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

对于常青青的义父甘少龙,郭荣在赵匡义言及之时,自也打听过常青青,知他已不在人世。

“最早有三四十户,那时……那时草民一众自成一伙,仗着有些武艺,对于周边行乞流民所乞之财,强行征收行乞费……”方常胜脸显愧色,顿了一下,道:“甚至也对为富不仁者,强行讨乞,积累了一些财富得以生存。”

瞄了凝神倾听脸色平静的郭荣一眼,方常胜又道:“后来遇上甘侠士,受教于他的良言,将那些流民每日行乞所得收起,分发口粮给他们安生,过了一段时日,结合原来积蓄的银两,租赁了一些房屋,将餐风露宿之人安置起来,后来慕名前来的流民渐多,相、磁两州认得草民的流民……记得有四千余人。”

想是方常胜口中所谓认得他的流民,应是听命于他的乞丐,江秋白听他如此措辞,倒是与郭荣相视一笑。

“天灾战祸,人荒马乱,行乞也是不易存活,加上流民众多,亦是使口粮供给不上,幸得甘侠士与草民等人有些武艺,常到深山野外之中,猎杀一些山兽,制成干脯才解决了大部分口粮之忧。

到太祖皇帝登基后,蒙皇恩浩荡,使无主之地、官田、屋舍分与流众,于是大部分分到田地之人,皆以入籍安生,不必担心受方某欺负。”

郭荣自也听出所谓的受他欺负是为反话,不由得感叹道:“天下大乱、民生艰苦,若使多些甘侠士、方先生这般的人物,当称得是百姓之福,君王之幸啊。”

郭荣顿了一下,又道:“那今日相随先生而来壮士是没有耕地?这是为何?去年因幽州饥荒,流入中原民众增多,先帝特地将官庄营田全部赐与流民均分,凡所在州县登记,除作奸犯科之流以外皆有所分,难道……”

但恐郭荣有所误会,方常胜忙接言解释,“这次与草民同来的共一百一十七人,除了三十余个与草民一样孑然一身,其余都是拖家带口之人,也从未作过犯律法之事……”

“那又为何无有分得田地,难道不愿做朕子民,入籍中原朝堂?”郭荣皱眉道。

“并非如此。”方常胜忙道:“他们当初也曾到县衙做登记之行,可是……可是当到分与之时,衙门说是营田已是不够分配,叫他们去别的州县看看……”

郭荣略有思索片刻,微微点了点头,“朕凯旋之后查阅看看,相州的营田所纳之户……”

“可…”方常胜欲言又止。

wωw✿ Tтká n✿ ¢ ○ 郭荣笑了笑,“方先生有话但请直言。”

“可是据草民后来所闻,有些县衙趁机将营田卖与善士创修寺院,有的是寺院自己买来扩充庙宇,或转手卖与当初捐香火的善士……”

“哦?”郭荣眼神骤然一凝,“可真有此事?”

若说创修、扩充寺院使用到营田,户部、州衙倒是酌情赐与给予,何况是寺院出资购买,但听寺院还将田地卖予善士,其中猫腻显然易见。

“今日随草民到来的一众人等,并非一直都是在相州行乞,磁、镇、潞、翼、赵等州都有,却也是来中原多年了。”方常胜道:“想是认为草民所举可行,前年寻来相州相助,听他们所言,各州都有此等事情发生……”

方常胜从一个争夺行乞地盘的乞丐头目,到受人尊敬的“相州丐王”,是因为受了甘少龙影响,方才行接济流民、扶弱惩恶之举。

其所惩之恶不仅是混于流民之中的作奸犯科之辈,还有一些欺凌百姓的当地恶霸。侠名远播后,便有流民从各州来投奔于他,故而对各地的民生之事多为知晓,他见郭荣英明仁德,才敢将此事告知。

“欺君罔上……”郭荣脸显怒意,拍了一下案几,桌面上的酒碗一震,酒水自是荡漾而溢,身侧的太监忙是取抹布相擦。

“与朕取笔墨来……”

张守德等人知他行事雷厉风行,但想不日即可收复潞州,班师回朝,此下拟写谕旨查州县有人私下卖营田之事,却显过于急躁。望向满脸怒意的郭荣,张永德道:“请皇上息怒,方先生所言之事,当可凯旋归朝后再议……”

郭荣摇了摇头,截言道:“田为民本,田失民流,民为国基,民荡国倾。有见四方不靖平定有日,涝旱灾民治理有时,然田耕滥用遗害世代,方先生所言犹胜军情之急。”

“而凯旋归朝之期嘛……”郭荣目光扫了一下众人,停在江秋白身上,笑道:“朕要乘胜收复太原,师叔以为如何?”

