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张秀华顺汉平将 汉朝繁荣昌盛

再说这日高祖设朝,文武山呼万岁毕,黄门官奏道:“今有鱼敏关总兵官,有告急本章,奏闻万岁。”把本章递上龙案,高祖看了大惊,便问:“众卿计将安出?”王文祥与王照成二将忙上前齐奏道:“陛下,自古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末将不才,愿统大兵前往,务必生擒张秀华。如若不胜,甘受其罪。”高祖大喜,就命王文祥、王照成即日兴师。二将领旨出朝,到教场点兵十万,次日向鱼敏关进发。

次日二人领军行到关下,总兵振八前来迎接,进了帅府,振八摆酒接风,修养一日。次日,王文祥二将同振八领兵出城,来到阵前,王文祥叫道:“张秀华,尔等何故兴兵犯我边界?如今速速退去,万事皆休。倘若不听,悔之晚矣!”张秀华大怒,回顾陈熙龙道:“快与我擒来!”熙龙大吼一声,一马冲出,举枪就刺。振八一马上前,举枪来迎,未及十合,被陈熙龙一枪,刺落马下。王文祥大怒,拿金甲刀来战陈熙龙,张秀华见了,使大刀来战王照成。王文祥与陈熙龙站在一处厮杀,大战十合,王照成被张秀华一鞭,打中后心,满口喷红,伏鞍败走。王文祥见王照成败下阵来,心中一慌,早被陈熙龙一枪,刺中了左腿,几乎落马。那王照成一战大败,走入城来,闭门不及,被张秀华率兵一涌而进,只杀得尸山血海。二将失了鱼敏关,败往洞口关去了。那张秀华得了鱼敏关,出榜安民,养兵三日,杀奔洞口关来,离关五里安营,不表。

再说王文祥、王照成,领了败兵来到洞口关下。那把关守将,叫做高群,此人是个勇将。闻知王文祥二位国公兵败回来,出城迎接。到了帅府见礼毕,摆酒接风。正饮酒之间,忽小军来报,张秀华兵马离城五里安营了,王文祥大惊失色,高群道:“二位国公爷,此关兵微将寡,只怕是挡不住张秀华大军来厮杀啊,还要添兵救应。如此奏法,定然无事,还要寻个有本事的将官,前来帮助。此关必可保住。”王文祥和王照成听了高群一言,思虑多时,就满口应承,起身往长安去了。高群闭城坚守,按下不表。

再说这一日高祖早朝,忽有黄门官奏道:“门外有王文祥两位将军进殿。”高祖道:“宣进来。”二人进到大殿叩头就拜,高祖叫免礼,问战事如何,王文祥奏道:“微臣奉旨领兵到鱼敏关,不料其关已失,只得守住洞口关,只奈军中无有上将,兵微将寡,不能擒拿贼首,望陛下再发一员上将,随臣征剿。”高祖道:“如今要差那一位去好?”孙祥龙道:“臣启陛下,此行必须要王汉成将军与鞠永营将军同去,以振军威。”高祖准奏,就命此二位将军同去,即日兴师,前往洞口关而去。王汉成二人领旨谢恩,自出大殿望教场去了,到得教场就有军士来接。二人往教场演武厅上,挂了先锋印,放炮起身。及行到洞口关,高群前来迎接,同入帅府。

次日,王汉成与鞠永营,披挂上马,二人出城叫战,张秀华军中小校报进帐内:“启大王,今有汉朝王汉成和鞠永营前来洞口关助战,现在城外叫战。”张秀华道:“我说那守将高群,连日任我叫骂,就是不出来。原来是去搬救兵去了,陈熙龙将军,我与你五千精兵出营会他。”陈熙龙允诺,遂提刀上马,出营来到阵前,鞠永营看见陈熙龙一表人才,心中欢喜,叫一声:“将军何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将军有这一身本事,可惜误投其主,将军不如识时务者吴俊杰,归顺大汉王朝,一同辅佐高祖,日后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陈熙龙大叫:“逆贼休要多言,吃我一枪!”劈面一枪刺来,鞠永营大惊,忙把拐龙刀耍来招架,城中王文祥众将见了,出城一拥而上,把陈熙龙团团围住。鞠永营道:“陈将军,你们大势已去,现天下多是刘氏,如投顺大汉王朝,不失公侯之赏。”陈熙龙听了此言,心想:“张秀华兵微将寡,不能成事,不如归顺汉朝,以不失王位。”遂放下手中枪,下马投降,跪拜马前,众将大喜,下马扶起。那边张秀华在营中见阵上陈熙龙投顺汉朝,自觉不能成事,料想后来天下必为刘赟所得,便率军出营投顺汉朝朝廷,众将见此,不胜欣慰,遂开关迎接大军入城,鞠永营吩咐摆酒贺功,众皆大悦。

次日,留高群继为洞口关总兵官,驻兵丁十万镇守。高群自行打点守关不在话下。众将与同张秀华大军,随即班师,放炮三声,起兵就行,一路上好不得意。及到长安,专等次日入朝,此话不表。这日,高祖驾坐早朝,百官朝拜毕,忽黄门官启奏:“诸位国公得胜,班师回朝,同众将午门候旨定夺。”高祖大喜,叫:“宣他进来。”诸将闻宣,来至金阶,朝拜毕,就把出兵事情,一一奏上,又将功劳簿呈上龙案,高祖道:“诸将平身。”

将功劳簿细看一遍,龙心大悦。又见张秀华赤心归降,不胜自喜,传旨宣军师等诸大臣见驾,众将闻宣,进朝朝见。山呼已毕,高祖龙颜大悦,说道:“朕有封浩一道。”着黄门官上殿宣读。黄门官领旨,上殿,念道:“圣旨到。”众将跪听宣读,诏曰:朕闻有功必赏,尔诸将勤劳王事,赤心报国,今幸班师,宜享太平。今有江州霸王张秀华顺天意降汉,朕不胜欣慰,特封张秀华为江淮侯,陈熙龙为武国公,原朝中旧臣有王汉成封无敌将军,张振封为江夏王,王浩正封为西京留守副使,原临城关总兵许俊磊加封英王,高群守洞口关有功,敕封他为英王参军使,调拨任职,钦此。黄门官读诏毕,众将山呼万岁,叩头谢恩,高祖起驾回官,不表。

半年之内,高祖偶得哮喘,卧榻不起,便召诸臣进内室商议传位之事,申维浩来到室内,掐指对高祖言道:“陛下,臣观天象,那太白经天,现于秦分,应在秦王身上。陛下年事已高,可速将皇位传与秦王,以令秦王早即大位。高祖道:“此朕之夙愿也。”遂传位于秦王。秦王固辞,高祖不许。秦王乃即皇帝位于显德殿,百官朝贺,改为永安元年,是为汉祖。尊高祖为太上皇,立长孙氏为皇后。文武百官,俱升三级,刘府将上,并皆重用。犒赏士卒,大赦天下,四海宁静,万民沾恩。不久高祖崩于皇室大殿,享年五十六岁。自此秦王刘邦继承大业,汉朝自此发达昌盛。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三回 天云山大破秦豹军 张振四将取天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五回 刘赟创业反帝 耿大胖顺汉安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第二回 二十二友徐邬店结义 众好汉巧第四回 丞相府送信展威风,好汉大闹皇宫第一回 耿大胖聚义凤龙山 马快蔡桂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