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创新举措】

第229章 【创新举措】

林志超将唐彩芸母女从医院接回家里,全家人都围了上来,好奇的打量着才三天的林慧珠。

连几位佣人都纷纷上前查看,并送上赞美:“眼睛大又明亮,像林生呢!”

又一位佣人附和道:“像林生居多,不过也有很多地方像彩芸夫人!”

众人谈论间,吴文英也拿出准备的利是,递给林志超,再一一发给众人;别墅里有六个住家女佣,两个女保镖,还有门卫上有四个男保镖。

不算多,毕竟林氏家族的人口多,主要是林志超不喜欢佣人多,太杂乱。如果不是小孩子太多,佣人四个就足以。

佣人很快适可而止,并回归自己的工作岗位。

林志超一看,好家伙,林氏家族的人口已经那么多了。他在港的儿子就已经四个、女儿两个,还有妻子两名,老妈一位,还有一个在美国的妹妹,明年也得回港工作了。

人多是有好处的,那就是让林志超感到很温馨,奋斗心更足;唯一的缺点就是,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吵闹,不过作为男主人,他有特权,他如果需要冷静,是不会有打扰到他的。

“咦,老公,你买了电视啦?”唐彩芸好奇的指着客厅电视柜说道。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这个月底,丽的呼声就会开播。我提前买了三台电视,装在每一层的客厅。”

总算有个电视台可以看了,虽然林志超不一定有时间看,但家里的人却很有需要。这个时代的娱乐太少了,唐彩芸、许彩英不像别人家太太,还喜欢打个牌什么的,她们和林志超一样,对打牌没有什么兴趣。她们最大的爱好,也就是出去逛街购物,因为她们可以算是‘事业女性’,没有时间去浪费在牌桌上。

至于吴文英,则偶尔会去和其她太太打麻将,都是专车接送。同时,也是赢多输少,不知道是不是靠真本领赢的。

“有中文台嘛?”

“有,一个中文台,一个英文台。不过英国人办的电视台,内容可能不会有多好看,偶尔解解乏还行。”

没有电视前,林志超也经常带大家去看电影,也算是消遣。至于家里装放映机,林志超觉得没有必要,以前的房子也不够大。

这时候,许彩英抱着林慧珠,兴奋的说道:“老公,我们拍个全家福吧,庆祝一下又添一位小公主!”

林志超也喜欢拍照,立马说道:“行,我去搬设备。”

不一会,喊来女保镖秦丽,为林氏家族拍照。

中间两个座位,唐彩芸抱着小女儿林慧珠,许彩英抱着大女儿林婉珠;

前面站着大儿子林瑞寰、二儿子林瑞江;

后面林志超站着抱起三儿子林瑞海、吴文英站着抱起老四林瑞楷。

“笑一笑,少爷们!”秦丽指挥道。

林瑞寰、林瑞江挤出笑容,秦丽果断按下快门。

一番操作后,林氏家族又留下一个记录。

“秦丽,晚点去长江工业集团把照片洗回来,记得不要泄露。”

“没问题,老板!”

林志超将一个照相馆开在长江工业集团,专门为内部服务,实则也是方便自己洗照片。

当天晚餐,林志超拿出一瓶茅台,小酌起来。

这个时代的茅台酒包装,采用的是圆柱形三节土陶瓶,内用油纸包木塞封口,外套猪尿脬皮,用青麻丝扎紧,再用封盖纸封口。

这种包装会不会渗漏?显然是有些风险的!

所以,林志超用了多种方法,来储存1953~1956年的茅台酒;有倒入特制大缸里,有连包装瓶放进特制大缸,统统放进特制酒窖。

做这些当然不是为了收藏、升值,而是纯粹将来还能喝到五十年代初中期的外贸型茅台。

毕竟若说收藏、升值,林志超连字画、古董都没有时间去收藏,更不要说区区一瓶酒了。他原本想收藏字画古董的,后来发现太消耗精力了,大概是担心玩物丧志。

所以,古董收藏不能专门去做,有机会、机缘才会去购买。等到七八十年代,拍卖行进驻香港时,林志超还不如直接从拍卖行购买,为家族增加一些底蕴。

许彩英为林志超倒上一杯酒,然后先是自己闻闻,又忍不住品尝一小口。

“咳咳,好浓的酒味!”