众将心头皆是一震,未想郭荣会如此打算,若是此下乘胜攻取河东,确实是个时机,但听江秋白道:“皇上圣明,微臣以为是可乘胜追击……”

“皇上雄才大略,我等当随皇上收复太原,生擒刘逆。”众将领俱皆起身行礼。

“哈哈……好、好。”郭荣点头笑道。

此时随侍太监已是将案几擦拭干净,铺纸磨墨,郭荣略一沉吟,挥笔而写,待墨汁干后,将密折合上。转而望向方常胜,“方先生,若是朕赐与那些壮士田地、安置家眷,他们可是愿意为朝廷效力?”

方堂胜闻言略感惊讶,稍一迟疑道:“其中有二十余人应是不愿,其余之人草民当是可以劝说。”

郭荣对于六千右军溃逃耿耿于怀,此下闻听这些面对万余辽兵,敢拼死厮杀的丐众愿意投奔,自是大喜,笑道:“好,如此就有劳先生了……那不愿入伍的二十余人想是未有家室的吧?”

“草民不敢欺君,这二十余人大多都是有家室之人。”

“哦,那为何不愿入伍?”郭荣心感奇怪,若说这些人入军为兵,不仅眼下能分得田地、屋舍,日后还可减去赋税,朝廷还时有军属慰银发放。

“这二十余人都跟随草民多年,是各州县流民的头目。寻常之时,可相助草民安置流民,而流民中亦有作恶之人,须得他们岀手惩戒训化……”

郭荣闻言与江秋白对视一眼,默言片刻,点了点头,感叹道:“此下四方不靖,阵前需要骁勇善战之将士,地方更需要使民安定的官员,方先生此举实是与朝堂分忧解难……

先生文武双全之才,不愿行伍,那朕就屈才在州县之中与先生谋个职称,司职户籍之责,也利于先生安置流民之行。”

江秋白知道方常胜不愿入仕绝非是武官与文职区别的原因,定是还会推辞不受,便笑着道:“皇上,流民之中混有作奸犯科之辈,且多是在各伪朝流入中原。微臣以为,方先生在坊间以流民头目身份予以整顿,可以涉及各州县,其效绩实胜过入仕于一州一县衙门……身在坊间,实是为朝廷效力。”

此下战乱,多有各朝国的逃兵、刑犯之人流入中原,唯有生活在底层的方常胜一众才会了解他们底细,郭荣但觉江秋白所言有理,转而大喜,“师叔所言甚是,唔,听赵匡义言,方先生人称‘相州丐王’……那朕就赐先生为‘流丐帮主’名号,可替朕惩治教化借行乞为生逃避律法的恶徒……方先生以为如何?”

方常胜闻言一喜,他此下做为行乞为生的流民头目,已是乐在其中,犹如剃度出家之人,已无还俗之心一般。但想从江湖人称‘相州丐王’变成皇帝御封的‘丐帮帮主’,自是大有荣耀。

又想各朝国流丐众多,各自争夺地盘,此下接了这皇帝御赐的称号,日后难免麻烦不断,躇踌之中,但听江秋白笑道:“以方先生的降龙掌法,去惩治教化那些混迹流民中的恶丐,绰绰有余,当得起丐帮帮主之称。”

方常胜不由豪气一生,起身俯拜,“那草民却之不恭,谢皇上赐名……”

“方先生,方帮主请起,哈哈……”郭荣哈哈大笑。

张永德等人但觉这个封号实是惊世骇俗,但想君无戏言,众人互视一笑之下,皆对起身归座的方常胜拱手道:“恭喜方帮主……”

“恭贺方先生……”

“诚如师叔与方先生之言,眼下行乞的流民多有恶徒,朕与‘丐帮帮主’相封,只望能与先生行事方便,但莫凌于律法之上。”郭荣顿了一下,笑道:“待天下太平之时,朕就去掉方先生这‘丐帮帮主’封号,届时……改赐‘清平先生’之号,哈哈……”

