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表文

第87章 表文

洛阳出大事了。

事情的起始点其实是在公孙珣接受任命离开洛阳的第二月,那是一个闰月,伴随着朝廷下令益州郡剿匪的命令到达彩云之南的时候,同在彩云之南的永昌郡太守曹鸾的一封上书也来到了洛阳朝中。

上书的内容格外简单,就是直接了当的说党人都是大好人,而现在天下这么乱全都因为天子你把好人都禁锢的缘故, 所以正式上书请求开放党锢!

这种事情怎么说呢?

虽然有些惊悚,但也不是不能想象。

从曹鸾的角度来说,他在永昌郡,也就是益州郡的边上,同处于大汉朝的最西南角,穷乡僻壤的,然后看到隔壁益州郡太守动辄被蛮族绑架那架势, 估计宁可罢官回家也不想在那地方继续呆着了。

说不定, 还有人许诺了点什么呢。

而从党人这边来说, 眼看着天子成年,开始有了一些主见以及‘明君之相’……比如修建石经,尊师重道了,也难免产生了一些幻想。或者说就算是没有‘明君之相’,那也该试探一二吧?

因此,曹鸾的上书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甚至公孙珣早就知道这件事情,却不以为意。

但是,天子的反应就没让人这么淡定了。

一开始只是要槛车入洛,这当然可以理解,本来党锢就是个极度敏感而且也是朝中核心矛盾所在的问题,主导朝政的宦官不让他钻进槛车就怪了。至于来洛阳,不来洛阳的话怎么能在政治中心引发讨论呢?不引发大讨论怎么能看清楚天子的真正态度继而作出下一步行动呢?

总而言之,曹节,堪称真正的权倾朝野;王甫次之,更像是他的副手;张让、赵忠再次之,但也更年轻,而且和天子的私人关系更加紧密一些。

“总归不至于波及到边防上来吧?”隔了不知道多久,公孙珣忽然扭了扭脖子失笑道。“咱们也不必看天,就隔岸观火吧。”

公孙瓒当即苦笑一声,他现在关于自己前途的设想又多了一个岔路……最近这个持节的护乌桓校尉居然也看上自己了!而如果自己想要在此战立功的话,那无疑是此处更合适一些。

“我晓得了。”夏育见状后不由失笑。“你也是家世两千石的辽西大族出身,对前途自由一番考虑,而此事也并不急迫,但凡想好了直接来找我便是,我夏育的军帐中总是会给你留下一个空当的。”

就在公孙珣和吕范因为这件事情而梗着脖子若有所思之时,这次党锢之祸的强化风波却已经开始向外波及了……想想就晓得,天下那么多党人、那么多名士,而汉代风气本就是崇尚名声和结交,现在一个人被定为党人,居然牵连到整个家族和门生故吏的头上,一时间人人自危之余不免舆论震动,以至于到处都有人上下串联,左右摇摆。

在这种情况下,执掌朝政且富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大宦官们立即警觉了起来……嗯,这里多说一句,现如今朝中顶级的大宦官又是谁呢?

抛开所谓凑数性质的十常侍之类的说法,普遍性认为一共有四人:

“对了伯圭。”夏育负手在几案后转了两圈,却是不由自主的又打量起了下面的上谷太守的御车吏。“上次我与你说的事情想得如何?要不要来我军中做个属吏?你的武艺和性格留在郡中当吏员,实在是太屈才了。”

“喏!”

然后夏育却又是接着想到了当年让自己彻底名扬天下的逢义之战,那一战分为春夏两次攻势。

“多谢将军体谅。”公孙瓒赶紧行礼致谢。

“哪里会动大军?”公孙瓒当即不以为然道。“若是朝廷议定要出兵,必然会下公文来咱们太守这里,你我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而且再说了,这夏育夏校尉来到此处不过一年,哪里就能收服此地乌桓人?这边的乌桓人可是足足有九千余帐……没乌桓突骑,这仗怎么打?”

不如就仿着来吧,也好让天下人知道,我夏育乃是为段公而战!

第一次,段颎带着自己在内的一万多人紧急出击,只带着十五日的粮食,连战连捷,然后与数倍的羌人猝然相逢于逢义山。敌众我寡,而且力气已尽,但汉军却众志成城,上下一体,居然以少击多,大破羌军!那一战,羌人血流成河,光是斩首就八千余级,让天下振奋。

“伯圭兄这话是很对头的。”王门再度点头赞成。“那我们……还和上次一样?”

