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

长孙无忌安排好自己儿子去乖乖读书,自己又不是李泰,从小得罪儒家,死不回头的到现在都还对抗着。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想让长孙冲中进士,也就只是打声招呼的事。

当然,也正因这原因,在魏王与太子间的交锋没有真正落地前,还是让自己儿子多去考几次进士吧。

毕竟自己的妹妹担心长孙家会成为大唐的外戚,复刻杨坚的故事,有她压着纵然冲儿考上了进士,怕也需要被丢到不知道什么角落磨炼几年。

所以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这亲爹,好好对长孙冲磨炼一下。

“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给我好好学习,我也不求你跟魏王一样,不到二十岁就觉醒了天赋,但身为我长孙家的继承人,四十岁觉醒精神天赋不过分吧!”

长孙无忌看着长孙冲,心中思索这次可不能继续放任儿子享乐,而是要好好调教才行。

长孙冲不由打了一个哆嗦,看看城门口哗啦啦的杂草,想来是风大了。

“阿耶,风大了,我们回府吧!”长孙冲对长孙无忌道。

而这群人中,反倒是张亮最没头没脑,只觉得自己这太子府詹事干得好好的,怎么就莫名其妙的丢到洛阳去了。

所以朝臣思索后,很快便同意李承干的这建议,甚至李世民看着干正事的李承干,目光中或多或少多了几分的欣赏起来。

当然退一万步,就算李承干超神发挥干掉了李泰,但自己不还是有一个外甥嘛,扶持他上位,自己也好掌控。

等到事情计划成功,李承干必然会找人制衡自己,在侯君集看来张亮就是很好适合的人。

“陈国公的意思是……”李承干听到侯君集的话不免带着几分疑惑。

但长孙无忌同样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注定了他并不适合参与到这里。

这时候的侯君集主动找上张亮,毕竟侯君集也是有自己的计划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在亲人身上那种优柔寡断的情绪又出现了。

现在看着李承干重新振作,觉得自己把李泰从洛阳调过来这件事做得正确。

侯君集还是很满意李承干的状态的,毕竟他也知道李承干为什么会生气。

只不过,李泰没有想到的是,李承干提议太子府詹事张亮来主导这个工程,毕竟张亮以前是工部尚书,也是懂得土木工程的,身份很是合适。

自己现在跟着太子混,就算是被派遣到洛阳去,也不能全算是被贬,至少怎么也算不上坎止流行吧。

所以,此刻长孙无忌稳坐钓鱼台,虽然觉察到几分事态变化,但自己秉承着不主动,不参与,不知道的原则,继续稳稳做自己的赵国公。

说实话,长孙无忌只要别高兴得忘乎所以,他对于权谋的敏感性,都非常高的。

侯君集听到这里,喝了一口酒水仿佛抱怨又仿佛酒后吐真言似的,道:

李承干听到侯君集的话,目光不由越发的明亮起来,看着侯君集的目光,也越发赞赏。

“魏王通过丝绸之路的提议,笼络了十家世家,更以这十家世家为核心,以建立长安到洛阳的驰道为名,把所有想要参与分一杯羹的世家捆绑到了他身上。

这些世家哪怕一开始还有几分扭捏,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靠过去了。

说实话,长孙无忌也是不理解李承干到底怎么想的,李世民已经相当的宠溺李承干了。

因为正是因为太子您与魏王不合,由张亮监督他们才会放心。

你们自己选,看看要选择哪一个。

因为这样的人简直就是疯子,这样的人成为皇帝,这些官员简直不敢想象自己以后在朝廷之中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因为太子跟魏王之间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要得是争夺那至尊之位啊!

所以,既然是太子的人安排过去监督这工程,那怎么看都是相当合适的。

侯君集看着李承干,虽脸上带着几分稳怒,但已经平静下来。

只不过,对比起长孙无忌的稳坐钓鱼台,李泰的长安到洛阳的驰道建设的消息传了出来,李承干更是愤怒。

然后,李泰以王者回归的姿态回来了,并提出了一个至少大家都能赚钱,大唐还能发展的计划。

但李世民对国家大事上可以果决,但每当到自己在乎的亲人身上,都会优柔寡断起来,就更不要说,还有这玄武门留下来的阴影了。

否则整个大唐朝廷,也不会有人说出“太子失德”这样的话语。

李承干恼火的叫来了贺兰楚石,沉声说道,“去找陈国公与我一会!”

