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立身光明

第22章 立身光明

天山北麓,终年风雪交加之中,天池烟波荡漾,神宫凿山而成,既像中原道人栖身修炼的洞府,又像安置帝王尸身的陵寝,石门之后神秘幽邃,一眼望不到头。

深入山腹,在神宫最深处有一座镜殿,上百面经过独特手法打造的镜子,凹凸不一,被悬挂在圆盖穹顶的机关上,罗列成环、层次有序。镜面彼此映射,置身其中,可见身影重重,让进入此地之人不免一阵心神恍惚。

安屈提孤身来到镜殿,最中央竖起一根方石桩,表面被雕刻出无数细密纹路,横平竖直,延伸到地面。

将黑玉匣放上石桩顶端,整座镜殿本身变得像活物一般起了反应,安屈提双手高举,隔空拨动,位于圆盖穹顶中央的岩层如流水般朝周围漫开,显露出一条笔直竖井,竟是贯穿了整座山体,能够清楚看见上方天空。

一缕阳光随之沿着竖井照下,正好直直照在殿中石柱上,使得石柱表面细密刻纹同样焕发光芒,如水液般流淌传递,在镜殿地面上形成蛛网状的光纹,向外迅速扩散。

光纹触及周围墙壁,又再度逆行而上,转眼布满镜子背后的岩壁与机关,每一面镜子大发光明,在半空中相互交错映射,每次反射都使得光芒倍增。

随着安屈提抬手拨弄,镜面背后的机关运转起来,光织如网,最终凝为八道强烈光柱,又一次照射在殿中石柱顶端,而且全数聚焦在黑玉匣上。

经过多次反射的光柱变得无比炽烈,若有常人在旁目视,双眼定然会被强光刺瞎。而在光柱聚焦之处,哪怕是精钢也会被融化成铁水,可那黑玉匣仍然不见丝毫破损,只见表面梵文金字加快流转,不断护持黑玉匣。

安屈提目睹强光毫无妨碍,他冷笑自语:“哼,用深藏地底的黑檀岩封存星髓,然后以梵衍那国三名大成就者为首,娑罗院百千比丘持咒形成封印,这帮贼秃倒是花了一番心思。”

安屈提抬头望向通天竖井,脑海飞速计算着日月时辰的运转:“虽然要耗费一些时日,但尚且能够接受。可惜当初没来得及杀死宝昌社那几人,只怕是意外变数。”

心念及此,安屈提转身离开镜殿,任由光柱聚焦照射,不断消磨黑玉匣表面的佛门封印。

“恭喜教主夺回圣物!”

等安屈提打开石门,走出神宫之外,以郭利贞为首的一众下属齐声庆贺。

面对这些被自己蒙骗的愚夫,安屈提展露出虔诚之人的作态,神态威严中带有几分超然,双臂翼展如鹰,朗声道:

“苏鲁支的子民啊!圣物摩尼珠重新回到大光明尊的照耀下。你等直面群魔眷属的恶毒锋刃,付出了鲜血与生命,但灵魂将常伴大光明尊左右,享受永恒的安宁祥和!

“但你等要记住,不肯受大光明尊照耀的魔类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会用尽一切阴谋诡计、邪恶手段,以此蛊惑、动摇、迫害你等。面对困难,务必坚守内心对大光明尊与苏鲁支上圣的虔诚!”

“谨遵教谕!”众人再度齐声回应。

面对众人的顶礼膜拜,安屈提内心也难得生出几分窃喜。过往的他一向看不起这些人,他们要么是叛乱不成的草原部族,要么是遭贬流放的失意士人,要么是贪婪无度的地主奸商,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不过仔细一想,要不是这些人偏离大众,自己又如何能够轻易笼络他们呢?

安屈提回忆起数十年前,自己孤身一人来到大夏,那截然不同的气象风貌,给他带来无比强烈的震撼。

自己这些下属所不知晓的是,安屈提参研中原各家学问已有多年,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借助这方天池发动结界,压制佛道法术。

然而对于安屈提来说,最大的麻烦不是其他,正是他的寿命将至终点。

相比起凡俗庸人所期盼的权势财富,安屈提真正的追求,是到达那个不属于神明的、理性的、智慧的国度。在完成终极目标之前,他需要更漫长的寿命来获取知识,最好就是永恒的寿命。

安屈提多年前就曾改头换面,在中原道门拜师学艺,可惜自己成果寥寥。按照那些道人说法,自己根基已定,道门仙法是学不成了。

眼看寿命一日日走向尽头,安屈提务必要另寻出路。他重新拾起故乡办法,那是一种将灵魂锚定在肉体,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保持肉体不朽,从而达到永生的办法。

但这种永生之法,其实极不完善。一来灵魂锚定肉体,却不能阻止灵魂的磨损;另外就是肉体不朽本身极为困难。

安屈提故乡曾经有许多古代君主尝试了这种永生之法,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可结果只能获得一具具衰败腐朽的干尸,五官知觉的湮灭,让灵魂在漫长岁月中饱受折磨,最终陷入无尽的疯狂,只保留了生前顽固难消的执念,在荒漠中作祟害人。

