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喜怒形于色(上)

第207章 喜怒形于色(上)

夜色悠远。

щщщ⊙ тTk ān⊙ ¢ ○

大概是只露了半张脸的缘故,月亮带来的光线并不是很足,这让人说不清这夜色到底算是清亮还是昏暗。

襄国境内的某处官道上,数骑自北面飞驰往南,旋即便随着马蹄声远去了。而许久之后,一辆双轮的大板车方才吱哟哟的从道旁树林中被人推了出来, 然后沿着官道一路继续往北面而走。

话说,那推车之人身材格外高大,细细打量起来,居然有将近九尺,似乎比吕布还要高上几分,而大板车上明明堆了不少物件,他也是只如闲庭信步一般, 可见也不是虚高……没错, 此人正是河东解县人,如今正在做逃犯的关羽关长生。至于说之前在河堤上出手,顺手一棍子将那名刺客给当场打死之人,其实也正是他了。

没办法,关长生身为杀人逃犯,却是个有气节之人,死活不愿意做盗窃、抢劫之类的事情,也不愿意给那些权贵做什么徒附、宾客,偶尔有些游侠头子看重他的勇力招揽他,他却看不上对方……所以,从今年春日在河东犯了事以后,一路流亡到此处,他便只能靠卖力气、做小贩过活。

所谓码头上给人扛过包,黄河上给人撑过船,山窝子里猎过熊, 秋日间还贩过枣……如今到了冬日,实在是没什么出路, 恰好路过北面柏人的时候又听说这边在修渠, 便干脆买了一辆大车,随着本地人一起运送石材,准备以此赚些钱财来熬过冬日。

然而,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运一趟石头而已,居然会遇到一州刺史被谋刺的事情?还顺手救下了对方!

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当然是很大的功劳。

但是怎么说呢?关长生偏偏不是个普通人,他是个犯了大罪之人,抛家弃业、亡命江湖可不是白说的,而且他本人的身材、形象格外突出。那到时候,那些权贵当众把他叫来,问一句来历,他关羽又该怎么说呢?真报出了姓名来历,众目睽睽之下即便是有此功劳,那刺史也未必就能如何如何吧?

当然了,如果关羽是个所谓知机之人,报个假名字假来历,就此糊弄过去,那即便是大家心里明白,也一定会假装不知道。他关长生也自然可以就势停了这亡命天涯的脚步,在赵国安顿下来,说不定还能享用一番富贵!

然而,关键就在于……他是那种假托姓名以求平安之人吗!若是如此,当日又怎么会在加冠之日一怒杀人呢?

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假若之前真没来得及走脱,刺史又当众询问,他关羽一定昂首作答:

“河东解县关羽,现为杀人逃犯!”

最后,重耳懊悔之余也只能伐木为屐,穿在脚下,并日夜以‘足下’之物提醒自己曾经负过这么一个人。

对方能视自己为英雄,这便是好事了,想刘备那小子以一个游侠之身都能招揽到此人,自己此时又有什么可担忧的?

关羽再度沉默,他盯着公孙珣许久方才继续问道:“但是以君候如今的地位、羽翼,何须以国士待我一勇之夫?”

“君侯这是要拿我归案吗?”关羽依旧肃立车后不动,眼睛却是再度眯了起来。

“正是因为足下是逃犯,我才一定要来见一见的。”公孙珣负手缓步上前,来到板车跟前言道。

介子推,乃是重耳出奔时的功臣,但重耳回国后大肆封赏时却忘了他,于是乎介子推心灰意冷之下直接上山隐居……重耳想起他以后屡召不至,便一气之下放火烧山想把对方逼出来。谁想到介子推性格执拗,宁可负着老母抱着一棵树活活被烧死也不跟重耳低头。

公孙珣一时愕然,但旋即失笑……毕竟,云长也好,长生也罢,终究还是对上了。再说了,相较于云长而言,长生未免多了一些乡土气,后来改字也应该是学问长进后的寻常之事。

关羽个头极高,也是低头直视对方,良久方才缓缓言道:“羽终究是一介逃犯……”

所以,以一个将军的身份而言,此人绝对是一时名将!甚至于公孙珣之前总高看刘备一眼,甚至隐约觉得这厮确实有些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一个游侠头子一般的人,甫一决定去建功立业,就居然就能招揽到两个如此层次的人物跟随。

首先一个,忠心不二总是跑不掉的吧?曹操对他那么好,最后一听到刘备的消息还是弃了高官厚禄,去随后者流浪四方,这一点有的说?

