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

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

不管其他人承不承认,光和元年以后,洛阳其实都已经进入到了一种难得的政治稳定期。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从本质上来说,更多的是熹平末、光和初那段时间的大政潮之后,几乎各方势力都不愿意, 也没有力气再轻易起波澜的缘故。

王甫死了,旧宦官的主体势力大部分烟消云散,可曹节却不退反进,依旧稳坐宦官领袖的位置,而且这位卷土重来的执政者还一改往日的强势,行为处事间居然真的有了几分宰辅气度,让人颇为称道;

袁逢死了,杨氏看似一家独大, 但如今稳居太尉之位,明显被朝中上下所接受的公族领袖却是人见人爱的刘宽刘婆婆,他和曹节领袖朝堂,确实有几分相得益彰的感觉;

宋皇后也死了,旧勋贵势力也是一朝散尽,但天子却有些为当日的行为感到后悔,最近居然渐渐放宽了当日对旧勋贵的官职禁锢,而且据小道消息说,他曾经梦到宋皇后和渤海王刘悝在梦里质问他,而一场噩梦醒来后他居然不找宦官,反而找到了殿外执勤的羽林许永询问此事……

当然了,尽管局势暂时稳定,但是个明白人都能看的出来,这种稳定与和平持续不了太久。

首先,曹节身体本来就不好, 几年前那场病就差点去见了幽都王,这一次还能撑几年未必可知,宦官势力迟早要为贪财的张让、刻薄的赵忠二人领袖, 而朝政大权落在这些人手里之后的局面也是堪忧;

其次, 刘宽看起来无懈可击,但三公之位本就轮替无常,一个日食一次瘟疫就会导致洗牌的局面,他这个领袖始终坐不稳,不要说杨赐了,便是袁绍、袁术、杨彪等下一代公族子弟也在迅速成长,而且愈发猖狂……

除此之外,一股新的势力也在冉冉升起。

可能不想再出乱子,也可能是对宋皇后的愧疚,天子并没有着急立何贵人为皇后,但是这注定持续不了太久,因为何贵人的兄长何进,昔日南阳一屠户,如今已经是从虎贲中郎将的任上转任为颍川太守了。所有人都知道,何贵人一旦进位皇后,这个南阳屠户就会返回洛阳,而且会依照本朝政治传统迅速成为政治势力中的一极。

但是,不管其他人如何,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还是处于世界中央的大汉天子。这位才二十多岁的年轻天子在取得政治主导权以后,非但没有如之前他支持者想象的那样,能够振作起来,做一些有为之事,反而日渐耽于享乐、搂钱……

便是当日他做噩梦的那一次,羽林左监许永为皇后鸣冤时,这位天子当场默然不语,然而第二日一早,依旧西园享乐,卖官如旧。

平心而论,在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里,别人再怎么努力,政局再怎么稳定,只要这个人还在败坏着局势,那大汉朝就不可能往好的方向走。

“这真是辛苦父亲了。”刘范此时方才恍然。“这卢子干做了多年的吏部曹尚书,稳如泰山,轻易不可得罪,而他想借父亲之手惩处自己的学生,便既要有所惩处又要有留有余地,方才能对付过去……怪不得父亲大人这么着急,想来是要让那个邯郸令措手不及。”

不过,或许是听到了冥冥中朝臣们的祈祷,这一次北宫的天子终于没有迷糊,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居然选用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的人选。

“能为何啊?”刘焉光着脚坐在席子上叹气道。“吏部曹尚书卢植卢子干所托。他的学生任邯郸令,却在赵国肆无忌惮,以县令杀县长。卢子干担忧这个学生会闯祸,想让我替他去警告一番。可是赵国的事情我之前便有所耳闻,事情复杂,怕是并不好办,甚至于前任王刺史突然挂印而走,也有这个事情的缘故。所以,我就让你赶着驴车直接送我去赵国,先暗中探访一圈,以求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一声鞭响,驴车启动,车内的刘焉这才一声嗤笑,没了声音。

“去……父亲莫要诳我。”刘范无语至极。“哪里有一出宫门便去赴任的?”

而在曹节周围,一如既往的坐满了这个帝国的中枢权势人物。

“走吧走吧!”刘焉看着周围无数官员的车架仆从,也是连声打断自己长子的恭维,然后直接翻身上了自家停在铜驼大街上的驴车。

“文绕公先行一步。”卢植平静的回过头来,眼神和语气中已经没有了刚才那种黯然与愤怒交杂的感觉。“今日在这里浪费了太多时间,我还有几个郎官的去处没有点任,稍微处理一下,晚上再去寻文绕公……”

由不得他不喜啊……这可是冀州刺史!

按照汉室政治传统,只要刘焉这一任平平安安的做完,回来必然是一任大郡太守,再回来怕就能位列公卿了……到时候,刘范再出仕,岂不是很轻松就能本着公卿而去?

