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一部分同学表面看着还算和气,但眼里呢分明就带着看戏的意味,有人替郑墨捏了把汗,有的等着看郑墨如何应付这几个贵族子弟。
郑墨一笑置之,干脆回复:“那就敬请期待。”
任凭局面带着点波诡云谲,水火不容的气势,双方还是笑呵呵地碰杯喝酒,聊A国的歌舞升平,商业,演艺圈的各种新闻。
而郑墨也发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管和这群同学融入或者不融入,多参加派对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是可以在大众面前多露脸,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另外就是这群同学的家族都是非富即贵的,混入其中能够打听到A国这边很多的消息。
作为发达国家排名第一的国家,如果能够进军A国好莱坞的话,,郑墨的前途起止无量,那简直就跟开了挂一样。
这一刻,郑墨心里的野心在不断的膨胀,但他清楚的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还得稳步前行,踏踏实实地,有机缘就抓住,如果没有他也不强求,凡事讲究个尽力而为。
这些外国人喝酒没有分寸的,开兴和不开心都是往死里喝,一群喝多了就开始聊起了A国娱乐圈的事,以及大学各个院系的八卦。
“诶,下周,要举办国际秀场会,我们学院是被邀请的,据说主办方还请求雷尔教授推举一名优秀的学生去担任此次秀场的主持人,这可是难得一求的机会啊!”
“是这样不错,但雷尔教授应该会出考题的,戏剧学院人才众多,真能轮得上我们?咱也知道雷尔教授最是公平,从来都拒绝走后门的。”
郑墨脑袋里蹦出一些讯息,据他所了解,A国每三年一届的国际秀场是资本联手举办的,声势浩大,主要是模特走秀,会邀请到演艺圈的一线明星,商业巨鳄,以及社会名流,设计师…
这个秀场是以A国为主的,历届很少会邀请到其他国家的明星,如果被邀请来参加都是很大的荣耀。郑墨想着,那现在他也是雷尔教授的学生了,是不是也有被选拔为国际秀场主持人的机会呢。
如果有,那么郑墨势必要去争一争了。
借着这几名同学的酒劲儿,郑墨试探问道:“这消息是真的吗?只要是雷尔教授的学生就能够参加选拔?这又是怎么个选拔法。”
戏剧学院这一届的学生不到五十个,比例就是50:1,看上去其实不难,但这剩余的四十九个人相当于四十九个罗汉,没这么好对付。
起码能考进这多大学任凭出生于什么家族,都是有真本事的人。
被问到的同学眯着眼摇头:“选拔法我哪里知道,这雷尔教授都还没有公布呢!但是消息绝对可靠,我家里跟国际秀场的主办方有关系,早早就打探好消息了,而且上周我帮雷尔教授整理讲台的时候还发现了邀请函!”
“我的天,原来是真的啊,所以你是打开看了?”
“我哪里用打开看,光是看封面就知道了,更何况,这消息在上流社会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你们是怎么搞得,连这个都不知道。想要成为巨星为家族争光的话,消息一定要打通的。”
“嘶——其实吧,我家里还是反对我学习戏剧的,输赢对我也不很重要,反正当个兴趣就行,最终我还是要回去继承家业的。”
说话的男生有一头金黄色的卷毛头发,深邃的蓝眸含着一抹忧郁,如果不是知道能进戏剧学院的同学大多是A国的贵族,郑墨会以为这个人是在凡尔赛。
但不可置否,他说的是实话!并且,戏剧学院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这样的想法,就算没有,他们的家族也会逼迫他们回去,最终男生继承家业,女生就嫁给豪门,继续延续自己的贵族血统。
郑墨是真心挺佩服这群人的,不犹叹道:“既然你们最终是要从商,完全可以去学商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可以把戏剧音乐艺术方面当成兴趣来培养,那不成这风气在你们A国的上流社会很流行?”
一方面,郑墨理解,但换个说法,这群贵族同学完全可以修双学位嘛,有一两个思想坚定的也常见,可一个学院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这样的情况与境遇那就有点奇怪了。
可能是这几个贵族同学喝多了,跟郑墨聊着话匣子也打开了:“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一届存在最多,往年一个学院有四五个就算多了。”
那同学喝了口酒继续道:“因为三年前,梅纳德家族的继承人荣嚯不顾家族反对,毅然决然接受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啊这……”恕郑墨不知,这梅什么德家族的继承人名字这么中式化啊,荣嚯,名字倒是很好听!但荣嚯来戏剧学院跟这些人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还有贵族间的连锁反应?
郑墨也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意思是这个人是你们的老大,所以为了追随他你们也毅然决然地进来了?”
外国人怕没有这么儿戏吧。
“没错,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郑墨眼角抽搐:“你们真的有听懂我的意思?”
“荣嚯是我们老大啊,你知道梅纳德家族吗?梅纳德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了,是地地道道的贵族,第一届的家主是亲王,这是何等的地位和荣嚯,而且每一代的血统都很纯真。继承人娶的妻子必须是A国的王室。”
这么牛?郑墨惊叹,他这次来A国还真是长见识了。
“唉,就是到了荣嚯父亲这一届不顾家族反对,娶了位中国妻子,也就是荣嚯的母亲。后来这位中国夫人好像是病死了,之后荣嚯的父亲也就是现任梅纳德家族的家主又娶了伯爵家的贵族为妻,一直到现在两人都没有孩子。”
“荣嚯是个能力很出众的人,我们并不因为他是混血就歧视他。他是我们公认的老大,所以为了追随他来这里读书,我们家里也不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