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高句丽的特产

第220章 高句丽的特产

李世民感觉李泰当初在长安,差不多三年时间治理高陵便成功获得上上评价。

现在在幽州已经过去这么久时间,甚至李泰开始有心思去锻炼亲卫了,那想来李泰肯定腾出了手,不说幽州,至少天津肯定发展得很不错了。

这样的情况下,便让岑文本去看看,李泰到底把幽州治理的怎么样了。

李世民对李泰的治理还是很重视的。

别得不说,单就是李泰的高陵,虽然李泰走了,但李泰打下的基础却依旧在。

至少在上交赋税时,高陵是整个京畿道赋税上交最多的县城,另外高陵百姓有个特点,那就是绝大多数都能自赎徭役,这说明了当地百姓的富有。

如果李泰能在幽州也能弄出这么个地方,李世民感觉将来与高句丽交手,那只需要从当地调度物资,而不是要自己从长安洛阳调度。

所以既然十三路观风使巡省天下,那就顺便派遣个人去天津,以及沧州地区查看查看,想来会有点收获。

说实话,朝廷收割李泰的弄出来的东西,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别得不说,漕运计划不就是现在渭河进行运营,然后开始在大运河进行发展,而现在,远得不说,至少永济渠已经在杜如晦的努力下,彻底的运营起来了。

而高句丽来收割华夏人的智商税,说实话,这种事情就算是自己也没什么办法啊。

另外有种李泰没想到得是,他们会过来购买一些比较有特殊造型的石头。

更严重一些,甚至让当地出现民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如果一艘艘船支在一处地方大量堆积,对当地政府来说,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这样的话,自己的建队要快一点的修建起来了,有了船,我才能够直接往高句丽买卖粮食,慢慢把高句丽国家的粮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李泰心中略显几分的算计。

李泰道,“那就拜托你了!”

“但这做得到吗?”王玄策听到李泰的话语,却带着几分茫然。

只不过现在农学社才刚建立发展,自己需要它们在当地进行野蛮生长。

不过王玄策又对李泰询问道,“但河南之地耕种的也是小麦吗,能等到秋天吗?”

华夏人玩玉石,就更罗马人穿丝绸一样理所当然。

“嗯!”李泰点头道,“我只希望农学社能扎根基层为百姓说话而已。”

但李泰很清楚,单单靠思想觉悟如果就能抵挡糖衣炮弹的话,这世界早就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更多的还是需要想办法防微杜渐。

但现在自己连简单的督察机构都没有,有得只是希望他们在学校中学习的为底层百姓发声的思想能让他们多抵抗一会儿。

至于另外一边,高句丽与大唐开放通商口岸,来自高丽的特产,也随船只送来天津。

而为了保证秋天当地百姓的耕种,我会给农学社配置一定数量耕牛,帮助百姓耕田!”

当高句丽上层打算持续性摆烂时,商人们购买的东西则是以必然以奢侈品为主。

因为李泰觉得这东西就算是再怎么样巡查也不会巡查到自己的身上。

“继续想办法增产!”李泰点头道,“我春天就不跟这些人进行争抢耕牛春耕。

所以通过这么个窗口,仔细记录着高句丽商人的购买物品。

当然,这些租金的抬升,其中最重要得就是,这两年来天津城的商旅已经渐渐多起来。

“我明白了!”王玄策神色严肃,听到李泰的话语,明白了自己身上的重任。

不过,高句丽也没来这边购买什么给底层百姓耕作用得铁质器具或者耕牛马匹。

而药材则是李泰点名要得,甚至开始有意识的高价去收取高丽人参。

“所以,这些耕牛是以租借为主,我可没有说要白送给百姓使用!”李泰坦然道。

能够承受的下来,那自然能赚取一笔横财,但若没办法承受,那这些船支所代表的世家豪门,甚至还有皇亲国戚,怕不是会让整个当地的官场动荡。

而耕牛就是用来帮助百姓的最好媒介,相信任何有田亩的百姓,都不会拒绝耕牛的。”

“帮助百姓耕田?”听到这话,王玄策倒有几分愕然,却也感叹道,“燕王仁慈。”

反正别的东西大唐未必管够,但石头的话,还真的是不嫌多啊!

对李泰来说,收集高句丽商人的购物信息,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

接着,李泰找上王玄策,对王玄策道,“今年耕牛能出笼多少?”

