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尧舜桀纣皆腐骨

第367章 尧舜桀纣皆腐骨

高粱亭西南,襄陵城西,平阳城东,在一览无余的汾水平原上有一座很突兀的著名建筑,四时香火不断不说,遇到一些重要政治事件, 河东太守还会亲自前来拜访祭祀……这是一座尧祠。

尧作为儒家公认的上古圣君,自然是这年头正儿八经的祭祀对象,所以尧祠是有很多的。不过,大概是因为平阳是尧都的缘故,所以此处的尧祠规制不比寻常。

话说,自从卫将军公孙珣在高粱亭一战降服了七八万河东之众以后,自二月底到三月初, 他一直就在此处驻留……这当然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七八万俘虏,外加公孙珣本人所带领的两万余战兵,两万辅兵,林林总总十余万众,是需要妥善整编的。

什么人该赦免回家,什么人又该予以处罚?

赦免回家的如何有效管理安置他们,而予以处罚的又该用什么方式处罚?

是杀是留,是抄家还是灭族,是许其投军自效还是杀其人并其众?

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但是话还得说回来,十余万众,如果不想坐吃山空,偏偏还真得尽快予以处置才行。

“君侯!”这日下午,镇军中郎将王修王叔治从尧祠外转入,却是满头大汗,俨然又是辛苦了一整日。“今日这最后两县的良家百姓也已经尽数放回, 不过和之前一样,多有人乐意从军的,我也按照之前的吩咐, 告诉他们良家子从军多有优待, 却要等到本地乡亭恢复以后再论其他。”

鹖冠直裾,正在尧祠内某处瞻仰碑刻的公孙珣缓缓颔首,然后方才顺势回头:“辛苦叔治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雁门、太原汉家制度尚在,亭乡未失,做事方便,唯独这里,算算时间已经两年没官府辖制了,什么都要重头来过。”

“不过。”王修闻言倒是忽然叹气。“这些人听到恢复亭乡,或多或少都有些异样,想来是这些日子少了算赋徭役,颇有些食髓知味……”

“越是如此,越要尽早恢复制度。”卫觊在旁忍不住插嘴言道。“唯独要选派出色人物,方能治理地方,安抚人心,而且要速速处置那些地方大豪,叛军首领,防止他们回到乡中蛊惑人心再度为乱。”

俯身在庭中的卫固一言不发,连连叩首,唯独叩首间隙忍不住看向坐在公孙珣右手侧某个座位上的卫觊。

“伯觎这是金玉良言啊!”公孙珣也是感慨一时。“但是事有缓急,反过来说,如今讨董格局严峻,只争朝夕,而从此来论,那一日我倒是还是有些妇人之仁了。现在想想,若是当日能稍微忍一忍,等到天黑,咬牙冲一阵,最起码今日处置起俘虏来便干脆的多……想那些河东豪强,有些其实实力未损,与他们本部兵马依旧缠绕难分,偏偏又是整部而降,不好肆意处置,也是让人为难。”

“说的好哇!”公孙珣笑的更开心了。“可若如此算来,我麾下为何没有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的子弟呢?若以袁杨子弟与匈奴单于共捉刀立于门内,岂不更应时事?”

“裴茂公如今还在朝中。”王邑无奈苦笑道。“其五子也全都在身边……”

“对了!”公孙珣忽然又想起一事。“我邀请我那师兄王文都还有河东诸位世族领袖后日来此祭祀圣君的事情……不会耽搁吧?为何一直到现在都无一人到此?”

公孙珣连连挥手失笑:“文都兄想多了,我没有怪罪之意。只是想到博陵崔氏(即安平崔氏)的崔州平马上要来我军中共谋讨董,而清河崔氏的涿郡崔太守也早早与我会盟讨董,至于渔阳田氏、晋阳王氏、阳曲郭氏、邯郸李氏、魏氏、邯郸氏,还有泰山王氏,也都有子弟在我军中,若是再加上此番到来的河东卫氏、贾氏、范氏、柳氏……我也算是见识到这天下一多半的名门风景了!”

“只要不放他们回乡便可。”王修也是正色而言。“这种豪强之辈,正该用在战场之上消耗!”

