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撤屯(上)

第75章 撤屯(上)

“止步,便在此处扎营!”

雁门郡最西侧的城市武州再往西数十里处,天色虽然尚未彻底昏暗,但风却越来越大,所以随着公孙珣的一个手势,程普立即指挥着那些陪隶开始安营扎寨。

当然了,汉境之中,区区两百名陪隶、几十名甲士、七八个郡中吏员,说是安营扎寨,不过是挑个背风的地方支起布幔、皮蓬,然后稍微取一些石块、木头配合着随行的大车做一条简易的障碍线罢了。

最后,还是程普看不过眼,又临时在大车边上又加了一道壕沟。就这,却已经让那些陪隶有些骚动和不满了。

说白了,大汉并没有奴隶这么一说,说是陪隶,不过是犯了罪之后,以民夫待遇征集的戍卒而已,基本的人权还是有的。

“也不晓得这张太守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趁着陪隶们搭建帐篷的时候,公孙珣则和吕范嘀咕起了一些什么。“我找他打秋风,他却让我过黄河去五原郡,还说什么如此跑上几趟,老兵也好、战马也罢,甚至军资都有了……哪来的这样好事,莫不是在糊弄我?”

“也不至于吧?”吕范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勉强答道。“这张歧张府君不是清河人吗?与文琪岳父既是同乡又是好友……应当不至于如此消遣我们。”

“同乡而已,哪来的好友?”公孙珣忍不住摇头道。“我刚来雁门时岳父还来信说此人最是擅长见风使舵……怕是见到我那岳父一战成名,既名扬天下,又马上封侯的,这才成了好友,唤我一声贤侄罢了。”

“官场之上不都是如此吗?”吕范不以为然道。“倒是文琪你,近来反而有些失于焦躁了……何至于此呢?”

“嗯……敢问张公籍贯?雁门广阔,不知道是哪里人,可是世居此处?”公孙珣这就属于没话找话了,反正这年头没话可说时问问别人籍贯,讨论一下人家祖宗,总是没什么错的。

话说,公孙珣来雁门已经三四个月了,虽然一直呆在平城,一副除了狍子各种无害的样子,但郡中上下又怎么可能会无视一个驻扎在本郡的千石别部司马?上下又哪个不晓得他底细?而人家既然能做到一郡的兵曹椽,必然是本地大户出身,且有些手段能力,又怎么可能是个不晓事的?

张兵曹也不禁再度苦笑。

“俱往矣。”公孙珣的耐性早就按捺不住了,闻言却是趁机做了总结。“几百年的事情了,还说他做什么?”

“张公已经年近四旬,堪称长者了。”公孙珣不以为意道,然后顺势与对方并马,并张开自己的大氅为对方遮住了风。“珣一介弱冠,怎么能够不以礼相待呢?”

“前些日子在白登山射猎,哪位本地豪杰随口一提我倒是忘了……张公族中果然有此人吗?”公孙珣越来越迫不及待了。

“我听人说有个叫张辽的。”公孙珣终于是没忍住。“有万夫不当之勇!”

张兵曹闻言苦笑:“公孙司马年纪轻轻,倒是见多识广,这便是我们雁门张氏的由来了……不过,二位须给我一些脸面,不要当众呼我祖上名讳。”

公孙珣连连点头:“张公能做到一郡的兵曹椽,想来你们张氏这些年在这雁门还是颇有根基的。”

“皆是祖上披荆棘之苦,方有我等后人坐享其成。”

“我乃是马邑人。”果然,这张泽张兵曹闻言立即就微微感叹了起来。“而说到世居此处……不瞒公孙司马与几位,何止是世居?我们雁门张氏在延续门第之前就已经存于马邑数代了。”

“哎呀,一介微末小吏,哪里敢在司马面前称公啊?”这随行的雁门郡兵曹椽张泽闻言赶紧就在马上推辞了起来。

公孙珣听着什么诸葛、汉武、改姓之类的话,思绪杂乱之间,却是猛地想起一事,然后不禁脱口而出:“张公莫非是聂壹后人,为避怨改姓?”