安屈提游历了许多国家,见识过各种形式的文明,他最终摸索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模仿星辰来改造自己的身体,使其朝着天体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灵魂也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升华。

只是想要做到这件事,除了大量人力物力作为支撑,还需要真正蕴含宇宙演化之理的星辰精华,也就是中原道门所说的星髓。

星髓这种东西十分稀少,可是对于安屈提这种博览群书的人来说,其实各个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或多或少都获得了一些,并非完全无从寻觅。

比较麻烦在于,在中原一地,星髓不是由朝廷搜罗封存,就是被高门大派珍藏,安屈提孤身一人无法硬抢。

幸好,经过多方查探,安屈提得知远方的天竺也曾有星髓从天而降。而且天竺各邦国对于这天降之物似乎颇多厌弃,将其视为邪物,用尽办法将其送出。

为此安屈提将目光放在了西域,不论是夺取星髓,还是其后准备永生转化的法术仪式,都需要充足人力物力。因此安屈提假借祆教的名义,笼络了这么一批人手,万一最后事情败露,他也可以轻松抛下这个假身份,在别处重新开始。

“也不枉我多年布局,如今终于把星髓拿到手。”安屈提心里稍稍放松,看着面前这群教众,等自己永生转化仪式结束后,要不要继续维持祆教教主的身份,真的干出一番事业来呢?

“教主。”那位身材高瘦的老儒生郭利贞开口道:“四镇大都护齐景阳回到屈支城后,迅速平定混乱,我们有一批探子被捉拿下狱,往后要如何应对,还请教主吩咐。”

“不知郭长老有何计策?”安屈提对这位老儒生颇为倚重,即便是在中原官场遭贬失意的士人,充当军师参谋也远比西域那些酋长胡商要好。

“齐景阳率重兵都护西域,我教若想壮大,此人乃是首要大敌,不可不除。”郭利贞捻须言道:“只是眼下齐景阳仰仗兵锋军势,仓促间恐难动摇,加上我教近来折损不少,贸然举旗,恐怕难成大事。”

此时一名身披狼皮的胡人武士颇为不满:“你也知道折损不少!都是因为你胡乱安排,之前抢夺圣物,让黑狼部死了几十个壮小伙,再这样下去,往后就没有黑狼部了!”

“石陀揭,你是在指桑骂槐么?”郭利贞不曾正眼看向对方:“拦截茂才社、夺取圣物,是教主的安排,你指责我谋划不当,难道是要质疑教主不成?”

胡人武士耍嘴皮子哪里是郭利贞的对手,他一时间急怒交加,伸手拔出弯刀,当场发作起来。

左右众人连忙躲到一旁,郭利贞面对弯刀袭来,镇定自若、不闪不避,扬臂拂袖,一股沛然内劲随袖卷出,好似平地掀起巨浪,将弯刀抽飞犹嫌不足,还把石陀揭狠狠撞飞出去。

这一手反击顿时震惊在场众人,如康福谛等人原本以为,郭利贞不过是负责给教主出谋划策的文弱书生,不曾想还有这等高明武艺在身。

安屈提站在神宫石门外一言不发,他很清楚郭利贞的本事,此人是河北武儒出身,方才那一掌乃儒门武典《古今鉴》中的“洪川东逝”,运招发劲讲究一个“往而不返”,若无儒学根底培沃文质,断然不能施展自如。

中原儒门虽也有祈禳祝祷、奇门术数之学,但过往弃废甚多,加之儒门自诩中原武学正宗,儒生士人游学天下,也免不了要凭恃武功,渐渐催生出一些世代习武学文的武儒世家。

至于郭利贞,他当年几番科举不第,即便后来有所任用,秉性耿介又不喜谄媚长官,于是纠集一伙武儒在帝京长安大发布告,更是在酒肆繁华之所公然议论朝廷种种为政失当之处。

此举引得朝廷震动,当即将郭利贞捉拿下狱。好一番逼问过后,确定他并非受他人指使,没有什么朋党勾结,就是一介耿直儒生。皇帝陛下知晓此事后,最终判他流放西域素叶城,去给燧堡戍卒做苦役。

这样的人对于大夏朝廷的态度可想而知,安屈提找到郭利贞时,尽管他已须发斑白,仍是保持儒门士人的风骨,给边关戍卒教授句读文字,还会帮戍卒写家书,颇受尊重。

然而或许大夏皇帝深谙儒生追求,将郭利贞流放边陲要塞,使得他一腔抱负无从施展,这等挫败更加摧折心智。因此当安屈提假冒祆教祭司身份向其传教后不久,他竟然主动献上侵吞西域的策略。

安屈提早些年经过波斯,也曾深入了解过祆教,不过他的目的是参详祆教法术奥妙,对于祆教所信奉的大光明尊与苏鲁支从无敬奉之心。只是后来游历中原向他人展示法术时,被误以为是祆教高人,所以他便将错就错假冒下去。

但郭利贞不同,他在素叶城通过胡商接触到祆教经书,吸纳了其中精华内容,又另加钻研,从而认为仅凭儒门礼教不能约束帝王,须得是大光明尊的威德庄严,方可矫正帝王那肆无忌惮的恶劣心性。

当安屈提了解到郭利贞的想法时,他险些笑出声来,心中暗道这个老儒生当真是读经读傻了,祆教那堆经书戒条尚且不能挽救衰败垂危的波斯,又如何能够改变大夏朝廷那位皇帝陛下?