刘虞冷笑一声,并未多言。

“至于卫固卫兵曹,你可知罪?”话至此处,公孙珣也懒得遮掩,却依旧颜色不改。

“这事怪不得裴公。”王邑见状赶紧解释。“文琪或许还不知道,自从袁曹等人逃离并起义兵后,董卓对这些擅自逃离洛阳的官员经常是一旦发现便要严厉处置,大至夷族,小到下狱,不一而足。而裴公之前虽然做过尚书令,算是位高德重,但据说其人好像是跟关东诸侯之一,也就是当日跟着文琪的那个刘备刘玄德有些关系……所以看管极严。”

王邑目瞪口呆,但却早有甲士无数持白刃涌入尧祠庭中,竟然是将刚刚还是座上客的卫固给当众拖了出去……而卫固看了看宛如在说天气如何的公孙珣,瞅了瞅愤怒却无言以对的王邑,最后将视线投向了闭目不语的族兄卫觊,到底是一句废话都没敢有。

众人纷纷颔首。

“我与师兄十余年未曾再见,今日既然是你说话,那就恕其死罪好了。”公孙珣张口便来。“罚没河东郡兵曹掾卫固除房舍外的所有家产,交出宾客、私兵……其人杖责二十,罚为陪隶一年,即刻拖至后营行刑,然后入列为陪隶!”

席中明显有人试图劝谏,但公孙珣根本没有给其人机会:

“是啊。”娄圭也是一声叹气。“不论其他,此战我军虽然大胜,也颇多伤亡,两万骑兵,死伤减员两三千众,六千步卒,也伤亡减员近两千……而过了河东,迎面董卓拥兵极重,光是关西老卒与洛阳禁军就何止五六万人?所以说,这些人该用还是要用的。”

“看来我这师兄在河东颇有威望?”

“不瞒师兄。”公孙珣依旧微笑从容,好整以暇。“之前请你来此祭祀圣君,我便也担心安邑有失,以至于影响大军,便遣了我麾下别部司马成廉,引骑兵四千,走介山绕道去安邑守城去了,临行前曾吩咐,国事为重,若有阻碍,格杀勿论……范司马不在倒好,如今既在,偏偏又不懂利害二字的话,此时已经死了也说不定!”

被提到家名的人,多有得意之色。

“原来如此。”王邑也不由失笑。“如此说来,早该唤几个闻喜裴氏子弟一起前来才对……”

“其实哪里是因缘巧合?”王邑继续恭维道。“文琪此番讨董,上应天命,下承民心,而且连战连胜,这才能汇集天下名门世族,让大家同心戮力,共谋大业……这就是所谓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家人来信,他们已经到了绛邑,算算时日,明晚必到。”卫觊正色作答。“之所以没人提前到此,乃是因为要先集于安邑,然后随王太守一起到来。”

“你真是糊涂!”王邑愤然起身指责道。“虽说时局危难,但是怎么能不经过我这个太守便轻易与贼人交通呢?”

卫固赶紧会意叩首认错。

“听说师兄在河东,能够存身于虎狼之间,靠的乃是两位郡中世族豪杰……一个唤做卫固,一个唤做范先,不知是哪两位?”

便是田丰,居然也难得颔首。

“确实如此。”卫觊继续言道。“王府君是白波匪作乱后到任的,其人之前履任近两年,虽然不能收复河东,可在安邑却多少能做到守成不弃,而诸世族也多赖他保全……到后来,不光是北有白波,南面董卓乱政,王府君在安邑也是尽力而为了,大家都看在眼里。”

话说,春日暖风正适,火把火盆团团照亮庭中,再加上酒菜俱全,很多人随着王邑赶了一天路,此时早已经饿的不行,但公孙珣却迟迟不开宴,难免让人心生疑虑,此时又当众说出如此狂妄之言,那此宴必然要有波折的。

众人不解其意,却也不好多问。

“这……”王邑情知不好,但也只能硬着头皮问了出来。“文琪,愚兄早在刘师门下便以愚钝而知名,实在是不知道你是何意?什么是懂得利害?还请你明示。”

翌日,恰如卫觊所言,河东太守王邑帅郡中官吏名族准时来到了尧祠……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而公孙珣也于当晚主动在尧祠院中设宴,以作礼仪。

话至此处,卫固复又看向了座中杨奉等人,但杨奉等人也在忐忑之中,如何敢擅自出声?

