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遍地英雄
黎明,鸽群飞起,宏伟的钟声响起了,我们闪回32年前的唐山。
李玉林,曹国成,崔志亮……唐山人不会忘记这些人的名字,他们在自己亲人生死未卜、身心俱伤的情况下,飞赴京城报信,为党中央做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他们是唐山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李玉林飞车进京报震情,成为一段传奇。震后30年,他接受了国内外500多位记者的采访。声如洪钟、性格豪放的李玉林,做过900多场报告。英雄不问来路,像他这样从普通人成为英雄的最真实。人生总有遇到抉择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刻,只有把握住问题的关键,才能轻易解决问题。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李玉林的抉择需要勇敢和智慧。
可李玉林每次都在为一件事而深深自责。他含着热泪对笔者说:“唉!我什么都想到了,就是独独没有想起提醒救灾部队带吊车、带大型工具。那样会救出更多的人。”
李玉林的老伴说:“这个问题整整折磨了李玉林30年。”
李玉林严肃地说:“算大儿子在内,我家里老老少少死了14口。当时亲戚不理解我,埋怨我。可我坚信,他们冷静后总会明白,人不能自私自利,那时大家想的都是集体利益,不光我一个人这样。司机小崔,当时开车就经过自己家的家门,却毫不迟疑地开过去了。从北京回来,他才知道妻子和不满8个月的孩子遇难了!”
1996年,美国记者珍妮采访李玉林。珍妮问:“我不明白,你们不是**官员,不是一方首领,也不从事与地震相关的工作,就是普通的矿工,怎么就想到而且能够去见国家总理报告此事呢?”
李玉林坚定地说:“我们几个人都是共产党员,有困难时应该挺身而出。你们西方人信上帝,我们只信马克思主义,我们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这百万灾民。而中央领导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们时刻关心咱老百姓的安危,他和我们普通党员是同志关系,有什么不能见的呢!”
正是李玉林给唐山人民抢回了宝贵的时间。巡视在太空的外国卫星在发回“唐山已毁灭”的图像后,马上注意到震后的几天里,在贴近中国心脏的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事情:
绵延百里,由汽车组成的长龙,扬起一路烟尘;几千对车灯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巨大的火龙在暗夜游动。从东北,从西南,从西北,各路大军从3个不同方向朝一个地方汇集——唐山!
灾情就是命令。蓟县大桥坍塌,北京军区部队改走机耕道,一昼夜急行军到达唐山。沈阳军区的部队在滦河大桥受阻,他们干脆冒着危险从尚未毁坏的铁路桥上通过。有的部队甚至泅渡过河。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为抵御自然灾害,动用兵力、装备最多的军事行动之一。国务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中央军委调集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海军、铁道兵、工程兵等部队,共有14万余名官兵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情到深处便为痛。每年的清明节唐山人开始对亲人祭奠时,李玉林却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闭门不出,闭口不谈。李玉林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是痛苦的,他家一夜之间失去了包括父母、儿子在内的14位亲人。而正是在亲人生死未卜的时刻,他置个人小家于不顾,与3名矿友一起飞车进京,第一时间把灾情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瞬间的生死抉择,他对家人是有愧的,但对于唐山是光荣的。
32年过去了,李玉林用“有滋有味”来形容他的晚年生活。老两口儿吃着粗茶淡饭,相濡以沫,过着悠闲的生活,3个幸存下来的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他说,每天早上睁开双眼,看到窗外的第一缕阳光,就会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宁静的幸福感。“我还活着,健健康康地活着,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才能感觉到。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李玉林非常难过。他主动来到开滦集团办公室,要求到灾区去,帮助那里的人们。领导看他年纪大了,没有同意。李玉林还积极捐款,每天和老伴守在电视机旁,期盼着一个个幸存者被抬出来……
唐山大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英模,他们的事迹感天地、泣鬼神,32年后仍让人为之慨叹。
陡河电站值班班长郑荣祥,冒着余震危险,摸黑进入厂房打开排气阀,从而避免了发电机爆炸。后又组织救人,等他回家后才发现父母、妻子和孩子一家6口人全部遇难了。
开滦绞车司机吴显东,右手被砸伤仍全力抓住闸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因为他知道,绞车无人操纵就会造成机毁人亡。
开滦井下**库保管员张勇,在工友们向地面撤退时,他担心**出危险独自坚守岗位,最后被上涨的地下水吞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