或许是出于报复,郭利贞相比其他人,对于侵占西域、统合祆教这些事情要热忱得多,而且不是出于追求名利。

所以即便安屈提手下并没有多少强兵劲旅,此前按照郭利贞的策划,通过挑动各地部族的冲突纷争,也能够引起西域动荡,使得那位齐大都护忙于带兵平乱,让安屈提可以轻松夺得星髓。

“住手!”

石陀揭一个人无法胜过郭利贞,于是叫上几名同样心怀不满的部族头领,一齐围攻郭利贞。安屈提哪里看不出来,这伙人就是冲着自己示威,以此表达部族人手折损的不满。

但眼下可容不得他们胡搅蛮缠,安屈提一顿鹰翅铜杖,顶上火盆大放光芒,定住交手双方,挥手让他们分开。

“我知你们处境艰难,但是不能彼此争斗,否则便是放任灵魂中的黑暗滋长,难道你们都忘记苏鲁支上圣的教诲了吗?”安屈提搬出祆教的祖师爷,众人不敢违逆。

“目前还是要了解四镇大都护的动向,只有这样才能筹划下一步。”安屈提问道:“郭长老,我记得都护府中应该也有信奉大光明尊的教徒。”

郭利贞微微躬身:“教主,这些人对大光明尊的信仰远远谈不上虔诚,无非是借此身份索图名利罢了。”

“自愿沉沦黑暗的人,不必伸手去救。”安屈提自己根本没有这些顾忌,但还是要装出一副悲悯作态,双臂翼展,周身光明焕发,照耀众人:

“但是为了大光明尊普照这片大地,我们要主动走近深渊、直面黑暗。苏鲁支的子民啊,你们是对抗魔类的先锋,这场永恒的战争,将以你们的勇敢为号角,响彻世界每一个角落!”

(本章完)

第360章 最后一决第16章 道法长青第329章 逆反洞天第314章 人间祸启第248章 转机何在第33章 深不可测第135章 玄水玉浆第313章 历尽劫波第353章 建极定元第225章 开诚布公第52章 凶刀难驯第125章 玉锁丹心第342章 东都隳败第183章 辣手分筋第193章 花间寻踪第127章 水火相攻第58章 脉象九渊第48章 十大太岁第337章 饕餮之祸第73章 贯月流虹第200章 骊玉升登第240章 刀光剑影第274章 湘水有灵第338章 人间帝王第203章 扬州风物第13章 威德光明第335章 佛魔对问第346章 山川为坛第139章 净光甘霖第76章 财宝动心第175章 大业奠基第191章 我就是我第324章 自相为食第92章 六合炎风第250章 灾主问魔第65章 争风吃醋第296章 鸣雷张翼第238章 大仇得报第306章 跳梁小丑第44章 抒怀直见第80章 第80张 雪夜妖氛第327章 兵启祸起第28章 无信无义第145章 一脉相承第47章 百八里坊第348章 炉火纯青第262章 写貌图形第137章 混沌难测第287章 剑行快意第331章 吞龙食气第35章 恩怨两清第214章 群狼闻腥第162章 万变无定第309章 衡岳丹阙第294章 死期已近第51章 北司大珰第270章 天地有道第235章 妖氛难伸第231章 以血解仇第153章 兴灾布劫第102章 夜火生光第305章 前尘历历第243章 天塌地陷第297章 圣心照世第223章 妄行无端第130章 敏思锐想第106章 知恩有义第285章 改命换骨第227章 安身有道第265章 修身齐家第128章 坎渊九垒第95章 调伏有情第265章 修身齐家第302章 恶螭现世第74章 君心难解第345章 岳渎为宗第292章 前途难测第155章 千年成魔第315章 我为灾主第142章 仲夏火旺第114章 萧条贫道第120章 吞天食地第325章 白云轻举第9章 妖魔难信第264章 兽群纵恶第32章 诸法随心第52章 凶刀难驯第1章 三五开锋第294章 死期已近第335章 佛魔对问第60章 旧事藏卷第122章 如兽死斗第209章 腰缠百万第265章 修身齐家第48章 十大太岁第91章 集贤有言第274章 湘水有灵第226章 嫁娶和合第264章 兽群纵恶第343章 有类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