬了一遍山一样。

实际上,趁着这段时间,魏松心中也有了决断——这公孙珣初次见面便态度强硬,俨然是要直来直往。不过高坡之上,几个护卫离得远远的,区区三人在此,正适合直言不讳,那么索性开门见山,说不定反而会有奇效。

魏松思索良久,终究是气势已泄,居然缓缓点头。

魏松长叹一声,这才扶着自己儿子缓缓而走。

——————我是半刻也等不得的分割线——————

“后汉光和年间,太祖为长吏行政,常有急令,左右讽之。太祖乃曰:‘天下渐沸,士民如在釜中,吾观之,如己身在釜中,安的不急?’”——《旧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PS:还有新书群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105章 渡口第350章 南辕咄咄欲何求第164章 亮旗(还债了)第258章 孝衣白肥冲南风第509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下)第252章 辨声知人心第237章 铁骑横百里(下)第250章 群英会玄德做歌第353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续)第296章 脱粟在傍书在前第493章 变化纷纷入静观第65章 临阵(终)第428章 文武同旧患第103章 麦饭第476章 保国可保身第152章 无力(上)第45章 莫须有第411章 未许公孙笑本初第77章 撤屯(下)第16章 存问风俗第149章 清楚第279章 旧俗疲庸主第373章 禾生陇亩无东西第329章第508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中)牙疼的受不了,请假去急诊第344章 平城逢候骑第63章 临阵(中)第143章 不取第139章 劫持(下)第41章 邀请第162章 冬狩第419章 诚知匹夫勇(跪谢若冰大佬的白银盟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续)第312章 李广无功缘数奇第405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第341章 关东起群雄(下)第193章 只见旧人哭(上)第353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续)第459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续)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115章 夜访第98章 处置(下)第138章 劫持(上)第22章 借刀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221章 雕虫小技第61章 中军第380章 破敌克将下蒲关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121章 崩坏(下)第209章 喜怒形于色(续)第208章 喜怒形于色(下)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11章 远方的讯息第293章 死生虽天命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335章 直指边城虎翼飞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143章 不取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续)第242章 释怀难释意第398章 莫将生死较疏亲第472章 岂余心之可惩第162章 冬狩第121章 崩坏(下)第158章 定策(上)第530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续)第138章 劫持(上)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还债)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辽东第79章 远迎第531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上)附录9:女频写手日记(下)——sduyiyi第103章 麦饭第236章 铁骑横百里(上)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291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第291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第2章 卢龙塞第203章 皆怜宫阙土第155章 狂言第413章 强移栖息一枝安(上)第450章 大江东去老诸侯第102章 大事(下)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第36章 颍川论士第246章 孙文台所向无前第350章 南辕咄咄欲何求第174章 兵临第30章 花明柳暗第308章 耻令越甲鸣吾军第425章 解衣方见血(4合一大章还债)第433章 一鼓难做气第458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第181章 日出东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