但想有些冥顽不化恶徒已是混入流民之中,惩治之时或会弄出人命。郭荣的言下之意方常胜自也听得明白,心中一凛,忙道:“草民绝不敢无视大周律法,若有犯事之人混于流民中作恶,定是拿与官衙处置,若是江湖恩怨,草民……自行处置。”

“好、好。”郭荣似有所感的缓缓点了点头,“方先生诚不欺朕……”

即使太平盛世,江湖恩怨引起的械斗,有时官府也是难以制约。郭荣师出太白书院,自也知道若是武望博、楚南风等人行江湖恩怨杀人,岂会是官府能够阻止,而官府更多是不会知道内情,心中苦笑之下,对于方常胜能够直言以对的实诚,自是颇为欣赏。

望向坐在洛逍遥身后的常青青,郭荣微笑着招手道:“青青,你过来……”

常青青略有惊讶,但也神色镇定的举步走向郭荣,在郭荣的示意下站在他的左侧身边。

“朕临阵遇张元徵疾袭,若非青青使出毒蛇,使他马失前蹄,朕恐是会为他所伤,青青不仅是救驾有功,且使我方军心大振,反败为胜,功不可没。”

郭荣目光转向常山,略一停留,转首望了常青青一眼,沉吟道:“朕想以战功赐青青为郡主,众卿以为如何?”

虽说张元徽若非马前失蹄也是伤郭荣不得,见到刚及豆蔻年华的常青青,能在混乱之中临危不乱使出毒蛇,郭荣自是对她处变不惊的镇定心智大为赞叹。

本欲收她为义女,但想常山与她是为兄妹,而常山又是自己的师叔,就算收常青青为御妹,也是有违礼仪,故而用军功赐封。

若说郭荣收常青青为御妹,义女,赐封公主也不为过,诸将多不知因常山的辈份关系,而致郭荣以战功封号,一时诧异,也就未敢作答。

郭荣自也不会解释其中原因,望向江秋白笑道:“师叔,若以战功封赐,是否可行?”

若非皇室宗亲,唯以对战功显赫的王侯将相之女可当此封号。江秋白心知郭荣封赐常青青为郡主,实是想恩泽太白书院,也是为日后招揽常山、孟小虎等书院学子入仕做铺垫。

但想以战功直接赐封郡主,虽说可行,却实无先例可循,江秋白一时也是难以回答,便望向常青青,“皇上隆恩,臣以为可行,但不知青青是否愿意……”

郭荣听他似是赞成,又将决定权推给常青青,不由一怔,心念急转,但想江秋白应是顾忌无例可循,恐引起朝官非议,便自一笑,俯耳对一脸惊讶的常青青说了几句耳语,但见常青青笑顔顿开,走到案前俯身跪拜:“谢皇上隆恩。”

江秋白、方常胜、洛逍遥付长老四人皆是抱丹修为,却是听到郭荣对她的耳语,不由相视一笑。原来郭荣言道:“你当了郡主,方先生安置流民事宜,你就可以岀力相助,朕再赐个府邸与你,以后你哥哥与小虎他们就有的落脚地方。”

若说府邸之类,常青青却是不在乎。她在父母被杀之后,几经生死,跟随甘少龙、方常胜见识到身边乞丐流民的苦难日子,而心知让流民乞丐过上安定日子是义父甘少龙、方常胜的心愿,但知自己若是当了郡主,确是可以帮助方常胜诸多事情,闻言自是高兴应允。

见到常青青答应,郭荣哈哈大笑,顿了一下,沉吟道:“嗯,取个什么封号为妥?高平、高平……嗯,就以高平郡主为号了,众卿以为如何?当以记此役大捷之艰……众兵将浴血杀敌之勇,右军溃逃之愤。”

高平只是一个县制,若说以地名赐号常青青只能是县主之称。但郭荣并未言及食邑封地,但以记念战事为名赐号,也无不可,众人互视一眼,皆是起身对常青青行礼,“见过郡主……”

朝堂礼仪自是大为讲究,所谓天地君亲师,此下看见江秋白、方常胜也是起身拱手,却是把镇定的常青青吓了一大跳,忙双手掩目,“不可、不可……”