而您一定要保留张亮太子府詹事的身份,一则圣人不会安排新的太子府詹事,二则这样更能张亮留在洛阳。”

“正是心中还未筹谋,所以便是联系陈国公一起商议!”李承干说道。

“且先交好他们吧,至少在张亮没有调出太子府前,细说也没有意义!”侯君集道。

“陈国公的意思是?”李承干看着侯君集若有所思。

所以自己先一步跟他结成同盟,以应对将来。

而面对李承干的这提议,在场世家思索了一下到底没拒绝。

毕竟真让他们选择,一个是有着暴虐倾向越来越疯狂的太子,另外一个是带着大家一起赚钱的魏王……

长孙无忌点点头,思绪倒也不由跳到了李泰的身上,心中思索着:

这件事情大家自然不会同意,甚至连张亮自己都有点蒙。

“既然如此,那太子打算如何去做?”侯君集听到李承干的话不由问道。

“我平定高昌回来,便触怒了皇帝,也就太子过来跟我聊几句,怎么排挤你呢!

侯君集则分校道,“魏王同意不同意并不重要,重要得是圣人与世家肯定会同意。

不过李泰不在乎,因为只要是自己负责建设这驰道,那自己肯定能够通过金融操作,拿到五层的股权,留下来的一成将来做流通股,剩下来的四层,他们慢慢吵就是了。

我快郁闷活不下去了,你要造反吗?我与你一起造反。”

两人一觉清醒了过来,仿佛都对昨天说的话都忘记了。

“太子,接下来可以适当的交好汉王、齐王等其余的李氏诸王。”侯君集从容道。

他想举起手中的笔洗砸掉,但是起因为张玄素的原因,李世民断了自己去府库肆意取钱的资格,到底是把手中的白玉笔洗给小心放了下来。

不过被众人否决后,李承干便是又说道,让张亮去做洛阳大都督,负责督查整个工程。

但修建好这长安到洛阳的驰道就结束了吗?

洛阳是什么地方,哪里逼得了京城好!

杨广修建了大运河的后果历历在目,谁又敢去重蹈覆辙呢!

但魏王通过工程不但不花钱还赚钱,以及那仿佛散财童子,源源不断提供钱粮的本领,换了他,那谁来建这工程啊!

那些已投注到魏王身上的世家,那些还想跟着喝一口汤的世家,怕不是会疯!

青雀这才来长安几天,我怎么感觉承干已经看不到一点希望了呢!哎……”

侯君集故意找张亮喝酒,喝到面红耳赤时,对张亮激怒道:“你也被排挤了,要离开长安这首都去洛阳哪破地方了!”

“郧国公对我的好意视而不见,着实可恶!”李承干听到侯君集的话不由恼怒。

某种程度上来说实在是没有比张亮更适合的人了。

“我有陈国公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李承干笑容满面的说道。

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尤其是浪子回头的亲儿子。

但某的意思是按部就班,不需要因为魏王的谋划,而导致我们这边阵脚大乱。

若说李世民心中没对李承干有那么细微希望,也不会让魏征去做太子太师,甚至许诺了魏征婚事。

说实话,如果不是现在坐着的那位是开疆拓土奠定了大唐版图,文治武功都出色得匪夷所思的李世民,那李承干早就被废了。

到时候魏王再提出修建长安以西的丝绸之路,上上下下的世家更是赢粮景从。

不,到时候丝绸之路的消息传来,这丝绸之路上的丰富财富,更会令已经捆绑在魏王身边的世家疯狂。

这样的话,长安到洛阳这驰道建设期间,魏王便有了不坏金身,谁对付他,怕都会遭受到世家的集体反噬。

侯君集说完等了一会儿张亮没下文,便晕了过去,仿佛这些话都不是他说的一样。

不多时,侯君集就来了。

所以,张亮便去求签,结果抽到了一个坎止流行的卦象,着实让张亮看不明白。

还是那句话,张亮以前做过工部尚书,不说建造能力怎么样,查账总归是没问题的。

倒张亮听到侯君集的话脑袋猛然一清,看着侯君集的样子,自己也果断醉了过去!

“遵令!”贺兰楚石听到李承干的话,没任何犹豫马上便出发了。

“承干接下来能走且会走的路,怕是只有世民当初的老路了吧。但现在的情况跟当初的情况却是完全不一样啊!”

