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天下虽安

听了朱桢的话,朱元璋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误区,就是没考虑到株连的后果。

朱桢这番话绝非危言耸听。之前郭桓案中,审刑司那帮人就不断的抓人逼供,招供后再抓人再逼供,如此不断循环,范围不断扩大,几乎把京城各衙门一扫而空。

要是在军中也来这么一出‘瓜蔓抄’,明军肯定要伤筋动骨,战斗力大打折扣的。

但朱元璋还是不想这么轻易放过那帮‘思想犯’,便闷声道:

“反正天下已定,北元也完蛋了,大明不需要那么强的军队了。正好大力整顿一下,刮骨疗毒一番。”

“那未免也太可惜了吧?!”朱桢动了真感情道:“这支军队可是父皇一手建立起来的——从当年只有二十四个兄弟,发展壮大到今天无敌天下的程度,足足用了三十四年啊!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多少生死难关?”

“应天府、鄱阳湖、平江城……一场场的恶战打下来,才统一了南北,收复了幽燕,恢复了中华,最后灭残元于漠北,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这一路走来是何等的辉煌灿烂?放眼华夏数千年,也绝无仅有啊!怎么能让他们毁在自己人手里呢?”

朱元璋被朱桢说的心潮澎湃,这可都是他的平生功业啊。原来都跟这支军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好一会儿他才抑制住心潮澎湃,长叹一声道:

“这是没办法的。赵匡胤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因为马上打天下的阶段过去了,要下马治天下了。那些只会骑马打仗的军汉,就成了国家的负担甚至是危害了。”

“父皇岂不闻‘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朱桢沉声反驳道:“当年西晋灭亡吴国后,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不会再发生大的战争,便下令解散州、郡的部队,让将领转为文官。”

“但是,杜预引用《司马法》中的这句话,告诫晋武帝,不能认为灭亡吴国,统一了天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在灭吴之后立即还镇襄阳,坚守要地,交错屯兵,使所部戒备森严,‘视无事如有事’,从而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安定形势。”朱桢接着道:

“但晋武帝并没有把杜预的话放在心里。杜预死后,晋军军备废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给内外敌人以可乘之机,不久便天下大乱。”

“无论怎么说,自废武功都是极其愚蠢且短视的举动!尤其本朝更是如此!我汉人为什么在胡人铁骑下沉沦数百年?不就是因为宋朝愚蠢的重文抑武,军备废弛吗?这才刚刚凭借这支无敌天下的军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重新建立汉家天下几年啊?”然后他慷慨陈词道:

“后世不忘前世之师,决不能走宋朝的老路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锐意进取,保持一支强大的军队!”

“但你刚才说的那句话,咱记得还有前半句,叫‘国虽大,好战必亡’吧?”听完朱桢的长篇大论,朱元璋淡淡道:“你又做何解呢?”

“回父皇,好战并不一定必亡。而是亏本的仗打了太多,越打越亏,国家越来越穷,才会出问题。”朱桢却成竹在胸道:

“譬如秦汉大唐,在王朝前期都是越打越强,就是因为在战争中得到的好处大于损耗!所以我们只要不打亏本的仗,怎么可能把国家拖垮呢?”

“为此,战争绝对不能在本土进行,最好远离核心区域,这样国内的百姓不受战乱影响,国家能从战争中获得好处,国力自然强盛。而将士们也能通过开疆拓土的战争,获得功勋和封地,自然斗志旺盛。” “你就直说想在西南继续拓边,不就得了?”朱元璋哂笑一声道。

“儿臣也没说非要在西南拓边,只是目前似乎只有西南能符合条件。”朱桢讪讪一笑道:“市舶司的成功已经雄辩的证明,向南开拓的利润大大的。而其他,方向无论向北还是西北,目前看都是亏本的,至少不会像向南那样只赚不赔。”

“嗯……”总理海政衙门每年上交的两千万两白银,小山一样堆在那里,让朱老板根本没法反驳。

“而且中南半岛上最强的麓川国,已经被我们用少量部队灭掉了,这足以证明,西南的敌人远远无法与草原的威胁相提并论。所以我们可以用少量部队,付出有限的成本,来博取巨大的收益。儿臣敢打包票,只要谋定后动,小心谨慎,就一定能越打越富,越打越强的!”朱桢又道。

“但是一直打仗会让骄兵悍将问题突出,容易让军方势力做大,从而威胁到朝廷的统治。”朱元璋问道:“这又何解?”

