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农为本务

崔铎听到长青这番话,不由得心潮浮动。

他出身博陵崔氏,坚守祖宗之地,向来以秉承儒学、诗书传家为重。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在朝则辅弼君王、匡正过失,在野则绍修家业、关爱乡邻。

崔铎律己甚严,绝不会仗着名门世家出身,便全然忘却修养功夫。那种只知聚敛财帛、放纵性情的作为,只有乍富乍贵、家教浅薄之辈会做。

因此,在崔铎眼中看来,内侍省这班鹰犬爪牙,不过就是一群忽然把持巨大权柄的奸宄之徒,小人一时得志,妄兴牢狱、累作祸患,为保权位,往往无所不用其极。

当崔铎得知内侍省登门造访时,心中其实存有几分慷慨就义的打算,如果他们真要捉拿自己,那逆党余孽的罪名也照样能攀得上。

如果内侍省要借此机会勒索自己,那实在没必要搞这么一出,崔铎不相信这群人真会关心百姓受灾、饥不得食。

“你等可知,本地乡人除了每年租庸调、户税钱、特产资课以外,秋收之后还要缴纳米粟,充实州县义仓?”

崔铎思量偌久,神色凝重地环顾在场众人,最后将目光放在长青身上:“义仓地税乃前朝旧制,本朝沿袭近百年,仓粟岁岁皆征。按说地方上一旦发生水旱凶灾,所在州县便该开放义仓,赈给百姓,为何还要另行借调?”

长青一时默然,崔铎望向张县令:“老夫记得,自陆相主政以来,义仓课税从按户别高低改为按田亩多寡。当时州县征敛所得大为增加,处处皆称仓廪丰足,东都粮价甚至低至七八文一斗,百官颂赞此乃古今未有之盛世。可为什么,不过数年岁月,本县便仓廪空虚、难以赈给?”

面对这番质问,张县令冷汗直冒,州县义仓虽然不归他管,但其中粮食去处,他大体可知,无非是被州刺史们用来跟大商人做生意,作为本金计折。而且为了方便调度,几乎都送往运河附近的大仓囤积起来。

张县令这个层次的小官,根本没资格染指那等生意,他无非是在转运本县粮食这事上掩盖消息,从而捞到一些微薄油水,他出行办差连匹马都买不起啊!

崔铎继续说:“老夫不是有意诉苦,若说存粮,我博陵崔氏久识稼穑,绝非那等不知务本的浮华之辈,号召乡邻也能拿出足以度过灾年的粮食。但我等家业再厚,也经受不住如此经年剥削。”

“那不知崔侍郎如何才肯出借粮食?”长青问道。

“既然是借,那便有借有还。”崔铎明言道:“赈给灾民本是官府之责,我不追问义仓为何空虚,但今番借调,便算是我等预先缴纳赋税。按照缴纳多少,理应减免往后赋税。”

此言一出,张县令脸色骤变,赶紧说:“崔侍郎,这事我可做不了主啊!下官若不能按时按量缴纳赋税,这位置可就保不住了!”

“你做不了主,但是有人可以。”崔铎冷冷一句,虽然没有明确示意,但众人目光不由自主望向阿芙。

“别看我,我也做不了主。”阿芙露出一副无辜表情,十足弱女子模样:“勘验灾情、量事赈给,那是宣抚使的职责,能否减免赋税,那也是宣抚使核算明确后向朝廷上奏。这些事情不归我们内侍省管。”

“那你们大可去找能做主的人。”崔铎言道。

张县令收声不语,宣抚使如今身在何处他都不知道,甚至未必会来安平县。而且从过往事例来看,宣抚使除了负责赈济灾民,也会巡视州县,调查地方长官赈灾是否得力。

几位内侍省的大爷已经够难伺候了,再来一位宣抚使,搞不好就要给张县令扣上一个赈灾不力的罪名,若是朝中为官的崔氏族人再旁敲侧击一下,张县令估计就是罢官、问罪、流放,然后死在去往岭南烟瘴恶土的路上,成为官道旁一具无名尸骨,用来喂饱豺狼野兽的肚子。

想到这些情形,张县令就暗自战栗,他可不想触霉头,谁爱挺身而出谁去!

“此事……我亲自去跟陈宣抚说明,将安平县列入减免租赋的州县之一。”长青咬了咬牙,主动说道。

崔铎抬眼望向长青,略带疑惑:“朝廷派出的宣抚使,岂会随意听从一名道人的安排?”