哪怕李泰身在高陵却也能清楚知道,高句丽内的大概情况。

一是怎么样保证耕牛能够给底层的百姓使用,而不是直接被那些富户直接拿钱砸下,先给自己使用,再给普通百姓使用。

他们在天津主要购买得则是金银这些贵金属,绫罗绸缎这些高等纺织品,以奢侈品与贵重品为主。

尤其随着国家渐渐稳定,自然有多少的玉石流入到华夏,那都能把它消化掉。

等药材市场相互交易个几年,使得双方拥有微薄信任后,自己想来就能主动贩卖低价粮食给他们。

更不要说,天津最重要的不是农业,而是商业,天津港也开始要赚钱了。

毕竟这些石头的材料,也不是什么稀罕的材料,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

随着刘仁轨与李德謇完成了谈话,李德謇已经派遣一只船交给刘仁轨作为幽州学府的训练舰所用。

李泰倒没跟着王玄策具体的把农学社更进一步的问题提出来。

所以河南之地缺少人力是必然的,河南对耕牛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你我想象!”

虽然用得稍微会有几分不趁手,但也能用来作为耕牛!”

这种人被巡省的人抓到了就抓到了,毕竟不论是太蠢,还是太坏,在严打期间自己撞到枪口上,那真的是自己找死,罪无可赦啊!

“事在人为,慢慢做就是了!”李泰耸耸肩道,

“让农学社拥有一定程度的资本是必须的,否则不可能帮助到底层百姓。

最主要的东西是皮草,药材,以及类似黄玉的宝石,对这些东西,李泰并不感觉意外。

二则是如果农学社的学子以这耕牛为奇货,对百姓进行压榨,从而以权谋私。

总而言之,整个天津随着通商口岸的建立,开始与高句丽进行逐步的通商。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王玄策点点头,倒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道,

“我已知我的重任,定然在秋天到来前提供足够耕牛来!”

更不要说,丹东的鸭绿江黄蜡石几乎算是最顶尖的黄蜡石了。

你想要个人享乐,那么购入得就肯定是大量的奢侈品,就算想隐瞒也很难隐瞒这一点。

至于黄玉,也就是最顶尖的黄蜡石,李泰对这是真没办法。

到底需要等个几年,等到农学社野蛮生长到一定程度,再来一场全面的整风运动,洗刷一下队伍中的堕落份子来杀鸡儆猴,最好挑选个贪污罪严重的直接株连全家。

“幽州天津城一带,以及沧州开始种植小麦,现在的耕牛应该足够了吧!”王玄策疑惑。

所以今年五月份丰收后,就会开始继续的在当地传授种田技术。

在古代,是除了人参以外高丽地区进贡中原的必备贡品,就算大清还在时,都有上供黄玉石的记录。

“嗯!”李泰点头回答道,“去年水灾后,大量农业学府学子在当地建立了农学社,主要教授得就是小麦种植。

它有着田黄的颜色,翡翠的硬度,和田玉的温润,简直集合美玉的优点为一身。

第一自然是要吃透这一艘船只,等到这一艘船的技术给吃透了,自己能建造出一艘同样的船时,那李泰也就能够自己研究远洋航行的船了。

李泰现在需要做得事情不多,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稳住,别浪,继续发展也就是了!

但李泰对药材一定程度的补贴,就是要高句丽百姓能够多耕种药材,而少耕种粮食。

永济渠被被杜如晦带人彻底疏通,来往船支也越来越密集,地方政府也感受到航运成本降低所吃到的红利,所以在冬天之时,当地政府见大运河有逐渐结冰的趋势,会组织徭役去运河上凿冰,从而让船支快速通过。

因为商人是最敏锐的群体,当高句丽上层打算间歇性奋斗时,商人们购买的东西必然是以实用为主。

“可以有两万头!”王玄策对李泰回答,

“卢、卫、祖等幽州世家已经向我借来耕牛春耕,这些已经分配出去。

说实话,李泰理解不了,但感觉,既然他们喜欢,那就多来大唐买一些吧。

这些东西是最难隐藏的,因为你想要发展国家,那就必然要购入大量的生产用具。

“但若免费给百姓使用,怕会有斗米恩,升米仇之事!”王玄策皱眉道。

说实话,如果在这个期间,还有贪官污吏出来横行霸道鱼肉百姓,那要么是他太蠢,要么是他太坏。

“伱莫要忘记了,整个河南之地去年发生了水灾,淹没了不少的百姓,我们又从河南之地收纳了不少的百姓。

可以说,永济渠以及所属的河流所流经的土地,自然而然的吸引北方人口汇聚。

也就只能怀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先挑选几枚极品黄玉入手,也方便以后送人。

现在再看看李泰的天津城,当初至少砸下了两个计划的,现在多少也要看看收获了!