“阁下不畏权贵!”公孙珣正色言道。“刺史为一州方伯,贵不可言,长生却弃之如敝帚……我身边的人,或许也会抑强扶弱,但多是奉命而为,主动有心之人,只有一个王叔治,乃是我手下邯郸县丞,却又是一个文弱之士……”

“不管如何!”公孙珣失笑道。“且归河堤大营,咱们自有分说。”

关羽停下手中板车,第一反应便是往自己身后来路上望去,然后瞬间醒悟——对方居然是让侍从骑马折返,佯做放弃,将自己骗到路上,然后在此守株待兔!

“足下也是用心良苦!”关羽回过神来,也是无奈摇头。“出手救了你家刺史一次,也领了足额的赏金,本可就此相别,为何一定要苦苦相逼呢?莫非是足下受了你家刺史的严令,我若不回便要治罪于你?”

“乡中有豪强无度,逼掠贫民……”

“那我便干脆一些好了。”枯木之下的那个人,也就是公孙珣了,也是恍然醒悟到自己的言语未免有些莫名其妙。“足下可是河东关云长?!”

那人立在枯木下,一时看不清容貌,但闻言所作回复却是分外有意思:“‘足下’一词语出不详,但自古流传乃是依寒食节典故……昔日晋文公重耳怜惜介子推,伐木为屐,固称足下,以示礼敬……如何,莫非足下是晋人吗?也曾读过书?”

譬如审配,论才能,此人可能是公孙珣麾下文士最出色的那个,之前的表现也极佳。然而到了赵国,本该占据地利,然后发挥更出色的他却被王修轻松比了下去。这不仅仅是王修有所磨炼的结果,其实也有审配碍于此处是他家乡左近,不能为的缘故!

审配出身魏郡大族,河北闻名,怎么可能跟赵国这些豪族没有牵扯……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赵国时他便不自觉的收起锋刃,只是安心做一些边角之事,一直到本地豪族被调解的差不多了,这才隐隐露出一些锋芒,却又忍不住和沮宗走的太近,隐约有互为奥援的感觉。

平心而论,若是到此为止,这对双方而言都是好事!但不知为何,明明事情可以就此了结,随后却偏偏有人从后面再度追来,也是让关长生惊疑不定之余屡屡主动躲避,以防生出多余事端。

“我犯事时董太守刚刚履任。”关羽倒也恩怨分明。“不关他事……”

“你为何发笑?”关羽见状愈发不耐。“此处只有你我,我直言好了……你回去查一查通缉便知,我本是杀人逃犯,在河东杀了不少人命,故亡命在外。今日路过此处,也是恰好遇到你家刺史与此,举手而为罢了,并非是贪图赏赐。若是随你回去,怕是你家刺史与我都会难办!且让开路来,放我离开……”

“足下此言未免小瞧于我。”公孙珣当即驻足。“我的意思是……一介逃犯,救下冀州方伯,本可挟恩图报,就此改名换姓享一份富贵,却只是领一份赏钱,便径直告辞……这难道是一般人能做出的事情吗?如此行径,堪称义士了。更别说,危急之间,一朝制敌,也是勇武过人……”

而二人对视良久,果然是前者首先开口道:“君侯如此人物,为何要轻骑来见我一逃犯?”

“鄙人辽西公孙珣,小字文琪。”公孙珣昂然负手作答。“乃是昔日熹平中出塞烧弹汗山之人,也是当年洛阳诛王甫之人,还是去年辽东覆灭高句丽之人,更是此间邯郸令、引赵国万民修足下身后霞堤之人!足下……居然真不知道我吗?”

“君侯是要招揽我吗?”关羽恍然反问。“一介逃犯?!”

“如此杀便杀了!”公孙珣咬牙冷笑道。“我用足下,正是要借足下胆气,镇压此辈!回去以后,我便修书于河东太守董卓,质问他为何任由此辈横行,反倒要让长生你出手行此事?”