“所以,”吕范也不禁摇头感叹道。“党人怕是要放弃幻想,积蓄力量搏命了。我估计,数年内,天子与士人,宦官与党人,怕是要精彩绝伦的做过几场,所谓破门灭族之事估计也是很有可能的……文琪又怎么看这党人与宦官之事?”

而数个时辰后,天色都要擦黑了,公孙瓒一行人才慢慢悠悠的来到了上谷和代郡边界处的护乌桓校尉的驻地宁城(后世张家口附近),并在城中大堂上向夏育呈上了上谷候太守送来的公文。

夏育将几案上的佩剑直接掷在了地上:“你持我的佩剑,现在就去,把那个高衡绑起来鞭二十!”

那么回到眼前,最先警觉过来的自然是曹、王二人,两人参与的政治斗争经验何其丰富,哪里还不晓得要怎么做?

于是,仅仅是数日后,天下公认的海内名将,同时也是天下公认的宦官爪牙,和王甫关系极度密切的颍川太守段颎,被征召入朝,担任了太中大夫。

其中,张让、赵忠恐怕更年轻一些,权势也更弱势一点,他们二人之所以被认为很有权势,只是因为他们跟天子的关系比较紧密罢了,目前还称不上是朝政的主导者……曹节和王甫才是,这二人才是这些年协助少年天子管理尚书台,主导朝政之人。实际上,当初的九月政变,宦官一方的主导者和领导者,也正是这二人。

而夏育,现在恨死这个改进了造纸术的什么公孙大娘了……因为若非如此,也不至于让他陷入到如此两难的境地了!须知道,在短短十来日之间,他竟然从洛阳那边接到了五封书信,而且一封比一封厚重,一封比一封露骨!

同时,这些信还全都是夏育的老上司,甚至可以称之为他故主的段颎写来的!

但就在洛阳表面上水波不惊的同时,外地郡国的车骑往来反而显得愈发频繁了起来,最起码远在幽州上谷郡的公孙瓒就看到了不少。

“天下多事矣!”军营门楼上,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的吕范合起书信后坦诚答道。“虽然党人多半晓得天子是不会开放党锢的,但如此强横,乃至于变本加厉怕也是没有想到的……我是汝南人,比谁都清楚哪些党人在想什么,二次党锢已经禁了八年,而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要是再来个八年,甚至十八年,到时候一代人死绝了都没官做,那他们还算是士人吗?”

想当年,他夏育在段颎的军中,也没少挨鞭子。可无论是还挨鞭子还是中箭,但凡受了伤,身为将领的段颎总是亲自来帮他裹伤,然后小心问候。跟随对方在边境十余年,自己就没见过段颎睡过一次好觉,因为对方总是与士卒同甘共苦。

“王八蛋!”夏育勃然大怒,身上的书生气质顿时全无。“那高衡也知道人家没有应募吗?也知道人家现在还是上谷郡的御车吏吗?人家来传递公文,他却领着人围堵,还拔刀露刃,当军中是什么地方?!真以为还是他在渤海做游侠的时候吗?”

然而,从闰月到九月, 从彩云之南到洛阳, 刚从槛车里出来的曹鸾面对的却赫然是年轻天子的雷霆之怒!

天子根本没有见曹鸾,也没让他说话, 最起码没有让他直接说话……这厮刚一下槛车就押送到了狱中, 然后严刑拷打是否背后有人指使?拷打的结果没人知道,唯一确定的是这位前永昌太守直接在狱中被活活打死了。

“外面出事了。”这名属吏赶紧低头解释。“那从渤海领着一群游侠来投军的高衡高玄卿,听说将军几次三番招揽上谷郡的御车吏公孙瓒,对方却不应募,所以心中不忿,便带着人去门前喝骂,此时两边正拔刀露刃相持不下呢!”

之前是北地太守,如今是护乌桓校尉……而乌桓校尉是持节的。

“好!”夏育一拍几案,立即站起身来。“我就知道侯太守是个通晓边事的,比代郡那边的那位强太多,这次有了侯太守的公文,我看他还能有何话说?”

公孙瓒微笑躬身,这种话题他可不好插嘴表态。

也有感慨个人前途的,说是他再怎么讲都是做过太尉的人,之前却被扔到了颍川做太守,不是说颍川不好,而是说既然已经做到了三公之位,又怎么会看得上这种位置呢?而这次入朝担任太中大夫,怕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毕竟他的‘至交’中常侍王甫还在执掌朝政呢!