众人见状皆是大笑,郭荣端起面前酒碗,站了起来,“今日有赖众将士奋勇,本应犒劳,然刘词犹在追击余寇,高平尚未收复,待明日到高平城中,再与众兵士同庆大捷,此下朕与众卿干了此酒,以敬阵亡英烈……”

众人闻言弯身端碗齐眉,稍一顿首,将酒饮尽,郭荣将碗放下,“明日犹有战事,待到高平再议。今日劳累,诸卿就回营帐休息……师叔、逍遥你二人暂且留在,朕有事相谈。”

众人闻言互视一眼,皆告退而去。郭荣望向洛逍遥,道:“此下无有外人,师弟莫以草民见称,朕本想以你战功封赐……唉,却是难称心中所愿。”

他心知洛逍遥与楚南风一样,淡泊名利,能够相助自己,只是得益于自己受教太白书院的缘故,故而未曾当张永德、李重进等臣子面前封赏洛逍遥。

洛逍遥与江秋白相视一眼,微笑不语。

“但想洛师弟并非冲着荣华富贵来相助于朕,倒是让朕知晓情义之可贵。”郭荣展颜一笑,略一沉吟又道:“朕有一事想让师弟相助,不知师弟可是愿意……”

“皇上请讲,逍遥当可尽力而为。”

“刚刚听到方先生所言……有些官员勾结寺庙,趁先帝恩赐与流民田地之时,私卖营田,朕深以为忧。”

郭荣缓声道:“朕想细查此事,但朝堂之中难免会有官员走漏消息,故欲行密查之举,使贪赃王法之徒受惩。

然方先生置于百姓底层,恐是难以知晓幕后真相……通宝阁银号遍布诸州,来往银号人物非富即贵,若是暗中了解,想是容易,故朕想让师弟请洛师叔出手相助,省却诸多时间。”

洛逍遥不曾想到郭荣要他以通宝阁的人脉,去查访营田私卖之事。但知若以通宝阁之力,郭荣此计确是事半功倍,但不知洛寒水如何作想,洛逍遥虽有心相助郭荣整治贪吏,使民受益,却也不敢一口答应,便道:“皇上之仁德,逍遥当会转告父亲知晓。”

郭荣听他言答口气似是底气不足,略一迟疑道:“那朕再修书一封与洛师叔……”

江秋白接言道:“耕地流失,其祸无穷,微臣以为洛师兄深明大义,逍遥转告之后,自会知晓事之轻重。”

但想洛逍遥转告之下,再以书信相劝,或是有轻视洛寒水见地、品德之嫌。郭荣听出江秋白言下之意,便点了点头,“释氏贞宗,圣人妙道,助世劝善,其利甚优。然有僧尼者,纳作奸犯科之徒,私度隐恶于寺庙,视律法无存……今又占良田创修、扩充寺院,置百姓安生无着,有违教法,其恶可见。”

“若非其有布道劝善之德,朝廷之营田良地岂会无由赐与修建寺庙?而今华夏板荡,更有青壮之人逃役背军隐于其中,此下又胆敢与官员勾结、欺占良田,其过难恕……此弊当革,不可使恶行成风,愚民怠懒,衰我国力。”

“故而此次密查……定要将这些借宏扬佛法之名,轻慢国法,祸害百姓的寺院与朕查明。”郭荣冷然道:“届时与贪官恶流一并查处……”

江秋白也知诸多寺庙收容了在各朝国犯下刑法的恶徒,也让一些逃役背军之辈隐于寺中,深知此弊厉害,听得郭荣有意整治,心下大为支持,“逍遥,此事颇是重要,你可将皇上所言也告知楚师兄,让他与你父亲商议……”

“师父?”洛逍遥疑道:“师父他在仙女湖……”

听得特意寻楚南风去与洛寒水会面,商议查探官员与寺庙私占营田之事,洛逍遥心中大为不解。

“楚师兄此下在汴京分阁。”江秋白刚与洛逍遥见面,自未将楚南风与智光打斗而受伤之事告知他,望着洛逍遥疑惑之状,笑道:“而你父亲想必也在汴京。”

