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规划

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规划

李泰目光看向了薛仁贵,说道:“仁贵,一共招募到多少的丁,以及多少都长?”

“一共有丁两千五百人三十三人,都长五十一人。”薛仁贵对李泰道。

“嗯!”李泰点点头道,“没想到经过这般的战争,鄯城居然还有近五万人,虽然这里面寡妇与儿童更多,但不得不说,鄯城的发展潜力还是可以的。”

李泰相信,薛仁贵去统计时,肯定会有很多当地人选择逃避。

同时,每一户人口也到不到正常的五口之家,也就是一对夫妇三个孩子,基本上一户有三口人就很不错了。

换句话说,当地人口现在被李泰登基上了户口的,应该没有五万人,差不多三万多人。

说实话,经历过这样一场大规模战争,又受到唐军的劫掠,现在还能有个三四万人,若说原来这鄯城人口原来就算没有七八万,想来也应该有六万了,在西北算是大城市了。

不过,有多少人对现在的李泰来说并不重要。

因为李泰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政令可以传递到基层,而招募过来这些丁员与都长,自己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大唐的招牌。

“所以袁师,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来帮这个忙!”李泰对袁天罡笑道。

这也是为什么李泰支持分封的原因。

李泰说到这里,觉得不能太过分了,便是又拍马屁道。

哪怕有李世民护着,自己怕也要被暗杀,但在鄯城等少数民族地区,却反而能生存下来。

因为鄯城温度比中原地区要低,夏季比长安短,所以今年最好先培养土地,不要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还是以尝试为主。

“因为这次阿耶让我带上了农业学府的军转农战部,而实际上他们每一个人都受过最正统的农业教育,也系统的耕种过小麦,所以,在老师上倒是意外的足够了。

所以这一批皇协军……不对,应该是奉义军,就会成为自己与当地百姓之间的榜样。

而想要全面发展少不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对湟水的疏导。

而李泰道,“第一步,农学社需要在鄯城落脚,另外开设蒙学,教授当地百姓耕作小麦。

谁动他们的田,那他们就敢拼自己的命!

那将来等到了青海那边打起来,这些百姓才会有几分迫切感,会与游牧民族抗争。

当然,如果是在华夏境内,自己敢直接以工代赈,让当地百姓干活,但现在在鄯城,自己却要写信给孔雀,需要她筹集一些粮草运输过来。

“燕王对发展有了规划?”卢安寿到直接开口问道,“您说,我们干!”

“就是带人去鄯城周围山峰都攀登,去看看哪些地方的山坡适合改造成坡田或者梯田。

至少我相信,这些有田有地的百姓,绝不愿意让自己手中的田地,被其他游牧民族糟蹋!”

所以,对整个西宁的开发,我认为需要分三步走!”

那就是对鄯城周围的坡地进行开发,需要制造梯田。”

自己有什么想法,完全能够在那些封国上进行尝试,收割封国的成果与经验,经过改良之后再用在华夏本土,至少要稳妥的多。

这个过程应该会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那就必须要执行第二步了!

这让李泰可以同情底层百姓,但李泰不可能为了百姓,把命都给搭上去。

自己是大唐帝国顺位第二的继承人啊!

说实话,李泰就只是单纯的想要试一试,农田承包制,一条鞭法,以及摊丁入亩。

尤其那些逃到山里的百姓应该会从山上下来,到时候这鄯城的人口应该能够恢复不少。

这样这初步的改造计划,运气好,等到明年小麦丰收,便能在鄯城全面推广开来。

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承受得住,受灾百姓那一双双绝望麻木,又带着几分仇恨的目光。

“也许朝廷会充实边疆呢!”李泰笑了笑。

所以一开始就让当地百姓明白税收,而税收方式,也让当地百姓能够越容易理解越好。

首先当地的耕田技术的确不行,百姓虽然有耕种,但照料起来并不精细。

而河湟谷地能承接多少百姓,基本上就决定了朝廷能迁徙多少百姓过来。

薛仁贵是那种,如果自己是攻城府兵,那薛仁贵绝对会去劫掠。

袁天罡的脸色变了变,苦笑道,“燕王,您想要我做什么?”

“燕王,您实在是太恭维了!”袁天罡感觉自己当初就不该答应李泰过来河西!

“等到这周围能开发的坡地都标注出来后,那就到达第三步了!”李泰道,“到时候就需要继续拜托袁师了!”