而且段颎还说,如今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这年头,四十岁就可以称之为老朽了。而五十多岁呢,指不定哪天就自然而然的去见幽都王了。所以,希望夏育能够体谅一个老年人的絮叨!

夏育今年还不到四十岁,长得白白净净,乍一看像是个书生,然而谁都知道这是大汉朝目前少有的百战名将。从军中属吏开始,他就与自己的老搭档田晏一起辅佐着段颎,然后三人在羌乱中连战连捷,前后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苦战、恶战,最终平定了西羌,他本人也因此一路做到两千石,并被依仗为大汉朝廷在北疆的柱石。

至于说到跟在公孙瓒身后的王门,恰恰是前者替自己岳父招募来的本地豪族子弟,因为弓马出色被他引为御车属吏,秩一百石。

首先,公孙瓒要负责一郡府那边政务信息的传达和收发;其次,他还经常要以一种仪仗队首领的身份去迎接那些被太守公车征辟的士人;最后,这个工作隐约还有些郡守本人直属亲卫头子的味道。

“说来听听。”吕范不以为意道。“此处你还怕被人听到吗?”

“和上次一样。”公孙瓒点头道。“咱们慢点走,让夏校尉先收私信,至于这些公文只要今日送到便可。”

“这倒是实话,”一旁的公孙珣一边笑着一边也终于打开一个马扎坐在了门楼。“咱们大汉做官也好、做学问也好,第一个讲究的就是家世,若是一代人不做官,那这个家族怕是要就此败落了……所以呢?”

不得不说,公孙大娘改进了造纸术后,这一年来,书籍推广多少没人知道,可是却让人和人之间的书信来往变得更加方便了起来,书信的内容也越来越详实。

而回过神后,他却又忘了自己刚才心中的腹稿。

就这样,二人说完此话,齐齐看天,良久不言。

于是乎,天下立即太平了……最起码洛阳这边是太平了。

“回禀将军,乃是关于之前上谷乌桓索求赏赐一事,我家太守与将军所见一致,也认为不应该超出法度、越过限额,给予他们多余的赏赐,因此他愿意与将军联名驳回此事!”公孙瓒躬身行礼后立在堂下,只见他仪表堂堂,口齿清晰、声音宏亮,当即就把公文大意给复述的清清楚楚。

话说,曹节此人不仅是四人中年长者,而且也是现任的大长秋,这个职务是宦官集团官方名义上的首领。同时,他还有拥立之功,当初去安平国把还是幼童的天子接到洛阳的人正是他。除此之外,虽然只是因为一时病重的缘故,但他居然是做过车骑将军的宦官!

而车骑将军是什么?是仅次于外戚主导朝政时所担任大将军的位置,他一个宦官,能受到这个任命……只能说他本人的权势,还有当今天子对他的信重都达到了一个份上。

长官发了话,其余人自不会多言。

而等到公孙瓒刚一离开宁城的校尉府大堂,夏育就不禁收敛了笑容,坐回到了自己的几案后面,并从上谷郡郡守的公文下方,抽出了一封私信,然后再一次细细品鉴起了上面的话语。

“好了,伯圭且出去吧,今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宁城这里歇息一夜,明日再走。”夏育从容吩咐道。

话说,这位前太尉、现太中大夫在这些信上写了很多话,表达了很多重意思:

有担忧时局的,比如说朝中氛围其实并不太好,作为一名老将军,他敏锐地察觉到士人们在表明平静的同时,暗地里正积攒力量反扑,对此,作为宦官派系头号打手的他心中颇为担忧。

对了,当日段公上表自请平定东羌时,曾经对先帝说过那么一段话,所谓‘今若以骑五千,步万人,车三千,三冬、二夏,足以破定’,然后,他就真的破定了。这件事情至今想起,仍然让人热血沸腾。

曹节、王甫、张让、赵忠。

然而,回到眼前,夏育才来到这宁城一年而已。正如之前公孙瓒和王门路上所说的那样,乌桓人那里都还没什么恩威呢!应对出塞大战的军械、粮草、民夫也统统没看到影子!

不是说不能打,毕竟弹汗山距离汉境不过区区三百里,率骑兵直扑过去指不定是能克建奇功的……可对面的檀石槐真是那么好惹的,就让自己这么扑过去?自己此时的情况固然可以打顺风仗,但万一陷入劣势战局又该如何?

