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议出使天子阻行

对于李纲的自荐,高俅没有立刻做出表态。毕竟,李纲虽然算得上文武兼通,但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经验。不管口中说得如何头头是道,一旦缺乏了实践经验,那么,在真正面对难题时,做出的选择就很有可能出问题。

与此相比,他自己在朝堂政局中浸淫了十几年,此中经验当然要远远胜过李纲,最主要的是,他想要出使的一大目的便是要接触辽国两位执政太后和魏王耶律淳。那两位太后固然在历史中声名不响,但是,耶律淳却不一样。

历史上,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在东征失败之后,耶律章奴等人图谋废黜天祚皇帝,立耶律淳为帝,而耶律淳却出人意料地亲自将阴谋禀告耶律延禧,平息了这一次政变,由此晋封为秦晋国王。但是,当耶律延禧再次兵败后,在宰相和一干宗室力主下,耶律淳终于登基称帝,成为了北辽的开国之主,并废天祚帝耶律延禧为湘阴王。

从所了解的这些事实来看,高俅绝对不相信耶律淳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在他看来,耶律淳之所以会对辽主告密,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实力不够,以及事情败露后的后果,否则,他后来也不会一登上帝位便废了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由此看来,这样一个人绝对是可以图谋的。

由于此番放宽了限制,参加制举阁试的足足有三百人,而一场筛选过后便只剩下了一百人,尽管不少落榜者的文章同样是花团锦簇。然而,这两百人中仍有不少人获得了官员候补的机会,因此虽然懊恼,却也不无所得。

而真正的殿试无疑是最大的考验,一日之内为一道三千字的策论,而且全都是由国中最著名的文学之臣审核,虽说三等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只要入了四等,现职官员便可立刻得到升转拔擢,而无出身的士子则可获得进士出身,由此一步进入官场,是以所有人都卯足了劲。

原本苏辙也在此次评卷官之列,但是,考虑到苏元老也在此次考生之中,因此赵佶便从善如流地用了别人。这阅卷地阵容空前庞大。最终取中的人也同样不少,以往制科不过每科四五人,而赵佶一举将名单扩充为三十人,已经是莫大的恩遇,而评卷官最终呈上来的名单足足有三十八人。

虽然比预计的人数更多,但赵佶在一一看过卷子之后龙颜大悦,大笔一挥便取了所有人。不过三等仍然空缺,计有四等十二人,五等二十六人,全都是文章出众之辈。而在蔡京高俅的建议下。赵佶干脆下旨将此次制举试卷全部刊印成册…料五千册刚刚印好,便全都被抢购一空。须知这些策论全都是精彩纷呈,谁不想去学学其中精髓?

崇政殿中〉起此次的制举,蔡京便恭维道:“四五等未有出身者全都授进士出身,圣上此番可是花了不少的代价!”

“只要天下英才尽入朝堂,朕有怎会吝惜区区进士出身!”虽然一晚上只睡了两个时辰,赵佶脸上依旧是神采飞扬,“此番看了那么多墨卷,朕深有体会,天下关心国事地,远远不止朝堂大臣,士子求上进之心。确实不可阻挡!”高俅也在旁边笑道:“圣上此番下旨仿琼林宴的例子,更是加重了制科的分量,今后若是再开,只怕更是应者云集!天下士子本就有报国之心,圣上将他们的策论刊印出去,更是大扬他们的声名,哪怕是那些没有取中的人,也同样会心中满意。”

“伯章所言甚是!”这种场合,蔡京自然是最凑趣的。哪肯让高俅把好话全部说完,“此次取中的都是一等一的才俊,将来只要历练几年,便都能独挡一面,朝堂上又可多不少英杰!”他斜睨了高俅一眼,突然笑吟吟地道,“伯章此次推荐的五人中,竟取中四等三人,五等两人,无一落马,这眼光也是颇有独到之处!”

高俅知道蔡京并非意指自己作弊,只是借此一抒心中郁闷,因此丝毫不带烟火气息地回了一句:“元长公又何必说我,你推荐地五人还不是中了四个?”

“蔡薿中了四等,不过他原本就是状元,反倒显不出来了。其他地都是五等,不过聊胜于无而已。”

“元长公,落榜的考生更多,他们已经算是很有福分了!”

见两个重臣你来我往地斗嘴,赵佶不由觉得好笑。如今的弥封誊录制相当严格,再加上他用地评卷官都是不偏不倚的人,所以绝不担心此中有什么猫腻。见两人告一段落,他这才笑道:“两位卿家推荐的都是良材,这是毋庸置疑的,又何必为孰多孰少而有所争议?倒是现职官员该授何官,得了进士出身的士子又该如铨栓选,你们还是去考虑这个吧!”

天子官家心情大佳之下的调侃,蔡京和高俅当然不会听不出来,两人对视一眼便会心一笑。闲来拌拌嘴没什么不好,至少好过背后捅刀子,攘外必下安内,这是他们眼下的一致看法。

蔡京想的更简单,既能够揽权又能够有机会成为一代名臣,他干嘛非得费心和高俅去做对,顺顺当当一路干下来就好。再说,这些年高俅在朝中安插的人远远没有他多。

见高俅和蔡京不再就制举之事喋喋不休,赵佶便岔转话题道:“刚,刚传来消息,本来耶律淳已经准备动身前往上京谒见新君,但因为父丧,遂往南京析津府奔丧。你们俩对此怎么看?”

“圣上,依臣看来,说不定是有人在暗地里鼓动耶律淳。”高俅沉吟片刻,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耶律淳也是宗室嫡系,按照如今地时局,他比才两岁的辽国新君更有慑服力。如今双后临朝,名义上镇住了局面,但是暗地里,又有多少宗室对此并不心服?退一万步来说,一旦皇位上的那个稚子突然发生什么意外,难道还要再扶一个稚子上去不成?耶律淳就算没有野心,那他的属下呢,那些希望得到荣华富贵的人呢?”