但还是那句话,只要李泰不隐瞒李世民,把这些事情都告知李世民,难道李世民还会怪罪李泰因地制宜的尝试,顶多也就是言官出来说几句罢了。

众人看到李泰认真了起来,一个个到底是正襟危坐,开始听从李泰的话语。

毕竟说到底,李泰哪怕是顺位十亿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接受着社会主义教育,但现在……

在那之前,自己所需要得,就是尽可能的获取当地百姓的信任。

“请燕王放心,我会带着他们去开垦土地,尝试耕种!”这时候的田长耕说道。

自己也不想动摇得啊,但大唐帝国给得实在太多了,自己的立场只能改一改了。

说实话,也都是在场的都是武将,对这种税制的动作并不敏感,只是觉得有几分怪异。

总之让他们明白,每年收一次,只要交足朝廷,剩下来就是属于他们!”

到时候大唐在这里才真正的有了根基与基础!

但让薛仁贵去一个个登记当地凄惨百姓,身为农民出身的薛仁贵也能感受到底层生命的轻薄与不易。

首先这里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汉人统治这里的成本太高。

至于朝廷那边,我会上奏朝廷说明的,毕竟是边疆地区,至少在这些地方融入华夏前,还是要稍微优待一点。”

实际上除了朝廷会迁徙百姓过来,李泰也有意让这里吸纳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完成从牧民到耕农的改造。

“嗯!”李泰点头道,“因为是边疆地区,而且原来当地百姓也不全是耕田的百姓,若是把我们现在的大唐征收制度搬过来有些打击百姓的积极性。

“望燕王能善待他们,这里的百姓真不容易。”薛仁贵说道报信,脸色到底有几分难看。

若运气不好,不能种植冬小麦,那花费个三年改进青稞与春小麦想来应该也足够了。

毕竟哪怕李泰从书本上看到了这些政策,也不可能直接套用到这个时代的大唐身上。

自己需要让当地的百姓知道,跟着大唐混才有前途的。

“既然这件事情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要发生,燕王现在谋划是不是太早了?”

“我知道百姓不易,但我们与百姓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轻易磨平的。

作为亲眼看着李泰从当初开府的亲王,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卢安寿表示,发展这种事情需要脑子吗?

“燕王,您的计划是不是太久远了,等到坡地开发出来,少说二十年过去了吧!”

真说起来,在这种边远地区实施的政策,只要没真正出现暴动,又有几个人在乎。

每年根据他们申请的田亩,让他们向朝廷上交承包租金,至于其他什么人口徭役杂税全部计算到这里面。

李泰看了一眼卢安寿,徐徐道,“这些天,诸位也都有所繁忙,我便去看了看周围环境,考察了一下当地的农作物。

虽然现在的朝廷肯定不会充实边疆的,但等到吐蕃冒出来了,河湟谷地的地利意义不需要自己多说,朝廷也会清楚,多少会向着湟谷地迁徙百姓,让这里成为对抗吐蕃的后勤基地。

这些东西要是在长安那些地方执行,李泰觉得自己绝对是活腻了。

长耕,这件事情便交给你来处理,麾下尽是农业学府出身,你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若这里真的适合进行冬小麦的种植,再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正常情况的确如此!”李泰没否认袁天罡的话,靠百姓自然恢复,那自然二十年起步。

春天将来,先让百姓们把土地开垦出来,春小麦能种植的便种植,保证今年的口粮。

李泰则是继续道,“随着第一阶段稳定下来,那当地人口应该会有所恢复。

因为目光是真正有力量的,否则也不会有看杀卫玠和千夫所指的成语了。

随着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得人口会逐渐变多,甚至多到鄯城未必能够容纳下,那鄯城本身的耕地就不够用了。

毕竟河湟谷地这里还能种田,但上了青藏高原,就算是地球平均温度上升,那也不可能让那里能够种田啊,至少这接下来一千多年的时光里面就别多想了。

所有人听到李泰的话,李泰目光扫视过去,没一个在乎的,毕竟这种事情真不少见。

所以想要发展一个地方规划肯定是要提前做的,至于缺少的人口,随着当地的发展,自然而然会对周围的地区形成一定程度的虹吸效应。

而李泰则是继续道:“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得是我们要给他们找活干,要让他们努力的活下去,让他们发现活着比死了更好,让他们有新的希望!这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人口这种东西哪怕是古代,想要恢复起来也至少需要十五年,才真正能让孩子成为劳动力,现在这里打了一场,等恢复等个二十年也正常。