“在西南拓边,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朱桢毫不迟疑的答道:

“因为西南半岛与大明核心区域隔山限海,不像是北方草原那样能威胁到中原,也就不用担心会被反噬。而且不需要在西南投入太多的部队,意味着西南的军力始终无法与中央抗衡。

朱桢又道:“这样圣天子坐镇神州,拥兆亿子民,百万雄兵,固若金汤。藩王率兵于神州之外,为大明开疆拓土,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不费朝廷钱粮,还能向朝廷缴纳钱粮。平时只是没有皇上的旨意,不可越雷池半步,但若天下有事,皇帝有旨又可提兵回京勤王,保大明江山万万年!”

朱桢最后嘿嘿一笑,露出了狐狸尾巴:“所以父皇为什么不将在国内已经显得多余的军队,和那些问题将领,全都扔到外云南去发挥余热,怎么也比直接干掉他们强太多了。”

“你小子说的还真诱人啊。”朱元璋也笑了。他动心了。

其实这些话他已经听朱桢说了很多遍,朱桢甚至还给他写过可行性报告,所以他早就耳熟能详了。只是北元还没灭,天下还没定,顾不上想那些有的没的。

现在确实到了该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第127章 脱胎换骨的兄弟们第767章 太子爷的光辉暖人心第322章 太极第131章 爱的小屋送明王第731章 拜师第1023章 云南模式第945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第655章 全都是蹴鞠高手第102章 这个看脸的世界第1008章 教育第1111章 圆方阵第936章 你这编的太假了第1246章 新帅人选第178章 回到南京(求月票)第138章 我的都城我的家第13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403章 铩羽第751章 乱世佳人楚海王第537章 王之威慑第325章 上书第583章 抽椅子第816章 似是故人来第766章 宋濂进京第581章 医者仁心第1121章 南下南下第928章 一片厕纸也有大用第1342章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第871章 上头第1106章 各就各位第1390章 不如去死第995章 吃菌子第1396章 泪泪泪泪第435章 胡相进馆第1058章 诚意第798章 锦衣卫正式上线第649章 金陵热第901章 终于等到这一天第410章 太子难第412章 又见宝船厂,为什么要说又?第17章 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第334章 有没有信心?第1267章 不得不战第248章 韩国公之怒第467章 守灵第782章 大将军第398章 苏州票贵第630章 横竖都是错第557章 朱元璋训子第599章 四哥的家庭矛盾第949章 我为楚王狂第238章 守株引兔第847章 面对现实吧第304章 楚王的惩罚第42章 正旦节第410章 太子难第287章 春满乾坤爹满门第1408章 做大做强第568章 洪武十二年第534章 扯皮第732章 一动不动是兲第1185章 治好了第345章 朝歌会议第397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第395章 老六就是花活儿多第341章 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第758章 走向未知第376章 堤高于岸,浪摧第1094章 地狱第370章 假戏真做第1352章 归来第14章 六!第811章 手下留情第113章 圜丘做戏台第812章 宋濂有个好学生第1101章 一个打十个,怎么赢?第1344章 冲动的惩罚第1361章 易主第1268章 谁跑谁是狗第1141章 理直气壮第237章 谛听第133章 六郎妙计安天下(求月票)第138章 我的都城我的家第352章 我失去的一定要拿回来第53章 家父朱洪武第1325章 神兵天降第342章 援兵(上一章序号错了,应该是340,第154章 中都城变天第1010章 迎亲第1222章 久别重逢六天六十更,可以了吧?第565章 双亲王见大将军第673章 且听这龙吟第1281章 说客登门第491章 下落第411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第1286章 僵局第1158章 功成 身退第404章 市舶船队第67章 廖永忠之死第752章 相见时难别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