“希望能如文琪所言。”吕范也扶着脖子跟着笑了起来。“且隔岸观火。”

吕范忽然仰头看天道:“那文琪以为天子又如何呢?”

话说,公孙瓒此时担任的是个两百石小吏,所谓御车是也……呃,这个职务肯定不是让他专门给自己老岳父驾车,就好像公车署的工作也肯定不是帮着皇帝赶车一样。实际上,这个职务也确实是和公车署的职责极为类似。

“得有四五次了吧。”王门也是满脸的不解。“莫非是要动大军了?可看着也不像是朝廷的官方使节吧?没有节杖,也没见到背负公文的盒子……”

然而话还得再说回来,段颎是自己的故主,宛如君上!对方十余日间五封书信,他夏育怎么可能坐视呢?

就在夏育头疼万分之时,一名亲近属吏忽然快步迈入大堂:“将军!”

“而且粮草、赏赐、民夫什么的也都没有动静。”公孙瓒最后下结论道。“所以此事必然与出兵一事无关,乃是着夏校尉个人的交通,他从羌乱中起身,故旧亲朋都是军职,那么往来信使多用悍勇之士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再回到眼前,夏育不禁面露羞意,段公对自己的恩德,自己难道忘了吗?八年前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难道如今就做不了吗?

一念至此,这位持节的护乌桓校尉终于不再犹豫,只见他翻出纸笔,并将几案腾空,俨然是要即刻亲手草拟表文,上书出塞,直趋鲜卑王庭弹汗山!

写完表文就学着段公那样,出去给那个挨了鞭子的高衡敷药吧?夏育刚要下笔,却一度失神。

“喏!”公孙瓒这才正色告辞。

然而,这事是能一时间想清楚的吗?不如回去写信问问族弟公孙珣?不然问谁呢?反正自己是御车,送信不要钱的。

不过,这位北疆柱石此刻神色中却有几分掩饰不住的疲惫和烦闷,一直等见到公孙瓒才不由展露笑颜:“伯圭又来传送公文?”

属吏自持佩剑去了,这边夏育却是不由哀叹一声,跌坐在了蒲团上……原来,他自己刚刚这番应对却是让他忽然想起了段颎对自己的恩情。

然后,天子就发布诏书,下令重新清查党锢,严防漏网之鱼,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做官的一并罢官,未做官的不许出仕。甚至,这一次还进一步扩大了党锢的范畴,连五服之内的族人都不许出仕!

这是明明白白的向全天下昭告他刘宏的立场——党锢继续,而且加量不加价,某些人就不要白日做梦了!

于是乎,可以想象,恐慌、绝望、愤怒,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正在从洛阳中枢朝着整个大汉朝扩散开来,用不了多久,整个天下恐怕就堪称万马齐喑……说白了,这舆论和人心多半还是士人和豪强说了算的,而士人和豪强总是多半同情党人的。

未虑胜,总得先虑败吧?

“王门,这是这一旬第几次了?”看着数骑悍勇之士从上谷郡的官道上一路疾驰而过,勒马避让在路旁的公孙瓒忍不住回头询问了一下自己的副手。

“子衡以为如何?”公孙珣等吕范看完书信后,不禁开口求证。

王门连连点头:“确实,不要说乌桓人,我觉得怕是上谷、代郡两郡的郡卒他都还没整备好。”

所以,这个职务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好的美差了,不是太守最信任的人根本做不到……当然了,只是在郡吏中相比较而言的好,公孙伯圭的目标还是正经入仕。

甚至再细致一点,这四人还是有区别的。

话说,夏育与自己的老上司多少年的生死与共,哪里会不懂这些信的意思?实际上他接到第一封信时就已经懂了,对方不就是想让自己尽快出兵,立下军功,与朝中局势相呼应吗?而如果呼应得当,那也是在帮自己老上司的忙,让他能够在朝中挺直腰杆证明价值,那主导朝政的宦官们高兴之余自然会以高官显位来酬功,只是不知道对方究竟许诺了什么位置而已。

属吏赶紧再度俯首。

“从这番作为来看,怕是不如先帝多矣。”不知为何,公孙珣一时间也仰头看起了天。

“我以为……宦官虽然可恶,但党人未必清白。”公孙珣若有所思道。“而宦官虽然气焰嚣张暂居上风,但党人的实力却更胜一筹。毕竟,这天下人心虽然未必都在党人身上,但却无半分在宦官身上。说到底,还是要看天子如何,能否有手腕和威望压制住人心。”

当然了,曹节和王甫之间也还是有区别的,这主要是因为前者的地位格外突出。

第二次,也是轻骑追击,一日夜两百余里,接战时,汉军已经断了粮水,又累又饿,但是却依旧在段颎的指挥下努力向前,反而把羌人的粮食和水源抢了过来!最后,羌人大溃,自己和田晏他们一起,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追击,连追三日,最后彻底把敌军军势给剿灭干净。

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警告……再不老实,段颎就要转成监察朝廷百官的司隶校尉了,到时候小心宛洛之间再一次血流成河!