公孙珣嗤笑摇头:“看来师兄还是不懂什么是军……说来也巧,刘师遗书中恰巧训导过我此事,你要听一听吗?”

满营幕僚军官,河东名族,包括哪些投降的河东大豪,全都列席其中,非只如此,众人甚至惊愕见到了与公孙珣并排坐在上首位置上的大司马、幽州牧刘虞……相较于此人,其余种种两千石,或者曾为两千石高位的官员、名士,倒是显得寻常了。

王邑张口欲言,却终于没再吭声,而席中诸多人物,也多彻底肃然起来。

“话是如此了。”公孙珣在旁哂笑道。“可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就好像这次,若非有伯觎你提前相候在此,提供大略腹案,我怕是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呢……有时候想想,难怪自古以来那么多杀俘之人,哪里是他们全都残暴?分明是既养不起,又不敢放。”

“原来如此。”公孙珣也不喊地上之人起身,只是愈发追问不及。“那敢问师兄,范司马其人何如,懂得利害二字吗?”

“闻喜裴氏为何不在今日客中?”一番寒暄之后,坐在上首的公孙珣朝着与自己左手侧次席的王邑好奇询问道。

随行幕僚,虽然之前议论时各有所持,但此时说起那些被俘大豪们的处置,却并无一人反对……毕竟,治政是治政,治军是治军,战争时期,公孙珣能保持基本的规矩已经足以让这些文士无话可说了。

“无所谓了。”公孙珣复又摆手笑道。“本就是缘分而已,有则有,无则无,不必强求。”

王邑登时讷讷,座中诸人也多有变色……毕竟,公孙珣耗的时间太久了。

“我听说之前九卿中的执金吾胡毋班被他妻舅河内太守王匡所杀,此位空余,而文都兄久任河东,辛苦维持,多有功劳……不妨请大司马表文都兄为执金吾,如何?”公孙珣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意思。

“还是要再威慑一二才好。”公孙珣走出尧祠大门,却是看着身前陡然显现的庞大军寨若有所思。“而且该处置的也要处置。想来,那日能活下来这么多人,一是将士辛苦作战,三军用命定下来的大局;二是我自起了妇人之仁;三是郭太主动送命,舍身行仁……这些人岂能坐享其成?”

“文琪,其人如此胆大包天,固然可耻,但还请念在他保全地方的功绩上多加宽恕才好。”王邑实在无奈,只能临时为自己的下属求情。

卫固惊慌难耐,只能勉力叩首:“不瞒府君,之前为保住安邑,我便以乡人身份与白波军中诸位多有联络,劝他们不要进军郡南数县,想来是此番卫将军大胜,查检到了昔日信函……”

一人赶紧避席见礼,而王邑也是当即做了介绍:“此乃郡中兵曹掾卫固,至于郡中司马范先,因为安邑需要有人看顾,所以留他守城。”

“将军宽容。”众人情知公孙珣与崔烈的过节,却是赶紧称赞。

“卫兵曹,卫将军问你话呢!”王邑看着不好,忍不住呵斥了一声。“你到底犯了何事?!”

“那也请他来吧!”公孙珣一声叹气。“便是赶不及祭祀圣君,也该请他共赴讨董大义!”

“我记得还有西河太守崔钧崔州平(前司徒崔烈次子,历史上后来诸葛亮的忘年交,铜臭一词的发明人),也是如此。”公孙珣若有所思道。“其人在西河,虽然因为匈奴势大不能制,却多少能安抚地方,广得人心,而且大节不失。”

“若以此论,那欲行仁政,便须先有智力、勇力、财力、物力,然后方可为之了。”田丰在旁边不由感叹。“这便是天下仁政难为,而恶政却屡见不鲜的道理了,怪不得天下总是越来越坏……”

