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视察大学

次日一早,赵铭在王府吃过早饭后,便在护卫的带领下,前往位于玄武湖畔的南京帝国大学。

自赵铭主政以来,便在南京开设了多所大学,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帝国陆大,帝国政大,还帝国大学,本来还有一座帝国海军大学,不过前不久已经迁往福建厦门。

现在明朝的水师官兵,主要出自东南沿海,其中福建人又占据大半。

赵铭虽曾想过改变这种局面,不过福建一带有先天优势,山多地少,人多地少,为了讨生活,百姓大多有出海经验,所以就是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一些。

现在留在南京的三所大学,陆大自然是为朝廷培养陆军军官,还有与工部一起,研究和改进新式兵器,保证明朝在军械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政大则是朝廷对通过科技考试的进士进行再次培养,教授一些行政经验,还有各种知识,将他们变成合格的帝国官员。

帝国大学,则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教授的东西既有儒家经典,中国传统的杂学,也有西学东渐带来的一些西方科学。

在这三所大学中,赵铭自领了陆大和政大的校长,不过赵铭最看重的,其实是帝国大学。

陆大和政大只能让明朝强大一时,要想让明朝重新伟大,希望其实在帝国大学。

中国的文化教育,重视育人,核心是教做人,把人塑造成为一个君子,比较重视内在,但缺少对外部世界和实物的求知欲望。

虽说这种求知欲望,中国也有,几千年前,屈原在《问天》中,就表露出了,对于宇宙的好奇。

明朝时,也有万户飞天,用火箭把自己炸死,这么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但整体而言,在儒家文化中,还是缺少对外部事物探知的兴趣。

赵铭对帝国大学的期望,就是改变这一现象,吸收外来的文化和科学,实现文化交流,促进大明的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增加人们探索实物本质的兴趣。

只有提起人们探索,还有追求本质的欲望,给文化注入新的基因,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长盛不衰。

帝国大学位于玄武湖外,紫金山西北方向,占地一千余亩,规模超过了赵铭的摄政王府邸。

这时,赵铭一行人,在侍卫的护卫下,来到帝国大学的校门外,祭酒陈于阶已经领着几人等候。

相比于清朝,明朝的士大夫,更能够接受和学习外来的文化,将对中国有用的东西,吸收进入中国文化之中。

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在没有被西方人击败过的情况下,就开始接触西方的东西,并开启了一波西学东渐的浪潮。

不过,如今几十年过去,曾经那批接受和翻译西方书籍,致力于研究西学,将西学与杂学融合的老一代士大夫,如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等人已经去世。

当年那批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也已经死的死,走的走,人物多数凋零。

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在战乱中中断多年,赵铭等于是要重新开启这股潮流。

不过赵铭能力有限,只能让徐光启的外甥陈于阶来当忌酒,又将在北京俘虏的汤若望等传教士,送入大学,并从澳门聘请一些传教士,来教授一些关于自然、天文、数学、测绘、冶炼方便的东西。

大学所采用的教材,除了中国历代杂学书籍,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外,也都是徐光启那批士大夫翻译的《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测量全义》、《测量法义》、《割圜八线表》等书籍。

“臣等恭迎摄政!”陈于阶等人行礼道。

赵铭摆了摆手,“寡人趁着大学还没放假,过来随便转转,你们该上课上课,不用在意寡人。”

当下,赵铭只带少量侍卫,在陈于阶的陪同下,便服游览帝国大学的内部。

赵铭在几间教室外驻足,里面的教授,有的讲儒家经典,有的讲九章算术,有得则听传教士讲解地理见闻。

“按着摄政王的意思,对于儒家典籍,还有杂学的课程,占了全部课程的六成,剩下才是关于数学、天文、自然等西学课程,不过两种课程中,其实有许多重合的部分,学校正在研究,把一些重合的融合在一起教授!”陈于阶介绍道。

赵铭虽然看重科学,不过更重视做人,他并不希望,帝国大学教授的学生,受太多西方强盗文化的影响,成为利己主义者,少了公心。

赵铭满意的颔首,遂即道:“去实验室看看!”