效果立竿见影,段颎的威名摆在那里,作为可能是大汉朝目前活着的杀人最多的一个男人,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不敢再说什么止小儿夜啼了,但是止名士张嘴还是能做的到的。

“何事?”心情正差的夏育不耐的质问道。

当然,信中还有一些为夏育前途作想的一些话……大概就是你也快‘老朽’了,得想个法子立下大功,然后他段颎再在朝中活动一下,那说不定就能得个显位,然后光宗耀祖了!

“我嘛?”公孙珣摇头笑道。“倒是早有成见。”

一念至此,夏育提笔便写。

“夫党人者,或耆年渊德,或衣冠英贤,皆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者也;而久被禁锢,辱在涂泥。谋反大逆尚蒙赦宥,党人何罪,独不开恕乎!所以灾异屡见,水旱荐臻,皆由于斯。宜加沛然,以副天心。”——《请赦党人书》.汉永昌太守曹鸾.熹平五年闰月

“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馀发,请征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禽灭。”——《请征鲜卑表文》.汉持节护乌桓校尉夏育.熹平五年冬

PS:感谢奶爸的再度飘红打赏……话说,我前几天才发现奶爸新书期给我发的推荐大包……好尴尬。

还有新书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一下,684558115。

(本章完)

第266章 天凉好个秋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246章 孙文台所向无前附录7:《旧燕书》卷六十九.韩程高关张赵传第115章 夜访第208章 喜怒形于色(下)第378章第321章第345章 单于在山西(上)第538章 故垒萧萧夏如秋(续)第154章 张俭第431章 漳河连清河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29章 峰回路转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493章 变化纷纷入静观第306章第314章 叛军崩殂畏的卢第212章 万众皆北走第487章 握手相别去第155章 狂言第488章 握手相别去(续)第428章 文武同旧患第307章第193章 只见旧人哭(上)附录4:《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第90章 出塞第349章 西北功名奋发冬第269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中)第455章 白云出处从无例(感谢白银大盟江南第476章 保国可保身第496章 三杯拔剑刺虎穴第206章 人从河中来第365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第185章 淡淡夕阳景(还债)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335章 直指边城虎翼飞第150章 明白第404章 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7k勉强2合1继第161章 秋猎(下)第534章 人世几回伤往事?第119章 崩坏(上)第200章 一意起高楼(上)第481章 紫气黄旗岂偶然?(上)第5章 假传军令感谢白银盟阿蕾格格巫,顺便说几句话第205章 寒随霞堤去第60章 出奇第303章 试拂铁衣如雪色第521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续)第33章 却陷纷争(5.6k)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邺城(万字还债)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257章 尽道亡人在无极第406章 力障孤城势转穷第434章 三面终成围第296章 脱粟在傍书在前第201章 一意起高楼(中)第225章 不负天下第478章 邺下书味亦何偏第176章 定夺(还债)第341章 关东起群雄(下)第390章 时事难从无过立第487章 握手相别去第290章 故将直笔作春秋(下)第158章 定策(上)第353章 龙眠老子识马意(续)第415章 旧渡仍许借归船对不起,写了一章又删除了第135章 何从第77章 撤屯(下)第77章 撤屯(下)第367章 尧舜桀纣皆腐骨第79章 远迎第24章 緱氏山下第22章 借刀第16章 存问风俗第472章 岂余心之可惩第453章 何敢自矜医国手第507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上)第500章 一朝斩龙落田埂(继续大章还债)第64章 临阵(下)第157章 亲厚第190章 春去夏渐腥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第357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上)第476章 保国可保身第295章 读书万卷不谋食第536章 今逢四海为家日第31章 洛阳城外附录8:女频写手日记(上)——sduyiyi第7章 激战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46章 帻巾第509章 力尽关山未解围(下)第88章 巡视(8k)第93章 过河第153章 无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