林志超接过酒杯,笑道:“白酒不是那么好喝的!”

许彩英缓过神说道:“那你还喝白酒?”

林志超说道:“小酌而已!助兴而已!”

家人都知道,林志超有收藏酒的习惯,有很多进口葡萄酒,现在又收藏内地的白酒。但喝酒的话,林志超都是适可而止,并不多饮。

长和塑胶厂。

李澍霖急匆匆的来到工厂,对李家成说道:“诚哥,市面上出现好几家能生产双色塑胶花的工厂,突然一下就冒出来了!”

李家成顿时大惊失色,本以为凭借第二掌握这门技术,长和塑胶厂能从其它工厂脱颖而出。没成想,这项技术又如此快出现第三家、第四家

“这莫非是长江塑胶厂将技术已经被我们掌握,便干脆将技术传给一些和他们合作的塑胶花工厂?”

他不会想到,林志超有在专门针对他,因为这是不合逻辑的;两人无冤无仇,上次见面还被林志超看中,他怎么会被针对呢?

所以他就想,可能是长江塑胶厂见技术已经被破译,干脆传授出,这样也能搏得业界的尊重。

李澍霖说道:“有可能!长江塑胶厂就喜欢做‘好事’,上次平价出售塑胶颗粒给全港塑胶花工厂,如今有又传授技术,搞不懂林志超怎么这么喜欢名声!”说到最后,有些抱怨起来。

李家成马上说道:“也不能这么讲别人,上次购买平价塑胶颗粒,我们也是占了便宜的。林志超事业做的那么多,肯定就喜欢做些博取名声的事情。”

随后,李家成说道:“不管了!掌握了总比没有掌握好,最近一个月我们订单上涨了40%,这些就是好事。”

他也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毕竟比起几年前的悲惨经营,如今长和塑胶厂已经完全摆脱了危险,年盈利已经可以超过三十万港币,今年甚至可以突破五十万港币。

说起来,他觉得自己还应该感谢林志超,是别人将塑胶花发明的,还大公无畏的没有拿专利为难大家。

李澍霖顿时也很高兴,他和父亲也占股15%,是堂哥之下的第二股东。

“对了,诚哥,你什么时候和庄小姐结婚呢?”

李家成脸微红,看得出堂弟是在打趣,不过很快恢复正常的说道:“这几年不行,舅父的事业越做越大,我这点身家和实业,他还是看不上。如果我们工厂能年盈利百万,我相信舅父会看到我的努力和成功的!”

他想年盈利百万港币,他想建一幢属于自己的工厂,但这些都好困难。

塑胶花产业有一个世界霸主在香港,整个香港的同行也非常厉害,特别是那些跟着长江塑胶厂有合作的工厂,他们都非常厉害。

“诚哥放心吧,你经商很厉害,带领公司年盈利百万,一定可以在这两三年实现!”

在李澍霖看来,堂哥生产管理、技术开发、销售等,都是非常厉害。这样一个商人,一定会很成功的。

“好,干活吧,最近我和银行达成一笔贷款,打算扩大塑胶花生产的规模!如果我们不趁机扩大生产,塑胶花也许五年后就不流行了,到时候必将更难了。”

他打算放手一搏,扩大生产,争取一年后,产值扩大2~3倍。

他之所以敢赌这一把,是因为觉得塑胶花才在欧美流行不到三年,肯定还有市场潜力。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好”

5月初旬,林志超来到日本的造船厂考察。

造船厂方面给予了高规格接待,会长近藤一夫亲自接待了林志超。一般人造船,是‘有求’造船厂,因为他们无钱,希望造船厂可以分期。就算是有钱的船东造船,那也是派出一个代表就已经足以。

不过林志超一样,当年在德国一口气造8艘大油轮,现在业界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德国凭借那一个大订单,不仅仅是解决了很多岗位,还为接下来造更大的船打下坚实基础。

不过呢,德国造船成本还是比日本高不少,所以现在林志超打算在日本造船。当然,不排除会在英法德造少量的船只,毕竟林志超还要做欧洲的生意。

至于美国造船业,几乎都已经搬迁了,也无需考虑。

“林先生,这边请!”近藤近藤一夫将林志超带到造船厂,参观起来。

林志超点点头,随后认真的考察起来。

期间,他问道:“近藤会长,听说你们已经可以建造7万吨的油轮,技术是否已经可以保证?”