公孙珣心中如此抓狂,嘴上却是微微叹气:“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见天下强者无所制约,弱者无所依凭,便有意鞭挞天下,斧正世间,又怎么会觉得身边义勇之士太多呢?再说了,在我看来,足下身上还有一样我身边其他人没有的东西。”

“我以国士待君,乘夜追索,便是明证!”公孙珣不怒反喜。“又怎么会让足下做什么剑客呢?!”

关羽立在当场,一手扶车,默然不言,公孙珣者依旧昂然负手,静待对方回复。

当然了,回到眼前,不管如何了,随着月上中天,这群追索之人也是纷纷无奈折返,关羽也可以趁势连夜赶路,离开此地了……直到他来到一处路口。

关羽思索片刻,却是后退半步,干脆躬身一礼,口称君侯。

公孙珣心中欢喜莫名,只是勉力压住,然后才认真问道:“你所犯何事?”

“足下问我是何人。”公孙珣愈发摇头失笑。“你在这霞堤处运石为生,居然不知道我吗?”

“长生,过了年我便二十有五,也该履任为两千石,主政一方了。”公孙珣往前一步,直接抓住对方手腕。“正要你这样的人才替我锄强扶弱!不管如何,且随我一时,若我有不义之事,便弃我而去又如何?”

更别说,今日那两个刺客一个为吕布所杀,一个为关羽所诛,都是一击致命!然而,越是如此,越是衬托出了关羽的可贵!吕布,公孙珣都能因为惜才而不远不近的牵扯着、观察着,如关羽这般人才,为何不用?

看他年纪和字号,应该也是加了冠的,算是成年之人了,武将之辈再是半成品,那八成也是没得跑了吧?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公孙珣似乎也确实很需要关羽这样的人才。这不仅仅是说才能,而是说因为真正做了官、经历的多了以后,他才渐渐感觉到人才的另一种难得……很多时候,有些人不是没有才能,却囿于种种牵扯,而无法使用。

关羽微微颔首,俨然是想起了此人。

在公孙大娘的嘴里,此人的骄傲简直是什么天大的过错一般。然而,公孙珣却有些难以理解自己母亲的这种态度……因为在公孙珣看来,即便是此人有些傲慢,可按照此人在那些故事中的表现,也绝对称得上是那些三国豪杰中的翘楚。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出色的人物,公孙大娘却总是不停说此人多么多么骄傲,就好像他不是个将军,而是神仙一般,就不该骄傲似的……便是神仙,就不许人家骄傲了?又不是圣人!公孙珣对此简直是一万个不理解。

关羽微微眯眼:“倒也确实有些眼熟,好像今日与那刺史一起领头的便是你,我原以为是刺史后辈……阁下到底是何人?”

这是何等逆天的运气?!

“愿闻其详。”关羽再度眯起了眼睛。

然后逼得那刺史将他当众拿下,然后又使尽了力气给他洗脱罪名……搞得他关长生仿佛是要挟恩图报一般!

实际上,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关羽这才匆匆告辞的。而那位发放赏钱的县丞明显也是个有眼力之人,一眼看出了他的为难,也应该大略猜到了他的身份,所以直接了当的给了大笔的现钱,并放他离开。

如你这般一勇之夫天底下有几个?!

“若是放足下就此离开,岂不是如同重耳忘掉介子推一般……将来后悔终生?”公孙珣凛然相对。“不瞒足下,我确实是想招揽足下为我所用!”

最后,以统帅论,后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几乎一度动摇了魏武的天下……这也是一个方面大将的极致了吧?

其次,以战阵论,诛颜良斩文丑,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便是只斩了一个,那也是一员战将能做到的极致吧?

“足下误会了。”公孙珣摇头作答。“刘刺史是个什么东西,哪里能使的动我?今日在此久候,乃是我本人一意孤行,专门来见足下而已。”

关羽当即将脸拉下:“我为何要知道你?”

关羽分外无语:“我读没读过书,是否为晋地之人,与阁下何干?”

公孙珣此言并非是在刻意说好话……他是真心觉得,若今日放掉关羽,那将来必然要后悔终生的!