“边郡中人,只是舞刀弄枪罢了,就算是有几个不成器的孩子,也比不过公孙司马的文武双全吧?”张兵曹这番感慨倒是显得格外真诚。“实在不敢称出色……”

“所谓撤屯。”张兵曹微微正色道。“乃是说因为鲜卑人、羌人骚扰太过,有些屯点实在是无力支撑,所以就将彼处的民户迁移到内地。这也算是朝廷这些年对并州西部、北部诸郡的特许政略了。不过且不提这些,公孙司马和几位想想,五原这种破地方,十来座城却又只有四五千户人口,彼处说是民户,其实又与军户有何区别?而且家家养马,个个善战,天然就是精锐骑卒……”

公孙珣与吕范赶紧致歉,而后者却又不禁愈发好奇,便忍不住追问道:“时隔三百年,不再纠结往事我自然晓得,只是不知当初令祖到底是避谁的怨,是避匈奴人还是在避自杀的王恢家人,竟然至于改姓?”

吕范闻言也是摇头:“据我所知,那金氏煊赫数代,到了王莽乱政之时,逃到山东,为了避祸改姓为丛,而当日那个被金日䃅在宫中拿下的反贼马何罗,后代为了避祸也改姓为莽……这真是,这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张兵曹闻言恍然,便赶紧解释:“我晓得了……其实,公孙司马和几位都不必多疑,我家府君确实是一片好意,此去五原也确实是个极好的美差,因为我们此去乃是接应撤屯的。”

“这倒也是,俱往矣。”张泽也跟着点头称是。“事情都过去三百多年了,我们家的底细郡中也都人尽皆知,甚至西河郡那边的匈奴人也都晓得我家的事情,却不见来报复半次……”

“这倒是有趣。”一旁的吕范颇显好奇道。“姓氏之说源远流长,若是说某姓从某地开始,那倒常见,毕竟古时行封建制度,多有王孙贵族到了封地后改姓的。可要是说延续门第之前就存于某地,我却只能想到琅琊诸葛氏的例子……昔日秦汉之时,葛婴之后便长居彼处,后来汉武怜惜葛婴无辜被杀,便封其后人为诸县候,于是葛婴后人便大多改姓为诸葛……”

公孙珣和吕范对视一眼,反而愈发茫然了,后者立即又问道:“敢问这撤屯又是什么意思?”

听到这话,公孙珣与吕范、韩当再度对视,却都是眼前一亮——不想,这雁门太守张歧还真是给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张兵曹看到公孙珣醒悟,随即就很有分寸的不再多言。

公孙珣微微点头,然后赶紧换上了一副笑脸迎了上去:“张公辛苦!”

“都有!”张兵曹喟然感叹道。“当时汉匈征战不停,既然是在边郡,那家祖是既害怕匈奴人报复,又害怕王氏报复,便一时改了张姓。而等到汉武大获全胜,卫霍建功之后,家中一度是想改回来的,偏偏朝中又出了个匈奴王族金日䃅,权势滔天,于是干脆便熄了这个念头。”

“不瞒张兵曹。”看到自家主公尴尬,一旁的吕范赶紧拱手。“其实也没什么特意要打听的,只是想请教一下长者,你家府君说此去五原走一趟,既能得到兵员又能得到马匹、物资……这到底是何道理?我等不知底细,实在是心底发虚啊!”

公孙珣闻言不禁哑然失笑,而那张兵曹和吕范,乃至于一旁的韩当也都跟着笑了起来……不得不说,大风嗖嗖的刮着,这气氛一时间还是挺快活的。

“少君!”就在公孙珣胡思乱想之际,韩当忽然驻马来到了身旁。“张兵曹来了。”

“这有什么?”张兵曹不由笑道。“早知道诸位心有不明,我就该早点说与公孙司马的,也省的诸位一路狐疑……还如此礼遇。”

可是话又说回来,只要一想着数年后就会有那么一场大乱,他公孙珣又怎么可能不对握住一只兵马而心存迫切呢?