近藤一夫说道:“技术绝对可以得到保证!我们采用是分段铸造法,不仅仅可以能造出更大的油轮,还可以更加精准——船体平衡、荷载容量、航行稳定性.”

林志超知道,分段铸造法将是日本造船业崛起的法宝之一,后世华夏便是从日本分段铸造法学习造大船的。

“是不是还可以节约造船时间,以及降低成本?”

近藤一夫知道,林志超选择日本造船,肯定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便宜。

“当然!建造一艘7万吨油轮,我们可以给您750万美金一艘。”

林志超心中一喜,确实比欧洲便宜,欧洲一艘5.6万吨的船都需要740万美金。

“5万吨左右的货轮呢?”

“大概在500万美金左右!”

确实便宜!

在英国造一艘1.2万吨的货轮,价格都需要200万美金。

而且,林志超猜测,在1959~1961年造船,可能还便宜一点。

考察一番后,林志超心中有数,便说道:“近藤会长,我打算订购两艘七万吨油轮、两艘5万吨货轮。不过在这之前,我打算联络我们的几个日本客户,希望他们能长租。这样一来,我希望只支付25%的造船资金,其余资金用他们的租金,偿还给你们!”

他有钱是不错,但这次造船本身是在和日本造船业维系关系,属于计划之外的造船。

所以,他必须找到日本愿意长租的客户,然后用租金偿还贷款。

近藤一夫思考一番后,说道:“我觉得这个计划不错,以林先生的信誉,我们愿意接受这种方案,也愿意替你说服日本航运公司。”

他也明白,如果是日本航运公司来打造轮船,那么利率比外国客户贵;再加上让香港船东经营,成本会更低,因为香港海员薪水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如此一来,若是有日本航运公司有想法造船,那么林志超提出他的方案,简直就是‘一箭三雕’。

林志超来到山口汽轮公司,见到了社长山下达郎。

一见面,山下达郎抱怨道:“林先生,你实在精明,那批货轮和我们签约三年,但苏伊士运河只是影响了一年时间不到。亏了,亏了!”

林志超笑道:“山下社长,现在外面运费也不低,再加上第一年有很大的折扣,你们也亏不了多少。更何况,万一苏伊士运河关闭三年,你们也就是赚到了。”

山下达郎没有纠缠下去,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签长约也是他的想法,怪罪不了林志超。

“你这次来是?”

林志超轻松的说道:“这次来是想问问你们,要不要租便宜的新船?”

听到便宜,山下达郎立马来兴趣了,如果这边够便宜,那正好可以弥补一下损失。

“什么样的船?”

林志超说道:“我打算在你们的造船厂打造两艘七万吨油轮、两艘五万吨货轮,希望日本的航运公司可以租赁下来。我的方案是这样的.如果你们本来有机会造船,那这个合作非常适合你们。一艘七万吨的油轮,我可以租给你们7年,每年租金仅需200万美金.”

在这个方案中,一艘新船大概需要7年回本。

比如200万美金的年租金,一年利润大概在110万美金,这是刨除造船利息、人员开支、油费、保养费等所有费用的利润。7年便是770万美金,正好抵扣造船费用,还略有盈利。

但对于日本航运公司来说,7年就赚不回一艘新船,首先是造船利息高很多,其次是海员薪水,最后还有税收等。

保守算下来,日本航运公司以现在行情的话,得足足9~10年时间左右回本;更何况,还有各种麻烦——工会、税务等,远不如租船‘干净利落爽快’。

山下达郎听到这个条件,顿时有些心动。

因为山口汽轮本来就要扩大船队规模,造船也在计划中。

“我和同事们考虑考虑,尽快给你们答复!”