话说,关于眼前这位关长生,公孙大娘和公孙珣母子之间其实颇有些分歧。

当然,审配只是其中一个例子,真要细细追究起来……身边每个人似乎都有要避讳一些方向。

“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关羽蹙眉言道。“我乃河东关羽关长生,何言关云长?!”

但是关羽,却是少有的没有什么牵扯之人……出身河东,杀人而走,无牵无挂!从公孙珣的角度来说,使用起来未免太过顺手吧?

“我关羽不做剑客!”就在公孙珣准备继续说下去的时候,身材高大关羽却来了一句让人颇为无语之言。“我敬君侯是个英雄人物,而且为政清明悯农,不愿得罪,还请让开,许我自行离去。”

“壮士为何不告而别?”一人忽然从路口一处枯木之下走出,也是负手而立,俨然久候在此。“也是让我一番好找。”

公孙珣见状终于遮掩不住心中喜悦……不想今日也能有如此运气,于是便当即大笑,然后又从远处林中取了系在彼处的两匹马,管都不管路上的那辆板车,就径直带着年轻的关羽于月下往回而去了。

———————我是终于走运的分割线———————

“珣为邯郸令,遇刺于河畔,时关羽为逃犯,负石于堤上,乃飞石立杀一贼,助珣于危难之中。事毕,遂去。珣待起身,遍寻左右不见,乃乘夜沿途追索,得之于路。固问之,羽乃应曰:‘公英雄也,羽一逃犯,若存之,公必跨州求赦,恐累及声名。’珣大笑:‘如此,卿亦英雄也!’乃携手而归,引为腹心。”——《汉末英雄志》.王粲

PS:关羽年龄,历史只有一个比张飞大的说法,本身毫无记录……但为了尊重大家的常规认识,以跟刘备差不多来算好了。

还有新书群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394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第269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中)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拟第167章 祭旗第275章 门前立故友(上)第494章 故人北走临沂水第439章 须知饮啄繇天命第477章 宛城龙盘虽可贵第255章 时时斗战欲何须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123章 更胜第440章 休问天下早晚清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请来领奖!第484章 猎马敢齐出第248章 城门口公孙仗势欺太守第269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中)第225章 不负天下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10章 家暴第315章 白马猎长原第341章 关东起群雄(下)第463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第449章 玉壶寒冰不受污第8章 破营第319章 纷纷塞上行第255章 时时斗战欲何须第117章 相邀第450章 大江东去老诸侯第140章 慷慨(上)第172章 直入第75章 撤屯(上)第197章 不闻新人来(下)(熬夜8k补偿)第210章 顺逆藏于心(上)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398章 莫将生死较疏亲第408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上)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508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中)第383章 迁藏就岐何能依?第154章 张俭第390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第446章 世间鱼鸟各飞沉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392章 达官非自有生来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11章 远方的讯息第503章 寒声一夜传刁斗第319章 纷纷塞上行第152章 无力(上)第125章 无生第226章 不论身后第468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第521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续)第515章 谁道天涯知己少第529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第383章 迁藏就岐何能依?第452章 白雪纷纷落庭中(下)第362章 马上相逢无纸笔附录3:汉燕演义标题集——燎原火第348章 降虏西击胡第508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中)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313章 汉兵奋迅如霹雳第213章 我独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乐!第423章 赴阵犹遮面第356章 波涛失意虓虎起第89章 移镇第405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第472章 岂余心之可惩第532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中)第456章 独往人间不独还(继续感谢白银大萌江第11章 远方的讯息第322章 循循州牧道服人第311章 卫青不败由天幸第476章 保国可保身第110章 宫前第374章 被驱无异犬与鸡(二合一)第317章 翩翩河边走(下)第101章 大事(中)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371章 一骑如熊虎第400章 河北风清人自知(7k勉强2合1)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361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续)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210章 顺逆藏于心(上)第527章 尽日徘徊浓影下第66章 插曲第122章 乱箭第43章 伪书盗印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254章 汹汹人寰犹不定第420章 难夺三军志第230章 歃血第218章 岁在甲子第96章 处置(上)(8k补前两天的字数)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98章 处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