“陈宣抚是……是家父门生。”长青心中只觉羞愧难当,不敢直面崔铎目光,拱手道:“晚辈姓陆,方才不曾明言,还请崔侍郎见谅。”

长青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向外显露自己乃陆相之子,没想到要办成事情,还是无法摆脱这个身份。

任凭崔铎修养功夫再佳,这回脸上还是难以掩饰震惊之色,但转眼收敛如常:“不曾想,陆相之子竟有此担当,是老夫拘泥旧见了。”

长青深深一揖,崔铎轻叹道:“既然你主动开口许诺,那老夫便帮这一回。涟生,你去师尹乡,把那几位乡老里正请来。”

侍立在旁的长子崔漪拱手称是,然后离开前厅。

“多谢崔侍郎!”长青见状当即称谢,张县令见状也暗自松了一口气,心想要说动这些世家大族,还得是长青先生这样的读书人才行。

“老夫已经致仕,不必再称侍郎。”同样的话,崔铎对长青说就要温和得多。

崔铎不喜欢陆衍,他觉得这人出身小吏,目不知书,只晓得搜刮财帛,好用申韩之术,大失先王之道。这种人为了讨好圣人,必然极力征敛,以显国用富饶。

只是没想到,陆衍的儿子性情截然不同,愿意为了受灾百姓主动出面请求。

“张县令。”长青回头言道:“借调粮食一事不容疏忽,从崔氏乡人处借取多少,灾民每户赈给多少,理应造册定数,以此作为灾后赋税减免的依据。”

“下官已经带来几位文吏,务求记录完备。”张县令不敢疏忽,到时候出事别让自己顶罪就好。

……

“陆相这个新认的儿子倒是一副好心肠。”

孔一方坐在一处乡间树荫之下,望着远处田垄上与崔铎交谈的长青,另一边崔氏乡人正在将仓中粮食搬出,准备运往县城。

木鸢呆在一旁,许久没有回应,孔一方暗自留心,指尖轻轻摩挲,谁也猜不出他有何用心。

又过了一阵,木鸢才发出声音:“可有什么要紧之事?”

“你在忙么?”孔一方说:“倒没有什么急事,我只是觉得,程三五似乎与那陆相的儿子往来甚密。”

“他们在西域的时候,算是并肩经历过生死。”木鸢似乎心不在焉:“以程三五的性情,这一点不奇怪吧?”

“我之前听说,程三五并不像表面那般鲁莽。”孔一方问道:“有没有可能,他加入内侍省、接近陆长青,都是别有用心?”

“无撄子也说过类似的话。”木鸢叹了一口气:“这些事你去找闻夫子说,我可懒得管。”

孔一方暗中扣指,一股精微难测的气机如同风中飘拂的丝缕,缓缓逼近木鸢,试图钻进木鸢内中。

“非要我说的话……”木鸢忽然开口,背后之人似乎在忙别的事情,随口说道:“程三五估计是怕我们哪天又去找他麻烦,所以打算借朝廷的力量保护自己。”

“确实有几分道理。”孔一方连连点头,同时缓缓催动精微气机,留意木鸢变化:“不过我觉得,放任程三五在内侍省中,未必是好事。尤其是看如今这样,我隐约觉得内侍省在新政推行上,已渐渐与陆相合流。”

“嗯?你在……说什么……。”木鸢传来断断续续的声响。

孔一方低头瞧了一眼,随即撤去气机,问道:“怎么了?我没听清楚。”

“估计是这只木鸢有些老旧,需要更换里面的机巧。”木鸢晃了晃翅膀:“那我先让这只木鸢离开一阵子,你能单独监视程三五吗?”

“如果他不到处乱闯,我估计还能盯一阵子。”孔一方微笑道:“你也知道,我武功平平,要真出了什么事,还是要请闻夫子他们解决的。”

“你好歹是九位掌令之一,怎么会是武功平平?”木鸢振翅起飞:“这样吧,等我几天,换个新的木鸢过来。反正程三五他们就是在这一带抓净光天女,又不会跑到天边去。”

说完这话,木鸢迅速飞走,远远看去与寻常飞禽无异。

确认四周孤身一人后,孔一方站起身来,抬手拂过脸面,换了一张棱角分明的面孔,身上衣物也变成江湖武人的劲装,他牵起马匹,朝西北方疾驰远去。

……

“没想到崔翁对农事如此熟悉,晚辈受教了!”

田垄之上,长青一边走,一边听崔铎讲解一年四季按照时令气候布置农事,从五谷粮食,到各类瓜果蔬菜、圈养牲畜,以及桑麻布帛、栋宇器械、樵苏脂烛,乡野之事无所不包。

崔铎甚至清楚粮食从耕种伊始,随后茠鉏、刈获、载积、打拂、簸扬等步骤,让不曾为衣食忧心劳力的长青大开眼界,半日之谈,尤胜十年攻读。

“你可曾读过《四民月令》?”崔铎手里捻着一根枯死麦穗,无奈摩挲。

“是月令书么?”长青有些心虚,他的确没看过。

崔铎淡淡一笑:“月令书是儒门用来规定一年每月礼仪政令与各项人事,而《四民月令》则是专谈农事生产、家业经营,作者正是我博陵崔氏的先祖崔寔。”

长青微微一惊,拱手道:“晚辈见识浅薄,稍后必定拜读。”

“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颠,此最国家之毒忧。”崔铎叹道:“世人总以为我博陵崔氏是靠诗书礼乐、衣冠簪缨立于士林,却不知根底就在你我脚下。

“魏晋以来,卿士大多不知稼穑之艰难、五谷之珍贵,或依俸禄而食,或使僮仆为业。未曾起一墢土、耘一株苗,亦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

如此本务不识,安识世间余务乎?长此以往,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因优闲之过也!”