“没问题!”

林志超很有信心,他这就是属于‘钻空子’,也绝对是航运史的创新举措。

因为一般来说,都是银行介入贷款;但如今林志超将造船厂、租船方、业主,三方进行了一个联合,可谓是出奇制胜。

而且是,三方都占到了便宜!

当然,这里面也有几个关键成功原因:

第一,是日本造船业、航运公司的自身的‘漏洞’,例如外国造船利息低、本国海员工资高且面临随时加薪。

第二,林志超和环球航运在日本工商界,拥有足够大信誉。

一周后。

环球航运、山口汽轮、三菱船厂,签署了一个三方协议。

环球航运打造四艘船,其中三艘租给山口汽轮,还有一艘则租给另外一家日本公司。

在这两笔交易中,环球航运的回报率也就15%左右,绝对算得上合理水平了。这个年代,利润率20%以上的生意,比比皆是。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签署完合同,大家都非常高兴的握手。

(本章完)

第35章 【工业之母】第501章 【新的一年】第251章 【电子产业的预想】(求月票!)第490章 【目标置地】第576章 【虎父犬子?】第320章 【东方之珠】第581章 【林志超的传奇】第322章 【很上头】第167章 【新的一年】第471章 【地产转折点】第501章 【新的一年】第303章 【四日制水】第431章 【谁愿意养老】第542章 【三Q四Q】第532章 【四大屋邨】第330章 【共同对敌】第475章 【首尝‘失败’】第165章 【磨刀霍霍】第75章 【黄金大跌】第391章 【套现出局】第73章 【初试啼声】第213章 【超人偶像】第337章 【折了面子的置地】第560章 【抢滩登陆】第133章 【再次击败】(求月票!)第346章 【就是缺钱!】第77章 【局势反转】(加更!求月票!)第363章 【股市收割】第517章 【财团榜首】第355章 【发展科技产品】第92章 【收放自如】(求全订!)第578章 【干预市场】第54章 【春天来了】第60章 【小赚一波】(求月票!)第15章 【天下皆知】第437章 【大获全胜】第576章 【虎父犬子?】第87章 【王炸组合】(第六更!求全订!)第47章 【吉田忠雄】第418章 【难忘的经】第457章 【80年代】第433章 【皇子大婚】第263章 【资产重整】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440章 【和记黄埔】第538章 【家族 帝国】第314章 【我只要公平】第162章 【去掉三个】第181章 【遭遇小人】第338章 【哈佛演讲】第308章 【再现银行挤提】第205章 【丧心病狂】第343章 【这是好多钱】第467章 【卖卖卖卖】第252章 【狡猾的华人】第303章 【四日制水】第307章 【一年多时间过去】第300章 【表哥表妹的故事】第280章 【盯着他搞】第421章 【香港方块】第202章 【港九震惊】第442章 【航运危机】第304章 【探长敬酒】第157章 【铜锣湾霸主】第480章 【波子平治】第262章 【新的集团】第100章 【初涉航运】第102章 【扬帆起航】第98章 【诱敌深入】(5000字加更!求月票!第434章 【收购九龙仓】第455章 【林爵士糊涂啊】第461章 【捐资助学】第217章 【名声大振】第249章 【又一个赚钱项目】第77章 【局势反转】(加更!求月票!)第505章 【长江集团中心】第539章 【大丰收的季节】第36章 【垄断市场】第371章 【儿子保护妈妈】第169章 【万物复苏】第26章 【再创辉煌】第493章 【大震士气】第186章 【填补市场空白】(求月票!)第316章 【香格里拉酒店】第542章 【三Q四Q】第574章 【绑架首富】第390章 【几万人骂你】第198章 【石矿产业】第547章 【卫星电视】第82章 【商业盟友】(求首订!)第525章 【手段高明】第194章 【新的一年】第159章 【软肋破防】第64章 【新的工厂】第70章 【光明正大】第340章 【货柜码头】第2章 【解决住所】第381章 【猪都可以上市】第129章 【强劲对手】第35章 【工业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