所以越简单的税法,那越能让当地百姓理解,若自己弄个苛捐杂税出来,反而有人造反。

等到鄯城发展到瓶颈,那就需要以湟水为根基,进一步均衡发展整个河湟谷地。

每户最高申请额度是一百亩耕田,每户根据自己需要申请耕田。

听到李泰的话,袁天罡忍不住开口,出于本能的,他感觉有几分心血来潮的危机感。

李泰无所谓这些当地百姓对自己的观感如何,但等当地百姓真完成农耕民族的改变,那对当地百姓来,他们的田地就是他们的命。

“这准备工作最好现在就开始做,那就是记录湟水的水纹记录。

“那燕王认为会出现特殊的情况了?”袁天罡听到李泰的话语,却是反应了过来。

所以最好办法,就是多弄几个封国当做试验品,去适应适合大唐未来发展的体制!

这让李泰在这些异族地区,肯定会比在大唐之内要大胆得多,甚至也会有几分过线。

同样的政策单是地域不同就可能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的情况,就更不要说还有千年时光的差距了。

“还有?!”袁天罡听到李泰的话语,脸色却带着几分哭笑不得,

“毕竟您的风水之能,大唐无人能级,除了您,我也实在找不到其他人了!”

“而让当地百姓掌握小麦的耕种技术,并且初步完成从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彻底成为农耕百姓,我们就算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李泰徐徐的说道,

不就是燕王怎么说,自己怎么干嘛,需要个屁的脑子。

“租金,燕王是此名义来替代税收吧,这好像不是我们大唐的缴税制度?!”田长耕道。

虽不至于撒一把种植就等天吃饭,但相对来说,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牲畜,而不重视田里面的作物。

其次就是李泰自己也需要个试点的地方去尝试尝试历史上那些出名的政策。

告诉他们所有土地所有权是属于朝廷,但开垦出来的土地,他们可根据家庭能力申请永久使用权。

“把那聚集起来的都长与丁员都带上,把他们都教会,让他们去开垦土地。

把这些地方标注起来,制定初步发展计划,这些地方会作为鄯的第二步开发方向!”

甚至他们中有的人的亲人说不定就是被我的锦衣卫亲自射死的。”李泰郑重道。

所以湟水的水纹记录,最好现在就开始做,到时候真的要做那也不会困难!”

李泰伸出拳头握紧说道,“总而言之,我们要让湟水谷地,成为整个西北的粮仓!”

“燕王……要不把我儿子找来吧!老朽的筋骨,经不起这般折腾!”袁天罡苦笑着说道。

我这条咸鱼努力的翻身一下,然后又躺下了。

(本章完)

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113章 与太仆寺的合作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436章 考进士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6章 请蝗仪式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484章 占城稻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赋第147章 乐圣第436章 考进士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200章 杜如晦的观察第175章 晒盐法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383章 冯盎的抉择第111章 拉拢鸿胪寺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373章 年节礼物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409章 所谓壮阳特产第301章 到洛阳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337章 廉租房第365章 我们才是最强的第369章 战后的封赏第504章 高句丽的应对第384章 吐蕃的命运第285章 你说了,我便相信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343章 大唐的棋圣第131章 再见长乐第96章 吕才的坚持第544章 兵议第329章 江南的茶园第319章 南市第38章 高陵的目标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7章 马周第116章 信息茧房第323章 头疼的李世民第399章 桑布扎与辩机第463章 惩处余党(今天一更)第66章 重疾第461章 对质太子第193章 杜如晦来访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95章 从今天开始就信道了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204章 八牛犁第23章 汇聚学府第154章 耻度第347章 吐蕃的战略第67章 李泰的提议第288章 医行走第32章 邀请孔家第95章 从今天开始就信道了第34章 逐渐繁荣的高陵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512章 高句丽百姓的安置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485章 分封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315章 钢铁城第366章 吐蕃的实力第127章 长乐来访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133章 意外的收获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55章 李靖的拜访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88章 长孙无忌的敏锐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48章 尽兴而归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64章 胜利第339章 传播第44章 好好学习,做好笔记第151章 岭南大捷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260章 李泰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