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很亮,附近田地的人都听见了。
如今左右村庄,谁不知道李家的那点儿事儿,忙都竖起了耳朵听热闹。
李花儿听见,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你说这水车,是谁家的?”
声音清冷。
那人突然打了个冷战,反应过来。
这水车……不是他们家的,是李花儿家的。
是李大修建的,只不过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用罢了。
那天几乎整个清河村的人,都听到了李三太爷的话。
“本来就是父母逐出家门的人!”
逐出家门了,就是两家人了。
所以,哪里是他们家的?而是李大家的。
那人当着众人,脸上讪讪的,心中颇为羞恼。
他眼珠一转,抬手叫了附近的一个孩子,小声道:“去,把你二伯娘叫来。”
那孩子知道是要叫刘氏来,立刻应了一声,跑了。
李花儿只刚才看了那人一眼,就不再理他,而是继续看那水车上的机窍。
龙骨、障栅、筒管、水轮,不管是岸上的,还是那水中的部分,都挨处看了。
李果儿在旁边看见,忙道:“姐姐,当心。”
李花儿点点头,眼神只仔细地看着,心中又生了感叹。
这水车怕是有几年没好生检修过了,那主要的部分却没有损坏,只是有几个筒或松动、或脱落,但大多都还好。
而这水车汲上来的水,又有水道引入了田中,间错的水道向前,养了这岸上无数的田地。
李大的手艺,确实不错。
李花儿想着,动手开始修水车。
田地之上,不管是峡村还是邻村的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
有人后来的,看见别人都往这面看,以为有热闹,就忙也过来看。
却只看见一个有些单薄的人,正在修水车。
先是将那松动的筒加固,有脱落的,李花儿打算等做了同样的,再来安上。
看好了水车,李花儿又走上了田埂。
她走得很慢,一点点地将堵塞的地方,记在了心中。
待李花儿转完了之后,恰好又回到了水车之下。
田间的人这才发现,他们竟然看李花儿修水车,看了这么许久。
本来是跟着爹娘来干活的张玉儿,早就忍不住了,乐颠颠地跑了过来:“姐姐,这个水车好用了吗?去年的时候,水上得就少了呢。”
李花儿看着她,笑道:“是有几处问题,不过今年就好了。”
张玉儿拍手笑道:“李花儿姐姐真厉害。”
忽然不知道谁家的什么人,小声嘀咕了一句。
“真像李大的模样。”
这句感叹,不一会儿就传遍了附近的田地。
有人想了想那个了无音讯的李大,也感叹了一句。
是呀,真像。
也真可惜了,那么个厚道的好人。
感叹之后,这些人看李家人的目光,就不太好了。
那水车汲水上来,李家祖地也是用的。
甚至去年这水车上水不多了之后,李家还嚷着要把水路堵了。
还是里正出面才罢。
占着人的便宜,却还要磋磨人的孩子,啥人呀!
众人的话,就这么传在了几个李家族人的耳朵里。
更生气了。
李柱子照着她们的地,用力啐了一口,口中骂骂咧咧的。
“哟,花儿,果儿,今日也下地了?”
刘氏笑着走了过来,对李花儿笑道。
李果儿抱着姐姐的工具,见是她,不太高兴,只叫了声“二婶娘”,就不说话了。
李花儿一笑:“来修修水车。”
刘氏赞叹道:“修好了?到底是花儿,手艺就是厉害。”
说着,她又看了看李家的地,可惜道:“唉,真是的,好好的田地。”
她叹了一句,又对李花儿笑道:“你三爷爷说了,你们姐妹种地不易,让家人帮着你们,有什么工具要用的,和我说,我给你们取去。”
刘氏说话的声音比往日高,显然是说给别人听的一样。
李花儿看着她,面上渐渐有了笑意。
“到底都是一家人,虽然花儿你气性大,但你三爷爷还是……”刘氏自顾自说着。
只是这次,没等说完,就被李花儿打断了。
“不用了。”
刘氏的话,又被噎住了。
李花儿笑着,慢悠悠道:“二婶娘家的东西,我不敢用,怕生出好多的钱去,还不起。”
一侧的张玉儿差点儿笑出来,忙忍住了。
刘氏的脸红了:“花儿,瞧你说的……”
“二婶娘,”李花儿再次打断她,笑问,“看见二婶娘我突然想起来,我爹做的这个水车,大家都用着,我能收几个租钱?”
如今田埂上,除了那清水河的流水之声,大家都听这里的动静。
所以李花儿的话,许多人都听见了。
众人都是一愣,不知道李花儿要做什么。
李花儿掩嘴笑着。
“不过我毕竟没想钱想瞎了心,”她笑道,“如那十亩地生出百两税银的巧生意,到底还是想不出来呢。”
一言既出,有那忍不住的人,真的笑出了声。
只李家的那些族人,脸色都是紫的。
说罢,李花儿再不理她,而是对李果儿道:“我们走吧。”
刘氏在后面,气得直撕着帕子。
好好好,我倒要看看这两个臭丫头,今年怎么从这地里,种出东西来!
……
李果儿才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姐姐真厉害。”她由衷笑道。
李花儿边笑边走:“才这就好笑了?”
李果儿听她这么说,忙问:“这话如何说?”
李花儿一笑,道:“你先回去,我去对岸一趟。”
李果儿听说,忙问:“姐姐要去看娘?”
李花儿摇摇头:“现在还不知道开山没有呢,你先回去吧,要做什么,今晚你就知道了。”
……
李花儿在田里说的话,当天整个村子的人,就又都知道了。
大家都说着热闹,开心极了。
其中也有那晓事的人叹息:
“这李花儿也不懂事,她们两个小女孩,如何种那么大的地?就算种了,他家人要是使坏,又怎么办?”
众人听这话说的有道理,也都纷纷赞同了。
如何种呢?
谁知第二天,李花儿就给了这些人答案。
“几位师父,就是这里。”
李花儿引着四个僧袍大和尚,走进了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