“太子收服张亮了吗?”侯君集看着李承干,倒问出另一个问题。

说实话,比较起自己当初想要造反,但却不知道应该怎么造反,有了侯君集加入,李承干对自己接下来要干的活清楚多了,看着太极殿的方向也更加的炙热。

从军事上来说,有时候对方创造出来的危险,恰恰能够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机会!”

不得不说,侯君集在夺嫡上至少是一把好手,把自己的未来规划的清清楚楚。

有点像是手中拿着一支跌了许久股票,看着它终于开始抬升了,到底是果断抛掉止损,还是再拿着看一看,多少有几分犹豫。

而换了别人可以吗……说实话,这个世界除了魏王,怕是谁也没做到的把握吧。

相对其他人来说,面对魏王的金钱攻势,又有几人不会动摇,但只有太子的人不会动摇。

“青雀大兴土木,笼络人心,已成了心腹之患,等到这道驰道通到长安时,我这太子怕就是要给青雀让位了!”李承干在面被威胁时,脑袋还是很清楚的。

李泰提议的长安到洛阳的驰道,既已跟大大小小的世家商量,那侯家自然少不了。

“既如此,那便让郧国公去洛阳做大都督,顺路监督这魏王的工程如何!”侯君集则从容对李承乾道。

“寡人跟青雀向来不和,如此提议青雀不可能会同意的!”李承干皱眉道。

等他们吵出来个结果出来。

所以长孙无忌选择了冷眼旁观,反正在长孙无忌看来,李承干想要赢,真的太渺茫了。

毕竟这支股票拿了二十多年了,都有感情了啊!

长孙无忌摇摇头,着实不想要掺和到这里面。

李承干刺杀张玄素的事情被压下去了,否则太子派遣户奴打太子府左庶子致人差点死亡,换到任何朝代废掉李承干的太子位子绝对是绰绰有余。

虽然这件事被李世民让魏征做老师的表态给压了下来,但也让原本支持太子的人,甚至很大一部分的中立派系开始果断与李承干切割。

张亮心中不明白自己的卦象,烦躁道:“伱跟太子近日有所往来,是不是你让太子把我调去洛阳。我不想要参合太子与魏王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来,真头疼。”

而京城里面,接下来要讨论的事情,基本上都围绕着,建立长安到洛阳的驰道,皇家,宗室,朝廷,世家等等各种不同的势力,怎么样的分配利益,怎么样确定投资。

侯君集听到李承干的话,点头道:“太子心中的顾虑集已明白。

张亮前脚跟把侯君集送出门,后脚跟就去找李世民打小报告。

李世民对自己信任的人,尤其侯君集这种完全是自己培养的人还是很信任的,道:

“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这话除了你,没有其他人听见,如之奈何?

更何况这些年冷落打压了侯君集,他有点怨气也是正常的,说点酒后的醉话而已。

你还是先去洛阳上任,这件事情就先放下来。”

张亮也不多话,便去洛阳做大都督了,而李世民对待侯君集也没什么变化,仍像以前一样对待侯君集,除了送了些钱粮安慰,但在职责上该打压还是打压。

第335章 洛水之弈开始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第515章 登陆平壤沿岸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546章 军议结束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494章 面见玄奘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93章 与张万岁的愉快交流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66章 重疾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64章 胜利第103章 褚遂良与刘仁轨第69章 高陵没有收入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460章 入宫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250章 李靖的任务第21章 儒家的问题第252章 围城打援第484章 占城稻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398章 征讨高昌第3章 初见窦静第165章 坠马第150章 军乐师第209章 来去匆匆第417章 陈大德归来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320章 期货商会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513章 学府兵的未来方向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533章 东北的战略性价值(继续一更)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26章 建设商铺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508章 李世绩的谋划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388章 来到荥阳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492章 战争会议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第63章 阻击第421章 茶叶之利第76章 流外官第357章 将起的战争第146章 挖墙脚第521章 各自的应对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4章 学府内的会议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46章 收钱一贯第398章 征讨高昌第150章 军乐师第12章 扑灭蝗灾第119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144章 顺利通过第349章 医舍的触动第128章 开启的郑白渠会议第436章 考进士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454章 将变第284章 自适应的妙用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495章 邀请李靖第343章 大唐的棋圣第385章 与高季辅的会面第486章 政治的延续(今天一更)第7章 马周第348章 宫里见闻第5章 鸭蛋王第163章 三个人选第116章 信息茧房第381章 广州的发展第18章 与郑凤炽的交易第154章 耻度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296章 偶遇第81章 大丰收第18章 与郑凤炽的交易第301章 到洛阳第546章 军议结束