“这么说来,辽国的政争还只是个开头!”赵佶突然畅快得笑了,“朕担心什么,如今需要担心的人是他们,朕只管从中捞取好处便是!对了,贺辽主即位的人选呢,你们两个拟定了没有?”

问到这个,蔡京和高俅不由面面相觑。为了此事,高俅不是没有和蔡京商量过,只是他一说自己想去辽国看看,立刻就被蔡京一口否决。

要是换作从前,蔡京自然是乐得高俅出去担风险,可是现在不行。

孟后已经迁出了瑶华宫,旧党中人全都离开了编管地,而且赵佶又渐渐起用了几个,按照这个态势下去,一旦台谏那边失守,他肯定又是被攻击的对象←可不像高俅那样还有苏门弟子这样一重身份,和几个心向旧党地台谏又关系不错,他要是再中的,复相可就真的是遥遥无期了。

天子官家目前的心思他已经摸透了,和当年神宗皇帝一样,赵佶也不是一个善茬,一手遮天的权相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赵佶见两人颜色不对,心下便有些疑惑:“你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蔡京尴尬地咳嗽一声,又瞟了高俅一眼,率先开言道:“圣上,伯章先前和臣说过,他有意出使辽国!”见赵佶神色一变,他连忙补充道,“不过此议臣万万不敢芶同!我朝使辽臣子,向来以馆阁官员为主,盖因两国虽未交恶,却是彼此仍有敌视,大至历法正朔,小至君前礼仪,往往都会引发不小的纷争,而从未有一国宰相贸贸然到他国出使的道理!再者,辽国如今情势纷乱,若是稍有闪失,恐怕事情非同小可。伯章所为的虽然是国事,但绝不可因此而冒险。”

高俅见话都被蔡京说去了,面上不由有些无可奈何,说他是一时起意也好,说他是另有所图也罢,总而言之,他确实很想往北朝走这么一遭…知道再过几年,曾经强盛一时的辽国会不会灰飞烟灭?再说了,不管为了什么重要的大事,若是寻常臣子,能够有机会和两位太后密谈?能够有机会见到魏王耶律淳?能够有机会定下最好的盟约?他正寻思着该用什么话转圜,上头的赵佶突然发话了。

“伯章,使辽并非寻常事,你若是以宰相的身份出使,只怕是更会有不小的麻烦。再者,前次你又接待过女真使节,倘若让人知道这一层关节,更是祸福难料。依朕看来,如今时机还未到,我朝如此心急,只怕辽国还会摆那架子。等到他们再败一场,届时伯章再亲自去也不迟!”

这番话说得条理分明,本想借机亲自一览北地山河的高俅也觉得深有道理,遂不再坚持,而是躬身一揖道:“还是圣上想得周到,是臣太过想当然了,也实在心急了些!”

垂帘太后和影子皇帝第28章 民不聊生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32章 弱质女流撑残局第39章 蔡衙内志在都堂第31章 闻金使郡王气恕第40章 辞去归来无定期第26章 千金女得偿心愿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雳第25章 出奇兵火烧宗水第5章 夫妻之间第14章 夜深人静截人时第8章 居心叵测挑病父第16章 朝会风波第9章 争分夺秒第10章 病西施沉疴得解第31章 半推半就伪投诚第40章 谋痹敌步步为营第39章 长柚善舞为哪般第2章 为家国各有盘算第17章 老少将军论旧制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8章 杳猫腻踪影既现第31章 喜得巨舰可扬帆第11章 姻缘天定佳偶成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34章 贤内助指点迷津第16章 赵府宴术惊四座第1章 穿越时空第36章 浴血苦战第25章 偕使团奉旨回京第25章 花中澄心尾声大好河山大结局第23章 先斩后奏亦良方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30章 劫国宝上下震怒第5章 祝融灾肆虐禁中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6章 怒冲冠人死灯灭第2章 福宁殿官家说亲第1章 一朝天子数朝臣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0章 寻借口官家教子第15章 元旦大朝第1章 生财有道第28章 高严对酌谋靖国第8章 两相投机结金兰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难事第11章 宗氏元朔第7章 亦真亦假无需辨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峥嵘第10章 三英聚首图大计第25章 福兮祸兮各所倚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32章 盛势出巡第11章 明算计暗度陈仓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峥嵘第1章 哪堪平地波澜起第34章 今日腾达会当时第16章 无名火祸及柳门第28章 高严对酌谋靖国第28章 软硬兼施收人心第33章 狭路相逢第11章 觑时机手起收网第9章 仇人相见不眼红第15章 连失利如辽请援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18章 别有滋味在心头渐成第14章 重若千钧第25章 闻首告洞若观火第12章 幕后盟友第29章 上阵也须父子兵第15章 冰冻三尺非骤寒第11章 除大敌国舅逼宫第28章 民不聊生第6章 笑谈中风卷残云第9章 相有意将亦有意第12章 观前路蔡相忧心第40章 自古沙场埋忠骨第16章 选递补煞费苦心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8章 却圣意心志弥坚第12章 谋伐宋辽夏联手第12章 诸般大戏齐登场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章 两相争斗终有时第8章 初识童贯第16章 朝会风波第13章 鸿门宴上下归心第15章 拒请降攻势日急第20章 迎亲前夕各奔忙第25章 动身回国第5章 殿中论财第2章 为家国各有盘算第37章 三言两语收名臣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19章 辽使告哀第36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第27章 君臣再复当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