楚南风当日言称估计要闭关疗伤半个月,同时约好洛寒水到分阁相见,此下刚过十日时间,故而江秋白断定洛寒水也是应在开封城中。

“哦?父亲他在开封?”洛逍遥闻言更是心感惊讶。

“其中缘由……你去了便知。”江秋白微微一笑。

“是师叔。”但见江秋白无有相告之意,洛逍遥自也不敢见问。

郭荣心念一动,转而让随侍太监磨墨,执笔又写下一封折书,合并原来写好的一封密折,交于洛逍遥道:“师弟明日可带青青与两位小师叔回汴京,将这密折交与中书侍郎王溥……让他依折行事。”

转而对江秋白道:“王溥行事沉稳务实,朕让他遣人细查,当日营田与所出之户的比例,看哪个州县出入甚大,同时再查看诸州县荒地……此下征伐河东,定会有大批流民涌入,待他查明数据,届时方先生便可引导流民开荒种地,朝廷优先与之时季谷种……”

“再在开封府衙附近寻个宅院,修缮与青青作为郡主府邸,届时方先生若须要财物,可寻青青转告于朕。但若征伐收复太原期间,安置流民有须银两,可叫青青寻王溥酌情给予,朕已在折中与他言及……唉,此下名正言顺,财两之数倒是会大大难为方先生了。”

江秋白对于郭荣行事之细,处事之决大为佩服,但知此下征战朝廷支出甚大,此番安置流民、开荒种地亦是一大开支,郭荣不愿加赋于民,言中这“酌情”两字,已见财力难支,心念一动,望向洛逍遥,“关于皇上言及方先生日后安置流民之举,当要与你父亲言及此事……”

洛逍遥自是明白他言下之意,想是要通宝阁岀资济民,他也在镇州济民之时见过百姓疾苦,但想若非朝廷财力有限,江秋白定不会言语提醒。

此下若要求他随军上阵杀敌未必答应,但说岀资济民倒是可行,闻言便是笑道:“师叔不说,逍遥也会告知父亲……”

“朕之幸甚……”郭荣颇有感叹,接言道:“那朕明日就让方先生行丐帮帮主之职了……哦,还有一事,付长老朕想是要等班师回朝之日才会奉还,哈哈……”

第一一零章 偷天换日第十八章 萧二公子第五十章 父爱无疆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战(三)第一一五章 履约(下)第一二六章 杀猪刀法(三)第一零九章 赵杜氏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战(一)第五十九章 元婴境〈上〉第八十七章 念情剑法第一一七章 清风驿刺杀(二)第四十三章 龙卫营第一二三章 书房密谈(下)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战(一)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战(二)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战(五)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战(四)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战(五)第一六九章 一世钱第一五五章 夷门山粮仓第九十八章 劫伤(下)第七十八章 策马论侠义第一六零章 护冢之战(一)第七十四章 龙从云第一一五章 履约(下)第一一七章 清风驿刺杀(二)第一二零章 龙气易脉(上)第五十一章 法无我第九十章 易气金诀第六十四章 隐门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织第五十一章 法无我第一二八章 明月长存第四十二章 神僧无迹第一二二章 书房秘谈(上)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战(三)第一六四章 护冢之战(五)第一四四章 凉州行(一)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九十一章 锦囊第一八四章   兵变(中)第一一零章 偷天换日第一章  通宝阁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三八章 惊变第八章 飞鸽传书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十章 百虫毒经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七十一章 负情蛊第一八三章   兵变(上)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无形第一五五章 夷门山粮仓第一五五章 夷门山粮仓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宝阁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怀第一五八章 无悔山之行第十六章 燕仲长第四十六 言亲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二十二章 甘少龙之死第一七一章    岀海(上)第一八四章   兵变(中)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五十九章 元婴境〈上〉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经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六六章 护冢之战(七)第一一五章 履约(下)第一六六章 护冢之战(七)第一四四章 凉州行(一)第一二八章 明月长存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战(一)第四章 南下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一七五章   报仇雪恨(一)第一六八章 护冢之战(九)第七十九章 言谎第一一八章 清风驿刺杀(三)第一七五章   报仇雪恨(一)第一零九章 赵杜氏第一一零章 偷天换日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连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战(四)第十六章 燕仲长第一一二章 笑看风雨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六八章 护冢之战(九)第六十章 元婴境〈下〉第八十五章 谭道人第一一八章 清风驿刺杀(三)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怀第一七八章   报仇雪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