“有什么仓促的?”车内刘焉的声音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我已经面见了天子、三公、尚书令、吏部曹尚书,然后接了圣旨、拿了公文,此时不去赴任又待如何?缺钱、缺衣物,可以顺路到阳城山(刘焉讲学处,位于洛阳城东,虎牢关内)取用,非要留在洛阳如何?莫不是向要借机向你新认识的那些朋友炫耀,你父做了冀州方伯?”

卢子干是吏部曹尚书,在此事上有着极大发言权,更兼他所言种种事端确实耸人听闻了一些,所以公房中居然一时无言。

“大人想要私访?”夜风习习,刚给父亲洗了脚,正抱着一个桃子在胡啃的刘范终于听到了原委。“这是为何?”

“可出城又去哪里?”刘范持着鞭子一时茫然。“不该回家吗?”

“这倒也是。”刘范恍然失笑。“父亲大人养望十八载,本就该如此之速的……”

事到如今,只能说,希望北宫中的那位天子今日可以敏感一些,也聪明一些了。

“冀州王刺史上书,自陈年老体衰,久病成疴,不能视事,恐负皇恩……”

“为何不行?”刘焉在车内失笑反问道。“我儿,你莫非是担忧人家嘲讽我得了官位便惶急上任吗?”

刘焉,字君郎,江夏竞陵人,以汉室宗亲免纳官钱。

整整一天,中台中的争执就没有停下来,没有任何人愿意放弃这个位置……河北那么多诸侯王,乃是宦官们揽财的重要去处,更是赵忠等很多大宦官的家乡,他们当然希望去个和事佬;然而,尚书台真正办事的人却都知道,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一名雷厉风行之人去清理冀州;更别说,几乎每个大人物都还有些私心杂念了……

“这样好了,”等了许久,黄门监赵忠忽然言道。“天色已暗,不如就不议了,咱们直接请天子拿主意好了……”

没办法,无论是对谁而言,冀州刺史都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让出的位置……那里是河北的腹心之地,也是帝国两大根基之一所在,九个郡国,地广人茂,一个出色冀州刺史的能量足以让任何人忌惮,也足以让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垂涎三尺。

“魏郡郡丞宴席之上自陈愿为赵氏门下一走狗,繁阳令贪渎无行,南皮令一年三十次算赋,逼反百姓。”卢植正襟危坐,面无表情的申诉着自己的理由。“如今,更有襄国县长甄度勾结太行山匪屠戮百姓,邯郸令公孙珣又擅杀甄度……冀州吏治崩坏确凿无疑,此时正该有一位肃穆方伯,涤荡河北!”

“是!”刘范赶紧坐上了车夫的位置。“大人,咱们是先回家还是先去拜访袁府?”

“都不用,直接出城便是!”刘焉在车内干脆言道。“刚才在中台已经见过了袁公,还有其他诸位中枢要臣,该说的都已经说了。”

“一州刺史,区区六百石,有什么可高兴的?”刘焉今年四十余岁,却面色红润、须发旺盛,举止轻便如三十余岁之人,此时闻言明显有些得意,却又碍于在处在宫门之外,不得不作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感觉。

毕竟,一个有罪的县长死了,虽然死法严重违背了官场规则和士林风俗,可跟冀州刺史官位空缺相比,还是不值一提。

而这,便是宦官势力的强大之处,他们受天子信任,也受天子保护,他们跟天子一起居住在洛阳北宫之中,宛如一体。

“不是这样的。”天气正热,刘范也是满头大汗。“不对……算了,父亲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现在就出城往冀州便是……”

此言一出,从卢植开始,大部分人都神色一黯,然后所有人闭口不言……这就是这些士人最悲哀的地方,你理由充足,你据理力争,你所陈述的事实让这些宦官根本说不话来,但最后人家一句请天子定夺,便轻飘飘的让你的努力化为乌有。

话说,刘君郎此人早二十年便已经成名,在桓帝朝时便征辟入朝,却在出任郎官之时因为老师司徒祝恬的去世,选择了挂印弃职,并去教书育人,这一去就是十八年……当然,也有人说他这是预见到了党锢之祸即将兴起,不愿意卷入是非,这才主动离职的……但无论如何,如今政局稳定,这位在洛阳城东教书养望十八载的汉室宗亲,终于还是在去年的时候接受了征辟,并代替升任京兆尹的司马防为洛阳令。

“子干……”刘宽走出公房的时候,忍不住喊了一声自己的酒友卢植。“今日要去我家中饮一杯否?文典昨日给我送来了一个新鲜玩意,做菜用的。”

“那倒不至于……”刘范尴尬应道。“那些人之所以被人嘲笑是因为他们得了官后立即鲜衣怒马,香车仪仗,如父亲这种让儿子赶着一辆驴车惶急上任的,又怎么会被人嘲笑呢?我只是觉得有些仓促。”

“不错。”刘焉迎着夜风轻轻颔首,却又不禁伸手抚了一下自己长子的发髻。“不过,此番我儿也是辛苦了,如此暑气,还要辛苦赶车……”

“去冀州!”新任冀州刺史在车内从容言道。

讲道理,公孙珣必须要感谢王方,这个人的辞职不仅暂时避免了冀州刺史部对他擅杀的即刻处置,还让中枢某些气急败坏的人也不得不暂时放下此事。

刘焉去年被征辟为贤良方正,乃是袁隗所为,于情于理都该去一趟的。

说到底,汉室宗亲四个字,足以堵上所有宦官的嘴,更别说人家刘君郎世代居于江夏,家族在荆州盘根错节,他本人更是在洛阳城东养望十八载了!