这番之乎者也,其他人听来或许觉得太过啰嗦,长青自己却深感震撼。

许多人心目中的五姓七望,早已是不涉庶务的文学之士,靠着亲朋故旧、门第恩荫,在朝野广获人望名声,不少经世官员对他们多有轻视。

可此番深谈,却让长青大为改观。崔铎并非是那种致仕还乡后,仍对权位官身念念不忘的庸人。即便身处乡野,仍然注重农事,视其为民生本务,笃行祖训家学。

或许正因为崔铎是这样的人,长青才能够说服他出借粮食。如果他是那种一心兼并侵吞的豪强,恐怕只能依靠程三五他们诉诸武力了。

“老夫听说朝廷新政将在各道推行?”崔铎忽然发问。

“是。”长青心中隐约不安。

崔铎抬眼望着长安的方向:“河北道土地平旷、人丁繁密,又是本朝赋税重地,想必是新政推行的关键地界。不知老夫是否能探听一二?”

面对老人的询问,长青不敢隐瞒:“新政大体有以下三项——一是广设常平仓署,用于籴粜平抑、赈贷百姓;二是疏浚漕渠,减少租税转运耗损,方便各地粮食财帛调度;三是检括逃户与籍外占田,重新编户与安顿流民。”

听完这番讲述后,崔铎沉默良久,感叹道:“开源、疏通、节流,样样兼备,陆……令尊确实有才干。”

若论年岁辈分,崔铎当长青的祖父绰绰有余,视陆衍为晚辈、评头论足也不奇怪。

“但新政要妥善落实,并不容易。”崔铎言道:“若是所托非人,不仅无法改变时局,更可能引起剧烈动荡,使百姓徒增苦难。古往今来变法之人稀少,并非全因畏难惧事,而是唯恐落实有偏,反成奸徒凌虐小民的手段。”

“可若是不改,待得国事蜩螗,便悔之晚矣。”长青坚持道。

崔铎望向长青,良久方说:“接下来的话,就当是老夫妄言——新政成功之日,便是令尊遭贬之时。”

第293章 豺狼当道第277章 荡魔神锋第259章 凶刀再临第198章 真风罡正第317章 主执宰御第281章 三尸来犯第223章 妄行无端第70章 富贵还乡第44章 抒怀直见第358章 再造乾坤第41章 梦里窥真第340章 静观其变第218章 此恨无尽第127章 水火相攻第181章 荒唐无羁第319章 仙身遗蜕第268章 知欲不迷第120章 吞天食地第135章 玄水玉浆第222章 赤手屠龙第307章 炎风刀会第360章 最后一决第190章 似君非君(修改重发)第170章 舍得与否第258章 真火百炼第94章 藏锋无用第251章 局势已备第125章 玉锁丹心第332章 星降成髓第90章 一无所求第193章 花间寻踪第21章 先定后谋第126章 刀藏真意第144章 无相无名第253章 宿敌再会第134章 剑飞贯月第210章 红袖招摇第189章 似君非君第72章 霜刃曾试第43章 崆峒中黄第321章 人间饕餮第285章 改命换骨第327章 兵启祸起第77章 剧变惊心第202章 梦见真容第43章 崆峒中黄第293章 豺狼当道第278章 衡山玉坛第147章 求粮不成第123章 甘露遍洒第227章 安身有道第238章 大仇得报第360章 最后一决第224章 物是人非第320章 风急霜寒第124章 君心何如第295章 人间世道第291章 真人子丹第187章 锦屏剑快第11章 法术之用第21章 先定后谋第329章 逆反洞天第282章 一刀焚林第251章 局势已备第313章 历尽劫波第217章 湖水荡漾第100章 衣无锦绣第40章 旧事泛起第221章 痛饮狂啸第84章 积功扬名第342章 东都隳败第168章 神人威立第343章 有类饕餮第337章 饕餮之祸第122章 如兽死斗第4章 红衣夜叉第228章 江湖竞逐第296章 鸣雷张翼第77章 剧变惊心第282章 一刀焚林第90章 一无所求第267章 破局一子第334章 落子已定第256章 一刀逆势第253章 宿敌再会第344章 百窍纳真第309章 衡岳丹阙第304章 此生未证第300章 制器利人第244章 赤蛟难升第210章 红袖招摇第183章 辣手分筋第55章 玄脉真藏第238章 大仇得报第90章 一无所求第267章 破局一子第154章 内生九虫第346章 山川为坛第124章 君心何如第45章 帝京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