赵铭对于怎么教育,并不在行,不过他建立帝国大学时,对陈于阶,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要筹建各种门类和学说的实验室,用于验证书中的知识,探索未知的事物,并要求建立一套,探寻事物本质的研究体系。

一行人来到一栋楼,每个房间上,都挂着牌子,写着某某实验室。

这时,大多数实验室内都是空的,只有少数几间,有学生在进行实验。

赵铭走到一间实验室外,发现宋应星也在,后者发现赵铭,忙吩咐学生自己做实验,便疾步走了出来。

“臣参见摄政!”宋应星行礼道。

赵铭微笑道:“宋爱卿今日怎么也在这里!”

宋应星道:“臣是这里的教授,今天学生要验证臣的著作《天工开物》中,关于铜的提炼,所以臣便亲自过来一趟!”

赵铭点了点头,看了看学生实验的工具,比较简陋,瓶子都是杂色的琉璃,不禁道:“爱卿有时间,也研究一下玻璃的烧制,改进一下烧制工艺,为实验制造一批器材!”

宋应星道:“这个工部其实已经在研究和改进现有的工艺了!”

赵铭没想到他们已经想到,于是问自己另一个比较关心的话题道:“寡人让爱卿制造的铁甲舰,有进展没?”

现在西方舰船,已经装备开花弹,明朝在舰船上武器的优势,已经被西夷追平,所以赵铭开始急切的希望,铁甲舰能够取得进展,让海军装备早期铁壳船,以保持优势。

宋应星道:“回禀摄政,已经有进展,明年就能下水,不过初步估计,船只吃水很深,恐怕难以海上航行!”

赵铭微微皱眉,“改天寡人看看去!”

第1094章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996章开始表演第535章负隅顽抗第411章守大明死战不退第861章太上皇第626章发兵杭州第1001章谁都可以第554章援军出现第244章粮食缺口第216章紧急训练第319章赵铭大婚第1065章丞相救我第274章占据福京第159章插秧建堡第926章金陵冬之阵中第269章温州会晤第826章淮南矿脉第389章恢复工商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1092章三十步齐射第632章大将军第1063章援助东吁第888章缓兵之计第812章敌在灵谷寺第625章郑彩的抉择第380章激战武进第291章八旗进攻第231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第407章何腾蛟北伐第518章多尔滚之死上第897章煤山第1018章排枪击毙第853章军费有了第六十三章不容乐观第520章多尔滚之死下第732章殖民主义第505章对决第397章战火再起第四十章赵铭打游击尼堪怒兴师第689章联络江北第403章消灭清军斥候第466章接管朝鲜第833章送子入质第228章谁急打谁第963章王铎效应第918章夜袭得手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271章清军入关第260章击溃西班牙上第367章秦王风波第801章傅上瑞投清第353章湖广求援第565章和议影响第322章前往日本第三章好为人师第1092章三十步齐射第1028章进入印度第394章束缚第151章撤出长江第三十八章剿义军博洛定策第120章赵铭的家底第379章里应外合第612章吕宋海战中第615章南京消息第432章质疑多尔衮的路线第五十六章暗度陈仓第707章刺探消息第874章阿济格笼城御赵第1081章艰难的抉择第737章鄱阳湖事件第553章君心难测第262章击溃西班牙人下第718章羞辱阿济格第268章欧罗巴公司第174章金塘岛大海战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献策第777章大明郭子仪第1035章两条道路第541章深夜进军第1028章进入印度第573章寻找航路第896章最后的晚餐第855章长安使团第1007章紧急驰援第789章金陵春之阵(五)第339章出兵响应第514章科尔沁出兵第504章僵持第578章南进北进战略第318章台湾新政第583章程璧归航第471章利在速决第239章汉化派第133章激烈搏杀第624章城中内应第781章李成栋又叛变了第360章击败清军第908章打一顿就老实了第606章废立国储第829章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