但到了秋天,对耕牛需求上会更进一步增加,我需要你想办法增加耕牛的产量。”

这种轰轰烈烈的巡视小组,对在天津城的李泰来说,虽知道了消息,但也没太过在意。

说实话,这些石头拿出来贩卖李泰本来就感觉很奇怪了,没有想到高句丽商人还会感觉自己捡到了宝似的主动把这些特殊造型的石头给购入回去,简直让自己匪夷所思。

若燕王您也需要耕牛春耕,我还能让一部分用于食用的黄牛挂上牛环。

而李泰的造船厂也是以这一艘船只为基础,开始行动起来。

同时随着贞观八年到来,天下官吏全部都知道朝廷派遣了十三路观风使巡省天下的消息。

毕竟大唐只对盔甲与弓弩做了限制,不得擅自进行制造,但可没说不能制造远洋大船啊!

且不说自己一没贪污,二没惰政,单就算今年的税收上去,李泰感觉自己怎么也应该得个不错的考评!

一些天然造型的石头,在一些顶尖石雕匠人手中,往往能展现出匪夷所思的石雕艺术。

虽然,最主要的并不是直接商税,而是坊市租金,但无论怎么说都是合理的税费。

这些人参效果是不是真的比中原的人参要好,李泰不知道。

一时间地方各处多多少少有几分风声鹤唳,不说清廉大治,但至少做做表面文章。

是的,虽然来这里的第一年,第二年,李泰并没有拿出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但从第三年开始,随着农田开垦,把整个幽州的粟米种植变成小麦种植,到了五月应该是丰收了。

后来李淳风告诉李泰,表示高句丽的石头工艺比较的发达,有着自己的石雕艺术。

皮草这种东西,在这时代就是奢侈品,需要一个相当广阔的市场,才能把这些动物皮草给消化掉,而整个东亚也不过只是大唐而已。

这些事对李泰来说都是问题。

而大运河这条贯穿南北的生命线,随着杜如晦疏通永济渠,已经看到了几分未来端倪。

等到对高句丽下手的时候,直接断了对方的粮食供给,用大唐的这个庞大经济体系,把高句丽给彻底覆灭掉。

最后再顺势颁布相应的制度,让整个农学社规范起来。

毕竟自己现在要是出手整顿农学社的话有点师出无名的味道。

有时候,有些事情哪怕你明明知道他肯定会发生,但你也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它发生了,那才能顺水推舟的干活。

这样才能有种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天时地利人和,否则就好像是逆势而行,做起事来也就只能事倍功半。

(本章完)

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259章 向李靖请教第277章 被发现了第420章 万象神宫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257章 李泰的战争模式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425章 李泰摆烂中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353章 称心之死第484章 占城稻第481章 步步推进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198章 大道元素周期表第317章 称心第422章 李泰的建议第150章 军乐师第455章 复仇VS团结第11章 煤炭与饲料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497章 渊男建入局第40章 旱灾将临第528章 为了劳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483章 房玄龄复职第349章 医舍的触动第357章 将起的战争第509章 反向伏击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19章 制作手套第8章 马周的提醒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136章 幽州的交换生第448章 李承乾的布置第507章 埋伏李世绩第101章 拿错剧本了第364章 战争前的雪花第284章 自适应的妙用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469章 田长耕入萨珊第297章 解读第62章 突袭第85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第193章 杜如晦来访第22章 群星汇聚第384章 吐蕃的命运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93章 与张万岁的愉快交流第29章 图书馆第406章 贞观十五年第102章 各自的羡慕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306章 李春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第318章 渔业的发展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389章 农学社的无奈第468章 李泰的兵家大计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419章 杜荷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542章 回长安第339章 传播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细第119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442章 万象神宫第96章 吕才的坚持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嘱托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12章 扑灭蝗灾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484章 占城稻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367章 大非川之战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445章 生产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471章 身铸薪柴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16章 郑凤炽第86章 心黑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326章 飞梭第181章 河东卫家第377章 李泰的坚持第188章 兴修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