话说,他也是郡吏出身,勉强也算是在这大汉朝的中层官署中摸爬起来的,哪里还不晓得这官场上的风气?臧旻那里的推辞,张歧这里的虚伪,本就是官场上的常态……正如吕子衡所劝谏的那样,真要是有些经验的人,就应该放下种种情绪,以解决问题为主。

“那就多谢张公了。”眼看公孙珣心中了然,吕范也就赶紧替自家主公谢过了对方。

公孙珣闻言不禁一滞,旋即自省起来。

“这话谁说给公孙司马的?”张兵曹不禁愕然反问。

众人齐齐哂笑一声,然后却不由尴尬起来……话说,这事情如此简单就交代清楚,反而让人有些措手不及。须知道,那边营地还在搭建中,几人站在一起,公孙珣还在这里举着大氅为对方挡风,也不好撵人的,偏偏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那敢问张公,不知你们族中如今可有些什么出色的年轻人物?”公孙珣继续强压着激动心情,装模作样的问道。

对方如此爽直,公孙珣反倒显得有些尴尬了起来,但即便如此,他手上为对方遮风的动作却终究是没停下来。

“我那族弟张辽虽然自幼体格健壮,却年方八岁,去年在乡中见他时还看到他拿热水浇虫蚁窝呢,然后气得他哥哥张泛把他吊起来打!这万虫不当之勇想来是有的,万夫不当之勇却万万不敢有!”

“有是有,乃是我同族远房的弟弟。”张兵曹忽然正色道。“不过公孙司马最好先与那个本地豪杰割席断交,不然不好跟我这个族弟相交。”

吕范瞬间愕然:“竟然如此吗?马邑之谋的那个聂壹?”

“这是为何?”

所以,这张泽看到对方如此态度,反而当即失笑:“公孙司马要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来,我张某断然不敢受你如此礼遇的!”

“拜见司马。”就在此时,一名陪隶忽然跑来禀报。“营帐已经立好,程军侯请您去休息!”

公孙珣止住笑,见此人体格壮硕魁梧,倒也是个勇武之士,只是碍于陪隶之身,于大风中也只着了一件单衣,而且此时额头汗水迭出,更是绽的满脸尘迹……颇为不堪。于是,他便随手将自己擎着的大氅解下,掷与此人防风,又道了声辛苦,这才打马过去休息。

“太祖年少为吏,颇知民间世情疾苦,又见天下纷扰,自感有用命之时,故凡从军伍,上至将属,下至隶役,皆效吴起之恤。久之,乃渐得死力。”——《新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

PS:还有新书群684558115,大家有兴趣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319章 纷纷塞上行第116章 惊动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302章 河内洛中两相隔完本总结第176章 定夺(还债)第287章 夫子如何较去留第62章 临阵(上)第332章 岂欲万全报天子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136章 急转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第515章 谁道天涯知己少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382章 定跨赤龙越长塬第472章 岂余心之可惩第112章 汹汹第306章第217章 范阳之枉这次是正经请假第25章 勤奋苦读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274章 陌上显大德第342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第218章 岁在甲子第122章 乱箭第350章 南辕咄咄欲何求第225章 不负天下第247章 公孙珣且战且思第77章 撤屯(下)第218章 岁在甲子第59章 问策第117章 相邀请来领奖!第407章 空期戎马收河北第195章 不闻新人来(上)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63章 临阵(中)第411章 未许公孙笑本初第271章 丰年好大雪第430章 鸟飞似得林第142章 雷雨第457章 君前愿报新颜色第443章 南阳龙虎方争斗第430章 鸟飞似得林第502章 虎啸喧争如窃语(续)关于完本与完本活动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继续大章提前还债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89章 移镇第124章 待死第528章 铜雀游客恨来迟附录8:女频写手日记(上)——sduyiyi第43章 伪书盗印第160章 秋猎(上)第148章 女人(10k还债)第458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第260章 太守孝衣横野渡第24章 緱氏山下第469章 及年岁之未晏兮第381章 长驱白马向西殿第409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第394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第209章 喜怒形于色(续)第176章 定夺(还债)第400章 河北风清人自知(7k勉强2合1)第307章第459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续)第90章 出塞第380章 破敌克将下蒲关第121章 崩坏(下)第171章 长驱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53章 中流击水第321章第315章 白马猎长原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讯第407章 空期戎马收河北第383章 迁藏就岐何能依?第11章 远方的讯息第110章 宫前第37章 汝南买士第153章 无力(下)第470章 时亦犹其未央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188章 老雉望河叹(补昨日)第440章 休问天下早晚清第407章 空期戎马收河北第130章 一招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97章 处置(中)第283章 不如持一觞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65章 临阵(终)第196章 不闻新人来(中)第118章 大事第329章第448章 爱叹非为婚姻故第278章 鼙鼓病气纷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