“恭喜大人!”刘焉长子刘范正是弱冠之龄,向来是随侍着自己亲父的,所以等到自己父亲从北宫、南宫依次出来,正式变身为冀州刺史以后,也是忍不住喜上眉梢。

天子定夺对不对?这是理所当然的正确,对士人和朝臣而言更是绝对难以反驳的选项。

刘宽当即颔首,便在周围人期待而又警惕的目光中随意的拢着袖子,和其余人一起走出了中台。

太尉刘宽和大长秋、尚书令曹节对视一眼,各自无奈一笑,然后一起起身解散了这场会议。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人是世界的中心,如果有,也绝不是此时的公孙珣。

如今,他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了冀州方伯,而且朝中上下纷纷称赞,竟然无一人反对。

当然了,毕竟是自己嫡亲的长子,教训一下也就行了,等到父子二人从铜驼街出发,辛苦大半日,到半夜方才来到他们长居十八年的阳城山下时,刘焉却是终于对自己儿子说了实话。

下午时分,位于中台的尚书令中,满头白发的曹节正慢腾腾的叙述着王方的辞表,以及此人在辞表中对天子卖官的最后谏言。

然而,随着当今天子履政已久,谁也都知道,如今这位天子虽然很聪明,但耳根子软,讲私情,而且还很贪婪,所以定夺之时,这些宦官可以从容在旁提出建议,表达看法,影响天子的判断,外面的朝臣却是无能为力。

“父亲大人何出此言?”刘范不由尴尬一笑,然后将手中桃核直接扔了出去。“真当儿子不懂事吗?你此番如此作为,说到底不还是为了我和弟弟们以后做起官来能够轻松一些吗?弟弟们我是不知道,但父亲当年在此处感叹时局的时候我可是已经懂事的。”

“是啊!”刘君郎也是再度失笑,不再于自己儿子面前装模作样。“不过咱们家也总算是时来运转了,天子年轻,政局稳定,正是做官的好时候……我刘焉断不会让你们四兄弟再如我年轻时一般,将大好时光全扔在这山中了!”

—————我是父慈子孝的分割线—————

“刘焉,字君郎,江夏竞陵人,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十八载,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为雒阳令。翌年,迁冀州刺史,以冀州治坏,乃出南宫门,遣子驾驴车,微服而往。”——《新燕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

(本章完)

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477章 宛城龙盘虽可贵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26章 緱氏县中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446章 世间鱼鸟各飞沉第35章 夜凉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302章 河内洛中两相隔第92章 进退第249章 堂舍内钟繇狼狈荐英雄第246章 孙文台所向无前第159章 定策(下)第408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上)第305章 节使三河募年少(还账成功)第228章 左右为难第528章 铜雀游客恨来迟第478章 邺下书味亦何偏第450章 大江东去老诸侯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270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下)第439章 须知饮啄繇天命第352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第329章第538章 故垒萧萧夏如秋(续)第472章 岂余心之可惩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255章 时时斗战欲何须第374章 被驱无异犬与鸡(二合一)第198章 摒除万般事(上)第298章 星河挂户夜长晓第135章 何从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261章第361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续)第450章 大江东去老诸侯一周年总结兼百盟感谢对不起,写了一章又删除了第410章 世间底是英雄物第261章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125章 无生第92章 进退第353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续)第77章 撤屯(下)第234章 堂中辟一人第21章 戏杀(5.5k)第497章 千里连舸断龙背第215章 论于樊舆第191章 天意怜孤草第128章 爷们第363章 临河却闻定国策第528章 铜雀游客恨来迟第535章 山形依旧枕江流第414章 强移栖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241章 盗马亦盗人第190章 春去夏渐腥请来领奖!第243章 亿钱予一钱第225章 不负天下第236章 铁骑横百里(上)第247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530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续)第103章 麦饭第124章 待死第485章 南箕北有斗第210章 顺逆藏于心(上)第304章 聊持宝剑动星文第41章 邀请第336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第359章 但教方寸无诸恶第226章 不论身后第425章 解衣方见血(4合一大章还债)第410章 世间底是英雄物第484章 猎马敢齐出第454章 药方只贩古时丹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237章 铁骑横百里(下)第537章 第二十三张 故垒萧萧夏如秋第404章 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7k勉强2合1继第327章 战殁尤思过往事第277章 缓声慢语迎春社第536章 今逢四海为家日第170章 失控第529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第394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第409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第198章 摒除万般事(上)第267章 秋风起兮白云飞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第520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第265章 志气方自得第537章 第二十三张 故垒萧萧夏如秋第36章 颍川论士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续)第535章 山形依旧枕江流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4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