而王邑却是凛然而答:“文琪坐拥雄军,兵强马壮,自然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其实君侯不必如此过虑。”沮宗在旁捻须道。“依我看,那日君侯在高粱亭堪称神武,几乎一己之力逼降七八万贼众,我等都为之神驰。而经此一战,那些河东大豪出身的首领恐怕也不敢再多想什么了……该收入军中就收入军中使用便是,无须多虑。”

“但是,觊以为这不能作为不行仁政的理由。”卫觊在旁朝着公孙珣勉力劝谏。“天下崩坏,局面艰难,严刑酷法固然可以起一时之效,甚至于让人起到一时之快,但是恪守制度,威德有据,才是长久之道。”

“文琪……”在上首另一位大人物刘虞的戏谑注视下,河东太守王邑终于无力坐了回去。

“不错。”这次点头称是的乃是田丰田元皓。“安平崔氏(也就是博陵崔氏),虽然因为崔烈有了铜臭之名,但终究大义不失,尤其是崔州平,当日君侯到太原,他便主动送信,请共与讨董,不过君侯却以西河兵少,反劝他协助安抚匈奴便是……”

“我这人并不宽容!”公孙珣摇头不止,却是兀自离开尧祠,入营去了。

公孙珣一声叹气。

然而,卫觊只是闭目养神,佯做不知。

卫觊稍微一怔,倒是不由叹息:“天下事确实是难!”

王邑闭口不言,众人饥肠辘辘。

—————我是说什么便是什么的分割线—————

“王邑性激而无胆;卫固多计而无断;范先恃强而无能……河东碌碌,可轻定矣!”——《旧燕书》.卷七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PS:感谢书友邪神周,第四十萌……到现在我都不确定他是不是我现实中某个学姐

还有,给大家磕头道歉,我昨晚上尽力了,但整个人都崩坏了,确实集中不了注意力……食言而肥,我活该变胖!

(本章完)

第51章 当走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第86章 霜降第246章 孙文台所向无前第187章 羔羊临釜鸣第40章 七月来信(5.2k)第468章 长安城内闻更声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161章 秋猎(下)第167章 祭旗第59章 问策第485章 南箕北有斗第42章 请和第139章 劫持(下)第218章 岁在甲子第242章 释怀难释意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232章 虚言复东阿第308章 耻令越甲鸣吾军第436章 师生贵礼轻(2合1小小还账)第160章 秋猎(上)第222章 掷首而还(7.7k)第462章 吾疑汉室曾漏网第400章 河北风清人自知(7k勉强2合1)第243章 亿钱予一钱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22章 借刀第155章 狂言第374章 被驱无异犬与鸡(二合一)第508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中)第261章第402章 更觉归可喜(7k勉强2合1)第284章 一觞浇不平第146章 盛意(下)一周年总结兼百盟感谢第537章 第二十三张 故垒萧萧夏如秋第281章 文物多师古(下)第354章 道德几时曾去世第193章 只见旧人哭(上)第292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第532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中)第392章 达官非自有生来第352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第97章 处置(中)第135章 何从附录7:《旧燕书》卷六十九.韩程高关张赵传第217章 范阳之枉第9章 战后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94章 放火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384章 西宫东阙何所罪?第479章 秦嬴谩作东游计第531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上)第180章 树下索流年第136章 急转第139章 劫持(下)第221章 雕虫小技第159章 定策(下)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501章 虎啸喧争如窃语第337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续)第515章 谁道天涯知己少第510章 天时怼兮威灵怒第209章 喜怒形于色(续)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89章 移镇第351章 从今吹笛大军起第285章 万事俱可忘第314章 叛军崩殂畏的卢第59章 问策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210章 顺逆藏于心(上)第283章 不如持一觞第267章 秋风起兮白云飞第479章 秦嬴谩作东游计第309章 莫嫌旧日云中守第369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第163章 岔口第450章 大江东去老诸侯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174章 兵临第319章 纷纷塞上行第118章 大事第132章 伺机第525章 使人听此凋朱颜第401章 去留皆洒然第288章 须信人心有真伪第295章 读书万卷不谋食第264章 志气方自得(上)第450章 大江东去老诸侯第109章 道旁第277章 缓声慢语迎春社第295章 读书万卷不谋食第47章 软纸第391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续)第98章 处置(下)第214章 宴于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